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

關於閱讀這回事(11):純粹的不純粹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如果你閱讀的書刊還沒超過100,或是還沒達到筆者說的,已經通達的程度,這步驟其實很重要。網路上太多人會去信奉特定人的思想,甚至當成信仰供奉,說穿了就是全景圖像都沒建立,就被洗腦了。你有學科的全景圖,就會明白這類書籍是否屬於哪一個大分類的小分類,這些年筆者見過蠻多自稱保守派把一些小分類論述當成聖經的案例,根本忽略這個小分類,是從托克維爾或是柯克思想中演變的。一旦陷進去,就會開始偏執,偏執帶來的後果,就是閱讀的不純粹。

很久以前,筆者就被問到,讀這麼多書怎麼可能保持純粹?寫書的人有自己意識形態,讀者也有,純粹想必是奢言。

嗯,沒錯,但筆者要表達的純粹,是一種閱讀初始目的很純粹,然後得出的不純粹結果。簡單說,不抱持特定想法,依照本心去閱讀,最後得出的結果,即是純粹的不純粹。

畢竟,誰能定義結果的純粹?各位都還記得,國中時會碰到一些國文老師,要求用純粹的欣賞角度去讀文章,發掘文章當中的美,雖然這多是為了應付考試,卻也表達出想要好好閱讀,抱持純粹的心比較好。

自認中立理性客觀的讀者,總是在超譯文本

這回到前面所說,閱讀本身就是目的,從這種想法出發的閱讀,就會純粹。

結果很純粹?筆者沒這樣想過。作者寫一篇文章出去,讀者就會有各種想法出現,這裡筆者經驗很多,常常週日廢文一篇,留言解讀一堆,其他地方分享的惡意想像一堆堆,而原作者自己在想什麼?喝咖啡時突然想到什麼亂寫一通罷了。

筆者想要表達的是,許多人在閱讀時,不管是書本還是網路文章,對於他人意圖的解讀太過強烈,進而否定作者本身,其實就是自我防衛機制,害怕受到影響,擔心別人受到影響。也就是,這種行為不是為了閱讀而讀,是為了批判而閱讀,目的不純粹,看別人的結論怎樣都不純。

但這沒回答結論不純的問題啊。

咦?筆者有說要回答嗎。就邏輯上而言,沒有結論很純粹這種事,每一個結論都是作者本身的經歷,你怎麼能夠藉此判斷這些結論,夠純粹才要信,不純粹就是別有居心。

就是因為這樣,你才會被政治人物洗腦,被媒體帶風向亂跑。

無論閱讀或政治,有精神潔癖最方便洗腦

有沒發現智慧型手機普及,社群軟體大爆發後,整個世界的政治風氣都變糟糕了。台灣不僅早有美國的滋事型網紅,更已出現滋事型立委,沒幹幾件正事,天天要求網民出征,連選區事務都可以推責任。重點是,為何那麼多人吃這套,這不是單純的意識形態可以解釋,用歐美的狀況來分析,可以用筆者說的純粹去解讀。

