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思筆記|「凡存在皆合理」,是嗎 ?

更新於 2024/03/16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我們的「庶民性格」固然有不少可取之處,比如熱情好客,樂於助人;在能幫忙的範圍,肯定幫忙。但是,思維過於快速、爭勝好強、憑感覺辦事、容易被煽惑;事情搞錯,不容易認錯,則是我們庶民性格的「短板」。

我們常將「差不多」、「沒關係 」、「問題不大」 、「都可以」當作口頭禪。又以便宜行事、機伶巧詐為聰明;對於凡事追根究柢、 斤斤計較者,普遍都很厭煩。總認為何必這麼認真?也沒什麼大不了,就算出了問題,也不會有大事,唬弄過去就罷了;當然,也未必「什麼都可以不計較」,衹要一抵觸到自我利益,那就另當別論。 他們有個哲理作後盾,便是:「凡存在皆合理」。以為:不論好事歹事,既已存在,就見怪不怪。其實,符合公義的事物存在於世,當然合理;不合情理、不符規範的事物存在於世,其實是縱容,是大家都不肯追究所造成

凡存在皆合理這句話是德國哲學家黑格爾(Hegel)提出的,正確的翻譯是:凡合乎理性的,必有實據;凡有實據的,必合乎理性。」(Was vernünftig ist, das ist wirklich; und was wirklich ist, das ist vernünftig.)。因為誤譯及望文生義,使得這句話被簡化成「凡存在皆合理」,而且容易引發歧見。比如某些有心人,做了不如理、不合情的事情,旁觀者缺乏追究勇氣,於是就以此當作逃避的藉口,社會風氣焉得不敗壞?

我個人當然服膺黑格爾這句名言,但也鼓勵大家仔細推敲原義。「凡存在皆合理」,絶對不是:不論好事歹事,既已存在,就見怪不怪,容忍它繼續存在。因為這麼去理解,會錯得離譜。

台中公園 (李建崑攝影)

台中公園 (李建崑攝影)



