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是否會隨著天氣變化、睡眠不足或工作業務量暴增等原因,而感到厭世?
(有的請分享特別厭世的原因與時刻XD)
我睡眠不足或工作量太多的時候,會有很明顯的厭世與睏意,前兩天想趁著這種厭世感來臨時,跟大家分享怎麼與之共處,還有前陣子發現的一本好書推薦。
沒想到厭世到能夠好好上班、開會、完成工作,已經很棒了!
今天睡飽了,有力氣我再來分享,說一下這樣也OK的「樹懶模式」。
我會跟愛人、好友們說:「今天我是樹懶模式,動作非常緩慢。」
這樣的形容也會讓自己跟周遭的人知道,自己雖然動作慢,可是有再行動,仍有生產力、執行力,雖然慢,我也是慢慢地完成當天該完成的事情。
前陣子有個虎媽訓練孩子太苛刻的新聞,引發各大媒體與論壇討論,
也算是虎媽帶大的小孩,從小就各種分數都要求滿分或九十分以上等等,我本人來說,很懂得各種被要求,什麼都要滿分的壓力、內在規訓及內在制約的後座力、影響力這些,是一個很大的雙面刃跟陰影。
(雖然我沒有那麼優秀啦,我也不知道那是否反抗,還是懶惰天性,沒那麼聰明也是真的XD長大後回看就覺得好佳在,不然應該會被壓榨的更徹底。)
讓我長大後,花很多時間去學習懂得給自己鬆綁,允許自己像貓一樣慵懶,允許自己偶爾可以有樹懶模式,慢慢的行動,很低頻的時候也是可以好好活著、工作、吃飯、喝水,找一些讓自己能夠舒服一點,或是不那麼陷入「自責」的狀態。
我認為這蠻重要的,之前的我很常被「為什麼自己常常覺得很累?為什麼別人都可以很多活力去做很多事情,而我只是想耍廢?」而困住,但認真細數自己過往所作所為、回顧人生各種經驗與每一天,就會去看見其實做了很多別人所不能做的事情。
「為什麼要跟別人比較呢?」
「因為,我們的教育讓我們會不斷比較競爭?」
各種排名、競爭、數據,能不能只停留在看自己的進步?
了解自己位置之後的接受與自我要求?
在寫這段的時候,愛貓鬆鬆睡在我旁邊,貓咪一天要花18~20小時睡覺,
牠是一種獨立、很懂得不與他人比較的動物,那種渾然天成的自我感覺良好,跟慵懶讓牠無憂無慮,只要顧好貓砂埋好跟理毛清潔自己,並且與對自己好的人類和諧共處即可。
其實,我們人類不就是也要學習這樣,好好獨立生活、照顧好自己、對值得的愛人、姊妹好就好了,再多要求與各種競爭都比不上這些,人終究要回歸生活的。
有時候看著牠,還有我們的互動與距離,我就默默感動到流淚或學到一些道理。
這樣看開練習後,真的可以減少很多自責情緒,減少自在鞭笞,減少內化母親的影響。
前陣子看到一本好書,叫做《低潮整理術》,提到對我來說非常受用的觀念,也是讓我可以在新年開啟部落格、整理好辦公室、家中斷捨離(還在進行,對於空間的收拾還在進行與練習),就是因為這本書提到的概念:
作者完全懂,經歷低谷、創傷的人付出多少努力再讓自己康復,用一個第一人稱,以她自己為示範的身教書寫,引領讀者慢慢去轉念(有些書跟專家所提的轉念其實很空泛,因為沒有經歷創傷或低潮的人,真的不懂那是什麼狀態與意思,要重新振作與康復需要花多大力氣,怎麼外界互動,怎麼面對自己內在龐大的自責與要求,這些作者都分享了!
她還提出的一個思考點,讓我開始跳脫責怪、自我厭惡與譴責的情緒(我平常已經夠樂觀了,不要在這種時候去逼自己正向思考,那是假樂觀),而是找回理智去思考我跟居住空間的關係,我要怎麼透過空間的優化來提升自我照顧與關懷。
以下引用書中一段(詳細內容連載,可看博客來介紹,留言處放連結):
下次當你試圖說服自己去完成一項日常照顧工作時,用「如果我現在起床做______,將是對未來的我的一種善意。這項任務將幫助我在之後體驗到舒適、方便和快樂」,來取代這樣的聲音:「呃,我真的得起床清理我的房子,因為它真的是一團亂。」
就是改變思考的方式,現在的作為是為了善待未來的自己,而不是深陷一種不得不這樣做,更不是因為不乾淨或雜亂(又是內在批判)、提不起勁被迫要迎合社會期待而做的狀態。
而且她不斷提醒「懶惰是不存在的」!善待自己是重要的,只有對自己的善意與同理,才能讓自己朝著康復、自我照顧之路前進。
這句話真的很有溫度跟重量,也讓我思考很久,大家可以看到我這篇文前半段有用「懶惰」形容自己,但這真的是我這樣覺得?還是這是從小媽媽責罵被灌輸、社會上這樣定位的沒那麼擅長整理的人?
