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娜‧鄂蘭「不可見的治理」

閱讀時間約 13 分鐘

前言:這或許只是一篇大雜燴....


看著Jack Dorsey在X上轉了一則簡直是集陰謀論之大成的紀錄片,原來尼克森是登報招募而來的"有志青年",然後被拱上總統大位... 希勒勒和毛澤東,都也都只是被操控的棋子而已? 天啊,傑克~ 這真的太腦洞大開了... ㄟ 你有經過事實查核嗎!


看著Ron Paul上Tucker Carlson節目,說著自從JFK甘迺迪遇刺後(自己人搞政變),從那天起美國人就失去了自己的政府...


再看著Tucker Carlson上Joe Rogan的節目,暢談自己認為檯面上的政客都被把持和勒索,經高階官員親口證實...X貼文

“I said to somebody, a very powerful person, the other day, in a conversation in my kitchen, an elected official — holds a really senior position... But I was like, ‘All these people are controlled. They've all got weird s*x lives, and all these things they're hiding, and they're being blackmailed by the intel agencies.’ And he said, and I'm quoting, ‘I know.’ I was like, okay, so at this point, we're just sort of admitting that's real? Like, why do we allow that to continue?”


最近還有Jeffrey Sachs在Tucker Carlson節目,細數CIA搞的外國政變,太長沒法聽請看此X貼文,有人整理文字檔了,可從這段「The national security apparatus as the real driving force in the US」開始:敘利亞、利比亞、海地... 當然也提到甘迺迪遇刺

*為什麼我看到「海地政變」那段,還會聯想到這則舊聞,雖然不是同一個時間軸...但當新聞一出看到我中華民國使館成為逃亡藏匿地點就明白,這群"職業傭兵"可是"精心選址"耶,搞不好還"事前照會",躲的地方是最無法引起任何外交爭議的地點...

大家的"媒體識讀",跟我一樣嗎?


不可見的治理

然後,還恰好讀到了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極權主義的起源第二部「帝國主義」前言

但即使在今日,推動某些難以控制的進程的力量,已經明顯得令人不安,這些進程可能會完全破壞在新興國族中發展憲政的希望,並摧毀舊有的共和建制。相關例子不勝枚舉,但其中一個格外凶險、無法坐視不理的徵兆,是由情報機構所進行的「不可見的治理」(invisible government),它已把觸角伸入國內事務,伸入我們生活中的文化、教育、經濟領域,這種治理的興起直到晚近才被揭露出來,我們沒有理由懷疑艾倫‧杜勒斯(Allan W. Dulles)先生的說法,亦即自一九四七年以來,美國的情報機構「在政府中享有的影響力,比全世界任何一個政府的情報機構都要更高」,我們也沒有任何理由相信,自他做出上述斷言的一九五八年以來,這種影響力已有所減弱。已經有許多人指出這種「不可見的治理」對「可見治理」機構造成致命危險;但或許較少人注意到的是,帝國主義政治、「不可見的治理」與特務,三者存在著密切的傳統關聯。人們若相信美國在二戰後創立的情報機構網,乃是為了回應蘇聯諜報對其國家生存帶來的直接威脅,那就錯了。戰爭已經美國推上世界最大強權的位置,莫斯科主導的共產主義革命政權所挑戰的,正是這種世界強權地位,而非國家生存。


從該書出版的1951年,到現在2024,在七十多年之後的讀者我,看到這段文字時該說驚恐要多於驚喜?我們如何能在這番警世之言下,還能走到今天這番局面阿...

什麼「進程」令人不安...世人已經看清楚,有什麼進程被推動了嗎?
鄂蘭所擔心的凶險徵兆,全然是已實現的「現實」了吧...

好險阿...差一點,真的就差一點...當所有人都害怕自己被扣上「反智」的帽子,所以整個世界都只能「相信政府相信黨」(*不管是信哪一黨),然後真正地走向反智之路!

在當前的混亂時局,這部經典怎能不再次獲得重視和關注呢?
令我感到奇怪的是,當以巴衝突正熾時,似乎都沒看到人提及鄂蘭及其作品...

本書在2022年11月出版了新的中文譯本,慶幸在這個時代,能有出版社和譯者願擔當重任,推出全新中譯本,來的正是時候!


反猶主義

raw-image


第一部「反猶主義」的第二章,將歷史背景脈絡、成因,梳理的非常清楚,和大眾在直觀上對於「反猶主義」的理解,或許大相逕庭...


