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灣線源由考:台灣水泥竹東廠專用線舊線踏查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位於臺鐵內灣線上的竹東鎮,除了是前往新竹內山的交通要道,更是新竹山區豐富的石灰石、煤礦、矽砂等礦藏的集散地。近年由檔案管理局數位公開的〈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案,意外揭露鐵道的興建者是台灣電力公司,也就是日本時代的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究竟台電為何會插手內灣線建築工程?這可能和這次要踏查的鐵道舊線有很大的關係。

台灣水泥竹東廠前的公車站牌

台灣水泥竹東廠前的公車站牌

因水泥而生的鐵道?

1930年代世界陷入經濟大恐慌之中,日本政府為了穩定經濟與軍事物資需求,因而提出了生產擴充政策,加強本地的工業生產製造。不過由於日本也很依賴海外重工業產品,加之中日戰爭開打而來的經濟制裁,迫使日本內地調整工業生產區位,將需要使用大量電力的電化工業轉移到用電相對沒這麼吃緊的臺灣和朝鮮。因應工業移入造成用電需求增加,台電則在1940年代展開了大甲溪水力發電計畫,於大甲溪上游建造多個水壩來攔水發電。

然而,當戰爭因珍珠港事件升級之後,海上交通風險大幅提高,缺乏原物料的臺灣也開始面臨物資斷航的困境,其中一項短缺的物資就是不論工廠或是各項土木工程都需要的水泥。在臺日資水泥企業紛紛將內地舊有設備移來臺灣增加產能來應付島內需求,台電為了穩定大甲溪發電計畫所需資材來源,因此與南海興業在1942年合資成立南方水泥株式會社(南方セメント工業株式會社)自己來生產水泥,這座水泥廠也就是後來的台灣水泥竹東廠。

雖然說預計1943年底水泥工場可以竣工,但因戰時缺工料,實際上不明《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8)1943-04-16夕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會社工場 本年末には竣功

雖然說預計1943年底水泥工場可以竣工,但因戰時缺工料,實際上不明《台灣日日新報》(昭和18)1943-04-16夕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會社工場 本年末には竣功

考量到南方水泥的目的是供應臺中的大甲溪發電廠工程,日本時代興築新竹到竹東的鐵道很有可能就是這個水力發電事業龐大資材運輸系統的一環。戰後臺鐵的〈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號:0035/017/004)檔案在沿革中提到竹東支線是在1944年興築,當時已完成路基46%、一座隧道的導坑完成95%,台電已在鐵道興築投資臺幣194萬6000元。不過關於這段描述仍有幾個疑點,第一是檔案中提及總督府交辦的第1431號指令並未見於1944年12月的臺灣總督府官報,第二是中央研究院的新竹市百年歷史地圖系統中1940年繪製的〈新竹市五萬分之一地圖〉仍將新竹到竹東的鐵道畫出來。雖然第二疑點從1945年航照可以看到在縱貫線分歧點附近的完成度並不高,地圖可能畫錯,但實際上這條鐵道在日本時代的興辦分工與工程進度,還是需要更多史料出土才能知道細節。

戰後臺鐵針對未完成的竹東支線來由的說明〈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號:0035/017/004)

戰後臺鐵針對未完成的竹東支線來由的說明〈竹東支線建築工事簡要說明〉(檔號:0035/017/004)

從1945年竹東線分歧點空照來看,的確完成度不高

從1945年竹東線分歧點空照來看,的確完成度不高

尋找台灣水泥竹東廠專用線

如前所述,台灣水泥竹東廠的前身是南方水泥的竹東工場,當時是由東洋產業、南海興業與台電三間公司發起,目的是為了供應大甲溪發電計畫的水泥資材。水泥工場的原料來自於關西的赤柯山和橫山一帶,原料搬運則是利用索道將石灰石從礦區送到九讚頭,再由軌道跨越上坪溪、油羅溪到竹東下公館一帶的工場,不過值得提醒的是這兩座橋的位置應是現今的台3線公路橋梁,而不是台鐵的鐵路橋。至於水泥廠和竹東站之間則有一條1.3公里左右的專用線連絡,全線為單線非電氣化,不過現今已隨著水泥廠停工後停駛,成了一條來到竹東可以進行踏查的廢線。

