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恆的矛盾:佛教如何拆解造物主的全知之謎(1)

更新於 2024/09/16閱讀時間約 3 分鐘

最近在研讀有關宗教的內容,讀到有關佛教祖師-法稱論師,寫的著作:釋量論的內容。釋量論第二品,裡面探討了對於其他非佛教的宗教(統稱為外道),他們認為有造物主的存在,佛教用邏輯理路去辯論探討這是否合理。後續有用白話文進行的解釋,由於白話文解釋較為長篇,因此在這裡也可以看到用佛教論式辯論的好處(我的其他文章有教學,歡迎觀看)。


在這裡要先打個預防針,如果是因為相信有造物主或上帝,因此帶給您人生莫大的幫助的人,請不要看以下內容,畢竟我此處並無意想要破壞您的信仰,如果不介意者,再往下閱讀。


立宗方(外道)立宗(樹立一個觀點):「大自在天(造物主)是常法。」


以下開始辯論:

辯方:大自在天(造物主)有法,理應不是常法。

立宗方:何故?

辯方:因為他是通達萬事萬物的遍智之故。

立宗方:不周遍(不一定)。

辯方:若是通達萬事萬物的遍智,理應不周遍(不一定)彼不是常法。

立宗方:承許。

辯方:若是通達萬事萬物的遍智,為何不周遍(不一定)彼不是常法?

立宗方:因為彼的所知境中有無常法之故。

辯方:若是彼的所知境中有無常法,理應周遍"若是通達萬事萬物的遍智,理應不周遍(不一定)彼不是常法。"

立宗方:承許。


以下是白話的解釋:

首先,說明一下外道的想法:

外道的觀點:造物主是永恆(常法)且全知的

外道主張,在這個世界上存在一個至高無上的造物主——大自在天。他能創造萬物,並且通曉一切。他們強調,這個造物主是「常法」,也就是永恆不變的存在。


佛教的質疑:永恆不變如何能全知?

佛教徒提出疑問:「你們說造物主是常法,同時又說他通曉萬物,這兩者之間存在矛盾。」為什麼呢?

舉個例子:

  • 有瓶子的時候:我們將一個瓶子放在桌上。按照外道的說法,造物主知道桌上有瓶子,因為他通曉一切。
  • 拿走瓶子的時候:我們將瓶子拿走。造物主也知道瓶子被拿走了,因為他全知。

問題來了:如果造物主的認知隨著瓶子的有無而改變,那麼他的心識就發生了變化。這意味著他的心是「無常法」,而非「常法」。因此,稱造物主為「常法」與他「全知」的特性之間存在矛盾。


外道的調整:造物主的心是無常的,但他本身是常的

面對佛教的反駁,外道進行了調整:「大自在天的心是無常法,但他本身仍是常法。」他們堅持造物主的本體是永恆不變的,但他的心識可以隨外界變化。

我們的反應可能是:「這不是自相矛盾嗎?怎麼可能本體是常法,心識卻是無常法?」然而,佛教徒(如寫這部論的法稱論師),並沒有因此中斷辯論,而是繼續耐心地探討辯論。


外道的比喻:眼根與眼識的關係

為了支持他們的觀點,外道舉了一個比喻:

  • 眼根(視覺器官):就像大自在天的本體,是不動且持續存在的。
  • 眼識(視覺認知):就像大自在天的心識,會隨著所見對象的不同而變化。

解釋如下

  • 眼根不需要移動,但它能夠產生不同的眼識,看到各種色彩和形象。
  • 同樣地,大自在天本體不變,但他的心識會隨著萬物的變化而變化。

佛教的反思:這個比喻合理嗎?