以下摘錄,不妨視作我個人按主觀喜好,偏頗地擷取出,在我的感受上是最為醍醐灌頂的部分。如果能勾起各位看倌的一絲絲興趣,想要瞭解鄂蘭思想的宏大深刻,強烈建議自行閱讀!

(*以下粗體及底線,僅是我個人想強調的)


曖昧不明的解放與猶太銀行家

在此普遍規律下,唯一的例外就是猶太人,他們並未形成自己的階級,也不屬於國家中的任何一個階級。作為一個群體,他們既不是工人、中產者、地主,也不是農民。他們的財富似乎使其成為中產階級的一份子,但他們並未參與其資本主義發展事業…人們很少會在工業企業中看到他們的身影,而且如果說他們在自己最後的歐洲歷史階段,確實很大程度上成為了雇主,他們雇用的也不是工人,而是白領人員。換言之,即便生為猶太人這件事界定了他們的地位,也並不是通過他們與其他階級的關係來界定。…他們從國家得到的特殊保護(無論是舊制的公開特權,或者是為了對抗社會敵意而不斷增添的、只有他們這個群體需要的特別解放赦令),加上他們為政府提供的特殊服務,都阻礙了他們融入階級系統以及建立自身階級的過程。⋯


為政府融資,即猶太銀行家所提供的特殊服務。這段文字,某種程度上也建構了我自己上一篇的觀點:資本家Capitalist,不是銀行家Banker


「民族國家想讓猶太人持續做為特定群體,並阻止他們同化進階級社會的企圖,無疑與猶太人想自我維繫為一個群體的企圖正相一致。」


「當國家試圖與社會中的某個主要階級結盟的所有嘗試都宣告失敗之後,它便選擇自身建立成一個龐大的企業。這種行為當然僅僅是為了管理的目的,但它涉及的金融與其他方面的利益,以及開銷都太過巨大,使人不得不承認,自十八世紀以來就開始存在專屬於國家商業的特定領域。……國家商業的獨立發展,要歸因於它與當時的各種強大金融力量,以及與中產階級的衝突,中產階級從事的是私人投資,迴避一切國家干預,也不願積極投入看起來「毫無生產力」的企業。因而,猶太人就成為廣大人口中唯一有意願為為國家的最初事業提供資金,並將其命運繫諸其長遠發展的一群人民。」


「為了補償猶太人所完成的這些服務,同時也為了回報他們所承擔的巨大風險,於是不可避免地要給予猶太人極大的特權,並使其處境發生決定性的改變。其中最大的特權乃是平等。⋯…早在所有普魯士猶太人以解放與平權之名而獲得平等地位的半個世紀前,普魯士腓特烈大地的猶太鑄幣商(Münzjuden,譯按:幫助腓特烈大帝通過發行劣幣來填補戰爭支出的猶太商人),或者奧地利帝國的宮廷猶太人,就已藉由「普遍特權」或「專屬權」而獲得了同樣的地位;…在十八世紀末,處於財力頂點的柏林猶太人曾設法阻止東部省分的人口流入,因為他們不願與這些他們不視作同等人的貧窮同胞共享「平等」;*1在法國召集國民議會(National Assembly)的時候,波爾多與亞維儂的猶太人都猛烈抗議法國政府經平等權利賦予東部猶太人。⋯以上這些現象都清楚顯示出,猶太人思考的並不是平權,而是特權與專屬權利*2這些享有特權的猶太人與政府企業關係密切,且十分明白其地位的性質與條件;他們不願意讓所有猶太人都得到自由這份贈禮...。這份謝禮是他們提供服務的代價,而且他們知道它經量身打造,不可能成為人人都能享有的權利。

本書譯者李雨鍾注釋

*譯注1:今日德國的前身普魯士,在其早期發展過程中佔有許多今屬波蘭的領土,而這些東歐領土上生活著大量的貧窮猶太人,與高度同化、富有化的中西歐猶太人有很大差別。

*譯注2:這一點是貫穿整個反猶主義部分的核心命題,也是鄂蘭對於猶太人歷史的關鍵批評


看到這裡,再與當下的金融情勢發展作個對照,像是我喜歡聽、也寫過多次心得的老紳士Alasdair Macleod之文章

如果你要問央行們,中央銀行的「工作」是什麼? 答案無一例外地是「維持價格穩定和充分就業」。 但每個央行的實際目標只有一個:向全世界放送他們的單一產品。
什麼是每個中央銀行的單一產品? 債務,就這樣!
If you were to ask a central banker what is the “job” of a central bank? The answer would invariably be “to maintain price stability and full employment.” But the actual GOAL of every central bank is only one thing: to issue their single product to the world.
What is the single product of every central bank? Debt, PERIOD!

