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始要求孩子什麼事情都自動自發、自己規劃、自己解決問題前,我們需要先釐清幾件事情:
1.孩子的能力到達什麼程度:我們不會期待一個2歲幼兒自己過馬路、一個8歲的孩子自己規劃期末考複習,但我們會期待3歲的孩子自己穿脫鞋襪,若孩子還不會,目前到達什麼程度,已經會自己脫鞋了嗎?還無法左右腳穿正確嗎?無法將襪子對準嗎?
2.設定目標:若一個3歲孩子不會自己脫鞋子,對照同齡的發展檢核標準,這可能就是我們想要解決的"孩子無法自動自發",根據孩子當前的狀況去思考我們想設定的目標。
3.找到原因:當3歲孩子不會自己脫鞋,是什麼原因讓他無法達成?大人協助過多?還沒聽到提醒脫鞋就跑走?因為還想要在外面玩拒絕脫鞋?覺得鞋子很緊不想用力?孩子還沒做到她應該做的自動自發,有時侯原因不止一個,除非有其他潛在醫療因素,否則照顧者通常能猜的八九不離十。
當我們找釐清了目標、找到了原因,我們便可以開始著手協助孩子往自動自發之路前進!
1.幫孩子解決環境干擾、使用鷹架語言、照顧者接受的範圍內給予選擇權決定權、給予獎勵:若我們希望孩子自動自發完成功課,我們可以協助他關掉電視(解決環境干擾)、詢問他若沒有在時間內完成功課會有什麼狀況(鷹架語言)、詢問你希望30分鐘寫完還是15分鐘休息一下再寫15分鐘(給予選擇權)、時間內完成可以看電視(給予獎勵)
>>>>>當上述方式都不管用,覺得孩子還是有需要額外加強的目標,以下:
2.借用照顧者的大腦:當孩子無法自行釐清自己的狀況、無法規劃如何解決問題時,照顧者把你的腦借給孩子吧!直接告訴孩子,你現在該做的事情、下一步該如何做、監督孩子是否完成、適時給予回饋。孩子第一次面對時,是沒有過往經驗可以參考的,不斷的試誤碰壁又反覆地被責罵,動機很難提高。
3.根據清單記得流程:根據目標,我們可以列一張清單協助提醒孩子"下一步",我們不再直接告訴孩子該怎麼做,而是"去看那張表",年幼的孩子尚無法閱讀,我們可以提供口訣,以口訣的第一個字做為提醒。
4.責任轉移:當孩子越來越熟悉,我們改以詢問代替告知"現在該做什麼?"迫使孩子思考應該如何處理或應該要做什麼。
5.能力內化,自主獨立:孩子開始詢問自己"接下來我該做什麼?"、"我要怎麼規劃時間?"、"這個問題我可以找誰幫忙?"
我們都希望孩子可以自己思考如何處理、解決問題,但也忘了他是個孩子,在完全沒碰過的事情前,他並沒有相關的背景知識及經驗知道該怎麼做、怎麼尋求幫助,以年幼的孩子穿鞋為例,孩子甚至不知道鞋子還分左右腳、黏扣帶怎麼黏才會緊,因此,照顧者從旁解說、告知前因後果能讓孩子獲取經驗累積知識,若孩子還是無法自己想出辦法判斷左右腳,我們也可以給予他解決辦法提醒他如何判斷;知識經驗的累績,孩子會越來越好,過程中會有挫折,但也會有成長,給予孩子能夠重新振作的支援,即可。
父母是孩子的啦啦隊!鼓勵孩子的努力、稱讚孩子的成功,讓孩子知道我們愛她/他。
只要父母開始行動,孩子就會開始改變!
此篇內容,參考自書籍[聰明又過動,這樣教就對了],十分推薦有需要的家長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