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斜槓」前,你該有的認知

更新 發佈閱讀 3 分鐘

不知從何時開始,「斜槓」這個名詞,開始出現在各種職涯相關的討論當中。甚至有好一陣子每天打開任何媒體或社群平台,都會看得到相關訊息,就如同前陣子的「永續」,以及最近的「AI」等火紅話題一樣。

「斜槓」的其中一種解釋,簡單的來說就是從事與你本業(或專業)不太有關聯的工作,無論是全職或兼職。一個典型的斜槓例子,是知名旅遊部落客林氏璧,其實是一位感染科醫師。


在職涯發展上,開啟斜槓,代表了你有機會從事真正有興趣的工作、培養更多面向的專業領域、增加更多的收入……等。無論怎樣看,都非常具有吸引力,也或許如此,才會引起廣泛的關注跟討論。

當年的我,也默默感受到這斜槓熱潮的鼓舞,剛好又在因緣際會下,於某家頗具規模的公司同時錄取兩個完全不同面向的職務:一個是我已小有累積一些經驗的行銷企劃,隸屬公司其中一個事業處;另一個是從未接觸過的幕僚職務,在老闆親自帶領的總經理室中。

面對這兩個選擇,我也一度非常猶豫,應該選擇行銷企劃延伸我的「專業深度」?還是選擇幕僚職務增加我的「職涯廣度」?因為我知道這一個選擇,勢必會是影響我日後發展的一個關鍵轉捩點(多年後回頭再看,也的確如此)。

最後,我選擇了總經理室的幕僚職務,其中一個原因,也是因為相信自己可以「開啟斜槓」!

只是,看似豐滿的理想,現實中卻顯得骨感。雖然從事幕僚職務的這幾年,確實也得到許多寶貴的經驗,但在工作一段時間後,我仍決定再次回到原本熟悉的行銷領域耕耘。


從這個經驗,我才深刻認知到,「斜槓」可能跟我原來想的不一樣!

也因此,隨著年紀的增長及經驗的累積,如果有機會回到當年,我會給當時正在猶豫中的自己一個思考方向:要明白「斜槓」與「轉換跑道」的差別


雖然文章開頭提到,斜槓某方來說就是從事與本業不太相關聯的工作,但更重要的是「如何斜槓」。

以林氏璧為例,本業是感染科醫師的他,最初開始寫旅遊部落格的目的只是單純紀錄相關資訊,卻無心插柳柳成蔭的累積了許多的讀者跟粉絲,成了知名旅遊部落客,最後決定辭去大醫院的醫師職務,專職經營旅遊事業。

而在疫情期間,旅遊業蕭條的時候,他又可以回到原本的孔醫師身份,藉由旅遊部落客身份所打響的名聲,透過各媒體、社群等管道給予大眾專業的醫師意見與建議。

這就是一個成功的斜槓範例:你有兩種(或多種)專業可以「並行」,隨時可予以發揮!而就林氏璧而言,更有優勢的地方在於他的受眾直接就是一般大眾,所以無論用旅遊部落客身份或醫師身份分享兩個不同領域的訊息,基本上並不會有太大的違和感。


反之,以我自己的上述經歷,選擇了幕僚職務,的確因此獲得許多難得的經驗,但也因此失去了繼續增加原本行銷經驗的機會。在轉職做回行銷職務時,幕僚經驗並無法加分,在新工作上也無法提供太多幫助。簡單來說,對我的行銷工作來說,那幾年的幕僚經驗,等於是履歷表上的空白。

