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022|如何利用速度成為更有效率的工作者?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速度才是最重要的經營資源。」


「提高決策的速度,就能增加單位時間內能做到的事,生產力就能再上升。」


「影響力 = 工作量 (輸出) X 速度 (時間)。」


這3句話,節錄於日本作者出口治明[1]的著書,


《いま君に伝えたい知的生産の考え方 》[2]的第153頁,


引發我對工作方法的思考。


2024年6月底開始,我使用「寫作日曆 Writing Calendar」[3]來管理每天的知識產出。


寫作本身就是「輸出」的手段,


而我也是工作了好多年,才慢慢體會到,


寫作其實就是工作,能寫得多,他人對你的評價就是很能幹,很多產出。


而出口治明的這段話,又將「寫作」與「影響力」用「速度」連接了起來。


的確,一個是「一週後交出90分的答案」,


另一個是「明天交出70分的答案」,


其實後者的影響力更大,因為你會給人一種,


很積極在處理這件事的形象。


但要能馬上對被交付的工作給出答案,


之後頻繁Update,其實很不容易,


這也就是為什麼我現在用「寫作日曆」來鍛鍊自己的輸出能力。


透過寫作日曆,我列出了14個主要要進展的方向,


而每天的目標,其實就是這14個方向,


都寫一篇300-500字的思考或者啟發。


人做事情,很容易一時興起,


前期衝刺一下,後期就沒力氣了。


而透過把要進展的方向都列出來,


每一個方向都像是慢跑一樣,每天前進,


在我目前實踐的經驗,


反而能更堅持把一件事做好,做到有具體成果。


球來就打,沒有球打就鍛鍊,


能長期做事的人,都有自己的紀律。


Reference

[1] https://books.cw.com.tw/author/316

[2] https://www.kinokuniya.co.jp/f/dsg-01-9784479320692

[3] https://www.facebook.com/photo/?fbid=8069166173133877&set=pb.100001217236653.-2207520000

