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自己有被利用的價值

2024/03/0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前幾天和在某跨國物流擔任高管的同學聊天,他是班代,我們都喚他為班長。

因為班上同學彼此之間行業與資歷的跨度很大,三十好幾的我,站在五、六十歲的前輩面前,仍有一點點年齡紅利,能夠和其探討一些於我的經驗與經歷或許無法拎得清楚明白、但在他們看來卻是很好理解、很容易辨明其底層邏輯的議題。

第一次和班長有比較長的對話,是在某個週六的午後,我拉著另外一位在公司擔任會計的同學,捕獲了正好走進研究室的班長。當時,會計同學正在準備內轉,在過程中遇到了一些問題。

記得,當班長在拆解事件時,就提到幾個過去我可能未曾想過的關鍵,包含如何判斷利害關係、如何增加談判籌碼、如何擺對位置以及如何端正姿態。

不同於我們對於每個環節的推敲與思考,班長看的是「全局」。畢竟,他是一個解散過無數事業體的人,也是一個在老組織中負責推動轉型的人,談的是權力關係、是運籌帷幄,也是人性的必然。



以「局」這個觀點而言,班長在回應我們的任何問題,都是從一個宏觀的權力關係視角來看。不過,當我們並非處於組織的核心位置時,就不見得能夠取得真實的訊息,不是片段的,就是經過好幾手的資訊,而這樣的內容,就不能作為決策判斷的依據了。

他說,「很多事情都不是檯面上看到的那樣子,私下的關係與交換的內容不一定是我們知道的。但這要看大家各自可以接受到什麼程度、看你們願意用什麼交換。」

他還說,「忠誠」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價值。

比如,當許多的企業都面臨到二代接班的議題,那老臣呢?如果二代不想要呢?

『不,』班長指出,沒有「不要」的議題,只有你給錯了東西,或者無法提供價值。

在他的觀點下,似乎所有的東西都是可以交換的,只是你有沒有足夠的籌碼?有沒有對方想要的?眼睛夠不夠放亮?有沒有找對切入點?是否能讓自己可被使用?



曾經有個朋友告訴我,每一個人都是「有價的」。

我大致能夠理解的是,人與人之間的關係都是交換,情感關係亦然。再好的朋友,如果無法為彼此提供情緒支持,那麼關係似乎也不見得能夠成立。

對嗎?

69會員
92內容數
我和我的日常觀察、讀書筆記,還有基於個人生活經驗的反思與體驗; 我和你和他的互動、以及跨越不同社會關係網絡而激起的煙花、水花與火花。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