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卡關了?想想我們有的「心態」與「技術」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看到臉友貼文說教養的挫折感,經過多年諮商沒辦法完全解決,忍不住回文。仔細想想這不是很多人會遇到的問題嗎?

失敗感可以分成「技術」與「心態」,有些人會以為心態調整後,就能以更彈性的方式來行動,解決技術缺乏的問題。這確實有一定程度的幫助。

但如果我想成為跨領域的醫生,可以嗎?

可以,但短期內一定有挫敗感。不論我怎麼諮商,都還是得直視我沒有成為醫生的「技術」。我可以在諮商後,好好面對、梳理我沒有技術卻不肯學習的「心態」,是否來自過去的經驗?

但不太可能是通過不斷諮商這種挫敗感或無力感,我就變成擁有醫療技術的醫生。這不代表諮商完全沒有用。我依然可以在學習成為擁有技術的醫生路上,不斷諮商我所遇到的各種感覺,幫助我把事情做得更好。

(先把留言貼過來,繼續寫,忍不住寫了一大篇。)


隨著孩子成長,我可以感覺到有些隱微的改變發生在親子相處上,但一開始非常模糊。從我的角度看,某些躁動的指責與要求反覆發生,感覺上是小孩進逼,把我逼到某個點。

這樣的感覺,令我非常不耐與不安……但我只能簡單猜測孩子即將進入青春期,發生她也無以名狀的情緒與感受。所有她在生活上感知到的一切,甚至包含她對自我的期許或壓力,都會內爆到我身上。

如果不能處理她指責、要求我等等帶來的憤怒與不耐煩,我就很難撐出空間(甚至會想中斷跟孩子的連結),理性支持、陪伴她走過她所遇到的風暴。

(家長們不知道能不能懂這種感覺……?)


反過來說,我們要怎麼敏察的注意到孩子所擾動的一切,進而成為她的支柱呢?

  • 技術上,我需要知道她面對什麼壓力,必須研發出更好的系統支持(也許是在我所擅長的人文、社會領域創建以她為主的課程,也許是幫她找某些老師等等,又或許是其他能力需要培養),幫助她走到想去的地方
  • 心態上,需要先處理我被擾動的過往,以及潛在的陰影或情緒。

閱讀一直是幫助我看清過去的重要方式。例如前陣子讀完的愛書《當媽後,你是公主也是壞皇后》,雖然有些概念已經理解,但重讀是很好的提醒。

書中說:「若一直讓孩子背負我們認為不可接受的特質的重擔,就會讓孩子注定這輩子都得努力將自己與我們的投射分開來。與此同時,我們也失去了更深入了解自己的機會,因為我們從未了解那些投射出去的特質其實屬於自己。」

閱讀這段文字時,我回想起身邊的許多親子相處、想到自己,完全能夠理解書中所說「讓孩子背負我們認為不可接受的特質的重擔」是什麼意思……(變成許多悲傷的故事……)

(好沉重的人生……)

《當媽後,你是公主也是壞皇后》是從榮格心理學看童話故事中的母性智慧,雖然對有些讀者來說可能會有些難讀,但裡頭有許多直扣心靈的提問,引領讀者思考。例如:妳的孩子最讓妳發火的是什麼?最讓妳覺得丟臉的是什麼?妳會怎麼理解這件事?

(關於這本書的好,可以另外寫很多篇,以下先跳回來)

直到閱讀、處理了一些情緒,又能以相對開放的心態,檢視孩子遇到的問題。接下來,可能就是整合家長所擁有的資源,實際解決技術上的問題。這同時也考驗我們解決問題的能力,例如找不到老師、找不到好的課程,那就自己開課、揪課、問人等等。

以上發展都得動態調整,因為隨著孩子的成長,會不斷遇上新的難題,也可能會不斷勾起我未盡的議題(例如:我也不知道怎麼解決妳不會微積分的問題啊!我以前也不會數學,找不到人幫忙……QQ)。

又例如:隨著孩子的學習進步,可能會遇上「成為完美學生」的誘惑,但她做不到時,又可能將情緒丟給我。我就必須先處理自身也有的挫敗感,以及我(過去)也是完美主義的焦慮、渴望、絕望、自負等等。