佛教徒進一步思考:

  • 眼根真的是常法嗎? 眼根並非永恆不變的,它會隨著時間和條件而改變,例如老化或受傷。
  • 如果眼根是無常的,那麼這個比喻無法支持外道的觀點。

此外,即使接受這個比喻,問題仍然存在:

  • 如果大自在天的心是無常的,那他就不能被視為完全的常法。
  • 常與無常的分離:將大自在天的本體與心識分開,一個常一個無常,這在邏輯上是難以成立的。

結論:深入探討,尋求真理

這段辯論展示了佛教徒如何通過理性思辨,質疑並探討外道的觀點。他們認為:

  • 永恆不變的造物主若具有無常的心識,這在邏輯上是矛盾的。
  • 對於真理的追求,需要深入分析,而非僅僅依賴信仰或表面的說法


上述的內容說明是參考如性法師的釋量論系列: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7tvSE5QIGas&list=PLMngxNMnjFcPb9_mZSX2f7i1E9JbC_AGI&index=5


如果大家有什麼其他的看法,歡迎留言討論~

熱愛分享佛教內容,正專注於學習攝類學,透過辯論逐步進入五大論的學習。 作為佛教辯論的入門新手,我一邊學習一邊整理筆記和心得,目標是讓思維像鋼鐵般清晰,不再輕易被唬弄! 如果你也對用邏輯思維來理解佛教教義和觀點感興趣,歡迎一起探索。 我喜歡邊學邊記錄,期待和大家共同成長,將佛法智慧應用在日常生活中!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最近得到一本新書,很有興趣所以打算每天慢慢看一點然後分享。這本書是康薩仁波切的「與菩薩同行」,其實就是講說入菩薩行論的內涵~ 心得:很多人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裡就大致列出來了啊,善惡的基礎就是十善業,隨著修行心力的往上提升,如果要成為菩薩,會有攝善法戒及饒益有情戒要持守,為什麼呢?因為具有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儲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沙門瞿曇無 有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依,沙門瞿曇 無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更 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氍氀  、綩綖被褥,沙門瞿曇無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最近得到一本新書,很有興趣所以打算每天慢慢看一點然後分享。這本書是康薩仁波切的「與菩薩同行」,其實就是講說入菩薩行論的內涵~ 心得:很多人說什麼是善、什麼是惡,這裡就大致列出來了啊,善惡的基礎就是十善業,隨著修行心力的往上提升,如果要成為菩薩,會有攝善法戒及饒益有情戒要持守,為什麼呢?因為具有
「如餘沙門、婆羅門受他信施,更求儲積,衣服飲食無有厭足,沙門瞿曇無 有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 自營生業,種殖樹木,鬼神所依,沙門瞿曇 無如此事。如餘沙門、婆羅門食他信施,更 作方便,求諸利養,象牙、雜寶、高廣大床、種種文繡、氍氀  、綩綖被褥,沙門瞿曇無
一般凡夫所讚嘆佛陀的優點,包括各種好的外在威儀,都不過是「小緣威儀戒行」而已,這裡就直接引出佛陀認為佛法僧三寶有更為值得讚嘆的功德,而不是只是外在持戒、行儀莊嚴肅穆令人歡喜而已
什麼是六十二種邪見? 所謂六十二種邪見,係指在世尊時代佛教以外的各種外道學說。總共有六十二種,故稱為六十二見。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佛所說的話語每一句都是發言成證,毋庸置疑,永恆不變的。佛以一音演說佛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而且法音無遠弗屆,能使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清楚聽聞,不論是什麼種族、語言,佛都能夠契合該處因緣的來應機教化眾生。龍德上師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
Thumbnail
