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一如往常升起的早晨,家人吃過早餐後各忙各的,難得回娘家度假的小楓正在樓上整理房間,母親在廚房打理家務,父親十五分鐘前就拿著手機進了廁所。仲夏的午前時分,也許是因為氣溫早已炎熱起來,悶熱的體感讓內心暗自夾雜著一絲煩躁,此時樓下傳來父母的對話聲。
母親:「我等一下有事要出去,你一直佔著廁所,我都沒辦法做事了。」
父親稍微打開廁所的塑膠門:「你說什麼?我沒聽清楚。」
母親:「王八蛋!」
接著是廁所門被大力甩上的聲音。
母親:「你再大聲一點啊!你以前對我說過多少難聽的話,我現在回你一句『王八蛋』就生氣了!」
隨後就是母親一連串的碎嘴,彷彿話匣子開了之後不吐不快,非要把過去五十年來的辛酸委屈都鉅細靡遺地重新複盤一遍,而此時父親又回到原本就一語不發的狀態,默默蹲著廁所、默默滑著手機。
單就這場衝突而言,如果要論個對錯,若不是怪父親一直佔用廁所,干擾了其他人的行程規劃,就是怪母親為什麼有話不能好好說,非得要動不動就惡言相向。然而家務事從來就不是一翻兩瞪眼,更別提已經結褵將近五十年的老伴,對彼此的地雷就算稱不上瞭若指掌,至少對於該怎麼激怒對方這件事早就練得滾瓜爛熟。
對小楓而言,這樣的場面早已司空見慣,父母之間的爭吵顯然不是有建設性的溝通,充其量只能說是在發洩脾氣,但父母親在這短暫爭吵中發洩的脾氣,絕不僅限於對今天早上這件事的不滿,而是囊括了數十年來兩人之間糾葛不清的恩怨情仇。
父親和母親非常年輕就結婚,隔年便生下了小楓,又過了許多年才意外又懷了小楓的弟弟。但年輕時的父親受原生家庭影響,從小就在父執輩的家暴環境下成長,潛意識裡早已埋下未來依樣畫葫蘆的種子,再加上長輩由來已久的大男人個性,只要一言不合就會訴諸暴力。而數十年前相對封閉的風氣中,婦女本就是弱勢的一方,母親也在外婆的教養下耳濡目染地盡力扮演著相夫教子的好媳婦,縱使早已對丈夫心灰意冷,卻依然為了孩子而堅守著這個家,不願讓屋頂崩塌,更不願讓孩子因為父母離異而失去原本溫暖的家。
可想而知,母親數十年來都獨自扮演這片屋簷下的受害者,身心俱疲地維持著家庭的完整,心中無處宣洩的不滿與苦楚不在話下,對父親也早就沒有感情可言,那個「丈夫」充其量就只是住在同一間屋子裡、永遠長不大的室友。
而父親從年輕開始就因為職業的關係在外奔波,幾乎是一天到晚都不在家,和母親的感情其實也談不上好,不過就是年輕時和母親偶然相識,就在長輩的催促下倉促成婚,懵懵懂懂地成了一家之主,成了一個只知道奔波賺錢卻一點都不稱職的丈夫和父親,在外頭自然也闖下不少爛攤子。
正如先前所說,也許是大男人愛面子的性格作祟,即使妻子曾經多次替自己收拾殘局,卻始終沒有對她表達過一點憐惜和疼愛,卻總是每每在自知理虧的時候透過肢體或言語上的暴力來掩飾自己的心虛。這個家對他的意義,也許僅僅只是間「宿舍」,就是個用來吃飯睡覺的地方,而那個「妻子」,就是個可以順便幫忙顧小孩的宿舍管理員。
時光快轉到幾十年後,兩個孩子已經長大也各自成家立業,母親認為自己維繫家庭的重責大任已了,再也不想為了維持虛偽的假象而委屈自己,加上父親也已經年邁,雖然脾氣依然很大、性格同樣乖戾,但在社會上走跳了這麼些年月,邁入古稀之年後,至少也已經不會再訴諸肢體暴力。