竹東車站與台泥竹東廠之間以專用線(黃線)連接(圖片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47年航照)

竹東車站與台泥竹東廠之間以專用線(黃線)連接(圖片來源:台灣百年歷史地圖-1947年航照)

這條廢線起點在竹東站東邊的竹東鐵道親子公園旁,公園的位置是內灣線與專用線夾成的三角形區域,專用線路廊則用竹子形狀的水泥護欄圍起來,仔細一看在雜草之下還有鐵軌。

竹東鐵道公園基本上是利用兩條鐵道之間的畸零地所開闢的公園

竹東鐵道公園基本上是利用兩條鐵道之間的畸零地所開闢的公園

軌道與路廊意外地保存良好(往竹東方向拍)

軌道與路廊意外地保存良好(往竹東方向拍)

隔著北興路對面的專用線路廊則已經沒有鐵軌的蹤跡,當地商家也把空地用鐵圍籬圈成停車場。穿越停車場之後來到大明路,路廊從鐵工廠的左側圍牆邊經過,同樣也是一整片雜草。我伸長了鏡頭尋找,勉強才在雜草間隙中看到鋼軌的鐵鏽色。

跨越北興路之後的停車場就在舊線路廊上(往台泥方向拍)

跨越北興路之後的停車場就在舊線路廊上(往台泥方向拍)

從大明路望向路廊滿滿的雜草(往台泥方向拍)

從大明路望向路廊滿滿的雜草(往台泥方向拍)

草叢中隱約可以看到鐵軌(?)

草叢中隱約可以看到鐵軌(?)

由於雜草實在太長,所以我繞路走到下一個與道路交叉的位置,也就是中山路。中山路以北的路廊也是相當完整,不過目前是被當地居民搭建棚架,做成菜園的狀態,至少比不知道會不會有其他動物的雜草好多了。在菜園中仔細一看,我發現地上的石頭頗像是道碴,路旁也有疑似枕木的遺物。

路廊被改為菜園(往竹東方向拍)

路廊被改為菜園(往竹東方向拍)

看起來很像道碴的石頭

看起來很像道碴的石頭

咦?枕木?

咦?枕木?

看起來像是草叢,但從左邊可以鑽入菜園(中山路往竹東方向拍)

看起來像是草叢,但從左邊可以鑽入菜園(中山路往竹東方向拍)

回到中山路上,繼續往台泥方向前進。在中山路南側雖然也是長滿樹林,但只要繞過去就能看到一塊空地,地上的鋼軌清晰可見,一旁還有用鋼軌製成的圍欄。沿著清晰的鐵軌一直走到底會到一處工廠前,沒想到才一接近工廠,裡頭的狗馬上衝出來,我也只好繞道而行。

繞過樹林後鋼軌終於出來打招呼(往竹東方向拍)

繞過樹林後鋼軌終於出來打招呼(往竹東方向拍)

往另一頭看更明顯(從雞林里4鄰的巷道往台泥方向拍)

往另一頭看更明顯(從雞林里4鄰的巷道往台泥方向拍)

工廠前的路線也很明顯(往台泥方向拍)

工廠前的路線也很明顯(往台泥方向拍)

為了躲狗只好走旁邊的並行道路,右邊的圍牆是中山國小操場圍牆(往台泥方向拍)

為了躲狗只好走旁邊的並行道路,右邊的圍牆是中山國小操場圍牆(往台泥方向拍)

遠離工廠之後,狗還是不死心地一直叫。沿著並行道路繼續走,終於有階梯可以回到鐵路路面上,旁邊剛好有一座土地公廟。只見前方又變成菜園,更前方也長滿了樹林,我決定從並行道路前往台泥廠區遺址。

路線旁的土地公廟(復興路56巷底福德亭)

路線旁的土地公廟(復興路56巷底福德亭)

土地公廟前路廊也已經被當地居民再利用(往台泥方向拍)

土地公廟前路廊也已經被當地居民再利用(往台泥方向拍)

中正路84巷底溝渠,鐵橋右端往台泥

中正路84巷底溝渠,鐵橋右端往台泥

沿著並行道路來到工業路,除了鐵路的痕跡早就看不到之外,對面的廠區也已經蓋起住商混合大樓。根據網路上搜尋到的說法,2000年左右政府不再展延台泥礦區的開採權,使得台泥陸續將可用設備轉移到東部,舊廠則在2010年拆除殆盡,土地經過重劃之後出現住商混合區和公園,已經完全看不出來當年的榮景。

