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大學陌生的傳教,保護自己的6個方法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哈囉大家,我想要分享一下我在大學期間的經驗

想起自己以前學測面試,三次到大學,都有遇到有人在傳教

大學新生入學,在處理新生程序和體檢的那天,也超多人在傳教,健康中心外面超多人,會跑來跟自己搭話,然後有些會給你傳單,有些會跟你加line

還遇到有人是跨校園組織的,在教學館外面,要我留下資料(因為資料單子上面有很多大學的名稱)

想起來這經驗,真的要好好去注意


大一新生時,因為對校園環境不熟悉,那些人可能會藉著分享校內經驗來拉近距離,讓你產生安全感,然後趁機把你吸收進去他們的圈子


還好,我後來都沒有去參加這些團體


那有沒有什麼方式呢,去應對這些狀況呢?下面提供幾個建議

建議

1 使用其他安全的方式認識校園,例如查看網路文章、與能信任的學長姊交流、參與學校舉辦的講座或課程

2 不隨意留下個資,不任意在當場跟隨他人去陌生地方,小心被帶走

3 如果加line,不代表你要回對方訊息,反正他們有很多人在聯絡

4 如果有他們社團或會所名稱,打名稱到網路上,查一查那些評價

5 有些會提供免費餐點要你去活動,但這時候不太建議因為省錢就隨意參加,不然後續可能會有更多麻煩

6 如果路上搭話,考慮說個理由,例如等一下有事、我公車快要來了、等一下有約、我再趕時間等等


人生是自己的,別誤入歧途而失去人生


大家有遇過類似情況嗎?還有什麼方法呢?都歡迎分享

avatar-img
129會員
360內容數
目前主要會以書籍心得、動漫心得、生活想法等方面來寫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小豆pika的園地 的其他內容
嗨囉大家,今天我想要分享一個大學人際的體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會有所改變 高中以前,我們的友誼多半來自自然的陪伴與共同經歷 進入大學後,人際關係比較獨立和多元,每個人有各自的目標、生活和規劃 開始意識到:大學後人際本質在於「給予」
【該不該丟掉的思考題目】 近期有整理家裡,因為現在房間床上鋪東西真的非常多,有看一些極簡的書和文章 後來發現整理過程中,對於該丟掉還是不該丟,也會有些思考題目,想說可以紀錄一下跟大家分享喔 1 過去這段時間裡拿出來的機會高嗎? 有些東西,過去一段時間內都沒用,這時候可丟的機率就比較高 例如
這幾天讀了這一本職涯規劃的書,想要分享裡面一些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該選哪個?】 若我們不知道「想做什麼」,是因為選項太多 建議我們採內在基準去作出選擇,「有興趣的事」「受吸引的事」「符合價值觀的事」,只有利用自己特有的「濾網」,才能從無數的選項之中,篩出幾個可行的選項 一直處於沒有重心的狀
之前和幾位已經畢業的學長姐聊天,聊到「20歲左右人生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 他們提到一個觀念,讓我覺得很值得參考:我們常說要為了未來準備什麼,但其實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有什麼事情是「現在能做,但以後就不能做」的?
嗨嗨大家,有關於送禮物,我想要結合一些自己的經驗跟大家分享,談談有關於送禮物的一些思考 送禮物的困境 在我們家,有些長輩是「有錢也有時間」,而我們這一輩則常常「錢少又沒時間」 有時候,長輩們會送一些禮物,但是,有些這些禮物不是我們真的需要的,有時候根本用不到。 同樣的,挑選禮物也需要花時間
【與家人的對話】 回想大學時期,每次和家人聊天,對話大多是以下這種模式: 「最近在學校都在幹嘛?」 「就讀書、做報告、準備考試呀。」 「有沒有認識什麼新同學?」 「就同學啊,還可以吧。」 「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還好吧,基本上就是上課、讀書、考試。」 「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 「
嗨囉大家,今天我想要分享一個大學人際的體會 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人際關係的運作方式會有所改變 高中以前,我們的友誼多半來自自然的陪伴與共同經歷 進入大學後,人際關係比較獨立和多元,每個人有各自的目標、生活和規劃 開始意識到:大學後人際本質在於「給予」
【該不該丟掉的思考題目】 近期有整理家裡,因為現在房間床上鋪東西真的非常多,有看一些極簡的書和文章 後來發現整理過程中,對於該丟掉還是不該丟,也會有些思考題目,想說可以紀錄一下跟大家分享喔 1 過去這段時間裡拿出來的機會高嗎? 有些東西,過去一段時間內都沒用,這時候可丟的機率就比較高 例如
這幾天讀了這一本職涯規劃的書,想要分享裡面一些內容和寫出我的心得 【該選哪個?】 若我們不知道「想做什麼」,是因為選項太多 建議我們採內在基準去作出選擇,「有興趣的事」「受吸引的事」「符合價值觀的事」,只有利用自己特有的「濾網」,才能從無數的選項之中,篩出幾個可行的選項 一直處於沒有重心的狀