    avatar-img
    6.0K會員
    631內容數
    沙龍主持人多年前曾在UDN設置〔韓孟子的藝文空間〕開始數位平台寫作,至今退而不休,勤於筆耕,作品散見各平台。有基督信仰,思維正向誠摯,擁抱多元價值,對各知識領域都懷有敬意。樂於結交文友,携手同行;共同實現寫作理想。歡迎文友以合宜文字、開放心態暢談世事、分享生活思維與閲讀的蹤跡;更歡迎文友推薦加入,関注贊助,瀏覽追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韓孟子的藝文沙龍 的其他內容
    古人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英文有句諺語「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從前視為當然,其實,未必如此。
    某文友分享給我十項「奢侈品」,是美國《華盛頓郵報》在2017評選出來的;我詳看了,覺得非常受用。這十項奢侈品皆非物質性事物,而且都得之不易。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劉過論及讀書,認為就像農耕一般,是勤是惰只有自己知悉。書籍種類雖然繁多, 努力鑽研,終將可以熟知理解,正如農家歲未之豐收。劉過畢竟是個傳統文人,所讀的書不外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利於仕進的著作。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他的勸學金言仍然是有意義的,「勤奮」仍然是求知過程極必要的態度。
    我喜歡散步的時候隨拍一些相片,尤其在換用三星Galaxy Z Flip4摺疊式手機之後,強大 銳利的雙鏡頭如虎添翼;所拍攝的任何相片,都好像特別好看,連隨拍草地的相片,都 感覺在雜亂無章中好似存在某些「自然規律」;如再糝入一點點主觀的「審美凝視」, 好似會產生若干「自認為美」的「審美快感」。因此
    古人有云:「天道無親,常與善人。」英文有句諺語「When God closes a door, he must open another window.(當上帝為你關了一扇門,祂同時會幫你開一扇窗。)」從前視為當然,其實,未必如此。
    某文友分享給我十項「奢侈品」,是美國《華盛頓郵報》在2017評選出來的;我詳看了,覺得非常受用。這十項奢侈品皆非物質性事物,而且都得之不易。
    〖那些為我們所獨有的,使我們覺得自己有價值的感覺,往往只是電光石火的一瞬,要是我們不懂得抓住和品嚐這一瞬,我們便沒有成長,也沒有興奮。 〗─Eric Hoffer : The True Bliever ..............................................
    很多人喜歡講論「絶對是非」,認為「對就對,錯就錯,沒有灰色地帶。」這種話語,固然在道德理性、個人修養上,都站得住脚。但是現代社會,已不再是凡事「講求二分」,多半認同「多元價值」,認為:堅守是非理念固然值得尊敬,若能夠通達情理,恐怕更加搏得讚賞。
    劉過論及讀書,認為就像農耕一般,是勤是惰只有自己知悉。書籍種類雖然繁多, 努力鑽研,終將可以熟知理解,正如農家歲未之豐收。劉過畢竟是個傳統文人,所讀的書不外儒家經典,詩詞歌賦,利於仕進的著作。在知識爆炸的時代,他的勸學金言仍然是有意義的,「勤奮」仍然是求知過程極必要的態度。
    我喜歡散步的時候隨拍一些相片,尤其在換用三星Galaxy Z Flip4摺疊式手機之後,強大 銳利的雙鏡頭如虎添翼;所拍攝的任何相片,都好像特別好看,連隨拍草地的相片,都 感覺在雜亂無章中好似存在某些「自然規律」;如再糝入一點點主觀的「審美凝視」, 好似會產生若干「自認為美」的「審美快感」。因此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想要更了解我們自己,只有學會接受這個事實。 只有接受,才有機會繼往開來。 德國劇作家萊辛:「人之所以有價值,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真理,或認為自己代表多少真理,而是在於他為了追求真理所做的努力。因為真正讓人的力量向外延伸的,不是靠擁有真理,而是靠探究真理,單靠這一點,人就可以漸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前言 有關確定性的答案、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真理不管是否存在,相較於這種非黑即白的感覺,生活的經驗中是否大多數時候是灰色的?例如猶豫、矛盾、似是而非、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等處於那種懸而未決的狀態。既然灰色或者說這種不黑又不白的經驗是普遍的,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追求客觀、真理等絕對的價值呢?以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
    Thumbnail
    徵的就是你 🫵 超ㄅㄧㄤˋ 獎品搭配超瞎趴的四大主題,等你踹共啦!還有機會獲得經典的「偉士牌樂高」喔!馬上來參加本次的活動吧!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理性、感性、靈性,此三種人類與生俱來擁有的性質,就在我們的本性裡。 其中的變幻無窮、巧妙搭配,讓我們不勝感激,感激著一切。
    Thumbnail
    💡「當我們不把「理所當然」當作理所當然的時候,你的人生就不會出現「常」與「無常」💡
    Thumbnail
    我說: 是、非、對、錯...不會是真理。因為那是身為人的立場。 AI 說: 這段話蘊含了深刻的哲理,說明了「是非對錯」只是一種人類的觀點,並不是真理的絕對。 我說: 喜、怒、哀、樂...好像也不是真理,那只是身為人的情緒。 AI 說: 這段話表達了人類情緒的相對性和暫時性。
    人是自然的一部分,想要更了解我們自己,只有學會接受這個事實。 只有接受,才有機會繼往開來。 德國劇作家萊辛:「人之所以有價值,並不在於他擁有多少真理,或認為自己代表多少真理,而是在於他為了追求真理所做的努力。因為真正讓人的力量向外延伸的,不是靠擁有真理,而是靠探究真理,單靠這一點,人就可以漸
    不用強求所有的敘事、表述、理論都要非常具體明確、有邏輯且時時刻刻保持理性
    Thumbnail
    前言 有關確定性的答案、百分之百無庸置疑的真理不管是否存在,相較於這種非黑即白的感覺,生活的經驗中是否大多數時候是灰色的?例如猶豫、矛盾、似是而非、笑中帶淚、淚中帶笑等處於那種懸而未決的狀態。既然灰色或者說這種不黑又不白的經驗是普遍的,為什麼我們還要一直追求客觀、真理等絕對的價值呢?以
    〈理應外合:「理性」如何在實踐的邏輯中被推展開來〉
    Thumbnail
    人們相信的東西真是令人難以置信。畢竟,抽象就是這樣過生活的。它生活著,它是人類的方式。抽象的聲音淹沒了我們,使我們相信與真理無關的各種東西。哦,瞭解你在設計中的權勢是如此美好。這是你唯一的機會。因為你的權勢將在遠處嗅到一個想法。因為對一個人來說,最不健康的事情就是在不知道有地方可去的情況下離開流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