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緒難題#23|《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家人長期的惡言惡語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明明一整天下來,你都沒做到什麼,也沒完成什麼,但就是覺得好累好累?而且,你很有可能已經日復一日這麼過了好多年…...。

到底你在累什麼呢?也許,你能從《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這本書,找到答案。

書中,有一個小標是:

終止髒話、惡言帶來的影響

這使我聯想到自己曾目睹過一位長輩,在看機智型綜藝節目時,他憤怒地說出這些話:

「他怎麼這麼笨,這也不會!」

「真是丟死人了,這樣也敢上節目?!」

「白七,才選那個!」

當下,我也什麼都沒做,但越聽越疲累。我明白,他罵的人不是我,但我仍感到極大的「重力」,試圖要把我的身心拉進地獄,我不得不做出本能的抵抗,然而這表面上看起來,我真的什麼都沒做。

同居家人長期的語言暴力是導致創傷的原因之一

本書的作者三木一太朗,他提醒我們,這是過去較容易被忽略的問題。

他認為「同居家人長期的語言暴力」,也有可能導致創傷的原因,如父母邊看電視邊咒罵電視上的人,或是在吃飯時不停說親戚、鄰居的壞話。這種長期被迫聽家人惡言惡語,將對當事人的精神造成莫大的傷害,導致他們喪失自信,再也無法信任別人。

他建議,假如各位的家人現在仍持續口出惡言,請明確地要求對方停止,或是與對方在物理上保持距離。

只是我想,依據華人文化,對方若是長輩,很難要求對方停止,甚至還可能會遭到對方更強力的攻擊。因此現在的你,如果力量還不夠強大的話,先保持物理距離,是比較適合的選項。

同時,這也提醒著我,在陪伴孩子時,要慎言,別為了自己舒爽,而間接帶給孩子莫大的精神壓力。

為什麼你活得好累:你不是什麼都沒做,而是背負太多了

在你的成長過程當中,已經發生了好多的事情,逐漸累積成為現在的你。

因此現在的你,並非什麼都沒做,因為光是活著本身,就得背負太多童年時期的創傷經驗,哪還有力氣做些什麼呢?

raw-image

本書介紹創傷的本質是「自我喪失」,並將這種狀態比喻為「擺在店面展示的空機」,儘管這些人物理上可以自由活動,卻沒有一個名為「自我」的使用者登入那支手機。

也就是說,我們雖然擁有軀體,也可以活動,但軀體裡卻沒有自我,也沒有實際的體驗。因此,我們無論做過多少事,都無法從中學習,也無法吸收經驗,總是承受同樣的痛苦與折磨。

書中提到的症狀有這些:

  1. 過度緊張:根本不需要緊張的場合,也會毫無來由地感到緊張,甚至不知道自己過度緊張。
  2. 過度適應:不自覺地過度顧慮他人、迎合他人。
  3. 缺乏安心感、安全感及基本的信賴感。
  4. 害怕被拋棄:一定要得到對方的稱讚與認可,自己才算存在。
  5. 對他人與社會感到恐懼,無法放心與人來往。
  6. 無法輕鬆與人相處,難以融入團體。
  7. 大腦及身體處於興奮或過度警覺狀態。
  8. 能力及成效低落:因為上述這些現象,而使自己難以專心思考與學習。

……書中總共提了23個症狀,我只列出前八點,不知你是否已身中了好幾槍了呢?

如果你正因為過去的創傷而感到活得好累,我想「重新發展自我」是重要一步,你需要正式入主自己的身體,別再把自己給登出了!

如果你不知道怎麼做,推薦你閱讀本書!


💝感謝文字讓我們彼此相遇💝

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請你按下追蹤和分享,或是給我一些讚助唷! 也可以搜尋臉書粉絲專頁: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話