之前和幾位已經畢業的學長姐聊天,聊到「20歲左右人生應該做什麼」這個問題 他們提到一個觀念,讓我覺得很值得參考:我們常說要為了未來準備什麼,但其實也可以換個角度想——有什麼事情是「現在能做,但以後就不能做」的?
嗨嗨大家,有關於送禮物,我想要結合一些自己的經驗跟大家分享,談談有關於送禮物的一些思考 送禮物的困境 在我們家,有些長輩是「有錢也有時間」,而我們這一輩則常常「錢少又沒時間」 有時候,長輩們會送一些禮物,但是,有些這些禮物不是我們真的需要的,有時候根本用不到。 同樣的,挑選禮物也需要花時間
【與家人的對話】 回想大學時期,每次和家人聊天,對話大多是以下這種模式: 「最近在學校都在幹嘛?」 「就讀書、做報告、準備考試呀。」 「有沒有認識什麼新同學?」 「就同學啊,還可以吧。」 「有沒有發生什麼有趣的事情?」 「還好吧,基本上就是上課、讀書、考試。」 「有沒有讓你開心的事?」 「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還有機會做 public speaking,我想我要謝謝的當然是「系統」。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系統的教育也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Thumbnail
希望幫助還沒進醫院的醫學生,能大概知道未來兩年的實習醫學生階段要幹嘛、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分享一些經驗跟心得,希望能扮演到“路燈”的角色,幫助大家比較不會跌倒,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在大學的諮詢現場裡,少有大一就來預約諮詢的,一則因為他們才剛踏入校園,對於可用的資源還沒有那麼瞭解;再則因為他們距離畢業就職或深造的規劃還很遠,也不急著在一進學校就煩惱,但她不一樣,大一上學期開學不久,她就進入了諮詢室......。 老師,我只是因為高中時喜歡而選擇了OO系,但入學後上了幾堂課,就
Thumbnail
隨著理財資訊的普及,越來越多台灣人不再將資產侷限於台股,而是將視野拓展到國際市場。特別是美國市場,其豐富的理財選擇,讓不少人開始思考將資金配置於海外市場的可能性。 然而,要參與美國市場並不只是盲目跟隨標的這麼簡單,而是需要策略和方式,尤其對新手而言,除了選股以外還會遇到語言、開戶流程、Ap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有位學弟7月份拿到博士學位,由於少子化之故,履歷投了15間學校均無下文。不得不面臨,繼續投或是,轉業界。提供自己從學界轉業界心得,四力+三點原則,期待減少他的迷惘,也適用其他職場工作者。 我跟你說說,除了運氣好之外,當初到第一家醫院任職,我是怎麼做的、怎麼想的...
世界太大,資訊太多,變化太快。進修是其中一個可以讓自己保持戰力的方法。去到我這種既全職工作,也偶然做志工和教大學課的,也得抽時間去進修一下,不然我會感到自己很快被淘汰下去。
Thumbnail
在人生的道路上,許多事情因社會的變化需要持續學習與練習新的工具。在過去的世代,或許可以在五年內學習一項技能並持續使用,但現在可能需要搭配不同的知識與背景。筆者與同世代的博士以及有業界經驗的朋友,都會先以國立大學的兼任助理教授做起,對於學校來說,這有助於讓學生了解進入業界的一些經驗。在學術研究上,也會
最近有一些新的覺察,邁入大學的生涯後,更加的明白,有很多的事情需要自己去體會、感受。才能找出屬於自己的最佳解。 大學就是一個小型的社會,多少時間是社交,又多少時間是留給自己,是一個流動的狀態,卻是大部分會給我帶來情緒波動的主因。 最近感悟到,當我在面對與自己完全不同的人時學到了如果對方沒有主動問
今天分享一些我參加研討會的經驗。 我在博士一年級到三年級時, 把研討會當作是一個「讓別人認識我的機會」。 例如我曾在統計年會Joint Statistical Meetings (JSM) 2019與2020, 這兩屆研討會去Present我在博士早期的工作。 在會議中
Thumbnail
一位大學生分享大學課程體驗,包括必修課程、服務學習和轉系考等,以及對各個科系的看法和感受。文章篇幅較長,回顧了大學四年的教學環境和科系情況。
Thumbnail
能夠在大學畢業後還有機會做 public speaking,我想我要謝謝的當然是「系統」。除了學校的老師們教育我如何做人做事,系統的教育也讓我學習到待人處事該有的態度。
Thumbnail
希望幫助還沒進醫院的醫學生,能大概知道未來兩年的實習醫學生階段要幹嘛、可能會遇到的障礙,分享一些經驗跟心得,希望能扮演到“路燈”的角色,幫助大家比較不會跌倒,也能少走一些彎路。
在大學的諮詢現場裡,少有大一就來預約諮詢的,一則因為他們才剛踏入校園,對於可用的資源還沒有那麼瞭解;再則因為他們距離畢業就職或深造的規劃還很遠,也不急著在一進學校就煩惱,但她不一樣,大一上學期開學不久,她就進入了諮詢室......。 老師,我只是因為高中時喜歡而選擇了OO系,但入學後上了幾堂課,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