也就是這些政客表達的人設非常純粹,真心為你好、真心想揭弊、真心要改革,除了真心以外什麼都沒有,提的方案要不是鬼話連篇,就是不具備現實可行型。但因為他很真心,非常的純粹,進而讓你覺得這些小錯誤都可以忽略,畢竟在大弊案前,小小的揭露失誤,是處在容許範圍內。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2786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王立第二戰研所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27.3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上週稍微講到鐵的冶煉,對於煉鋼來說,還有煤碳這個部分,煤碳可以拆多少部分出去?一樣很多。先從最基本的開始,煤炭產量哪個國家最多?依照維基資料,中國產量遠遠超過其他。實際上,煤碳的種類蠻多的,中學程度會知道的項目:煤包含煙煤、褐煤、無煙煤、泥煤。
軍事類一樣,戰史是對軍事有興趣的入門書,不是找武器大全喔,軍武跟軍事是兩件事。戰史也有分難易度,如果你完全沒有基礎,也沒當過兵,對軍事一竅不通,那筆者推薦看電影,總得先有興趣再說。因為軍事的戰史類叢書,沒有一本是入門導讀型。
現代製造業難道跟以前製造業不同?呃,沒有不同,製造的最基本邏輯,原物料送加工變成品,當然不會變。問題在於現代材料科學的複雜化,我們就先從最基本的鋼鐵開始,國中課本有說,鐵根據碳含量,可以分為生鐵、鋼鐵、熟鐵。而鋼鐵可以依據添加的其他元素,變成不鏽鋼等各種材料。
這篇要具體的推薦一些導讀型書籍,並提出相關理由,一樣是個人多年經驗,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以下是不同類型的書刊,筆者從政治類開始。
這個系列想要解釋一下,為何有產業實務經驗的智庫研究員,對當前的全球化越來越抱持疑慮。不是政治經濟理論,更不是軍事文化交鋒,比較是基於對全球產業鏈的理解。
這篇來經驗分享,筆者怎樣將之分類,並逐漸融入的過程。首先,當然要曉得自己在讀什麼書,購買的時候都可以先確認,是屬於百科、導讀、科普、專業等等不同層次。像筆者自己出過的兩本《阿共打來怎麼辦》,依照分類屬於科普(軍普),絕不能真的以為你讀完就有專業能力,這本書非但不是專業導讀的層次,連當軍事百科都不行。
上週稍微講到鐵的冶煉,對於煉鋼來說,還有煤碳這個部分,煤碳可以拆多少部分出去?一樣很多。先從最基本的開始,煤炭產量哪個國家最多?依照維基資料,中國產量遠遠超過其他。實際上,煤碳的種類蠻多的,中學程度會知道的項目:煤包含煙煤、褐煤、無煙煤、泥煤。
軍事類一樣,戰史是對軍事有興趣的入門書,不是找武器大全喔,軍武跟軍事是兩件事。戰史也有分難易度,如果你完全沒有基礎,也沒當過兵,對軍事一竅不通,那筆者推薦看電影,總得先有興趣再說。因為軍事的戰史類叢書,沒有一本是入門導讀型。
現代製造業難道跟以前製造業不同?呃,沒有不同,製造的最基本邏輯,原物料送加工變成品,當然不會變。問題在於現代材料科學的複雜化,我們就先從最基本的鋼鐵開始,國中課本有說,鐵根據碳含量,可以分為生鐵、鋼鐵、熟鐵。而鋼鐵可以依據添加的其他元素,變成不鏽鋼等各種材料。
這篇要具體的推薦一些導讀型書籍,並提出相關理由,一樣是個人多年經驗,沒有什麼學理根據。以下是不同類型的書刊,筆者從政治類開始。
這個系列想要解釋一下,為何有產業實務經驗的智庫研究員,對當前的全球化越來越抱持疑慮。不是政治經濟理論,更不是軍事文化交鋒,比較是基於對全球產業鏈的理解。
這篇來經驗分享,筆者怎樣將之分類,並逐漸融入的過程。首先,當然要曉得自己在讀什麼書,購買的時候都可以先確認,是屬於百科、導讀、科普、專業等等不同層次。像筆者自己出過的兩本《阿共打來怎麼辦》,依照分類屬於科普(軍普),絕不能真的以為你讀完就有專業能力,這本書非但不是專業導讀的層次,連當軍事百科都不行。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今晚,就來和訂閱制讀者分享新書楔子的三分之一。原本想要把楔子整個貼上來,卻發現楔子就有六千多字,所以決定還是放三分之一就好。其實現在看這些,都覺得和自己判若兩人,有的地方連自己都不敢看下去——原來高瑞希,過去活得這麼不開心。 前天訂閱制讀者表達課第二期開班,因為感冒無法帶課,所以事先錄製了講解
歡迎來到方格新手村第一站!參加方格主題活動,發表任何一篇貼文、文章加上指定標籤, 就有機會得到免費禮券,或是讓 vocus 把你的創作推薦給全站會員! 現在就完成新手村任務,讓更多人認識你!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很多讀書建議都建議我們 剛開始讀的時候應該要粗略地瀏覽 大致了解這本書的主旨 了解作者為什麼想寫這本書 等等的建議   而我的書齡也十多年了 雖然有感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但在別人問我心得感想時 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本書是讀完了 但好像又沒有讀到什麼   在我讀周嶺的《認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生活實驗 七○六    無法歸類的是我的信仰,可以理解的我就可能會同意,同意之後我希望用上。用上以後我才會知道事、情有沒有改變。 如果你真的從短短的書摘去接觸了原書,我想一定會有你不同意的,那希望你可以選擇不要看完。因為書還很多,你的緣份就不是這本。 書是一種承載,一種傳承,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
人一次能理解的資訊是有限的,如果一次嘗試把所有內容都讀進去,很可能因為資訊太多或找不到重點很快就忘記了,導致花了時間卻真正吸收到任何東西。不如一開始先略讀,只要讀到能理解這個概念的必要內容就好,接著就去實踐書中提到的內容
很多讀書建議都建議我們 剛開始讀的時候應該要粗略地瀏覽 大致了解這本書的主旨 了解作者為什麼想寫這本書 等等的建議   而我的書齡也十多年了 雖然有感自己從書中獲得的知識 但在別人問我心得感想時 總是說不出個所以然 一本書是讀完了 但好像又沒有讀到什麼   在我讀周嶺的《認
每次我的臉書或Threads推薦給我很多抄書仔的內容, 我都會為自己難過,是不是自己的閱讀習慣, 讓演算法誤以為, 我想吃這些第三第四第五手的資訊排遺。 有一類的帳號,專門把書籍課程等已經有結構的資訊, 做簡化,弄成精華版, 誇誇而談那些自己沒有的經驗。 而
生活實驗 七○六    無法歸類的是我的信仰,可以理解的我就可能會同意,同意之後我希望用上。用上以後我才會知道事、情有沒有改變。 如果你真的從短短的書摘去接觸了原書,我想一定會有你不同意的,那希望你可以選擇不要看完。因為書還很多,你的緣份就不是這本。 書是一種承載,一種傳承,一
Thumbnail
我們都知道,想要"言之有物"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大量閱讀充實自己,豐富自己的內在,但是最近有不少人問我,現在資訊爆炸的時代,我們被灌輸要大量讀書,但是讀的這些東西,究竟要如何內化,成為我們可以信手拈來的分享內容? 今天這篇文章,作者提出一些方向,讓大家可以透過閱讀建立觀點。
在閱讀認識自己相關書籍中遇到瓶頸,剛好又有讀到“多元思維”這個詞,所以想轉換一下思維,多閱讀多思考多整合,想透過這本書學習如何閱讀以及訓練一下思考力的肌肉。 本書提到以下三件事以及我的一些想法: A.讀書能獲得知識,並能在書中得到不同體驗,思考其中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幫助,若能將知識與體驗內化,就能
Thumbnail
當今這個世界,知識爆炸性成長,海量的書籍迎面而來,不是你可不可以讀,而是該怎麼選擇讀,怎麼下定决心讀了。 我也是讀書爲業的人,深知讀書絶非特定人物的權力,確實是「不問貴賤貧富老 少」人人可讀;確實是「觀書一卷,則增一卷之益;觀書一日,則有一日之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