又或者:隨著孩子發育,家長會緊張情感與性教育等等。

隨著情境的改變,家長在情緒處理與(解決真實問題)技術上的調整、精進,我們也許逐漸能陪伴與支撐孩子(我們又同時要面對許多新的難題,那又是另一件事了……XDD)。

時間學苑是一個引導大眾進行「經濟思辨」的教育品牌,期待透過跳脫學院的經濟學理論,帶領大家思辨生活裡的經濟議題,也讓大眾認識「生活經濟學」的運作,成為培養個人金融素養之底蘊。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我有跟小孩討論新聞時事的習慣,原因有三: 1. 語文作為認知與表達工具,內容遠遠超出課本所寫,理應落實在生活中。在新聞時事的閱讀與討論中,小孩會學到許多書面語或專業詞彙。 2. 社會新聞通常有清楚的因果邏輯與脈絡,通過適當引導,可以協助小孩發展閱讀理解與思辨表達。 3. 社會新聞往往有各階層的
這週從閱讀繪本《阿公的茄苳樹》開始,我們試著熟悉閱讀策略。 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能掌握方式,低年級的學生慢慢試著思考與發言。繪本往往點到即止,用共讀討論的方式,可以引導孩子更深入思考「為什麼」。這是從被動的接收故事,到主動理解故事的方法。 其中一個設計點是想測試孩子的閱讀理解,沒想到才小二的年紀
實驗教育前輩曾經分享的至理名言之一是「重用同學」,很慶幸任教單位裡有老師願意採取這樣的制度。而我,有幸擔任指導。 在遙遠的年代,計畫主持人熱血的申請閱讀書寫計畫,有一點點經費。內容是把大一班級拆成不同小組,讓大個一、兩歲的TA(教學助理)負責帶各組學弟妹讀一篇文章。計畫早就結束,可是主持人覺
青少女難得借住,可惜本人感冒,無暇接待陪玩。 第一天:還沒出門就喊熱、絕對不肯綁起頭髮的青春期遇上盛暑,在戶外咖啡杯轉啊轉後,到家吃了兩口飯便懨懨的說吃不下。(吐完才知道那臉色疑似中暑) 偶爾看見她百無聊賴的划手機,貌似看短影片,才驚覺「咦,又在划手機。」 我病糊塗的直覺反應是「妳不是來玩嗎?
因為整理書櫃,重讀這本書。評語是「體制內教育求生之道」,裡頭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很能回應廣大的家長焦慮。 例如: 在乎成績=不快樂的童年? 不在乎成績=快樂的童年? 不喜歡讀書=不需要努力?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無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分數就不重要」?
這部電影的節奏很快,寫下分析的文字就是我定下心看的力量啊!!! 上一篇分析了婚姻與母女關係,這篇來說說其他幾個重要部分:父女、自己與他人。 三、秀蓮與父親的關係——「如果我的女兒一無是處? 大多數人都得要處理成長階段的評價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秀蓮在原生家庭的狀態是通過父親王公公呈現,他不斷貶斥女兒秀蓮
我有跟小孩討論新聞時事的習慣,原因有三: 1. 語文作為認知與表達工具,內容遠遠超出課本所寫,理應落實在生活中。在新聞時事的閱讀與討論中,小孩會學到許多書面語或專業詞彙。 2. 社會新聞通常有清楚的因果邏輯與脈絡,通過適當引導,可以協助小孩發展閱讀理解與思辨表達。 3. 社會新聞往往有各階層的
這週從閱讀繪本《阿公的茄苳樹》開始,我們試著熟悉閱讀策略。 中、高年級的學生已經能掌握方式,低年級的學生慢慢試著思考與發言。繪本往往點到即止,用共讀討論的方式,可以引導孩子更深入思考「為什麼」。這是從被動的接收故事,到主動理解故事的方法。 其中一個設計點是想測試孩子的閱讀理解,沒想到才小二的年紀
實驗教育前輩曾經分享的至理名言之一是「重用同學」,很慶幸任教單位裡有老師願意採取這樣的制度。而我,有幸擔任指導。 在遙遠的年代,計畫主持人熱血的申請閱讀書寫計畫,有一點點經費。內容是把大一班級拆成不同小組,讓大個一、兩歲的TA(教學助理)負責帶各組學弟妹讀一篇文章。計畫早就結束,可是主持人覺
青少女難得借住,可惜本人感冒,無暇接待陪玩。 第一天:還沒出門就喊熱、絕對不肯綁起頭髮的青春期遇上盛暑,在戶外咖啡杯轉啊轉後,到家吃了兩口飯便懨懨的說吃不下。(吐完才知道那臉色疑似中暑) 偶爾看見她百無聊賴的划手機,貌似看短影片,才驚覺「咦,又在划手機。」 我病糊塗的直覺反應是「妳不是來玩嗎?
因為整理書櫃,重讀這本書。評語是「體制內教育求生之道」,裡頭提出一些發人深省的問題,很能回應廣大的家長焦慮。 例如: 在乎成績=不快樂的童年? 不在乎成績=快樂的童年? 不喜歡讀書=不需要努力? 成績優不一定會成功=無須努力學習與準備考試? 有「比分數更重要的事」=「分數就不重要」?