中央銀行存在的目的,本質上是把國民都變為政府的融資工具,債務奴隸,僅此而已!


羅斯柴爾德的猶太國際

鄂蘭在書中詳述,在某些國家發生的猶太政治解放,如何決定性地改變了猶太人對國家的態度,反映在羅斯柴爾德家族(←每每一提到,就被打成陰謀論的名字)的興起上。

「那些最先成為羽翼豐滿的國家銀行家的猶太人開始採取新的策略:他們不再滿足於通過自己與他國宮廷猶太人的國際人脈,來為一個特定的王公或政府服務,而是決定自己建立國際組織,同時並行不悖地為德國、法國、大不列顛、義大利及奧地利的政府服務。在很大程度上,這一前所未有的變化,乃羅斯柴爾德家族面對真正解放所帶來的危險而作出的反應;這種解放及其所帶來的平等,會使各個國家的猶太人面臨被國民化(nationalized)的威脅,並摧毀猶太銀行家賴以站穩地位的歐際優勢。羅斯柴爾德的家族創立者老邁爾·羅斯柴爾德(Meyer Rothschild),必定早已意識到猶太人的歐際地位不再安全無虞,因此他最好在自己家族內部實現這種獨特的國際地位。他派五個兒子到歐洲的五個金融首府(法蘭克福、巴黎、倫敦、拿坡里、維也納)開展事業,作為他面對猶太人解放這一為難處境的靈活對策。」

嗯哼...猶太政治解放帶來的平權、國民化,反倒被特權階級猶太人視為是"威脅、危險",以及"為難處境"了呢~


「在一個由民族國家與具國族組織的各民族(nationally organized peoples)所構成的世界中,這個家族已成為某種在現實中持續運作的猶太國際的象徵。的確,若要幻想一個猶太世界政府的存在,還有比這更好的證據嗎:這個家族的成員包括五個不同國家的國民,無論在何處都顯赫非凡,並且與至少三個不同政府(法國、奧地利,英國)維持密切合作,而這三國政府之間的頻繁衝突,居然從未動搖過期國家銀行家們的利益團結。...

如何嫻熟地運用「國家」這部機器,來為己身的宏偉事業所用,羅斯柴爾德家族應該可作為最佳case study案例研討了吧!

那麼,我們想一想,在當前的金融世界裡,更"現代化"的操作布署,又是如何地被實行呢?


心得

之前沒想過,我會要啃這麼硬的書...不過,「書中自有黃金屋」沒錯滴,收穫頗豐!

再看新聞,最近的美國會議員Thomas Massie成了火線人物,第一次認識到這個名字,是他提出廢除美聯儲的法案,然後近日延燒的議題是:他反對拿美國納稅人的錢去金援以色列、槓上以色列遊說利益團體,日子應該很難過了...如果覺得他在Tucker Carlson節目訪談太長,也可以看看Redacted的。

*2024/06/16補充:議員Thomas Massie說他是受到了《The Bitcoin Standard 比特幣本位》這本書的啟發,而提出的終結美聯儲法案,並且獲得的共同發起議員的支持,人數遠超他原本預期("I got two dozen co-sponsors. The number of cosponsors of the bill to end the Federal Reserve in 10 years has gone up 10X, which is remarkable.”)。


看來,我原先說要寫的Saifedean Ammous在Lex Fridman的頻道訪談,是時候必須要來完成(先自己把坑給挖了...)。


最後,其實這篇原本作為草稿,放著有段時間了,搭配新聞時事,想想還是放上來...

如果覺得內容有些幫助,請不吝賞顆愛心支持,再次謝謝這段時間以來,持續點擊愛心的看倌們!也不知道能/想繼續寫到甚麼時候...