avatar-img
542會員
1.8K內容數
Outline as Content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啟樺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我一直都是多工的愛好者,總是喜歡有多個事情同時進行,然後每天每個方向推進一點,一天推進多個方向,我就會覺得很有進展。有一類的人似乎很能熬,可以一整天都做一件事情,我則不然,常常一個東西做一下就覺得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說。而具體我是怎麼管理我的多工進展呢?
1. 挑戰:在極限邊緣工作 - 「挑戰 Challenge」這個概念來自於Matt Beane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這本書強調,透過在極限邊緣工作(Work ne
與其體驗失敗,不如管理失敗。失敗其實有很多類型,而由於是親身體驗,失敗前後自己感受到的差異,很值得寫下來,記錄下來,接著去提煉其中得到的領悟,化成一些秘訣,教給後輩。以我在科學研究的經驗,失敗是一種,讓我的嗅覺變得更加敏感的寶貴經驗。很多研究的思路,一開始真的是死路,處處碰壁。
1. 只關注自己知識面的新穎點子: - 許多學生在讀Paper時,會覺得這些研究成果非常新穎,驚嘆於「怎麼會有這麼新穎的點子!」但往往這些點子只是對自己的知識面來說是新鮮的,而不是對整個領域都是新穎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深入理解Paper真正的創新點。 2. 不深入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
1. 製造知識的能力: - 在學術研究中,寫學術文章與寫社群文章有很大的不同。學術文章需要設計實驗、製作論據,並與相關的研究比較,展示自己的貢獻。這種製造知識的能力,奠定了研究生能夠研究並學會任何感興趣的東西的基礎,不需要依賴「知識代理人」的二手精華版知識。例如,我在普渡大學和UCLA的研
我一直都是多工的愛好者,總是喜歡有多個事情同時進行,然後每天每個方向推進一點,一天推進多個方向,我就會覺得很有進展。有一類的人似乎很能熬,可以一整天都做一件事情,我則不然,常常一個東西做一下就覺得可以了,其他的事情明天再說。而具體我是怎麼管理我的多工進展呢?
1. 挑戰:在極限邊緣工作 - 「挑戰 Challenge」這個概念來自於Matt Beane的《The Skill Code: How to Save Human Ability in an Age of Intelligent Machines》。這本書強調,透過在極限邊緣工作(Work ne
與其體驗失敗,不如管理失敗。失敗其實有很多類型,而由於是親身體驗,失敗前後自己感受到的差異,很值得寫下來,記錄下來,接著去提煉其中得到的領悟,化成一些秘訣,教給後輩。以我在科學研究的經驗,失敗是一種,讓我的嗅覺變得更加敏感的寶貴經驗。很多研究的思路,一開始真的是死路,處處碰壁。
1. 只關注自己知識面的新穎點子: - 許多學生在讀Paper時,會覺得這些研究成果非常新穎,驚嘆於「怎麼會有這麼新穎的點子!」但往往這些點子只是對自己的知識面來說是新鮮的,而不是對整個領域都是新穎的。這種情況下,學生很容易被表象所迷惑,而忽略了深入理解Paper真正的創新點。 2. 不深入
2024年7月2日, 我正在指導的復旦大學數學系三年級學生說道: 「有的數學也有應用場景,但應用場景本身好像也不能指導方法的創新, 反而是要依靠數學感覺來進行研究。」 我當時給的建議是:「關於這個點,你可以注意,創新有分「問題的創新」與「解法的創新」。」 一般來說,實務
本篇參與的主題活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桃園機場雖然有時候會漏漏水出點小問題,但其實它貴為台灣國家門面還是有很多值得稱讚的地方的!推薦給常出國的旅人,在機場大逛免稅店之虞,也可以去使用一下這些便利的設施!就讓KKday幫大家整理5個大家不太知道但好好用的機場實用服務資訊吧!
比較2017年與2024年日本東北旅遊照片,對比藏王樹冰、銀山溫泉、山寺等景點在不同時間的景觀差異,即使地點相同,不同時間的體驗與感受截然不同,珍惜每個當下的珍貴回憶。2024年因暖冬導致雪景不如預期,反觀2017年的雪景壯觀美麗。新聞報導2025年日本東北暴雪,衷心祈願一切平安。
【2019/3 春】 <上野恩賜公園> 是個知名的賞櫻地點。腹地廣大、交通方便,加上園內有40種的櫻花,多達1200棵櫻花樹,使得這邊成為野餐賞櫻的首選場所。每到櫻花季,樹上會掛滿燈籠,而一大早就可看到樹下鋪滿了佔位的野餐墊,人潮不斷地聚集,從早到晚絡繹不絕。
2024年日本勞動力人口逆勢上揚,即將突破7000萬人,創下1953年以來新高。高齡者就業人數連續20年增長,女性就業人數也持續刷新歷史紀錄,正式員工數量大幅增加。然而,人口持續萎縮仍是長期挑戰,日本政府和企業需推動工作方式改革、投資技術創新、完善托育和養老服務等。
在漫畫與動畫時期就給人不錯體驗的作品《工作細胞》,敘述關於人體細胞擬人化後的故事,藉由紅血球和白血球兩人在身體中的突發日常,對抗細菌病毒之餘,也了解人體的身體構造,隨著主人翁的身體活在億萬細胞世界。這樣的作品在真人化後需要許多後製動畫與搭景製作,在《工作細胞》真人化後的日本電影,表現會是如何?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裡,時間的管理至關重要。文章將介紹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實用的技巧,讓讀者更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Thumbnail
作者以親身經歷的實驗方式來探討如何提高生產力,並提出了衡量生產力的簡單觀點。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什麼是「高效能」? 公司付你薪水,就是希望你展現效能。無論你投入了多少智慧和知識在工作上,也無論你花了多少時間,沒有效能,就沒有「績效」可言。
Thumbnail
我們都在追求“快”——但快真的等同於好嗎?你將學會效率與效能之間的關鍵差異,啟發你重新思考如何工作與生活。透過彼得・杜拉克的智慧和生動的「南轅北轍」故事,學會做事不僅要快捷高效,更要做對的事情。並運用二維矩陣,幫助你識別哪些行動真正對達成目標有助益,從而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如何將工作效率提升200%的方法,主要的關鍵是「計畫」。建議將至少80%的時間用於思考執行流程,僅有20%的時間用於實際執行。作者提到現在有很多AI工具可用,因此製作自己的AI工作流是必要的。
Thumbnail
樺澤紫苑分享了輸出對於改變人生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有效的輸出方法。作者強調輸出是唯一能改變真實世界的方式,並提供了實用且易懂的方法與概念,讓你在零碎時間中也能快速消化。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開始著重在輸出,而不只是一味的輸入。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高效率"一詞,充斥在現代人的生活中, 以"事半功倍"的方式, 讓自己在相同的時間裡或更短的時間內"完成更多任務", 而且質量更好、更出色? 那麼你每天都有好好休息嗎? 人的每一天都在做選擇,這些選擇都與自己息息相關, 會是最適合自己的選擇嗎?
Thumbnail
在這個快節奏的現代社會裡,時間的管理至關重要。文章將介紹時間管理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實用的技巧,讓讀者更有效地利用時間,提高工作和生活效率。
Thumbnail
作者以親身經歷的實驗方式來探討如何提高生產力,並提出了衡量生產力的簡單觀點。
Thumbnail
3/29讀書會已圓滿完成,在這篇文章中,我想和大家分享我從這本書中學到的幾個關鍵點,以及我如何將這些理念應用到我的工作和生活中,以達到更高的效率和更佳的生活質量。
Thumbnail
什麼是「高效能」? 公司付你薪水,就是希望你展現效能。無論你投入了多少智慧和知識在工作上,也無論你花了多少時間,沒有效能,就沒有「績效」可言。
Thumbnail
我們都在追求“快”——但快真的等同於好嗎?你將學會效率與效能之間的關鍵差異,啟發你重新思考如何工作與生活。透過彼得・杜拉克的智慧和生動的「南轅北轍」故事,學會做事不僅要快捷高效,更要做對的事情。並運用二維矩陣,幫助你識別哪些行動真正對達成目標有助益,從而成為真正的高效能人才。
Thumbnail
這篇文章強調了如何將工作效率提升200%的方法,主要的關鍵是「計畫」。建議將至少80%的時間用於思考執行流程,僅有20%的時間用於實際執行。作者提到現在有很多AI工具可用,因此製作自己的AI工作流是必要的。
Thumbnail
樺澤紫苑分享了輸出對於改變人生的重要性,並介紹了有效的輸出方法。作者強調輸出是唯一能改變真實世界的方式,並提供了實用且易懂的方法與概念,讓你在零碎時間中也能快速消化。如果你想改變自己的生活,就要開始著重在輸出,而不只是一味的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