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手摸過木棉棉絮,感覺好光潔、好蓬鬆、好柔軟又充滿光澤感!這麼好的天然纖維,應該想辦法讓它成為新興織物,再現木棉風華,而不是淪為木棉之亂!
今天途經南故宮的路上遇見一場大雪!一度還以為自己曬暈了,明明日正當中頂著36度高溫的艷陽,看到路上這一堆雪,竟瞬間清涼起來!
定睛一看原來是木棉的飛絮,那一球一球滿地翻滾的模樣,真像一團肥皂泡泡,又像是蒲公英的白色絨球,而含著種子的樣子又像是山粉圓,真是可愛極了!一時童心大發,忍不住下車來瞧個究竟。

每年自從木棉花季過後,就開始結果飄絮,尤其到了五月底,飽滿膨脹的蒴果一整個迸裂,棉絮夾帶種子四處紛飛,迎風飛舞的情景,宛若下雪!
一、五月木棉風吹雪
雖然知道木棉會飄絮,但這麼大的雪景我們還是第一次碰見,捧起一大坨潔白的棉花,對那柔若無骨、幾乎不佔據任何重量的蓬鬆體積感到驚奇;把腳踩踏其間,鞋子也一整個陷進去,彷彿踩在雲間般輕飄飄~

日正當中頂著36度高溫的艷陽,看到路上這一堆雪,瞬間讓人清涼起來!

毛茸茸的棉絮像是一大團肥皂泡泡,又像是蒲公英的白色絨球,含著種子的樣子又像是山粉圓,真是可愛極了!

一整個玩心大發,來踩泡泡、來踏雪吧!
就在玩得不亦樂乎之際,驀地發現有環保局的清潔人員拿著落葉機在吹路上這一團團的堆雪,說時遲那時快,一點火一下子就把一大堆的木棉飛絮給燒得精光!看得我目瞪口呆,原來他們是奉命來清除木棉飛絮的。

工人乘著升降的吊車,將樹上一朵一朵已結木棉的棉花打落。

原來地上看到的堆雪,不過是吹落葉工人的「傑作」,為了清理掉它們而聚攏在一起罷了!
二、昔日的經濟作物,今日的木棉之亂
「木棉」這個名字,其實是得自它的現實功用。因為木棉花的果莢成熟時,可以採收棉絮用來填充棉被或織成布料,宋朝鄭熊《番禺雜記》提到:「木棉樹高二三丈,切類桐木,二三月花既謝,芯為綿。彼人織之為毯,潔白如雪,溫暖無比。」在古代木棉曾是相當重要的經濟作物,所謂「木棉收千株,八口不憂貧」。
宋代大文豪蘇東坡初貶海南,當地有個揹著柴薪的黎族百姓送他一件用木棉做的吉貝布衣,詩人感動地用詩句寫下這分溫馨的人情:
黎山有幽子,形槁神獨完。負薪入城市,笑我儒衣冠……問答了不通,嘆息指屢 彈。似言君貴人,草莽棲龍鸞。遺我吉貝布,海風今歲寒。——〈和陶擬古九首.其五〉
人與人之間最可貴的人情莫過於此!在文化差異如此之大、人生地不熟、語言又不通的情況下,就只能透過最原始的表情與肢體動作來傳達情意。詩人說:這個揹著柴薪要進城的黎族百姓,看到我穿了一身儒生的冠服,不禁想發笑!又是彈指又是嘆息,跟我比手畫腳了大半天,好像在說你這個哪裡來的貴人怎麼來到了這個草莽之地?你穿這樣怎麼度過今年的寒冬——因為海風的吹拂會讓冬天晚上變得很冷?說著說著,竟把自己身上穿的吉貝衣脫下來送給他!
元代農學家王禎在《木棉圖譜叙》提及:「中國自桑土既蠶之後,惟以繭纊為務,殊不知木棉之為用。夫木棉產自海南,諸種藝製作之法,北來。江淮川蜀,既獲其利;至南北混一之後,商販于此,服被漸廣,名曰吉布,又曰綿布。」

