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習日誌113.03.06_芝麻開門

實習日誌113.03.06_芝麻開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自我介紹】

今天的自我介紹我還來不及緊張就上台了,腦中回想著昨天晚上練習的畫面,這一次,我想要挑戰自己,跳脫過去畏縮文靜的形象,讓芝麻有趣起來。我第一次這麼多人面前提到自己的經歷,雖然內容有些…臭屁(?),我覺得今天的我真的勇敢很多。很高興可以收到小品老師對我進步很多的肯定和要學會判斷什麼時候該收住的建議,我還是太容易被孩子拉著走了,所以到後面氣氛有點飄。Tony老師說我們可以試著把台下的樣子拿上台,或修正台下的樣子,讓台上台下的自己一起進步,讓孩子們清楚明白你是什麼樣的老師,有該如何和你相處。我覺得兩位老師的建議是我一直以來面對重大的問題,我的控場能力不足,對自己的定也搖擺不定,但是我慢慢有開始找到前進的方向了,為未來的自己加油!

【觀數學課】

**「只要清楚知道你要的是什麼,就算發生出乎意料的事情,你也能把它掌握住,帶孩子們到目的地。」**這是我今天在Tony老師的數學課最大的收穫。Tony老師說預評到最後可以做到:讓他們以為是他們講出來的,但其實是老師設計好的。每次聽到都還是覺得亮語的講師們好厲害,是不是有外接第二個大腦。但在了解過後就能知道,這些其實是他們一步一腳印用經驗堆積出來的。Tony老師讓孩子們參與批評筆記到找出好筆記的亮點這個過程,一方面可以讓孩子獲得成就感,另一方面可以知道老師的用心今天紀錄了11個預評用語,希望之後可以在課堂上時間

【觀街舞課】

在街舞課看到了實孩們的另一面,第一次看到孩子在地上打滾的模樣,另我很驚訝。平常在觀自然課或數學課等靜態的課程時,孩子們都能在提醒後快速調整狀態,但在場地自由的街舞教室時,見識到了他們更活潑的一面。街舞老師說要讓他們嘗試自己編舞,期待之後的星期三看到他們快樂跳舞的畫面。

【轉換視角】

今天和Lulu老師學到了:寫簡訊的視角要看到孩子們的亮點,不是從觀察者的視角去描述事情的經過和感受。在之前我以為我是很有同理心的人,但今天思考後我發現我一直以來都太習慣用直述句去紀錄畫面了,或許我有時並沒有同理他們,只是將我眼前看到的事件紀錄下來。然而在面對孩子、家長,或是任何人時,我可以試著多用他們的角度思考我應該怎麼表達自己的想法才能避免讓他們感受到被質疑而產生防備心,我想可以試著從我的家人開始。

【善狼惡狼】

人和其他動物最大的差別是:人站起來了!因此可以騰出雙手創造各種工具。阿亮老師說,實人之所以擁有食農木三門課程,是因為希望孩子們可以感受身而為人的特殊與寶貴。科技在怎麼發展,至少未來100年內人類應該都還是離不開這三個原始的技能。至少我個人認為吃飯是一件很重要的事!隨著科技和文明發展,或許會有許多關於善與惡、好與壞、對與錯的爭議產生,像是鼓勵AI發展究竟對不對?這種問題並沒有一定的對錯,而是要看你的立場是什麼?你做了什麼選擇?「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匹善狼和一匹惡狼在爭鬥著,而最終是誰勝誰負,取決於你選擇多餵養哪隻狼」阿亮老師分享的故事後勁很強。我想,在實人,我們要做的不是幫孩子們打惡狼,而是教他們如何餵養善狼!那麼我又該如何引導孩子有意識的做選擇?

avatar-img
芝麻的沙龍
11會員
16內容數
實人練習生日誌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芝麻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和大家分享實習後第一次帶孩子上自然課的經驗和挑戰。我在課堂中遇到了孩子們意外的回應以及自己的慌亂和不足之處,並提出了可以改進的地方和自我反省。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觀察力、手勢和動作上的進步,以及前輩和同儕學生的反饋與未來目標。
以Tony老師分享的家教案例為引,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當面對孩子消極的學習態度,Tony老師如何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們在地震中的驚悸與喜悅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與擔憂。
對於生活導師和課程講師,經過一天的消化與吸收,我對於兩者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歡迎大家來看看我是如何解讀在實人的兩個角色,兩者略有不同卻又密不可分。
「一個人用光速繞地球跑一天可以看幾次日出和日落?」,『天哪,這是一個國小生會問的問題嗎?』,那天我和小辰進行了一場痛快的物理討論,孩子跳脫框架的問題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這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
和大家分享實習後第一次帶孩子上自然課的經驗和挑戰。我在課堂中遇到了孩子們意外的回應以及自己的慌亂和不足之處,並提出了可以改進的地方和自我反省。同時也分享了自己在觀察力、手勢和動作上的進步,以及前輩和同儕學生的反饋與未來目標。
以Tony老師分享的家教案例為引,我分享了自己的體會和想法。當面對孩子消極的學習態度,Tony老師如何通過引導的方式,激發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而孩子們在地震中的驚悸與喜悅帶給我什麼樣的喜悅與擔憂。
對於生活導師和課程講師,經過一天的消化與吸收,我對於兩者有了更清晰的定位,歡迎大家來看看我是如何解讀在實人的兩個角色,兩者略有不同卻又密不可分。
「一個人用光速繞地球跑一天可以看幾次日出和日落?」,『天哪,這是一個國小生會問的問題嗎?』,那天我和小辰進行了一場痛快的物理討論,孩子跳脫框架的問題往往超乎大人的想像,這一個個天馬行空的問題,增添了學習的樂趣!
教育是一個相互學習和成長的過程。在孩子與大人相處時,家長和老師需要理解孩子、接納他們的不同,這樣孩子才會在成長過程中感受到支持和鼓勵。別忘了,所以人都曾經是個孩子。
新竹縣史館校外教學體驗,學生分組學習時,小組員們分工合作記錄說明牌上的關鍵字,再集合分享討論。一般來說很難想像國小4到6年級的學生可以這麼有組織及目標的認真參訪縣史館,但今天早上,我完全相信他們做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