靜坐須知 (1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靜坐須知 (15)

上良下因法師主講

20221022 台灣悟光精舍

思維功過、發菩提心、具足正見這三個坐禪的前方便瞭解了之後,接下來我們看修行止觀禪修的方法,也就是我們的正行。正行分為入禪、住禪和出禪三個階段,首先看「入禪」。

所謂入禪,就是我們準備要靜坐的前方便。我們看講義第二面,入禪分四段,第一段是在靜坐之前的「前行」。前行就是「四威儀保持專注、放鬆」,意思就是說,在修禪之前,先要將我們的身心安頓好。

從長遠來說,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就應當儘量來保持這種專注而放鬆的心態。因為你坐禪時候的身心狀態,一定是你平常狀態的一個延續。

如果說你平常就是匆匆忙忙的,很急躁,很趕,那你坐禪的時候,要想讓自己安定下來,可能就要經過一段很長的時間。所以,我們平常在生活當中,就是要保持我們這念心專注而放鬆。

專注就是說練習不管做什麼事情都是安住在當下。先確認現在所緣境是什麼,比如說我們現在在聽課,或者在廚房煮飯,或者在拜佛,在早晚課,你眼前在做什麼,就守住所緣境這一件事情。

要慢慢練習,專心在一個所緣境上面,做好這個練習。這是現代人所不具備的。現代的人總覺得說,我要同時注意好幾件事情,這樣會更有效率。

你看像這個電視新聞,主播在播報的時候,螢幕上方有跑馬燈,下方有跑馬燈,播報的同時又在報告股票,報告什麼最新消息。我剛開始是不太習慣,我想我到底要看哪一個,股票是不會看的,但又是中間講話,又是跑馬燈的最新消息。但是可能現在人都覺得這樣比較有效率。

或者有時候是一邊工作,一邊在那裡打電話跟人家談事情。或者我們有的佛教徒、修行人,比如說我一邊出坡,一邊聽經,看起來好像挺用功,但事實上這跟法就結了一個很不好的緣。

因為你在聽法的時候,尤其是第一次聽法的時候,不是很專注。在工作的時候一邊打妄想,一邊聽幾句,這樣子不好。你工作的時候就跟著佛號機念佛,這樣就很好,這時候應該避免聽經。

就是說我們現在總是會習慣兩三件事情同時做,表面上看起來很有效率,好像不浪費時間,其實是養成了一個壞習慣,沒有辦法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聽說現在的中小學,每堂課的時間都在縮短,因為現在的小孩子越來越不能夠專注在一件事情上。


avatar-img
5會員
166內容數
果醒法師-楞嚴與默照話頭-四講之一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Sherlock Chen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在修禪過程當中,要依空性的智慧,一方面修無我觀,另一方面破除對境界的執著,不管好的境界、壞的境界,都不要執著。
所以這平常就要訓練。訓練不只是說我平常行門用功而已,或者是說我靜坐用功而已,而是說你要掌握這種止觀的方法,把它用在一切動一切靜的狀態當中,時時刻刻都能夠保持正念正知。
止觀從狹義來說,就是腿一盤,靜坐。但從廣義來說,在任何時刻,不管動不管靜,靜坐止觀的原理都是通用的。只是說靜坐的時候,正念正知比較好修,但是正念正知在任何時候都是相通的。 我們只是保持安住在當下,不要憶念過去,不要幻想未來,就安住在當下修止,乃至能夠觀察一切都是夢幻泡影,安住在般若波羅蜜當中。
我們想一想,前面講的凡夫心,不斷地作繭自縛,自己障礙自己,自己傷害自己,那種苦是沒有意義的,是苦上加苦。 反過來我們修行止觀,剛開始會有點累,但是慢慢修行到一個階段,有了突破之後,那就不再是累,而是法喜。你會很期待每一次功課的到來,靜下來拜佛、經行,然後靜坐。它決定是有真實功德、真實義趣的。
「守護諸根」。 就是說,他自然而然就能夠安住,心往內攝,根就不會往外放,就不會像前面講的根放逸那種狀態,不會的。這個時候自然而然的,眼睛就不會亂看,耳朵不會亂聽,鼻子不會想要嗅香,乃至舌頭不會想要覺察味道,身體也不會想要一些柔軟的衣服、柔軟的臥具——自然而然就不會順著習慣向外攀緣。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回歸平日作息,做了規劃,對事情進度的緊迫感,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明白,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能靜靜的、珍惜做著每件事情,才有踏實的前進。事情很多,難免緊張。但還是不要慌張,意念亂飄會亂了陣腳。
Thumbnail
最近我在靜坐時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念頭與方法之間的空隙距離。當我開始有念頭浮現時,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運用方法將自己帶回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Thumbnail
靜坐是一個廣泛的實踐,通過各種技巧和方法來培養,帶來身心靈上的轉化和成長。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這堂課開始除了靜坐練習,行禪的方式有稍微不同的變化,老師讓我們微曲膝蓋,比平常走路會屈膝的角度更彎一點,持續讓腳底和地板連結,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可以因此體驗到重力和腳底的回饋,當然每個人行走的狀態也會因當天身體的勞累疲憊程度而有所不同。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分享了參加法鼓山香港道場的初級禪訓班體驗,學習透過身體的動作、呼吸、坐禪等方法來鍛鍊專注於此時此刻,並特別描述了托水缽的練習,領悟「身在哪裏,心在哪裏」,活在當下。
Thumbnail
回歸平日作息,做了規劃,對事情進度的緊迫感,更明顯感受到。越來越明白,唯有在每個當下都能靜靜的、珍惜做著每件事情,才有踏實的前進。事情很多,難免緊張。但還是不要慌張,意念亂飄會亂了陣腳。
Thumbnail
最近我在靜坐時有了深刻的體悟,那就是念頭與方法之間的空隙距離。當我開始有念頭浮現時,我能夠意識到這些念頭的存在,然後運用方法將自己帶回當下的專注。
Thumbnail
對於初學者來說,打坐可以從五分鐘、十分鐘開始,先養成習慣。在打坐之前要處理好雜事,放下雜念。文章先介紹打坐的一些基本方法,然後演繹了一個10分鐘的放鬆禪體驗。最後,對本節課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總結,並預告了下一次課的內容。
Thumbnail
靜坐是一個廣泛的實踐,通過各種技巧和方法來培養,帶來身心靈上的轉化和成長。
Thumbnail
二十幾歲開始一直都有靜坐的習慣,搬過幾次家,家中也會準備可以靜心的空間 。 去年到暨大念研究所,除了宿舍也適合靜坐外,看著美麗的校園更想著可以好好的利用。 嘗試不同的幾個地方後,漸漸覺得有個秘境不太受干擾,於是每週會有一天的早晨在戶外靜坐。 有朋友問我,靜坐在做什麼?我不是專業的老
Thumbnail
在現代社會中,我們常常受到各種分心的因素影響,這使得我們的心靈無法得到充分的休息和專注。 透過靜坐和冥想等方式,我們可以讓自己脫離外界的干擾,專注於內在的寧靜和平衡。這不僅有助於訓練我們的心靈,還能夠啟發我們大腦神經的新迴路,促進心智的放鬆和成長。通過這樣的自我探索之旅,我們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
Thumbnail
這堂課開始除了靜坐練習,行禪的方式有稍微不同的變化,老師讓我們微曲膝蓋,比平常走路會屈膝的角度更彎一點,持續讓腳底和地板連結,也許會走得慢一些,但可以因此體驗到重力和腳底的回饋,當然每個人行走的狀態也會因當天身體的勞累疲憊程度而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