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克」到底是不是很糟糕的名字?】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不知道當大家聽到「迪克」這個英語名字時,會不會一下子呆住,聯想到另外一個東西?會不會進而開始想,這一定是搞不清楚英語文化的台灣人自己亂取的英文名字?

「迪克」到底怎麼來的?英語圈的人真的會取這個名字嗎?熱帶島嶼人稍作搜尋了一下,結果是——

會,而且不少。

「迪克」嚴格上來說,只是小名。它的本來面目,是聽起來正經八百、完全不會給人多餘聯想的菜市場名,「理查德」(Richard)。從「理查德」到「迪克」,是中世紀人自己玩梗,編纂姓名順口溜的結果:

從理查德(Richard)到瑞克(Rick),然後,痾,迪克。

像這樣子玩梗的順口溜,還有其他著名案例,比如說:

威廉(William)→威爾(Will)→比爾(Bill)

羅伯特(Robert)→羅伯(Rob)→鮑勃(Bob)

那麼迪克是怎麼跟現在大家耳熟能詳的另外一個涵義連結在一起的?那難道不是英語嗎?英國以前的喜劇團體蒙提.派森(Monty Python)不是還為這個名字做了個拉丁文版本玩梗嗎?

事實上,迪克的引申意涵只是非正式用法(Slang),目前看來是十七世紀的產物。原因是迪克或理查德實在太菜市場名,於是衍伸出一個類似「張三李四」的俗語「湯姆、迪克和哈利」。接著再從這裡衍伸出你們知道的那個意涵。

這個關聯難道不弱嗎?我也覺得。但有時候隱語的來源是很奇特的。就比方說,現在「隔壁老王」也有另一方面的引申涵義,我也感覺很神奇:怎麼特別就是老王要風評被害XD

所以迪克本來是沒有什麼其他意涵的。就是給眾理查德的綽號而已。辣個因為水門案下台的美國總統理查德.尼克森,如果你跟他關係很好,你也可以叫他迪克。當然如果你很討厭尼克森,你還是可以叫他迪克,但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圖片:尼克森總統,辣個小名是迪克的男人。。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portrait.jpg"

圖片:尼克森總統,辣個小名是迪克的男人。。圖片來源: Wiki Commons, "Richard Nixon presidential portrait.jpg"


資料來源:

英文維基百科條目,"Dick(nickname)"