祝福你,看到更多喜歡的文字,以及幫助你的生活改變得更加美好。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胡瑋婷諮商心理師的療心空間
247會員
316內容數
邀您一同品味平凡生活裡的美好故事,傳遞與延續生命裡的愛與正向能量。聯繫方式:waiting10722@gmail.com
2025/04/15
從小診所巧遇多年未見的大伯,引發作者反思尷尬經驗與人際連結。文章探討《良性尷尬》一書觀點,說明尷尬並非壞事,而是通往真誠之路,並提出三個步驟調整觀點:1.嚴防主角病;2.確認預期是否符合事實,;3.抓住思考怪獸,避免認知扭曲。另外,作者也額外補充三種常見認知扭曲:災難化思考、過度類化及二分法。
Thumbnail
2025/04/15
從小診所巧遇多年未見的大伯,引發作者反思尷尬經驗與人際連結。文章探討《良性尷尬》一書觀點,說明尷尬並非壞事,而是通往真誠之路,並提出三個步驟調整觀點:1.嚴防主角病;2.確認預期是否符合事實,;3.抓住思考怪獸,避免認知扭曲。另外,作者也額外補充三種常見認知扭曲:災難化思考、過度類化及二分法。
Thumbnail
2025/03/07
這篇文章探討經驗性迴避對創傷後成長的影響,並以作者自身經歷說明如何透過直面過去的創傷,將其轉化為成長的養分。文章也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學習如何面對痛苦並獲得成長。
Thumbnail
2025/03/07
這篇文章探討經驗性迴避對創傷後成長的影響,並以作者自身經歷說明如何透過直面過去的創傷,將其轉化為成長的養分。文章也提供一些實用的方法,幫助讀者學習如何面對痛苦並獲得成長。
Thumbnail
2024/11/29
文章探討了四個現代人常見的情緒盲點,包括情緒偏食、情緒冷感、情緒潔癖與「情緒」控。這些盲點提醒我們,情緒的本質是整體性、兩極性、矛盾性與流動性,看懂情緒的本質,能讓我們安心且真實地體驗所有的情緒,並且豐富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2024/11/29
文章探討了四個現代人常見的情緒盲點,包括情緒偏食、情緒冷感、情緒潔癖與「情緒」控。這些盲點提醒我們,情緒的本質是整體性、兩極性、矛盾性與流動性,看懂情緒的本質,能讓我們安心且真實地體驗所有的情緒,並且豐富我們的人生。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創作者營運專員/經理(Operations Specialist/Manager)將負責對平台成長及收入至關重要的 Partnership 夥伴創作者開發及營運。你將發揮對知識與內容變現、影響力變現的精準判斷力,找到你心中的潛力新星或有聲量的中大型創作者加入 vocus。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當你受到傷害時,你可能會想知道對方的理由,但真的需要嗎?解釋能帶來改變嗎?這篇文章分享了對受傷的反思和成長,以及如何轉變自己的想法。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其實就是不要隨意把自己放入泥淖的情境,這就只是自身難保而已。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來自母親的辱罵和厭惡造成了內心的痛苦和孤獨感,導致了自傷和精神創傷。這篇文章探討了受到家庭暴力所引發的精神疾病與心靈創傷,描述了對於成長過程中所受到的心靈創傷以及精神疾病的影響和困境。文章中描述了作者如何嘗試努力改變自己的處境,但無法獲得理解和幫助,希望引起社會的重視和關注。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一書的內容,重點討論了語言暴力對創傷的影響,以及創傷導致的症狀。文章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發展自我,進一步瞭解及處理過去的創傷。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別再因創傷而活得好累》一書的內容,重點討論了語言暴力對創傷的影響,以及創傷導致的症狀。文章希望讀者能夠重新發展自我,進一步瞭解及處理過去的創傷。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討好別人,只會讓自己越來越委屈 關係中的愛恨衝突,總讓我們在成長過程中,傷痕累累,未化解的童年創傷,直到我們步入社會,進入婚姻殿堂,仍舊持續影響著我們。 戰、逃或僵住是重大壓力之下,常見的創傷反應,但其實「討好」他人,將別人的要求擺在第一順位,也是一種創傷,一種來自「內心的警訊」。
Thumbnail
心簡單,慾寡少,就沒有那麼多的痛苦。
Thumbnail
心簡單,慾寡少,就沒有那麼多的痛苦。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Thumbnail
上週靜下來讀了點書,沒想到這周接案就巧妙的用上,好像總是有些奇妙地共時性,但這也提醒我得再進修進步,所以趕快來寫下學習的紀錄,好理理思緒。 當生活變得難以忍受,遭受無可承受的痛苦或焦慮,內在的部分又經歷了甚麼災難性的經驗呢?這些經驗又提供給人甚麼意義,讓一個人他完整的、對於自己關於我的概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