因此,母親現在成了「有話不忍、想罵就罵」的刺蝟性格,只要對父親有任何不滿,哪怕是再雞毛蒜皮的小事都會暢所欲言,除了宣洩怒氣以外,彷彿就像是不想浪費任何一個復仇的機會,要把過去幾十年來的委屈一股腦傾洩出來,倒不是期待自己的丈夫哪天會有「認錯」的可能,反而比較像是想以牙還牙的味道。
至於父親呢,平常就是對母親的話充耳不聞,他總是對小楓說:「你媽說的話很難聽,我根本就不想理她。」但如果母親句句帶刺的語氣真的激怒了父親,那就是雙方徹底開戰的時刻。父親的嗓門本來就大,再加上母親早已經「不忍了」也「不怕了」,兩人吵起架來,那砲火激烈的程度可是連遠在社區第一家都能聽見的程度。
但話說回來,既然兩人之間已經沒有感情,孩子也都已經各自獨立,似乎也沒有勉強維繫這片屋簷的必要性了,縱使到了這把年紀離婚也沒什麼意義,那為什麼不乾脆分居算了?母親總是嚷嚷著,想要自己租間小房子搬出去住,省得每天看著那張討厭的臉,可以自己過得快活自在,豈不樂得?但嚷嚷嘛,到頭來也僅止於嚷嚷而已。
在小楓看來,父母親三天兩頭就吵架其實並不是在尋求改變,也不是真的想要聽見對方低頭認錯,好替自己出一口鳥氣,而是在日復一日的彼此容忍和積怨之間,形成了習慣性吵架的生活模式。的確,俗語說「相罵沒好話」,但這幾十年來無論兩人吵得多兇、冷戰多久,各自對小孩抱怨或哭訴得多激烈,過兩天依然會繼續過著原本的生活,父親出門時依舊會詢問母親要吃哪家便當,母親在飯後切的那盤水果,依然會順便替父親準備一支叉子。
在資訊爆炸的時代,網路上遍布著無數篇「如何與另一半越吵感情越好?」、「如何吵一場有建設性的架?」或是「學會透過吵架溝通」的文章,但是對於許多人而言,這些文章完全派不上用場,因為老夫老妻吵架從來就不是為了解決問題,而是「三天不吵架,渾身不對勁」。
只不過在這種相處模式下,最後累到的總是小孩。
小楓說,以往母親只要因為吵架而來對自己傾訴時,自己總會把母親的問題攬在身上,想方設法地想要為她分憂或解決問題,而最後總是徒勞無功,只好消極地勸母親別想那麼多,一切看開點,才會過得比較開心,但自己又會反過來被罵得狗血淋頭,被貼上「你都不替我想想」的標籤,又默默受了一肚子氣,最後反而變成自己和母親槓了起來。然而過了兩天,父母卻又如同船過水無痕般,默默回到原本「正常」的生活中,讓前兩天公親變事主的自己活像個冤大頭。
在同樣的戲碼上演過無數次後,小楓已經學會跳脫開來,以旁觀者的角度自居,盡量不再正面接下這種另類的情緒勒索,先分析母親此時傾訴的目的到底是真的想詢問意見,還是想要大哭一場來宣洩一下,又或者只是單純想倒倒心裡的垃圾,接著四兩撥千斤地輕輕帶過,最重要的是扮演好傾聽者的角色,然後別入戲太深,才不會適得其反。如今她只希望兩老身體健康,其他問題其實也沒什麼好解決的了。
想想也挺有趣,每對夫妻都有各自的相處模式,或許是經過了人生數十載,對於虛無飄渺的浮沉煙華早已看透,又也許是到了一定的年紀,彼此之間的意義就只剩下陪伴而已。
所謂老伴,老了,有個伴罷了。
所以當個小孩,好像也得聰明點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