不過在失去經濟價值的今日,滿天飛揚的棉絮非但沒有激起人們浪漫的想像,反倒成了髒亂與過敏源。很多民眾抱怨:木棉的棉絮到處紛飛,每天光掃就掃不完,還有下水道、紗窗、冷氣機,就連晾曬衣物,全都會卡上棉絮,有人因將棉絮吸進口鼻猛打噴嚏、引發呼吸道過敏或皮膚過敏。棉絮到處紛飛還會影響行車視線,甚至連農作物也會纏上棉絮,影響採收,簡直就是棉害,令民眾苦不堪言。
為了對付這討厭的木棉飛絮,有的地方會出動無人機噴藥,使木棉果莢提前落果;有的則派出摘果工人提前將木棉的蒴果摘除,聽說金門有棵300歲的木棉樹王,當地還會請來攀樹師來協助摘果呢。有的地方還在研議乾脆砍掉木棉樹算了!
我們則一路上看到不少工人乘著升降的吊車,將樹上一朵一朵已結木棉的棉花打落,再由吹落葉工人聚集在一起,再用一把火熊熊燒掉!

工人一點火,一下子就把一大堆的木棉飛絮給燒得精光!
原來我們看到的堆雪,不過是吹落葉工人為了清理掉它們而聚攏在一起的「傑作」!不禁湧上些惆悵的心情:這些昔日大有用處的木棉如今卻落得「英雄無用武之地」,還惹來罵聲連連,令人不禁感嘆英雄悲歌啊!(因木棉又別名英雄花)
親手摸過木棉棉絮,覺得好光潔、好蓬鬆、好柔軟又充滿了光澤感!這麼好的天然纖維,應該想法讓它成為新興織物,再現木棉風華,而不是淪為木棉之亂!

一整朵掉落在草地上的木棉,疑心是被環保局的清潔人員給打落的。
三、佛教聖物—木棉袈裟
關於木棉還有一個神奇的傳說。相傳有一件佛教聖物,就是用木棉纖維做的,稱為「木棉袈裟」。據說佛陀在涅槃前,將無上心法和衣鉢傳給了大迦葉尊者,因大迦葉在佛陀說法拈花時,微微一笑,被認為領悟了佛法要旨。這衣鉢就是木棉袈裟及鉢具。大迦葉尊者圓寂前又將衣鉢傳給了阿難,之後代代相傳,直至第28代的菩提達摩。
南北朝時期達摩祖師將這件佛教聖物帶到了中國,歷經幾任住持代代相傳,成為少林寺象徵住持權利和身份的信物。但曾經因為禪宗內部產生了分裂,對木棉袈裟產生爭奪,據傳到武則天時期賜予智詵,之後則不知所蹤。
這件深具神秘色彩的「木棉袈裟」,據說比金還要堅固,比絲還要柔軟,既可防雨御火、刀槍不入。在八○年代還被改編成經典的武俠片哩。

1984年經典武俠片《木棉袈裟》
其實當代的紡織界都知道木棉纖維是天然纖維中最細、最輕、中空度最高、保暖度最高的纖維材質。它具有無與倫比的「輕柔」與「保暖」的特性,堪比羊絨;又具有親膚、光潔、驅蟎、防蛀、不霉等優點。
缺點是木棉纖維太細、彎曲剛度低、壓縮彈性差,填充料容易被壓扁氈化,隨著使用時間的推移,產品的柔軟舒適性和保暖性衰減較快,容易出現破損。可紡性差,難以純紡。
不過現在日本的一些紡織公司已研發出木棉纖維織品,利用木棉花絮再加些聚酯混紡,做成木棉織物。希望有朝一日,木棉的優點被正視、缺點被改良,市面上開始流行木棉填充的枕頭、棉被與各式木棉衣物,讓這位英雄重現江湖!離開後才後悔,應該要撿一些木棉來作端午節香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