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幸福是什麼模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在先進的育兒國度,我學會了當個不急著出手的父母。___ 選自《我去芬蘭學育兒


我去芬蘭學育兒》的作者為沈載源,是一位韓國華僑,他在臉書上有分享他的插畫,有人認為這是本親子教養書,有人則認為是本家庭旅遊手記。書名雖然寫著「學育兒」,但我覺得它適合每個人閱讀,從中可以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趣事與觀點,內容是作者到芬蘭拜訪、寄宿許多當地家庭,借此觀察與紀錄他們的生活方式、習慣以及家庭關係。



夢想與幸福

書中有一段開頭寫著「不希望孩子擁有夢想,而是找到幸福」,其實他想要表達的是,他觀察到芬蘭的教育更重視孩子追求幸福人生,而不是夢想,這個夢想可能更偏向於外在的財富、名聲等等,而不是發自內心感到幸福、平靜,就作者而言,他認為普遍在亞洲國家中,他們所追求的夢想,似乎更多是去達成父母或社會要他們達成的,較少是自己去探索出來的夢想,就算自己了解自己後,想從事某些行業,可能也會被家長有意無意的勸退。

或許我們可以思考「你的夢想會讓你擁有真正的幸福感嗎?」。

「希望孩子能自行找到幸福」___ 選自《我去芬蘭學育兒

在可以自由探索並且不被否定的環境中成長,孩子可以得到更多的安全感自信,這是人生中很大的財富。沒有安全感的人容易在一段關係中迷失自己,沒有真正的自信,容易隨波逐流,找不到屬於自己的定位

對於一段文字很有感「我們不會帶任何偏見去看待孩子所做的選擇」。與其帶有偏見,不如先試著去了解為什麼他想做這個選擇。在問答過程中,也可以讓孩子再次思考,直接否定的結果,通常會失去思考的機會,先想的會是「該怎麼反駁」,或是忙著處理被否定後內心的情緒。



結語

書中有提到他們如何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培養他們成為情緒穩定的人,除了教育,環境也會影響,甚至居家環境。耐心的培養不只對孩子,甚至大人也要學習耐心,有時間多多到戶外走走,看看廣闊的景色吧!

這本書有很多值得學習的觀念,當然作者也有提到並不是芬蘭都只有好的一面,一樣也有學生被排擠的問題等其他社會問題,但是該怎麼解決,能否解決?是看到一個問題解決一個,還是能夠連同相關問題一併解決。有些問題是牽連整個社會結構與文化,很難快速改變,但如果願意,就是時間的早晚而已。

要有耐心與平和的心,並不是壓抑情緒,壓抑會導致反效果,傾聽與表達才是方法

金句

  • 我開始學會用等待來陪伴孩子成長
  • 我們希望孩子能藉由少量的玩具來了解物品的珍貴,更重視應該養成管理玩具的習慣
  • 透過父母親的提問,不僅會決定孩子的回答方式,也會決定他們看事情的觀點
  • 教學的目的絕對不是為了篩選出班上的菁英,而是為了幫助那些落後的孩子,使他們的成績能夠跟得上大家
  • 很多時候會不會因為我們大人的焦慮與急躁,反而剝奪了孩子自行尋找人生的機會
  • 單純享受著一同參與的過程,而這段過程本身就是幸福



歡迎加入我的沙龍,你的追蹤愛心每月小額訂閱,對我都是很重要的鼓勵!