透過這樣的反思,我就看見自己的努力,其實我不懶惰,改寫了對自我的評價,就改寫了我看待自己耍廢的評價,我需要休息,休息的同時我可以思考怎麼讓空間來服務我,讓我過得更舒服?
書中作者舉例她買了很多洗衣籃放置在家中不同空間,以利於衣服不落地、不亂丟,保持空間的清爽。透過這個例子,我反思目前居住空間,之前基於省錢,客廳沒垃圾桶也沒添購,以至於塑膠袋常常被貓咪咬破,常常一些衛生紙、包裝紙那些小垃圾會堆在桌上,桌面無法保持淨空,因為雜亂,就導致心情更糟,視覺上看了就不舒服,或習慣性忽略。
我則是買了3個垃圾桶,貓砂旁一個,床旁邊一個、客廳桌下一個,再看一些收納整理的影片、文章,買了一些掛勾或是冰箱上置物櫃、鍋蓋架等,小小的改變,真的讓我減少不少小垃圾亂丟的狀態,至少用過的衛生紙、小紙屑、撕下的包裝袋、廣告紙、過期發票、用過的測血糖試紙會第一時間乖乖進垃圾桶。
這是一個很小的改變,但這種小改變所帶來的小垃圾們歸位這種事情,讓我對於自我感覺好很多,也減少很多掃地時的負面情緒,回歸整理是一件中立的事情,沒有好壞,不管乾淨與否,我都值得被善待,這是這本書會一直提醒的,我覺得也是很重要的事情。
因為對於經歷過創傷的人來說,可能很容易一個生活中的卡住、表現不佳、不夠好的地方,就覺得就是因為這些,導致自己不值得被愛、被善待。
真的練習要去切割開來,跳脫這種思考循環,先肯定自己不管怎樣都值得被善待,對於空間的清潔收納也是一種善待自己,去思考怎麼讓空間來更好的服務自己,讓自己能夠好好休息,想使用的時候可以順手、便利、有效率、看了賞心悅目等!
我就買了一直想買的雙層曬碗架,可以架在洗碗槽上,真的帶來很多便利,至少我常用的碗筷、洗好的餐盤、鍋子可以有地方好好瀝乾。之前為了省錢買了一個不好用的小曬碗架,我就可以改變它的用途,收到洗碗槽下方收納櫃裡面,變成放乾淨的碗盤立架。
透過這些我看見一點改變,怎麼將空間轉變為服務我,讓我使用起來舒服;我也透過這些慢慢長出對於空間運用的想法與管理。
還是會有一回家就衣服亂脫,東西亂放、垃圾亂丟的時刻,但我發現,減少很多內在批評與霸凌的狀態,我透過讓空間服務自己的方式,提高便利性的方式,大大縮短內在自責的時間,轉而去行動,去丟垃圾、去歸類、去洗澡、去挖貓砂,去洗碗,去掃地,去把桌面淨空。
想著怎麼優化,想著怎麼發揮創意與巧思去讓自己住起來更舒服,以後如果有自己的家可以怎麼更聰明的配置,哪些物件、哪些擺放邏輯、哪些方式才是適合自己的?目前使用上哪裡覺得卡卡的?我看不順眼哪些地方卻一直迴避的?我可以怎麼調整到讓自己覺得舒服?
思考這些,讓我感覺開心、有活力,不再覺得「無能為力」,而是我可以為自己打造一個舒服、服務自己的空間與生活方式。
我能夠跟愛人展開對於空間、物件擺放、收納邏輯的討論,對於日常活動動線的應用等等的討論,這讓我真的開心很多,也讓我看見原來我不是沒有想法,原來我不是真的懶惰,我只是因為很累、覺得麻煩或顧著自責或其他內心戲的部分,以至於這些事情擺著。
其實有想法與情緒,但還沒找到方式處理,所以放著,卻助長了更多不好的情緒滋長。舉例像是每次踢到放置在地板的鍋具,腳踝痛就很不舒服跟不爽,不過,那是因為之前沒找到方式收納,因為收進櫃子翻找找很麻煩,放在流理臺上,伴侶做菜需要空間時,將洗好鍋具餐盤暫放地上,一放就放了好幾個月,就一直忽略,避開那區域,那變成餐盤碗盤區?我其實不喜歡也不想這樣!可是我也這樣使用好久,因為收納更麻煩,所以選擇一個不喜歡卻拿取相對方便的方式,以至於我即使擁有這個空間,卻不是它真正的主人,不過,當我開始思考我要怎麼活用空間時,我原本想要這個空間怎麼被應用?現在已經買了可以將鍋子立起的分類架,查了直立式收納對於拿取比較方便,可以讓收納櫃不在是閒置空間,鍋具、碗盤終於可以乖乖進去。
那塊原本堆積鍋具碗盤的地方,可以回歸走道用途,我也可以鋪瑜珈墊在那伸展。
一邊整理的時候,我會去思考怎麼樣才是更順手的,更便利使用,讓自己使用舒服,也能夠輕易說出擺放邏輯,讓他人可以依循,或是可以再根據使用習慣調整活用空間,而不只是急就章與配合空間、服膺現狀的無能為力。這一切就好玩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