英文維基百科條目,"Dick(slang)"。

熱帶島嶼人的部落格。內容以語言、歷史以及語言學習技法為主。歡迎支持、訂閱或付費贊助,謝謝!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和紐西蘭(New Zealand)的名字其實共享同一個來源,也就是荷蘭最西邊的省份,澤蘭省(Zeeland)。 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築的堡壘,會與前英國殖民地取名相同呢?故事得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講起。第一個造訪紐西蘭的歐洲人,一如各位讀者現在所料想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我第一個比較有交情的義大利人,是一位來自南義小城市Lecce的一個老先生。老先生是攝影師,好幾十年前曾經在古巴受政府委託拍攝古巴各處人文、自然風景的明信片。雖然一直沒說,但熱帶島嶼人最有研究的地方其實是古巴史,或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看老先生跟我曬各種古巴的照片。那是我未能有機會前往的精神
當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法:「History就是His story,代表歷史都是從成功的男性角度來講的。我們不該忽視歷史中女性的角色,所以也該有『Herstory』」。 我們必須要說,傳統上歷史學過度重視男性,女性聲音不成比例地低(當然這也與歷史脈絡本身有關,例如古代女性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熱蘭遮城(Fort Zeelandia)和紐西蘭(New Zealand)的名字其實共享同一個來源,也就是荷蘭最西邊的省份,澤蘭省(Zeeland)。 為什麼荷蘭東印度公司在台灣建築的堡壘,會與前英國殖民地取名相同呢?故事得從大航海時代開始講起。第一個造訪紐西蘭的歐洲人,一如各位讀者現在所料想
不知道大家記不記得,在唐朝安史之亂的時候,唐朝讓郭子儀向北方回鶻汗國借兵,才順利平定安史之亂的故事? 這個曾強盛一時的遊牧帝國,其使用的語言回鶻語雖然已經滅亡,但在今日還有一個跟它關係很近的子孫——並不是維吾爾語,而是在甘肅的裕固人使用的西部裕固語。 今日維吾爾人居住的地區與回鶻汗國的繼承國家,
【愛爾蘭語是如何逐漸沒落的】不知道大家有沒有曾經好奇過,作為一國語言的愛爾蘭語,是如何淪落成弱勢語言,還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分類為「危險」(Definitely Endangered)層級的瀕危語言? 「那當然是萬惡的英國帝國主義的錯!」是個挺直覺的答案。不過,我們可以再更深入地討論一下箇中原因。
我第一個比較有交情的義大利人,是一位來自南義小城市Lecce的一個老先生。老先生是攝影師,好幾十年前曾經在古巴受政府委託拍攝古巴各處人文、自然風景的明信片。雖然一直沒說,但熱帶島嶼人最有研究的地方其實是古巴史,或許是因為這樣,我非常喜歡看老先生跟我曬各種古巴的照片。那是我未能有機會前往的精神
當我在大學的時候,曾經聽過一個半開玩笑、半認真的說法:「History就是His story,代表歷史都是從成功的男性角度來講的。我們不該忽視歷史中女性的角色,所以也該有『Herstory』」。 我們必須要說,傳統上歷史學過度重視男性,女性聲音不成比例地低(當然這也與歷史脈絡本身有關,例如古代女性
大家一定知道,英語中龍是dragon。但是,實際上並不是所有長得像超大飛行蜥蜴的幻想生物,都會歸類在dragon的範疇。現今不同文化的傳說流傳到整個世界,因而也吸收了大量不同文化的類龍生物。比如說,東亞龍和西方龍就有明顯的差別。除了正港的龍以及東亞龍以外,讓我們來看看其他常見的分類龍的詞彙吧!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派克有點... {難道你嫌棄我?}哥布林說到。 {也不是嫌棄,只是...} {哥布林和人類能有後代!} {不世後代,只是...} 哥布林深情款款的看著派克,派克屈服了。 {那幫我取名字吧!}哥布林說到。 {小花!} {好好想!} {麗麗絲˙那提!} {契約成立!}
Thumbnail
  迪特雖然頂著張驚嚇過度的臉,但還是有看懂德雷克一番指手畫腳。他用頭盔從河裡撈起滿滿一缽冰涼的河水,送到德雷克面前。雙手捧著頭盔的樣子活像旅店小廝在遞酒。
Thumbnail
魚刺人雞蛋糕的第十家店開在熱鬧的迪化街,店面融入了在地的日式復古老宅氛圍,小巧可愛,非常喜歡。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在台灣,不難發現許多店家的名稱都帶有一些特殊諧音梗的巧思。這個現象不僅有趣獨特,同時也反映了台灣人富有創意和幽默感的一面。
  這個主題只有一篇,算是一種插播(撰寫假工具書時有小夥伴提問,所以開了一篇),算是勸世文XD   其實取名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只是一種稱呼,有人會隱藏寄託。   「名字」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人名」,全世界國家那麼多,種族那麼多,語言那麼多,規範那麼多,無法悉
Thumbnail
「那麼,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許多孩子第一次這樣被問,想了想,有人點頭,有人用力搖搖頭,也有人歪頭表示,沒什麼感覺耶,名字不就是名字嗎?
Thumbnail
玩 LARP 時,通常會為自己的角色取個洋名,猶如重溫歷史課本上那些永遠搞不清楚誰是誰的人物;什麼艾瑞克、埃里克、艾瑞克森,玩家多半認臉、認服裝。正如動漫角色的名字往往偷藏線索、隱喻,古北歐人也不例外。想取一個煞氣的維京名字嗎?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
Thumbnail
在創作的路上真的很多人問我說 到底要怎麼做出符合自己期待 但又可以表現得很有美感的作品?🥹 這個問題真的應該是每個創作者都一直在學習的課題吧!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這...}派克有點... {難道你嫌棄我?}哥布林說到。 {也不是嫌棄,只是...} {哥布林和人類能有後代!} {不世後代,只是...} 哥布林深情款款的看著派克,派克屈服了。 {那幫我取名字吧!}哥布林說到。 {小花!} {好好想!} {麗麗絲˙那提!} {契約成立!}
Thumbnail
  迪特雖然頂著張驚嚇過度的臉,但還是有看懂德雷克一番指手畫腳。他用頭盔從河裡撈起滿滿一缽冰涼的河水,送到德雷克面前。雙手捧著頭盔的樣子活像旅店小廝在遞酒。
Thumbnail
魚刺人雞蛋糕的第十家店開在熱鬧的迪化街,店面融入了在地的日式復古老宅氛圍,小巧可愛,非常喜歡。
Thumbnail
不要小看這些國中「英式單字」喔,平常沒有注意的話,或許很多人都把英式、美式混在一起了, 或者根本不知道這些是英式用語。英文聽別人說好像很簡單 (or 看答案都很有道理),自己實際練練看,才知道哪裡不足,哪裡做得好。
Thumbnail
在台灣,不難發現許多店家的名稱都帶有一些特殊諧音梗的巧思。這個現象不僅有趣獨特,同時也反映了台灣人富有創意和幽默感的一面。
  這個主題只有一篇,算是一種插播(撰寫假工具書時有小夥伴提問,所以開了一篇),算是勸世文XD   其實取名這種東西,見仁見智,每個人的想法都不同,有人覺得只是一種稱呼,有人會隱藏寄託。   「名字」是很難一言以蔽之的,尤其是「人名」,全世界國家那麼多,種族那麼多,語言那麼多,規範那麼多,無法悉
Thumbnail
「那麼,你喜歡自己的名字嗎?」許多孩子第一次這樣被問,想了想,有人點頭,有人用力搖搖頭,也有人歪頭表示,沒什麼感覺耶,名字不就是名字嗎?
Thumbnail
玩 LARP 時,通常會為自己的角色取個洋名,猶如重溫歷史課本上那些永遠搞不清楚誰是誰的人物;什麼艾瑞克、埃里克、艾瑞克森,玩家多半認臉、認服裝。正如動漫角色的名字往往偷藏線索、隱喻,古北歐人也不例外。想取一個煞氣的維京名字嗎?讓我們開始吧!
Thumbnail
這樣的英文當課文,這樣的中文當翻譯,這樣的西方人文小常識,這樣的有心做事蕭博士,來教教臺灣小學英文,來勸勸臺灣的孩子,別再死背單字苦學文法猛做考題,難道不是件很合適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