Bit : 佛法說:「因惑生念造業。」 Bit : 可是,那個惑因又是啥?一個完美的知曉,怎麼會突然產生一個惑? Bit : 如果沒有一個外物,而且對自身也完全的了悟; Bit : 「我是誰」這種問題根本就不會發生; Bit : 「我從哪來要到哪去 」這種大哉問也根本無從起頭。 Namas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前言: 此分之名,昭明太子題為「化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業思想概說—業報因果與地獄見聞/慧淨師、佛可師/編輯—象山慶略註(24.6.19) 一、業力不思議 《華嚴經》、龍樹菩薩的《智度論》及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等經論都有「五不思議」的說法。 一者,眾生多少不思議。宇宙中一切眾生無量無邊,不增不減,此為不思議。 二者,業力不思議。烏不染而黑,鷺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此播放清單旨在深入探討佛教與科學之間的對話,從量子力學到認知科學,並探索兩者在理解宇宙、心識與存在的奧祕上相輔相成。影片涵蓋佛教中的金剛經、八識、十識與十一識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與現代科學理論相映成趣,揭示出人類認識真理的多元途徑。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
Thumbnail
*合作聲明與警語: 本文係由國泰世華銀行邀稿。 證券服務係由國泰世華銀行辦理共同行銷證券經紀開戶業務,定期定額(股)服務由國泰綜合證券提供。   剛出社會的時候,很常在各種 Podcast 或 YouTube 甚至是在朋友間聊天,都會聽到各種市場動態、理財話題,像是:聯準會降息或是近期哪些科
Thumbnail
佛是真語者、實語者,佛所說的話語每一句都是發言成證,毋庸置疑,永恆不變的。佛以一音演說佛法,眾生隨類各得解,而且法音無遠弗屆,能使十方世界無量無邊的眾生都能清楚聽聞,不論是什麼種族、語言,佛都能夠契合該處因緣的來應機教化眾生。龍德上師佛王誓約─虛空法心意伏藏甚深耳傳極樂淨土修持法〈法義教授〉
Thumbnail
Bit : 佛法說:「因惑生念造業。」 Bit : 可是,那個惑因又是啥?一個完美的知曉,怎麼會突然產生一個惑? Bit : 如果沒有一個外物,而且對自身也完全的了悟; Bit : 「我是誰」這種問題根本就不會發生; Bit : 「我從哪來要到哪去 」這種大哉問也根本無從起頭。 Namas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汝等勿謂如來作是念:『我當度眾生。』須菩提!莫作是念!何以故?實無有眾生如來度者。若有眾生如來度者,如來即有我、人、眾生、壽者。須菩提!如來說有我者,則非有我,而凡夫之人,以為有我。須菩提!凡夫者,如來說則非凡夫,是名凡夫。」 ※前言: 此分之名,昭明太子題為「化
Thumbnail
這本書是一位在家修行人以問答方式回答有關佛陀及佛教的疑問,內容生活化且易懂,適合對佛教感興趣卻不想深入研究的人。書中強調佛教是一種生活態度,讓人覺察當下並用平等心看待事物。
業思想概說—業報因果與地獄見聞/慧淨師、佛可師/編輯—象山慶略註(24.6.19) 一、業力不思議 《華嚴經》、龍樹菩薩的《智度論》及曇鸞大師的《往生論註》等經論都有「五不思議」的說法。 一者,眾生多少不思議。宇宙中一切眾生無量無邊,不增不減,此為不思議。 二者,業力不思議。烏不染而黑,鷺不
Thumbnail
※經文: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耶?如來有所說法耶?」須菩提言:「如我解佛所說義,無有定法名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亦無有定法如來可說。何以故?如來所說法,皆不可取、不可說,非法、非非法。所以者何?一切賢聖皆以無為法而有差別。」 ※經文導讀:   【無為法】:離因緣造作之法,
Thumbnail
此播放清單旨在深入探討佛教與科學之間的對話,從量子力學到認知科學,並探索兩者在理解宇宙、心識與存在的奧祕上相輔相成。影片涵蓋佛教中的金剛經、八識、十識與十一識的概念,以及它們如何與現代科學理論相映成趣,揭示出人類認識真理的多元途徑。
Thumbnail
假如一個人永遠保持清醒,世間無罪惡事,因為人無法永遠清醒,所以才會有所謂的法存在,這個法叫做世間法,由於有世間法的存在讓人與人之間有了約束,彼此互相尊重,合作,生活下去。一旦這個世間法不存在或者被破壞,人就像畜生一樣,自相殺戮,彼此之間不懂得尊重,依我行我素的行為讓這個世間變得人人自危。  
Thumbnail
我若不放下自己的妄念執著,世界怎麼可能為我改變,來滿足我的妄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