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避免中年男陷阱,過了35歲,看清自己的弱點

懂得避免中年男陷阱,過了35歲,看清自己的弱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從辦公室到創業現場,從同事到合夥人,身邊的男性長輩、友人、後輩來來去去,發現男人年紀一過35歲(或許有些更年輕),弱點往往出現在個性,而非專業。

常見的一種老男人症頭就是喜歡說服他人,面對與自己相左的想法或看法,總是會忍不住說兩句,只說兩句還好,一旦遭遇反擊,往往更觸發心底的防禦機制,不爭個面紅耳赤,誰輸誰贏,不肯罷休。

然而,縱使筆者深知,在社會科學中,鮮少有任何邏輯,任何觀點是無懈可擊,因此很多觀點原本就無所謂對錯,也無法證明對錯,更毋庸強加自己的觀點看法於他人,為此爭吵更是沒有任何意義,奈何最後仍控制不住自己的心魔,輕率對自己的好友開戰,產生無意義的爭吵,後悔不已。

深切檢討後,再次深刻體悟,隨著年紀、經驗的累積,專業能力、社會見識勢必也隨之成長,毋庸懷疑及謙虛,但可怕的是,大頭症、虛榮症、碎念症也會悄悄上身,筆者觀察,男性此傾向尤其明顯,或許遠古的雄性生物建立地盤的需要,造就我們追求權力感、征服感的天性吧。

因此特別整理臚列初老症狀,提醒自己不得不防。

  1. 說服症:來自於膚淺而強烈的炫耀傾向,主要症頭是找別人的言語或邏輯漏洞去糾正,用以證明自己的邏輯高人一等,如果遇到反擊,不管自己有理無理,通常會發生以更強烈的言詞爭執,容易陷入強詞奪理的惡性循環。
  2. 面子症:男性真的是很需要自尊心的生物,也是極端愛面子的生物,對於年輕男性來說,最容易表現在買車上,或是各式名貴配件,有時候不小心走進高檔餐廳,雖然付不起,但還是硬著頭皮點菜,然後吃一個月泡麵。
  3. 碎念症:老男人最令人頭痛的症頭,說服症的變化版,同樣的觀念喜歡一念再念,唸到他人接受,或是轉頭離開為止,代表人物為西遊記月光寶盒裡的唐三藏。
  4. 拒認錯症:隨著年紀漸長,在家中及職場取得一定地位後,很容易出現的症狀,對於認錯這件事彷彿比登天還難,與虛榮症一起發作時,更加可怕,筆者自己最常發作的時候是對家人糾正自己錯誤的時候。
  5. 刷存在感:跟虛榮症有點像,男人很不喜歡受到冷落,因此就算是話題自己不熟悉,也喜歡插口個一兩句,顯示自己也是很懂,更重要的是要跟大家強調自己的存在,而且沒有存在感這件事情,男人們也很喜歡跟面子做連結,因此筆者在會議中,會刻意不要忽略某位沒發言的男性,因為他可能正因為症狀發作,暗暗生氣在心頭。

以上症頭,通常會混和再一起發作,也有人統稱做大頭症,雖然這些症狀每人或多或少都有一些,有症頭並不是丟臉的事情(老男人容易覺得丟臉),但若放任這些情緒不段滋長,很容易變成一個暴躁易怒的老男人,最後受傷吃虧的通常都是自己最愛的家人,必須戒之慎之。

這次筆者失控事件,主要是批評他人的選股策略,事後回頭想,來自於一種強烈想貶抑他人的邏輯,達成顯示自己優越的衝動,這樣的衝動由來已久,對於各種投資流派,本來就會有許多互不相容的觀點,加上最近筆者所採取的投資方式有明顯收益,加深了優越感,也增強了侵略性,最終導致自己的情緒潰堤,說出不必要的貶抑言論。

事實上,面對各種不同投資流派,縱然在報酬率上或有高低,然而選擇上只有最適合,而沒有高下之分,有人就是適合選股,有人就是適合指數投資,有人就是適合房地產,選擇所愛之後也要尊重他人所選,筆戰、舌戰都是無意義,且容易在日後打腫自己臉的行為,與大家共勉之,也希望自己的心性,能夠隨著歲月磨練而圓滑,而非銳利。

avatar-img
ANDY不當上班族的沙龍
51會員
81內容數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十多年前就任公務員時財產歸零,與妻子胼手胝足至今,已累積一定金額的資本存量(超過高考公務員的終身所得),並預期仍有數倍於公務員年薪的被動收入數年,原定2025年底欲達成的財務目標已提前於2024年提前達成,回想漫長10年的理財人生,雖然儲蓄節省不容易,但看著財富累積的成就感,總是比多一道大餐,或多買
團隊經營 vs. 一人創業:平衡與取捨的兩難抉擇
本文探討一位擁有十年以上公職資歷,於2022年離職後投入實體創業的心路歷程,分享其在面對職涯轉換的不安與挑戰,以及如何逐步確立事業方向,並以建設公司經營為核心,展望未來發展。
十多年前就任公務員時財產歸零,與妻子胼手胝足至今,已累積一定金額的資本存量(超過高考公務員的終身所得),並預期仍有數倍於公務員年薪的被動收入數年,原定2025年底欲達成的財務目標已提前於2024年提前達成,回想漫長10年的理財人生,雖然儲蓄節省不容易,但看著財富累積的成就感,總是比多一道大餐,或多買
團隊經營 vs. 一人創業:平衡與取捨的兩難抉擇
本文探討一位擁有十年以上公職資歷,於2022年離職後投入實體創業的心路歷程,分享其在面對職涯轉換的不安與挑戰,以及如何逐步確立事業方向,並以建設公司經營為核心,展望未來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