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周慕姿。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前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一月底第三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好好愛人,好好被愛?」,我找到了隱藏在內心真實的答案。

就如此本書內容提到,我是患了親密恐懼症,那什麼是親密恐懼症?

一、什麼是親密感?

要了解什麼是親密恐懼,首先要了解親密感?書中給了一個很棒的答案,親密感就是:「我需要的時候,你會在那裡,用不批評我的方式愛我與保護我。」

這一句適用在所有你愛的人身上,包括你的家人、朋友、小孩,尤其是有小孩的父母,要在小時候就與小孩建立良好的親子關係,其中最重要的是用不批評方式愛他與保護他。

很多人的家庭問題就是在小時候所受到父母對待他的方式造成,有一句是這樣說:「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歐陽talk書秀

歐陽talk書秀

二、是什麼造成親密恐懼?

書中說到是什麼造成親密恐懼?原因出在父母身上,就是所謂的原生家庭造成。

書中分為三的方向來探討:

1、如果父母自己難以接受他人的感受,也難以表達自己的。

例如一般父母面對小孩哭泣時,最常說的話一點小事有什麼好哭,以我們家為例,公公常對兒子說男孩子不要動不動就哭,兒子不解為什麼男生不能哭,孩子的情緒沒有被接納而被否定,久了兒子就常對我說他想當女生而不想當男生。

事後我花了好多時間跟他說男生也可以哭,情緒激動時可以哭出來,媽咪會等你哭完再聊你為什麼而哭,我接住兒子的情緒幫助他發洩出來,他才不會壓抑自己的情緒,很多的人就是太壓抑自己的情緒,才造成不可挽回的悲劇。

2、情緒不穩定,時常暴怒,將情緒丟在孩子上。

例如前陣子我家兒子調皮搗蛋遭遇到爺爺處罰,爺爺在盛怒下說XXX你再不聽話就揍你,結果某一天小孩想叫我幫他穿襪子,我當下說你已經6歲要自己練習穿襪子,他一時情緒失控,脫口而出:「如果我不聽他的話就揍我。」

我聽到後大吃一驚,說媽媽從來沒有打過你,你為什麼要揍我?了解背後原因,原來是爺爺曾說過,為了這件事我跟公公溝通並花了很多時間跟小孩教導,才慢慢讓他不說揍人的話。

小孩是看著父母的背影長大,修身養性控制自己的脾氣,不要以暴制暴,才不會養出無法控制自己情緒的小孩,長大之後會無力處理親密關係。

3、長期缺席在孩子的生命中

小時候父母工作忙碌,連假日都需要工作,根本沒有時間陪伴我們,記錄中全家只是出遊一次,快樂的回憶很少,以致於我覺得很遺憾,現在的我只要假日一定陪小孩,讓他感受滿滿的愛。

以上這3點會使小孩在成長過程中或不安與危險,因此孩子會用生存策略保護自己,讓自己感受不要展現,或是以滿足他人的需求為主。

歐陽talk書秀

歐陽talk書秀

三、生存策略

什麼是生存策略?書中說曾有關係創傷的人,在面對壓力下,會以本能作為生存策略的反應基石。(防衛機制)

面對親密恐懼會有下列4種生存策略,戰、逃、僵、討好。

戰:很多人面臨別人批評指教,會用戰的生存策略,主動攻擊指責來面對關係中的自己失望與不安。

例如:別人批評你,你就會用更激烈的言詞回嗆對方。

逃:用工作或啫好逃避問題,讓自己免於傷害。

例如:很多人失戀時就忙於工作已忘記失戀的痛苦。

僵:用沉默或減少接觸,讓自己不要有感覺。

小茹在面對母親的去世,選擇的生存策略是僵,用沉默或減少接觸,讓自己不要有感覺,在父親無法在生活上用金錢養活我,造成我在國二時產生生存陰影,於是原來就讀國中升學班的我,在當年聯考時改變了志願,毅然決然選擇就讀高職,開始離家生活在學校住宿,然後一切都不太順利,為了生存早早就打工賺錢,來支付自己的生活費與學費。

討好:用滿足他人的需求,讓自己獲得暫時的喘息。

記得在念二專時一位很要好的女同學,因為她的家庭並不幸福,結果她認識一位卡車司機,為了想逃離她的家庭,拚命的討好對方,我曾經不理解她的行為,現在我知道她只是缺乏愛才會一直討好對方。

歐陽talk書秀

歐陽talk書秀

四、親密感三要素

在小孩小時候,就要與小孩建立親密感,而這件事是急不得需要花時間去經營與陪伴,而親密感的3要素如下:

1、可親性:當我需要你時,我能確定你會在那裡。

2、回應性:你會注意我、回應我。

3、情感投入:你對我的感受是重要且在意的。

建立好親密感的好處是:「當童年獲得相當的安全感,會增加對世界的信任,也會增加對自己的信心。

raw-image


五、結論

以上內容僅只是親密恐懼內容一部分,知道親密恐懼原因後才能找出答案來解決,周慕姿老師不虧是一位資深心理師,用了很多的例子來解說患上親愛恐懼導致的種種失敗的行為。

歐陽老師說心理學是一種自我的覺察,慶幸的是我跟父親的心結在多年後我長大結婚後,我選擇原諒父親,因為成家立業有小孩後,更知道生活上種種的不如意。

長大之後的我感受到另外一半與小孩的愛,是療癒我破損的心最佳良藥。

現在身為父母的我不想小孩長大患上親密恐懼,因此我修正自己的思維,用愛給予小孩滿滿的安全感,希望他能夠學習建立好的親密感,在將來的人生對自己充滿信心,有了良好的親密關係,幸福快樂度過一生。

