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卡關了?想想我們有的「心態」與「技術」

2024/04/20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到臉友貼文說教養的挫折感,經過多年諮商沒辦法完全解決,忍不住回文。仔細想想這不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嗎?

失敗感可以分成「技術」與「心態」,有些人會以為心態調整後,就能以更彈性的方式來行動,解決技術缺乏的問題。這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但如果我想成為跨領域的醫生,可以嗎?

可以,但短期內一定有挫敗感。不論我怎麼諮商,都還是得直視我沒有成為醫生的「技術」。我可以在諮商後,好好面對、梳理我沒有技術卻不肯學習的「心態」,是否來自過去的經驗?

但不太可能是通過不斷諮商這種挫敗感或無力感,我就變成擁有醫療技術的醫生。這不代表諮商完全沒有用。我依然可以在學習成為擁有技術的醫生路上,不斷諮商我所遇到的各種感覺,幫助我把事情做得更好。

(先把留言貼過來,繼續寫,忍不住寫了一大篇。)


隨著孩子成長,我可以感覺到有些隱微的改變發生在親子相處上,但一開始非常模糊。從我的角度看,某些躁動的指責與要求反覆發生,感覺上是小孩進逼,把我逼到某個點。

這樣的感覺,令我非常不耐與不安……但我只能簡單猜測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發生她也無以名狀的情緒與感受。所有她在生活上感知到的一切,甚至包含她對自我的期許或壓力,都會內爆到我身上。

如果不能處理她指責、要求我等等帶來的憤怒與不耐煩,我就很難撐出空間(甚至會想中斷跟孩子的連結),理性支持、陪伴她走過她所遇到的風暴。

(家長們不知道能不能懂這種感覺……?)


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敏察的注意到孩子所擾動的一切,進而成為她的支柱呢?

  • 技術上,我需要知道她面對什麼壓力,必須研發出更好的系統支持(也許是在我所擅長的人文、社會領域創建以她為主的課程,也許是幫她找某些老師等等,又或許是其他能力需要培養),幫助她走到想去的地方
  • 心態上,需要先處理我被擾動的過往,以及潛在的陰影或情緒。

閱讀一直是幫助我看清過去的重要方式。例如前陣子讀完的愛書《當媽後,你是公主也是壞皇后》,雖然有些概念已經理解,但重讀是很好的提醒。

書中說:「若一直讓孩子背負我們認為不可接受的特質的重擔,就會讓孩子注定這輩子都得努力將自己與我們的投射分開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因為我們從未了解那些投射出去的特質其實屬於自己。」

閱讀這段文字時,我回想起身邊的許多親子相處、想到自己,完全能夠理解書中所說「讓孩子背負我們認為不可接受的特質的重擔」是什麼意思……(變成許多悲傷的故事……)

(好沉重的人生……)

《當媽後,你是公主也是壞皇后》是從榮格心理學看童話故事中的母性智慧,雖然對有些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難讀,但裡頭有許多直扣心靈的提問,引領讀者思考。例如:妳的孩子最讓妳發火的是什麼?最讓妳覺得丟臉的是什麼?妳會怎麼理解這件事?

(關於這本書的好,可以另外寫很多篇,以下先跳回來)

直到閱讀、處理了一些情緒,又能以相對開放的心態,檢視孩子遇到的問題。接下來,可能就是整合家長所擁有的資源,實際解決技術上的問題。這同時也考驗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找不到老師、找不到好的課程,那就自己開課、揪課、問人等等。

以上發展都得動態調整,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會不斷遇上新的難題,也可能會不斷勾起我未盡的議題(例如:我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妳不會微積分的問題啊!我以前也不會數學,找不到人幫忙……QQ)。

又例如:隨著孩子的學習進步,可能會遇上「成為完美學生」的誘惑,但她做不到時,又可能將情緒丟給我。我就必須先處理自身也有的挫敗感,以及我(過去)也是完美主義的焦慮、渴望、絕望、自負等等。

又或者:隨著孩子發育,家長會緊張情感與性教育等等。

隨著情境的改變,家長在情緒處理與(解決真實問題)技術上的調整、精進,我們也許逐漸能陪伴與支撐孩子(我們又同時要面對許多新的難題,那又是另一件事了……XDD)。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