如果你也喜歡植物與花藝作品,也歡迎追蹤我的IG: 喜歡花藝的女子

內容總結
我去芬蘭學育兒
5
/5
生活,是由許許多多的人、事、物串聯而成,無論是好是壞,或喜或悲,都是豐富我們生活的材料。精彩,是因為有起伏,有意想不到,有衝突,有和解,是因為有太多太多值得書寫與紀錄的篇章。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枷鎖捆綁久了,成了印記。這印記會成為未來的勳章,或終其一生視為抹滅不掉的傷疤? 《人性枷鎖》是一本以半自傳體的形式寫成的小說,於1915年出版,為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書中情感描繪的細膩、深刻,共122章,每章篇幅不大,很好閱讀,但需要細細品讀。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從主角菲利普
精神醫學家佛蘭克說:「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____選自《彩虹花》 《彩虹花》這本繪本的作者麥克.格雷涅茨出生於波蘭,本書非常好閱讀,短短的約30幾頁,2至6歲小孩適合親子共讀,也適合大人閱讀。 尋找價值 書中的彩虹花,擁有不同顏色的花瓣,就像
「在做什麼」、「擁有什麼」這是第一所談的,而「將成為什麼」、「你是什麼」則是唯一的內含。 想要是享受,需要是幸福 第一種較短暫的改變叫做change,第二種屬於永久性的改變叫做reborn 真正的改變不會只停留在頭腦裡面,而是一個從內在質變走向外在量變的過程 人的幸福,是從有人生目的開始的。淺層的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____ 選自【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如果你問過很多人能不能給你未來一些建議,又或對未來感到迷惘,在感情中經常需要他人給予意見,總是問了又問,試了又試,卻依舊迷惘,或許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可以給你一些方向。 生命是好玩、沒有盡頭、一直打造前方道路的設計
強調有多好,都不如了解內心來得重要。好比一直說著為你好,但對方更希望你懂他內心真正的需要。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作者Gillian Tett,是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博士,也是美國《金融時報》特約主編及專欄作家。書中序的部分有提到「厚數據」這個名詞,而「厚數據」這個詞源於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厚描
你的工作是為了讓人們幸福 ___ 選自《創意,從計畫開始》 將計畫變成「例行公事」 作者認為所有的工作,基本上本質大多都是一樣的,不論你是做行銷、客服、店員,都應該制定一套自己的例行公事,除了能讓事情盡量在掌控之中,也能提升工作產出的層次,不至於讓自己總覺得每天都在遇上「新麻煩」,首先可以先挖掘、思
枷鎖捆綁久了,成了印記。這印記會成為未來的勳章,或終其一生視為抹滅不掉的傷疤? 《人性枷鎖》是一本以半自傳體的形式寫成的小說,於1915年出版,為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書中情感描繪的細膩、深刻,共122章,每章篇幅不大,很好閱讀,但需要細細品讀。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從主角菲利普
精神醫學家佛蘭克說:「人類生命的動力在於尋出意義;人只要參透為何而活,即能承受任何煎熬。」____選自《彩虹花》 《彩虹花》這本繪本的作者麥克.格雷涅茨出生於波蘭,本書非常好閱讀,短短的約30幾頁,2至6歲小孩適合親子共讀,也適合大人閱讀。 尋找價值 書中的彩虹花,擁有不同顏色的花瓣,就像
「在做什麼」、「擁有什麼」這是第一所談的,而「將成為什麼」、「你是什麼」則是唯一的內含。 想要是享受,需要是幸福 第一種較短暫的改變叫做change,第二種屬於永久性的改變叫做reborn 真正的改變不會只停留在頭腦裡面,而是一個從內在質變走向外在量變的過程 人的幸福,是從有人生目的開始的。淺層的
「你以後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____ 選自【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 如果你問過很多人能不能給你未來一些建議,又或對未來感到迷惘,在感情中經常需要他人給予意見,總是問了又問,試了又試,卻依舊迷惘,或許這本書【做自己的生命設計師】可以給你一些方向。 生命是好玩、沒有盡頭、一直打造前方道路的設計
強調有多好,都不如了解內心來得重要。好比一直說著為你好,但對方更希望你懂他內心真正的需要。 《穀倉效應2:未來思考》,作者Gillian Tett,是英國劍橋大學人類學博士,也是美國《金融時報》特約主編及專欄作家。書中序的部分有提到「厚數據」這個名詞,而「厚數據」這個詞源於田野調查的研究方法「厚描
