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的大哉問(二):求什麼道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榮格與密宗的二十九個覺》書中,作者Rob Preece進入藏族密宗求道,他感受到的挑戰與衝擊,與他深根蒂固的西方文化價值觀有關。

他在作者導讀中寫到:

持以什麼價值觀在生活—價值觀瀰漫在文化中,影響世界觀、價值觀以及身體、性、性別各方面的經驗,深烙在內在,構成對善惡、精神與物質、性與性靈的態度,影響我們對實相的認知。


raw-image





我們每個人,個體,也是個微型的文化。

就如有人喜歡去體驗異國文化之旅,能踏訪不同於自己熟悉、習以為常的文化。在異國文化中,有與自己截然不同的世界觀,來自於地方傳統的信仰,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影響著生活態度,看待自己的角色認同不同,其思想價值觀也大不相同。


修行、修道,必然從修心開始

因為它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價值與文化,代表著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真理。

修道,就如同是要學習一套新的思想價值,替換那自己從小學習來的心智與思維。


可想這是多麼不容易的大工程,多希望可以乾坤大挪移,直接替換。但若真能這樣,我們就不是人類吧。

身而為人的本質,擁有最大的本錢與能力,就是學習力。心想,若能接觸到正法、真理,將自己的學習能力投注於此,是很讚的投入和價值吧。




我想試著分享對這兩價值的差異:


從小學習來的主觀意識,如我認為如何、我喜歡什麼、直覺的偏好或偏見反應等,是我們產生一種個人自我的眼界來判別、評斷外在的一切,因此會產生各種喜怒哀樂悲懼苦、或是是是而非、人人各有理的爭議。有時會認為別人或外在發生的事情為什麼會這樣,是受到外界的影響我才變這樣,但卻看不見,我們內在本身就存在一個又一個的圈圈,把自己的思維、眼界、心量給侷限住了。


來自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真理,是要打破內在這些一個又一個的圈圈,要學習的是如天地般如此清澈寬闊,讓所有的萬物萬象在這天地間自然的孕育而有生有滅。心量是寬廣的,有無限的包容;是平靜的,能平等看待所有萬物、依循著規律運行著;是祥和的,萬物都能安居得到立身之處。如道德經第二章中提及聖人行道要學習天地之美德:

「聖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萬物作焉而不辭,生而不有,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聖人學習天地的無為-靜靜地依循著大自然的運行定律。接納所有萬物的發展,萬物有所成長亦不去佔有,有所作為亦不去憑賴,有所成就亦不去居功。正因為諸如此不居功的德性,即是守護著道心,修為在道裡面。


raw-image


修道要修心,就是要去除各種自我的框架,唯一的目標就是把自己心量打開,讓心思能平靜下來,有個清淨的心地。


換句話說,我們內在的心靈國度,也有著萬象、萬物,就是養成種種”我” 的化身,如我的個性、我的想法、我的脾氣、我的意識、我的習性等,這些主宰我們的生活,如好戰的鬥士,使得心靈常常風起浪湧。

但在內在深層也有個能向天地一樣的心地,只是我們沒將祂喚醒,從沒回歸與祂相遇,讓祂來作主,若真能這樣的話,反客為主的種種”我”的化身就會成為只是天地裡的某一萬象萬物,它們會依循自然定律生滅,是自然的一份子,不再足以影響內在心靈國度的祥和與和樂。

因而修道,即是要回歸如天地之心般,打開自己的心量,無論內在、外在,所有萬象、萬物如何變化、是好是壞,都無理由的包容與接受,始終在讓。能無私、無我的融於自然規律中,孕育出一個自然天地,善待萬物能有立身之處,始終在給。


這份無私、無我、愛養萬物的心,就是修道人常言的”慈悲心”。


一個簡單的比擬試著想想:

天地依循自然定律運行,愛養萬物;植物果樹依循自然定律生長,成為食物供給生物,而人類依循自然定律無為來行,天生我材回饋社會。其共同之處即是於內為慈悲心,展現於外是一種利益眾生、不為己的善助。而這個善助的行為,已經跳脫小我化身的巧智技能,是真正的智慧之舉。


如此就能夠體會人說,修行即是在體現救拔苦厄,以求解脫,超凡入聖,行利益眾生之願。



raw-image




Rob Preece在作者導讀中寫及:

在道途上,我們必須對自己懷有極深的慈悲,接受自己的不足、弱點。把生活建立在不實的理想上面沒有什麼意義,反而反過來讓我們「跛手跛腳」而已。……我們的不足、不完美裡,有極大的智慧。


唯有慈悲才是我們內在唯一的真,而除此之外的心性、性情、念頭等,都只是過客,客觀的看待它們,並好好善待,才能讓自己撥亂反正,遇見真實原來的的自己—與天地相同的心性,同時也救渡了自己、離苦得樂,心真的解脫、自在了。


很喜歡早課中的一句話:

你要當大家眼中認識的XXX,但你會不喜歡自己,還是成為大家都會喜歡親近的,那個原來的你。

avatar-img
7會員
51內容數
台灣傳統文化有珍貴豐富的內涵,特別是人性質樸良善的一面,其背後藏著深厚的思想底蘊。為了研究傳統民俗精神,促使我踏入了經典學習。學習之路沒有終點,而它帶著我認識自己、明白生命的價值,知道怎麼重新走出生命中有意義的每一步,讓身心充實健康快樂。在此,記錄與分享這一路”心”生活的反思與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體悟心生活的所在 的其他內容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很多時候人面對生活環境,遇上困境,沒有頭緒或是千頭萬緒,情緒糾結,使心不安痛苦。求道成為一種想打開心、找到可以安定心神,或是重新安定自己,找一條出路的方式。
將歲月時間拉長,人人被當時代的潮流推進,與時俱進,面臨不一樣的環境挑戰。尤其是現代化科技的發展、經濟模式的改變,變化的速度更是迅速,數十年可能就一次翻轉,有些東西新參與了的生活,也有些淡然退場。並非要討論這些演進形成的因與果,而是想回顧這些不同環境下的人們如何過生活?過得如何?這或許是一面鏡子...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從學徒到大師的漫長旅程,以傳統日本壽司師傅的培養過程為例,展示了達到專業水平所需的時間和努力。文章強調了16—48通道的人類圖朋友如何在所愛的領域中投入全部身心,不斷磨練技藝,與花精在這過程中的作用,特別是「岩水花精」如何幫助保持理想,同時學會柔軟應對挑戰。
Thumbnail
這幾天颱風+太陽磁暴+日蝕的能量剛好把我從中秋到現在的沉重能量做了一次更新,我也在靜心修行的過程中再次有了一些對於人生的體悟和收穫,便寫下這篇文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面對,有些人是感情,有些人是家庭,而我,始終是在學習認識和接納自己⋯⋯關於超自然的那一部分。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修行、修道,必然從修心開始。 因為它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價值與文化,代表著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真理。 修道,就如同是要學習一套新的思想價值,替換那自己從小學習來的心智與思維。
Thumbnail
全新 vocus 挑戰活動「方格人氣王」來啦~四大挑戰任你選,留言 / 愛心 / 瀏覽數大 PK,還有新手專屬挑戰!無論你是 vocus 上活躍創作者或剛加入的新手,都有機會被更多人看見,獲得站上版位曝光&豐富獎勵!🏆
Thumbnail
本文探討AI筆記工具的優缺點、選擇建議及未來趨勢,比較NotebookLM、OneNote+Copilot、Notion AI、Obsidian+GPT插件和Palantir Foundry等工具,並強調安全注意事項及個人需求評估的重要性。
Thumbnail
全方位分析脫離繼承戰的方法,大膽猜測誰會成為卡丁國下一任國王。
Thumbnail
      從學徒到大師的漫長旅程,以傳統日本壽司師傅的培養過程為例,展示了達到專業水平所需的時間和努力。文章強調了16—48通道的人類圖朋友如何在所愛的領域中投入全部身心,不斷磨練技藝,與花精在這過程中的作用,特別是「岩水花精」如何幫助保持理想,同時學會柔軟應對挑戰。
Thumbnail
這幾天颱風+太陽磁暴+日蝕的能量剛好把我從中秋到現在的沉重能量做了一次更新,我也在靜心修行的過程中再次有了一些對於人生的體悟和收穫,便寫下這篇文章。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課題要面對,有些人是感情,有些人是家庭,而我,始終是在學習認識和接納自己⋯⋯關於超自然的那一部分。
Thumbnail
 修行意味着不再追求外在的完美形象和某種理想化的內在平和狀態。而是勇敢地面對內心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光明還是陰暗。
Thumbnail
【不識本心.學法無益】 ★若無見本性,學法無益 ★我們要回歸本源,要如何在本源修? 修行不是在本源修,因為你找不到本源   佛說:【從萬物修】 從萬物的感受中去修   電影:「美麗人生」 小孩子的心境, 當你把萬物的一切當做是遊戲 就進入到天真本性的天真生活   所有的一切
Thumbnail
修行在這幾年間忽然變得普及,似乎修行是一種趕潮流的運動,每個人都說自己在修行。修行又是什麼呢?是到寺廟佛道敲缽誦經、是學習各門靈修、是脫離世俗走入深林裡嗎?
Thumbnail
如果一開始學習佛法的目標很模糊, 不是為了希求一切遍智、 不是為了得到空性的智慧而學, 可能會無法忍受學習的艱辛。 因為這是勇士所走的路, 不為名、不為利, 只為解脫成佛! 是為了心中最純淨的那個夢想, 精進努力,無怨無悔。 引自《希望‧新生》四季法語│福智文化
Thumbnail
常聽人說,從此案到彼岸,想要回歸到純真的赤子之心,是我們的彼岸,而學習認識我們的情緒與思維,則是我們的起步。簡單說,啟示告訴我們這過程就是從**了解自己**、**改變自己**、**要求自己**到**回歸自己**的過程。但這過程應該要怎麼前進,須要什麼要素呢。嘗試來聊聊看。
Thumbnail
修行、修道,必然從修心開始。 因為它是一套完整的思想價值與文化,代表著大自然宇宙的自然真理。 修道,就如同是要學習一套新的思想價值,替換那自己從小學習來的心智與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