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為什麼感覺自己那麼的忙?」是在忙些什麼事情呢?為什麼許多事情總是不如意,沒有什麼事情是如你所願的發生,總是在奔波與自己的意志拉扯,當我們處在惡劣的工作環境中,誰能知道工作的意義是什麼,人們之所以工作是為了賺錢之外,是否還有別的意義存在?
當我們在身份認同中,藉由職業去認識一個人的專業領域,甚至從片面的角度去認識他人的工作職業,我們所看見的不是全貌,僅只是一個角度的畫面,看似光鮮亮麗或是擁有強大的技能,那全都是時間與努力換來的。
每個人在學生時期,追尋著自己未來的模樣,希望自己能夠成為什麼樣的大人,然而現實總是殘忍,這句老掉牙的話,總是聽到他人說,卻最真實的描述「現實」。工作的職場環境中,我們必經的過程是遇到好的主管同事,同時也會遇到不好相處的同事,當你身處在一個混亂的工作環境中,有幾個建議,希望社會新鮮人可以藉由這幾個建議,知道自己就算恩在惡劣環境中,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工作模式和另一種工作快樂,準備好了嗎?
以下是從大學時期開始打工,畢業後踏入職場的我,如今大概不能再說自己是「社會新鮮人」,而是「闖關者」,在七年的工作經驗中,自我探索了一下,分享建議~
1.抗壓性的養成計畫
不知道有沒有人跟我有相似的經歷,被老闆或同事說過「抗壓性差」,所謂的抗壓性,到底是指什麼,身為Z世代的我們,如何跟自己有年齡差的同事們相處,甚至是跟同齡的同事,每個人各有各的做事方法,有的人很會擺爛,有的人很會巧妙避開,有的人硬著頭皮吞下工作量。
「抗壓性」
- 指一個人在面對壓力、困境或挑戰時,能保持冷靜、有效應對、不輕易崩潰或放棄的能力。
- 不是完全沒有壓力,而是能在壓力下維持表現,甚至從壓力中成長。
「養成計畫」
- 找出壓力來源,這非常重要,要先知道原因是因為什麼。例 : 每日工作進度、無效會議、專案進度失控、同事們的聊天內容等等,有時是小事情的累積而成,非單一的壓力使我們被擊垮。
- 試著去梳理過程中,是從什麼時候開始覺得不舒服和感到不適,待在自己越來越討厭的工作環境,其實是折磨自己啊~ 例 : 上司的一句話,不小心放心裡,往心裡去了,同事隨口說的「你可以嗎?」被受質疑時,定會對自己也感到懷疑,先穩住自己的心,不去想他人的言語。
- 找到原因和為什麼之後,就是調適自己的身心狀態。 例 : 下班去運動一下,流流汗把不愉快拋開,書寫日記,寫下問題及處理方式,釐清和找出問題。
壓力是不會消失的,我們最需要做的事情是與「壓力」共存,找到方法,當你覺得真的很累的時候,去看看天空發呆一下,調整呼吸,想著一步一步來,一定會找到方法和解決問題。
➤ 抗壓性自我檢測表
♦ 評分方式:
- 1 分 = 完全不像我
- 2 分 = 有時候是
- 3 分 = 常常是
- 4 分 = 幾乎都是
▞ 抗壓性檢測題目 ▚
- 當遇到壓力時,我能冷靜下來思考,而不是馬上慌亂。
- 我能把大問題拆解成小部分,逐步處理。
- 壓力大的時候,我還是能維持基本的生活習慣(睡眠、飲食)。
- 我會主動尋找幫助或傾訴,而不是把壓力悶在心裡。
- 我相信自己能從困境中找到學習或成長的機會。
- 我遇到失敗或挫折後,可以很快恢復行動力。
- 在壓力情境中,我仍能做出理性的決策。
- 我有一套屬於自己的放鬆或紓壓方法(運動、音樂、冥想、聊天等)。
☛ 計分方式
- 8–14 分:抗壓性偏低,容易受壓力影響,需要更多支持與調適。
- 15–22 分:抗壓性中等,可以應付多數壓力,但有時仍會感到不堪重負。
- 23–28 分:抗壓性強,能靈活應對壓力,通常能保持冷靜並找到解決方案。
希望大家可藉由此檢測表,更認識自己的身心狀態,不論是在工作職場或是日常生活,就算一開始的抗壓性是偏弱的,但經過磨練 (經驗值),就能從新鮮人,變成闖關者,工作和生活各有各的人生關卡,等著我們去挑戰和面對。
聽一首歌,休息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