此書很適合無法與人建立親密關係的人觀看,在書中或許能夠幫助你找到答案,只有發現問題察覺自己內心,才能有機會療癒自己,尤其是如果有小孩的你,千萬別在把不幸的人生複製給你的下一代。


📚《親密恐懼》博客來連結: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973985?sloc=main

....................................................

歐陽talk書秀

歐陽talk書秀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D&Y熊繪生-avatar-img
2024/03/11
感謝分享,金句收藏:“幸運的人用童年療癒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療癒童年。”
江小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1
D&Y熊繪生 這一句金句一定是收藏起來,謝謝你的留言。
D&Y熊繪生-avatar-img
2024/03/13
找了一下,還有韓國作者出版的書籍。以為長大就會好了: 幸運的人用童年治癒一生, 不幸的人用一生治癒童年 │ 誠品線上 https://www.eslite.com/product/1001120822853407?utm_source=APP&utm_medium=share&utm_campaign=sku
江小茹-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3/13
D&Y熊繪生 謝謝你的推薦,我把這一本書加入購書名單。
日光福利社-avatar-img
2024/03/12
好偉大,小茹轉化了自己的成長歷程,給寶貝兒子最完整的愛~
avatar-img
江小茹蝸牛存股日記
36.7K會員
506內容數
存股過程就像「蝸牛」背著那重重的殼呀一步一步地往上爬,雖然動作緩慢,中間過程需要用「耐心」等待,未來「投資複利」會去證明當初你的選擇是對的。 專欄每月更新頻率至少4篇,歡迎大家來看我投資的故事。 投資、存股、蝸牛、耐心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書名:關係黑洞 作者:周慕姿 出版:商周出版 ISBN:9789864773534 面對情勒,我們如何自救,為甚麼我們會感到焦慮,要怎麼面對自己不安的情緒,這邊提供了三大重點。 一、了解自己的依附人格 知道自己的依附人格屬於哪一個屬性,對於探索自我能更快地找到方向,依附人格分為三大面向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一段關於父親離世後情緒起伏的過往,分享自己在父親過世後的情緒和療傷過程。透過心理師的建議和輔導,學習面對和思索這些情感。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我們的心會受傷,會試到傷透心為止,絕望之後便不敢再伸出去了 受傷的心第一類來自童年,被父母或照顧者「情感疏忽照顧」,他們不理你,忽視冷漠不回應,你會以為自己不好或做不好,責怪自己。此匱乏並將延伸到成人的不安全依附關係 受傷的心第二類是「關係裡的互動」,是真心換絕情
Thumbnail
對於前一天發生的不悅事件,我試圖思索憤怒的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後來,似乎找到一些頭緒…… 當然,專程開車慕名前往,總希望一睹真實面貌,何況又跟老公一起同行。每次跟他出門總是有點壓力,因為他不是一個隨緣或者隨遇而安的人。所以,我學會現在出門前先打預防針:「先說好喔…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去
Thumbnail
對於前一天發生的不悅事件,我試圖思索憤怒的背後原因到底是什麼?後來,似乎找到一些頭緒…… 當然,專程開車慕名前往,總希望一睹真實面貌,何況又跟老公一起同行。每次跟他出門總是有點壓力,因為他不是一個隨緣或者隨遇而安的人。所以,我學會現在出門前先打預防針:「先說好喔…這地方我也是第一次去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我跟你的痛】 今天實人老師們開會,討論關於班上有位孩子比較不理會人的問題,許多夥伴都有遭遇類似的問題,因為並非單一事件,我初步推測可能是一個較大的影響因素,例如:基因、成長環境。   亮師分享到,這個孩子的原生家庭是很大的影響因素,冷漠的夫妻關係、在三角關係中當傳話筒的孩子、沒有共識的親子關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覺得這本書對負面情緒的解釋有點過於狹隘,好像所有的憂鬱都是童年不好的經驗所導致,而且一切都是父母的錯。但現實中會影響情緒的因素太多,我並不認為都像書中的諮商過程那樣,只要請每一個個案(真的是每一個)好好回想童年時的創傷,並感受自己的「核心情緒」,就可以豁然開朗。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二月初第一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
Thumbnail
今年過年期間,想起了20幾年母親離開的那一天,當時的我才上國二,原來應該是青春洋溢的年紀,陽光明媚的天空開始下起傾盆大雨,從那之後我的臉上沒有笑容,用冷言冷語與沉默抗拒關心我的人,尤其是我的父親,原因是什麼一開始連我自己也不知道。 在二月初第一場讀書會導讀的周慕姿心理師的「親密恐懼:為什麼我們無法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