你的工作是為了讓人們幸福 ___ 選自《創意,從計畫開始》 將計畫變成「例行公事」 作者認為所有的工作,基本上本質大多都是一樣的,不論你是做行銷、客服、店員,都應該制定一套自己的例行公事,除了能讓事情盡量在掌控之中,也能提升工作產出的層次,不至於讓自己總覺得每天都在遇上「新麻煩」,首先可以先挖掘、思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教養孩子這條路並不容易,這條路上我們可能會跌倒,可能會犯錯,可能會哭泣,可能會不小心傷了人,也可能讓自己受了傷。每個父母都是當了父母之後,才學會如何為人父為人母,都是一路摸索著學習著,一路跌跌撞撞走過來的,在錯誤中學習成長,在別人的故事中看見自己,也從孩子身上,重新學會如何愛。
今天要談的主題主要是從育兒經驗所發想,也是專家在親子教養上提到面對孩子一些行為的時候,我們盡可能不要過度反應,為什麼呢? 當我們強調積極回應孩子的需求有助於建立孩子的安全感與愛的感受之餘,有時候過度反應反而會造成反效果,我們盡可能察覺自己的這些行為並且予以修正。 孩子遭遇挫折時,請保持冷靜
當爸媽最怕小孩在不順他意時,就開始大哭大鬧,哭聲勘比孟姜女哭倒長城那樣淒慘,我覺得有過之而不及,平時小孩是住在爺爺、奶奶家,小時候就因為愛關門,只要爺爺或奶奶出門,他一定要關門,如果沒有讓他關門就會大哭大鬧,要重複再來一次。 一、2-4歲秩序敏感高峰期 1、提供選擇,但如果錯過後就只能等下一次。
在光仔四個月左右,我開始面對副食品這件事,一開始沒什麼概念只有既有印象吃粥吃糊,後來一位好友媽媽分享BLW(Baby-led weaning)這個概念,查了些資料,再看到SUNNY老師在YOUTUBE上的分享後(連結),我決定試試這個方法。 什麼是BLW 我們如何挑選及處理食物? 我們如何吃?
這篇除了分享上面找幼兒園時間點的心得外,會分享一些我所經歷到的現象以及歸納,不是一個絕對答案,但是可以作為一個對照的參考值。 1. 幼兒園新生入學時間?
蒙特梭利教學法的三大主要理念包括:提供環境自主學習:以自由為基本原則,讓兒童自由地探索周遭事物,出於自願和主動地激發她/他們的潛能。而當兒童可以自由自主地選擇感興趣的活動時,便會專心投入,因而能夠發展智力,培養自我管理能力,懂得自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幸福,人人都向外看,殊不知能向內探索
安全感,是在舒適圈裡會有的,卻不在冒險與突破裡, 當我們想要成長與擴展,它就不會在既有的舒適圈裡, 當我們試圖跨越舒適圈,就會挑戰內在的安全感; 你需要釐清的, 是你想要怎樣的人生,怎樣的自己。
孩子日漸長大,生活圈子越來廣闊,終於發現世界原來無限大,於是開始嘗試擺脫父母所設下的限制,對一切新鮮事物蠢蠢欲試,探索美妙的人生,尋找專屬自己的快樂。 孩子會認識越來越多新朋友,雀躍地跟朋友互動,開始對父母感到厭煩,以前覺得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金科玉律,現在只有朋友說的才是真理。 孩子會跟朋友說最細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本書籍著重探討家庭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與心理狀態的,並提供助人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思考與見解。書中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如何從問題中獲得力量以及建立自信的過程。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許多家長總是急欲「解決」孩子的問題,卻鮮少想過是否可以轉換思考角度,或是對孩子的行為有多一些好奇與理解。 捫心自問,其實很多時候並不真的是為了孩子著想,而是想要透過矯正孩子的行為來掩飾自己內心的不安,比如別的孩子可以做到,為什麼我的孩子就不行?抑或是孩子一定要在某個時刻做什麼事情才能讓自己
Thumbnail
對孩子來說,大多期待自己能趕緊成年,離開原生家庭獨立生活,因為那是自己成長的證明,也是開始能掌控自己人生一個重要的分水嶺 等到出社會一段時間,也許碰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成立屬於自己的家庭,在雙方步入禮堂的那一刻,相信每一對新人都打從心底覺得自己未來會像童話故事裡的王子與公主,從此過著幸福美滿的生活
(禁止轉貼、轉發、抄襲,有任何需求須經過本人同意) 在上了三個月心理學課程與看了課本內容之後,希望小時候父母可以教我的事: 1、嬰兒時期擁有愛與安全感 讓我知道自己是舒適、安全的,在我成長後擁有穩定的內核及自信。 2、培養我的自主意識,學會主動學習 在開始學習的時期陪伴我
Thumbnail
家,是孩子成長的溫床,給孩子不變的愛和承諾,有規律的生活對幼兒的情緒和智力成長至關重要。
Thumbnail
幸福,人人都向外看,殊不知能向內探索
安全感,是在舒適圈裡會有的,卻不在冒險與突破裡, 當我們想要成長與擴展,它就不會在既有的舒適圈裡, 當我們試圖跨越舒適圈,就會挑戰內在的安全感; 你需要釐清的, 是你想要怎樣的人生,怎樣的自己。
孩子日漸長大,生活圈子越來廣闊,終於發現世界原來無限大,於是開始嘗試擺脫父母所設下的限制,對一切新鮮事物蠢蠢欲試,探索美妙的人生,尋找專屬自己的快樂。 孩子會認識越來越多新朋友,雀躍地跟朋友互動,開始對父母感到厭煩,以前覺得父母說的一切都是金科玉律,現在只有朋友說的才是真理。 孩子會跟朋友說最細
Thumbnail
我們對於孩子教育的底線是快樂,目標是幸福,過程是與自己同在,最終更好地成為自己。
Thumbnail
本書籍著重探討家庭是如何影響個人成長與心理狀態的,並提供助人者對於心理治療的思考與見解。書中分享了作者的個人經驗,關於如何從問題中獲得力量以及建立自信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