這部電影的節奏很快,寫下分析的文字就是我定下心看的力量啊!!! 上一篇分析了婚姻與母女關係,這篇來說說其他幾個重要部分:父女、自己與他人。 三、秀蓮與父親的關係——「如果我的女兒一無是處? 大多數人都得要處理成長階段的評價與原生家庭的關係。秀蓮在原生家庭的狀態是通過父親王公公呈現,他不斷貶斥女兒秀蓮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迷茫和自我懷疑時,不妨放慢腳步,學著順應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動態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都沒學會如何克服焦慮。 讀書時想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但又擔心考試成績而不敢放鬆;工作後為了達到目標腳步不能慢下來。當想讓心情放鬆時,潛伏在我心底害怕的因子會時不時竄出來刷存在感,該玩的時候沒有好好玩,在要努力的時候也沒投注足夠的決心。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今年嘗試以和學生動手做玩具的方式 示範遇到挫折時、事情的走向不如預期時 如何調節情緒 如何以輕鬆的態度看待一切 如何笑著說:沒關係,那我換個方式再試試看 如何在盡力以後,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剛開始 學生的情緒仍然不穩定 有時會忽然語調急促或大聲說話 示範幾次如何面對不如預期的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儘管面對課程的重重困難與挑戰,仍決心堅持前行。學習過程中我不時懷疑自己,但有夥伴相伴、同學支持,讓作者能克服困難。回想在實務現場得到孩子肯定的經歷,堅信自己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此更加努力。在這條助人者之路上,雖不盡順遂,但深信它是值得奮鬥的道路。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完成心中的理想。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邁開腳步、 朝新的、更好的生活或選項前進, 並不是因為我們個性優柔寡斷或不夠勇敢, 而是…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當我們面臨迷茫和自我懷疑時,不妨放慢腳步,學著順應自己的情緒和狀態,動態調整自己的人生之路。
Thumbnail
即將迎來2024 下半年,回顧這前半年,很挫折地發現自己所有的嘗試彷彿都是徒勞。文學投稿、翻譯工作面試、僑委會海外交流計畫,或是國科會專案,幾乎通通都沒過。 但是,心理學給了我一套新的詮釋觀點。
Thumbnail
從小到大我都沒學會如何克服焦慮。 讀書時想跟家人一起看電視但又擔心考試成績而不敢放鬆;工作後為了達到目標腳步不能慢下來。當想讓心情放鬆時,潛伏在我心底害怕的因子會時不時竄出來刷存在感,該玩的時候沒有好好玩,在要努力的時候也沒投注足夠的決心。
Thumbnail
#璞成歡慶九周年回饋講座 #掌握心理健康關鍵技能 #學會做自己的療傷者 □你是否常感到孤獨無助,缺乏家庭、社會或友情的支持? □你是否曾經因各種原因無法立即獲得專業心理輔導,例如財務限制或地理位置? □你是否渴望提升自我認識、增強心理韌性並實現個人成長? □你是否希望了解
Thumbnail
今年嘗試以和學生動手做玩具的方式 示範遇到挫折時、事情的走向不如預期時 如何調節情緒 如何以輕鬆的態度看待一切 如何笑著說:沒關係,那我換個方式再試試看 如何在盡力以後,接受不完美的結果 剛開始 學生的情緒仍然不穩定 有時會忽然語調急促或大聲說話 示範幾次如何面對不如預期的
Thumbnail
此篇文章描述作者儘管面對課程的重重困難與挑戰,仍決心堅持前行。學習過程中我不時懷疑自己,但有夥伴相伴、同學支持,讓作者能克服困難。回想在實務現場得到孩子肯定的經歷,堅信自己能成為他們的避風港,為此更加努力。在這條助人者之路上,雖不盡順遂,但深信它是值得奮鬥的道路。希望自己有足夠的勇氣完成心中的理想。
Thumbnail
設計思考的生活運用 在我們求學的過程中,因為升學主義的影響,我們往往習慣於認為答案只有一個標準。「刻意練習」往往會變成如何穩定自己的分數。然而,隨著踏入社會,現代社會因AI和網路全球化的發展而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雖然許多傳統社會中的基礎邏輯和框架在當代社會中仍然存在,但學習模式已經發生了變革。社群媒
很多時候我們之所以無法邁開腳步、 朝新的、更好的生活或選項前進, 並不是因為我們個性優柔寡斷或不夠勇敢, 而是…
Thumbnail
回顧過去接觸過的學生,許多人在情緒壓力下表現出適應上的困難,如何幫助他們走出困境?校園心理師分享經驗和觀察,以瞭解學生的內在動機,並提供實際的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