臺灣水泥公司竹東廠專用鐵路線舊照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臺灣水泥公司竹東廠專用鐵路線舊照圖片來源:國家發展委員會檔案管理局

工業路旁的草叢是鐵路路廊

工業路旁的草叢是鐵路路廊

對面已經蓋起住商混合大樓

對面已經蓋起住商混合大樓

廠區已經完全被重劃了

廠區已經完全被重劃了

目前只剩下一旁的「台泥前」公車站作為這個工業聚落曾經存在過的證明,或許未來隨著竹東的城市轉型,站名也會跟著改名也不一定。過去因山區豐富的礦產原料,聚集了水泥、玻璃與石化等工業,加上有效率的鐵道運輸帶動當地工業發展。雖然傳統工業逐漸沒落,但帶來的人才與技術,持續讓新竹成為北臺灣的重要工業城市,今日更在國際間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如果要追溯新竹的工業歷史,應當是以內灣線鐵道為骨幹,系統性地保留這些產業留下的痕跡,才能讓這部故事說得完整且豐富吧。

raw-image

參考資料:
臺灣日日新報
  (昭和17)1942-05-05日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 近く創立總會
  (昭和17)1942-06-21日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來春迄に竣工
  (昭和17)1942-12-19日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會社
  (昭和18)1943-04-16夕刊2版 南方セメント會社工場 本年末には竣功
工藤耕一,〈臺灣に於けるセメント工業〉,《臺灣金融經濟月報》1943年2月號(臺灣銀行,1943)
〈臺灣省政府交通處鐵路局建築內灣支線〉(1950-07-15),《臺灣區生產事業管理委員會》,國史館臺灣文獻館,典藏號:038-01309。
高淑媛,〈台灣戰時生產擴充政策之實施成效——以工業為中心之分析〉成大歷史學報第29號(2005年6月),p.165~214
許峰源,〈奔馳七十載:內灣線的興築與產業脈動〉《檔案樂活情報》No.171(2021)
《台泥竹東廠之憶昔與懷舊》

