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利己對?還是利他比較對? 而你是利己比較多,還是利他比較多的思維? 愛瑞克/愛大的書---內在原力、原力效應都提過關於利他思維的詮釋: 「利他」並不是完全只有利他人, 而完全不顧自己狀態, 應為「利他共贏」,而其重點在於「共贏」。 我也曾糾結: 到底是該完全犧牲自己去成全他人需求, 還是在兩方之間找到最大「共贏」的可能? 哪個方法比較「對」?
其實沒有絕對「對」的做法。
簡少年曾經提到:
希望可以在每次選擇時,盡可能的選擇比較「善」的那個做法。
我盡可能保持著 「我多做些什麼,可以讓世界更好?」這樣的思維,試圖達成「共贏」。
每次做出反應都在思考:
不是思考我不想折損什麼,也不是思考對方想拿走我的什麼。 而是:對方最終目標需要什麼?要如何能幫到對方滿足需求?
實際應用這個思維大約一年。 即便很習慣第一念頭就是怎麼讓「整體」更好,遇到對方覺得自己的方案沒有得到百分之百被採納而生氣,還是讓我覺得情緒很糾結。
自己反思想了想,這整個狀態發生了些什麼共同之處:
1.我的確身處一個很多人認為沒有被「立即」百分之百接納「全」方案,就是被拒絕、被反駁的環境。
2.當先提出aaa訴求,而我詢問目標時,回答自己想要「bbb」,很可能其實這也只是場面話,並不是實際想要這個結果。
3.在一問一答過程中,有時候很快速點中對方需求,反而會讓對方興起否認的反應。也許需要更長的等待時間,讓對方自己說出真正需求。
4.要認清即使是提問,但他的行為模式、聊天習慣多次展現「打斷、扭轉意涵、轉移話題、不想聽你答案」,這時候也許對方根本不是要來表達需求,而是要求執行命令。那這時...該如何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