*以上為本人閱讀觀影之心得領悟、含個人觀點,如有疑義,請參照原書籍影片。

「錢」是什麼?在追尋財富自由的道路上,必須先找到「自由」! 這僅是個人心得筆記留存處,希望對和我一樣,在重塑世界認知的朋友,有些幫助、獲得些共鳴!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從《漢娜鄂蘭─真理無懼》談不思考的邪惡 《漢娜鄂蘭─真理無懼》是一部描述猶太裔哲學家─漢娜‧鄂蘭(Hannah Arendt)於1961年以《紐約客》雜誌撰稿人的身分,至耶路撒冷參與審判當年二戰時負責籌畫運送猶太人至死亡集中營,被猶太人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阿道夫‧艾希曼(Adolf Eichmann)。鄂蘭曾於二戰時被送進法國的集
Thumbnail
avatar
Kuan Ju Lee
2024-03-11
汉娜·雷奇:世界上首位女性试飞员的故事   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谈一谈,世界上的第一位女试飞员。她就是二战纳粹德国的女飞行员——汉娜·雷奇。现在,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吧。   汉娜·雷奇是世界上的第一位女试飞员,她曾在贝希特斯加登拜访希特勒时,建议建立一个类似于日本神风特攻队的,这种自杀式炸弹袭击的小队。但是,希特勒对这个想法
avatar
幸运的蔡小河
2024-03-04
【讀書報告】漢娜.鄂蘭:《平凡的邪惡》雖然漢娜·鄂蘭赫赫有名,但我對政治學向來敬而遠之,所以從沒想過要拜讀其作品。然而面對世界各地,尤其切身的警暴問題,我不得不感嘆:「一個人怎可能為了服從命令,狠下心殘害另一個軟弱無力的人?到底這些人有沒有良知?」
Thumbnail
avatar
予讀愚見
2024-02-13
極權主義的起源(1) 反猶主義|什麼?漢娜.鄂蘭檢討猶太人?要成為民族國家的公民,意味著必須放棄作為「特定族群」的「特權」,實則猶太人並不追求這種平等。
Thumbnail
avatar
Everly
2023-02-22
漢娜的失序人生 (2018)這部大概要成為得獎眾多但不受影廳觀眾青睞的電影之一了XDDD我必須承認,雖然我看得很專心,觀影過程中我還是打了快十個哈欠,然後時不時叫醒陪我看的同伴(呃) 電影非常沉默而緩慢,呈現的方式也很奇特,畫面顯少完整,不是切到主角的頭或手,就是以窺探般的視角旁觀,彷彿是不知名的監視器
Thumbnail
avatar
瑟西
2022-11-18
漢娜鄂蘭-平庸的邪惡說到漢娜鄂蘭,不少人會想到那場著名的艾希曼審判,在二次世界大戰,納粹屠殺猶太族群,這名被稱為”納粹劊子手“的高官,艾希曼以組織和執行「猶太問題最終解決方案」而聞名屠殺、虐待及奴隸六百萬猶太族群,而在審判上艾希曼堅稱自己無罪,因他是接收蓋世太保希特勒的命令而執行
Thumbnail
avatar
文藝漫遊陳星潔
2022-04-05
漢娜鄂蘭 : 真理無懼 Hannah Arendt(本文原刊載於個人臉書 2016.03) 漢娜鄂蘭 : 真理無懼,看似是一部傳記電影,但其實不是典型的傳記電影,比較接近陳述一個事件、展示一個事件的過程,而這個事件當中,最重要的思想,就是Hannah Arendt提出來的「妒恨的平庸(banality of hatred)」或稱作邪惡的平庸理論。
Thumbnail
avatar
Ping
2022-01-20
關於漢娜鄂蘭的審美經驗如何轉化為政治判斷鄂蘭政治美學之審美經驗如何轉化為政治判斷條件
Thumbnail
avatar
陳穎
2022-01-18
見證極權之惡,成為基進的善:《漢娜·鄂蘭 Hannah Arendt》猶太裔思想家漢娜 · 鄂蘭以見證及思考納粹德國的暴行聞名,她提出的「平庸之惡」觀察,說明邪惡不如我們想像般特殊——即使是平庸、保守的人,都有可能犯下極盡殘暴之事。隨着我們對極權迫近的感受越來越深,越來越多人閱讀和討論鄂蘭的思想。筆者不才,未有心力閱讀以艱澀見稱的鄂蘭著作,無意中發現了這部同名電影,便
Thumbnail
avatar
慕雲
2020-10-28
《惡魔島》查理漢納操成瘦筋人演繹傳奇越獄看《環太平洋》查理漢納如何自史上最惡名昭彰的監獄逃亡。描述巴比龍被誣指犯下謀殺案而監禁在法屬圭亞那的流放營,一心想逃獄的他,與偽造債券的德加成為好友,擬定一連串的越獄計劃。經歷兩次逃獄失敗,巴比龍總共被關禁閉七年,最後更被送到地勢險惡、四面環海的惡魔島,但他嚮往自由的心永遠不變。
Thumbnail
avatar
圓點點
2018-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