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流(Flow),由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Mihaly Csikszentmihalyi)提出,是指人在全神貫注於某項活動時,所經歷的一種最佳心理狀態。在這種狀態下,人會感到極度專注、時間感消失、並且獲得高度的滿足感。
心流理論強調,當人們處於心流狀態時,他們的創造力和生產力會大幅提升,這對於提升生活品質具有重要意義。
在《心流》開篇作者就提出「改善意識就能改善生活品質」的觀點。
他認為,生活中發生的事件本身並不決定我們的幸福感,而是我們如何解讀和應對這些事件。當人們能夠有意識地選擇並創造出適合自己的心流活動時,他們會經常處於心流狀態中,這不僅提高了生產力,還帶來了深層的滿足感和幸福感。
反之,當意識處於失控狀態時,人們容易陷入精神熵,即心智中的混亂與不安,導致焦慮、壓力和不滿。因此,透過有意識的專注和自我調節,人們可以減少這種精神熵,使內心更加平和有序,從而改善生活品質。
此外,當我們有意識地設定有意義且具有挑戰性的目標,並投入心流狀態時達到最優體驗時,我們會感到不斷成長和自我實
精神熵(Psychic Entropy)指的是心理能量的混亂狀態,這種狀態會妨礙我們專注和享受活動。這會發生在目標與進入我們意識當中的資訊不一致的時候,比方說我們想要讀書,但是附近一直有雜音干擾。
精神熵的特徵包括負面的情緒,如焦慮、煩躁、憤怒或無聊,這些情緒會削弱個人的專注力,讓人難以進行有效的思考或做出明智的決策。這種狀態通常出現在面臨壓力、困難或矛盾的情境中,當人們無法有效應對或處理這些挑戰時,精神熵便會增加。
當我們的思想被分散、困惑或感到焦慮時,就會進入精神熵狀態,這會導致情緒低落、思緒紛亂並且難以集中注意力,與心流狀態形成鮮明對比。
米哈里:心靈無所事事,如脫韁野馬,往往停留在令人痛苦或困擾的思緒上。
在《心流》一書中,作者將「享樂」(Pleasure)與「樂趣」(Enjoyment)區分開來,並強調它們對個人幸福感的不同影響。
簡而言之,享樂是即時且短暫的愉悅,而樂趣則來自挑戰與成長,是更持久且具深度的快樂。心流作者認為,追求樂趣比單純追求享樂更能帶來持久的幸福感。
第一次知道這本書是聽其他說書人介紹,聽完之後就覺得一定要找來看看。結果讀完比預期的收穫還要多太多!因為這本書幾乎把人生的方方面面都用心流的角度去仔細的講解,讓讀者知道如何把心流(最優體驗)融入到生活中,全面的提升生命品質。
我想在這當中最讓我印象深刻的觀念是,幸福其實跟大部分人腦中想像的不一樣。我們總以為幸福的人生就是要過的輕輕鬆鬆,閒來無事,不用工作的話最好。但在《心流》中作者就跟大家講,其實不是這樣,無所事事的時候你反而更容易進入精神熵。
所以其實幸福就在每個專注地當下,無論何時何地,我們都能藉著界定明確目標、專注、找到與技能相符合的挑戰,等等這些進入心流的條件,來讓生活的每一刻都充實又充滿樂趣。
Tanya超愛這本書的!!(但有些部分引用非常多理論,讀起來稍微枯燥大家要有耐心喔)
米哈里·契克森米哈:人生的目的是成長,而幸福只是成長的副產品而已
您可能也會感興趣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