也因此,藉由這個經歷讓我學習到,若另一個專業無法讓你繼續保有或增加原本的專業能力,這並不能算是斜槓,只是一個單純的轉換跑道罷了


若真的能回到當下,告訴猶豫中的自己這些體悟,當年的我,會如何選擇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傾聽,就艾跟你說!
2會員
13內容數
踏入職場已十多年,從最初懵懵懂懂的菜鳥開始,藉由經歷許多酸、甜、苦、辣的那些事兒,漸漸的從這堂社會學中找到因應不同情境的為人處事之道!
2025/03/28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何有效處理內耗,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找出內耗源頭、做出改變、找到情緒宣洩出口三個面向,提供具體方法,包含與自己說話、將情緒轉化為文字、尋求他人協助等,協助讀者擺脫內耗低潮,邁步向前。
2025/03/28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如何有效處理內耗,是現代人重要的課題。本文作者分享自身經驗,從找出內耗源頭、做出改變、找到情緒宣洩出口三個面向,提供具體方法,包含與自己說話、將情緒轉化為文字、尋求他人協助等,協助讀者擺脫內耗低潮,邁步向前。
2024/11/13
最近台劇《影后》討論度很高,身為還在追劇中的后迷,已經有些從劇中看到的職場生態,深有所感,想要聊聊分享。 當然,此劇還在熱播,我也還沒看完,因此提及的內容盡量精簡,避免還沒看劇的朋友們「踩雷」。 那麼,正文開始,從故事大綱說起: 劇中一位頗有實力,但是一直沒有受到賞識的年輕女孩,在試鏡時 …
2024/11/13
最近台劇《影后》討論度很高,身為還在追劇中的后迷,已經有些從劇中看到的職場生態,深有所感,想要聊聊分享。 當然,此劇還在熱播,我也還沒看完,因此提及的內容盡量精簡,避免還沒看劇的朋友們「踩雷」。 那麼,正文開始,從故事大綱說起: 劇中一位頗有實力,但是一直沒有受到賞識的年輕女孩,在試鏡時 …
2024/06/26
最近準備展覽,邀請三家廠商進行裝潢設計的比稿,直到最近討論後決定了贏家 ……
2024/06/26
最近準備展覽,邀請三家廠商進行裝潢設計的比稿,直到最近討論後決定了贏家 ……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其實我轉換到電子業後,也是持續上網了解目前的職場、產業現況,尤期是對於找新工作,在面試新工作,有些朋友會上網詢問一些關於面試內容、部門風氣之類的問題,近年隨著許多公司結構調薪,對於薪水的問題也是求職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Thumbnail
  其實我轉換到電子業後,也是持續上網了解目前的職場、產業現況,尤期是對於找新工作,在面試新工作,有些朋友會上網詢問一些關於面試內容、部門風氣之類的問題,近年隨著許多公司結構調薪,對於薪水的問題也是求職者非常關心的事情。
Thumbnail
一個很陌生,以前也從來沒想過會接觸的行業 一個在這個行業扮演溝通角色的小螺絲釘 →關於科技業的工作環境&條件
Thumbnail
一個很陌生,以前也從來沒想過會接觸的行業 一個在這個行業扮演溝通角色的小螺絲釘 →關於科技業的工作環境&條件
Thumbnail
又是被副標題吸引了...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這不是在說我嗎?
Thumbnail
又是被副標題吸引了...獻給還不知道未來要做什麼的人,這不是在說我嗎?
Thumbnail
心血來潮辦了一個猜CK斜槓職業,三真一假的活動,整個留言串充滿了有趣的討論氛圍!
Thumbnail
心血來潮辦了一個猜CK斜槓職業,三真一假的活動,整個留言串充滿了有趣的討論氛圍!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包括我,越來越多人選擇成為自雇者,這也是中年級朋友發展職涯第二曲線可行的做法之一,但在展開行動之前,仍然有些事必須先思考,才能順利展開自雇生涯。 特別是當習慣了把自我認同和工作綁在一起,就是把自尊和自我價值和工作掛鉤。工作表現好時,我們的自我認同就堅若磐石,但要是情況不順利呢?會減損自己的價值嗎?
Thumbnail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Thumbnail
三大步驟,讓你選系、就業、轉職或創業不再迷惘
Thumbnail
在這越來越多斜槓工作者的職場環境,探討斜槓概念背後的思維模式。 透過文中的策略運用在職涯規劃上,來保持穩定與追求新機會的平衡。
Thumbnail
在這越來越多斜槓工作者的職場環境,探討斜槓概念背後的思維模式。 透過文中的策略運用在職涯規劃上,來保持穩定與追求新機會的平衡。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你有過創業的念頭嗎?如果沒有,也許是因為相對於創業的高風險,在公司就業相對安全且保險。 但真的是如此嗎? 就業已不再安穩 《就業的終結》指出,因為持續加速的全球化,我們不再只是跟身邊的人,而是跟全世界的人競爭,而且會有越來越多比自己工資更低廉、學歷更好的人出現;另一方面,文憑的商品化,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
Thumbnail
"15%職位被公開,85%來自內部&人脈" 無論強連結或弱連結關係,有關係就沒關係,多打聽多了解,有更適合更好的機會。 自傳分享些基本通則,重點放在如何和來訪者討論職涯&自傳。
Thumbnail
在學校學的,很多除了課本的知識外,大多就是由自己的生命經驗累積出來的常識(common sense)。然而,囿於個人的成長與教育背景、身邊的人脈圈與既有眼界,往往我們所擁有的常識(common sense)或許不日常,也不見得是他人的平常。 上班到底在上些什麼呢?
Thumbnail
在學校學的,很多除了課本的知識外,大多就是由自己的生命經驗累積出來的常識(common sense)。然而,囿於個人的成長與教育背景、身邊的人脈圈與既有眼界,往往我們所擁有的常識(common sense)或許不日常,也不見得是他人的平常。 上班到底在上些什麼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