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作者以自身罹患乳癌的經驗,闡述美國的正向思考已經失控,無論是各大網站、周邊商品、協會交流,都在宣揚正向的思考可以幫助病情,甚至有人感謝乳癌並認為得到乳癌是神聖的,但作者認為正向思考並沒有實質幫助到免疫系統對抗癌細胞,而且過度的正向反而讓人把沮喪與難過的心情隱藏起來;越是不敢分享、越是強顏歡笑,就越是要承受巨大的壓力,彷彿所有的一切都是在懲罰自己不夠樂觀。
二、正向思考儼然成為一種流派,無數的老師和教練開始學習並以此授課,無數的書籍開始販售,像是【秘密】一書強調吸引力法則榮獲大家的青睞,作者卻相當嗤之以鼻。這些「心靈導師」也教導大家遠離負面思考的人,才能活得更快樂,這樣的思想潛移默化在職場、校園及生活中,無形地排擠並分裂當今的社會。
三、正向思考的緣起,從宗教方面來看,在歐洲人大量移入美國拓荒時興起喀爾文教派,作者認為喀爾文主義導致大家憂鬱以及憤恨,以此崛起了基督科學教派與其對立,倡導大家世界是由思想組成的,正向的思考可以帶來一切,因為物質的世界都是虛幻的,沒錯你眼睛業障重。
四、正向思考席捲的企業,管理模式會趨於極端,用不合理的手段激勵員工,將耗力費時的長遠計畫棄如敝屣,大家傾向於直覺式、靈光乍現的決策,執行長的形象從有才幹的管理人變成能激勵人心、光鮮亮麗「領導人」。1990年代盛行的裁員風氣,使得社會動盪不安,諷刺的是企業依然用「正向思考」,去激勵那些被裁員以及留在公司的員工,畢竟這是控制員工很有用的一個手段;《誰搬走了我的乳酪?》成了其中一本當時盛行的書,以簡潔的故事使人們關注在下一個乳酪,而不是被偷走的那塊。
五、正向思考為傳統宗教帶來的改變,許多牧師甚至沒受過神學院的教育,憑藉著激勵人心,吸收了大量的信徒,儼然成為一所企業,其管理的現金流是數以百萬美元,為了滿足上門的「客戶」,摒棄了十字架、耶穌像等傳統基督教的標誌,把神當作財神,不講救贖、撒旦與罪惡,只談論成功與索求,如此以人為中心的正向思考,神的存在蕩然無存,即使遭到基督教抨擊為異端,仍然吸引了上百萬的信眾。
六、快樂心理學有項公式:H=S+V+C
快樂指數=天生性格+生活環境+個人願意改變因素。有趣的是人們喜歡透過方程式來闡述一個道理,但往往沒有科學根據,要是仔細思考就會發現,為什麼方程式是相加不是相乘?它們的單位分別是什麼?也許激勵大師可以用這項公式滔滔不絕地講上一課,卻無法回答這些基本的問題。他們最喜歡說:「萊特兄弟飛上天時,科學家還不知道鳥是怎麼飛的呢。」這就是從實務中建立科學;但我們應該避免若入這一圈套。後面章節也提到,許多極權國家就是利用「快樂運動」在統一百姓的思想。作者認為快樂的秘訣應當是:「我們可以從努力中獲得快樂。」
七、正向思考嚴重破壞經濟,其帶來的民族性使得美國人對於借貸毫無感覺,肆意地借錢與揮霍,對於次級房貸危機與金融風暴前發出的警訊渾然不覺,終究導致泡沫化。
八、總結,取代正向思考的並不是負向思考。其實負向思考如同正向思考,同樣會使人產生錯覺,盡量不要讓自己的感覺與幻想對事實加油添醋,應當去了解世界同時充滿危險與機會。
面對這個世界,大家都有資格選擇要如何活下去,無論是正向思考或是負面思考,選擇自己的道路並且努力地走下去,都是我們與生俱來的權利;書裡頭的內容大多能理解,然而有些地方還是能看出,作者站在單一立場批評與她不同想法的人,有點太過極端,這或許是一種面對大環境的抗辯吧。這本書在2009年出版,每個時代有不同的背景,我認為如今社會盛行的思想比較偏向中庸:當你開心時可以不用隱藏,當你難過時也不用刻意討好別人;當你工作時就盡力辦事,玩樂時就盡情遊戲,誠實面對自己的情緒,活出自己的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