觀月日誌~我的山居歲月~05

更新 發佈閱讀 1 分鐘

 封存三個社團

 其實我是個不懂經營網路社群的人,這些封存的社團也都只是當初為網路共修聯絡互動用,共修完就沒繼續,以此開文的意思,是指內外環境與生活必須品大致都完備了,在開始用功前,必須逐步的把外緣關閉,也和過去的我做一個道別,從此刻起要換職業,改行學習做個學佛修道之人。我們畢竟是從職場退休的社會人士,還有數不清的習氣煩惱等待淨化,漸進式的與外界分隔,比較不會引起太大的反彈。

 創立社團,開粉專都很容易,甚至架站也不難,難的都是持續的經營與維護;目前寫日誌應該也是同樣的道理,如果事事考慮流量,寫文方向就會離初衷愈來愈遠,例如有些網紅以許多誇張的方式博眼球等等,以這樣的模式存活著,應該也不會快樂吧!

raw-image


 山林小廟前有鄉道,有交通的便利性,就很容易可以維持基本生活機能,又平常幾乎沒有香火,大概就是集中在農曆春節、清明、中秋等等大節日,還有農作物收成後,會有一些附近的鄉親來拜一下,這確實給我帶來很大的幫助。當時還沒有成功圓滿過一次日課十萬的經驗,在這樣的環境裡,稍作安排第一次嚐試就圓滿了,雖然當日還是覺得有些辛苦,但其實也蠻輕安愉悅的,不會太為難。

 關閉外緣後,其實有件功課一直沒有認真執行,就是懺悔,只有每日清晨上香供茶時的一遍懺悔文而已,比較正確的做法應該每日拜佛若干遍,或一遍大悲懺,在山居初期先堅持一段時間,這也是當初前行功課做得不徹底的緣故,現在想來還是有點可惜。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逸蓮精舍~念佛人的家
10會員
94內容數
念佛人的家,有關念佛修行,逆流而上的點點滴滴。 也會寫一些有關運動健康相關的紀錄。 其他生活中的心得日誌。 註:由於談的佛法心得比較多,不適合營利,所以就暫時以多寫文章就好。
2024/03/07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Thumbnail
2024/03/07
 妄想紛飛之際,正是作工夫時節 蓮池大師云:「予見新學後生,才把一句佛頓在心頭,閑思妄想越覺騰沸,便謂念佛工夫不能攝心。不知汝無量劫來生死根由,如何能得即斷?且萬念紛飛之際,正是做工夫時節。旋收旋散,旋散旋收,久後工夫純熟,自然妄念不起。且汝之能覺妄念重者,虧這句佛耳。如不念佛之時,瀾翻潮湧,剎那
Thumbnail
2024/03/06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Thumbnail
2024/03/06
 正知正念  如果對淨土法門已經生信發願,卻還找不到入門處,那不妨先來了解一些基礎念佛行門的知識。  首先我們必須先建立正知正念。正知就是信願,又稱之為慧行,正念即是念佛,又稱之為行行,詳細的解釋已經太多就不贅述。因信願而念佛是我們淨土門的正知,因念佛而滿所願並證所信,即是淨土門的正念。
Thumbnail
2024/03/05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
Thumbnail
2024/03/05
 他力念佛?  在淨土法門裡,確實仰仗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接引,我們凡人才有機會得以往生佛國淨土,因此稱之為他力法門,但不應該把所有修行與佛法都貼上他力與易行的標籤,然後還推給佛說祖師說,這種論調在我們這些傳統的念佛人看起來,真的是太過驚悚。從開始修行直至阿彌陀佛現前接引前,都是自力在修行,在這段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必要的孤獨可避免隨波逐流,文章受歡迎才是正經事,千萬不要期望跟你聯群結隊的人能提供真知灼見。
Thumbnail
寫作始終是一個人的事,必要的孤獨可避免隨波逐流,文章受歡迎才是正經事,千萬不要期望跟你聯群結隊的人能提供真知灼見。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退休以後,大概就把以前很多的人際關係給疏離,甚至斷了。 這其實表明我已經慢慢體會「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差別,舉個例來後,以前常常上教會,跟著教會的活動忙來忙去,後來發現這些活動都是要以它為主,而不是考慮到我的實際狀況,基於「需要和想要」之間的尊重原則,我慢慢就遠離了。 職場上也是,除了少數的教師同
Thumbnail
少數敵多交友,是生存在社會上的入門。 一沒背景,二沒背景,三沒背景,所以就是沒背景,就是沒靠山,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在社會上,有些時候,從眾比對立還要容易多了。 這並不是沒主見,而是一種順勢而為且為之。 有許多事並不是樣樣要爭,樣樣要強,有時候讓位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更適合的人去上
Thumbnail
少數敵多交友,是生存在社會上的入門。 一沒背景,二沒背景,三沒背景,所以就是沒背景,就是沒靠山,你最大的靠山,就是你自己。 在社會上,有些時候,從眾比對立還要容易多了。 這並不是沒主見,而是一種順勢而為且為之。 有許多事並不是樣樣要爭,樣樣要強,有時候讓位給更適合的人去做,更適合的人去上
Thumbnail
在我要發這篇文時,老實說我做好心裡準備了,只因,言論自由,我的文純粹只是個人(日常對許多事情的看法) https://vocus.cc/article/664fe6c7fd89780001499385~ 這篇文,並沒有針對“誰”,老實說,私下的我 是全家裡的,及曾經臉書上的(外星米
Thumbnail
在我要發這篇文時,老實說我做好心裡準備了,只因,言論自由,我的文純粹只是個人(日常對許多事情的看法) https://vocus.cc/article/664fe6c7fd89780001499385~ 這篇文,並沒有針對“誰”,老實說,私下的我 是全家裡的,及曾經臉書上的(外星米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不是每件事都要進入自己的世界,也並非需要邀請每個人來到自己的生命。成熟的人只做篩選、不做教育。 有一段時間人際互動很困擾我,尤其是很一群很愛搞小團體的同事,可能聚會就是在道人長短,剛開始我隱約感覺不對勁,但也有種抱團取暖的感覺,我會說自己的困擾,但不太會跟他們一起講同事的閒話。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Thumbnail
過去曾有一段時間拒絕使用社群軟體,理由為:上面全都只是一些好的、開心的、明亮的事情而已。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文章描述了當人們開始年老,家庭生活忙碌,朋友關係漸行漸遠時,如何學會獨處,尋找內心的平靜和自我驗證。這是一個關於內心安寧和自我成長的故事。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Thumbnail
我不是社工。我能為當事社工做的,就只有祈禱和寫一點點文字,渴盼社會大眾暫時放下想抓戰犯的嗜血之心,真正把問題聚焦在社會安全網的制度破口上。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