探訪時間:2022.8.
完稿時間:2022.11.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時光土場
55會員
276內容數
歡迎來到時光土場。我希望透過旅行與鏡頭,拼湊出當地的交通與產業,帶大家一起從空間去認識過去的歷史,讓這裡成為一個文化資產與鐵道影像的集散地。如果大家喜歡穿梭時間與空間的旅行,歡迎按讚與追蹤!
時光土場的其他內容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5/13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3/06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2024/03/06
宜蘭線北段工程通車至猴硐後,終於來到了計畫中最為險峻的三貂嶺。將基隆河與雙溪流域分隔開來的三貂嶺,早從清代便是往返台北與宜蘭的必經之路,但在過去得要花費數小時才能徒步翻越。三貂嶺隧道在工程計畫中接續在猴硐至三貂嶺的第四工區後,再度由大倉組承包下這個宜蘭線上數一數二的大工程。
Thumbnail
2024/03/02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2024/03/02
從縱貫線八堵站至蘇澳的宜蘭線鐵路將在今年迎來通車百週年!過去往來宜蘭得穿越數個隧道,讓「丟丟銅仔」為旅行伴奏。但因應北迴線開通而展開路線改善工程,宜蘭線從地方鐵道升級為幹線鐵道的過程中不少舊隧道就此荒廢,列車電氣化與空調化也讓乘客再也感受不到從隧道間落下的水滴。那些荒廢的隧道去哪了?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常常被朋友問「哪裡買的?」嗎?透過蝦皮分潤計畫,把日常購物的分享多加一個步驟,就能轉換成現金回饋。門檻低、申請簡單,特別適合學生與上班族,讓零碎時間也能創造小確幸。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嗨!歡迎來到 vocus vocus 方格子是台灣最大的內容創作與知識變現平台,並且計畫持續拓展東南亞等等國際市場。我們致力於打造讓創作者能夠自由發表、累積影響力並獲得實質收益的創作生態圈!「創作至上」是我們的核心價值,我們致力於透過平台功能與服務,賦予創作者更多的可能。 vocus 平台匯聚了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松山文創園區,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興建於1937年,在中日大戰後,因為捲菸外銷產量的需求增加,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因而建造松山菸廠,此座菸廠也是台灣現代化工業的先驅,不但有完善的制度,更重視員工福利,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大工廠,佔地足足有約19公頃左右。這裡是後門
Thumbnail
位於台北市信義區的松山文創園區,前身為臺灣總督府專賣局松山菸草工廠,興建於1937年,在中日大戰後,因為捲菸外銷產量的需求增加,在產品供不應求的情況下,因而建造松山菸廠,此座菸廠也是台灣現代化工業的先驅,不但有完善的制度,更重視員工福利,在當時是首屈一指的大工廠,佔地足足有約19公頃左右。這裡是後門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也產過石油嗎?當時甚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苗栗公館小山區中的出磺坑,就寫下了這一段黑金歷史故事與地景風貌,當時的油井架、地軌纜車、宿舍、辦公室等都還存在,來這裡走訪一趟,能認識是更多台灣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你知道台灣也產過石油嗎?當時甚至是亞洲第一、世界第二口油井。苗栗公館小山區中的出磺坑,就寫下了這一段黑金歷史故事與地景風貌,當時的油井架、地軌纜車、宿舍、辦公室等都還存在,來這裡走訪一趟,能認識是更多台灣有趣的故事。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台灣花磚深具歷史與藝術價值,卻面臨被拆除與全面消失的命運。這篇文章介紹了花磚的歷史、起源以及挽救花磚文化的努力。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金瓜石鄰近臺灣最北端,蘊藏豐富的金銅礦,歷經近百年開發,形塑一座獨具特色的礦業城市。今日,金瓜石採礦繁華不再,仍留下許多礦業文化與地理景觀,如大小礦坑長度加總超過600公里,可環繞臺灣一圈,令人驚嘆!
Thumbnail
建豐煤礦似乎是新竹縣最晚收坑的煤礦,昔日產煤以卡車載至內灣線的合興車站以運出礦區。近年橫山鄉公所修整斜坑口周圍的若干建築,包括礦場事務所與礦工工寮等,並建立觀景台等設施。除坑口周圍之遺址,延竹32鄉道再往上,尚有礦場風洞與儲煤櫃等遺跡。
Thumbnail
建豐煤礦似乎是新竹縣最晚收坑的煤礦,昔日產煤以卡車載至內灣線的合興車站以運出礦區。近年橫山鄉公所修整斜坑口周圍的若干建築,包括礦場事務所與礦工工寮等,並建立觀景台等設施。除坑口周圍之遺址,延竹32鄉道再往上,尚有礦場風洞與儲煤櫃等遺跡。
Thumbnail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肩負56年運材任務的羅東森林鐵道,其實最初在1918年、1921向臺灣總督府提出太平山運材鐵道建設時都並未通過。但其後卻因天送埤發電所的興設,使得最後以分段拼裝且不費官方預算的方式完成。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簡介 關西鎮位於新竹縣東側山區,山區富含大量的石灰質,如白石般的山區,當地土壤呈現酸性,適合種植茶葉經濟作物,過去曾以製茶農業重鎮。 水泥活躍時期 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之後,國民政府接手日本在台的南方水泥株式會社,成立公營事業-台灣水泥股份有限公司 礦業生活寫照 產業東移 捲土重來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 百年以來台灣煤礦自日本的引進相關技術,一直傳接來自日本的技術接引。新平溪煤礦博物館園區見證台灣近代史在煤礦從開採到輝煌到落寞的一個歷史遺跡,走過百年以來的歲月至今,煤礦提供過往的電力能源來源之提供。此處是西元一九九七年底台灣最後一處停止開採煤礦,目前區保留完善的煤礦產區之博物園。 新平溪煤礦博物
Thumbnail
36 Plan - 01 (歷史 01) 新竹火車站猶如Pokemon進化一般,戰鬥力逐漸增強! # 鐵路 # 地圖 # 城市進化論
Thumbnail
36 Plan - 01 (歷史 01) 新竹火車站猶如Pokemon進化一般,戰鬥力逐漸增強! # 鐵路 # 地圖 # 城市進化論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