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所有費力、尷尬而腳步蹣跚的老爸們(之一):我看《巴黎,德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12 分鐘


 

父愛總有缺口

父愛總是有缺口的。

缺口似乎是我們與父親關係本質的一部分。對於父親的過去,我們總有不理解的地方,但現在已經沒有機會再詢問,或者即便有機會,我們也不想去問。有些好奇註定不會有解答。

這個「不想」並不意味著我們不愛父親,而比較像是怕冒犯或侵擾什麼,因為父親看起來總是有很多他自己的事在忙著,不管真的假的。

說不定我們也怕自己戳破什麼假象,擲向父親的問題可能像顆小石頭,讓宛如玻璃的完好形象瞬間碎裂一地。因為有愛,我們不忍這麼做。

然而,父親跟我們之間的缺口和距離,打開了我們對未知世界的想像,撐開了象徵空間。物理距離最遠的,應該是電影《星際效應》裡,為了拯救人類上太空的父親,電影翻新了我們對時間和物理的感知。我這個聯想是否跟《巴黎,德州》[1]部分場景在休士頓--太空總署所在地有關係呢?

比起母親,我們所感受到父親對我們的關心,就是比較少。母愛的關懷無微不至,那是全面性的涵容與抱持,父愛卻顯得輕飄飄地不確實,講難聽點,有點心不在焉。畢竟,從我們出生那一剎那起,我們與母親密不可分(娘--胎),父親只是以第三者身分登場的配角。

矛盾的是,長大的你無法因此忽略父親,在你心中,他的存在仍有厚重的份量。

從父親那邊感受到的,常常是要求或標準。父親常常關心我們的表現或成就,這並非因為他不關心我們的其他部分例如內心感受,而是男生本就傾向於聊這些外在事務,工作、遊戲、體育賽事、股票、車子、政治等等。

我們把「父親節」戲稱為「付清節」,意味著台灣社會對父親的想像,總是與物質連動的。父親是把錢付清的那個人,最起碼這部分他願意負責。但疑問還在,除此之外父親有關心我們嗎?

奧運金牌男雙國手李洋的父親,會說反話或責罵來激勵他,例如「你不是這塊料」,李洋因此更加努力。但這句話聽起來不是很傷人嗎?

於是你知道,某種傷害性也是父愛的本質,關心裡頭有衝突、競爭與超越(我打定主意不提伊底帕斯四個字)。

如何才能和解?請點閱我另一篇談父親的易讀文章……

銀幕上父親們的步伐,或近或遠牽動著我們自身對父親的想像。我想談的是那些不那麼成功、厲害的父親。《教父》裡的柯里昂尼父子,《星際大戰》裡的黑武士達斯維德,是強大而叱吒風雲的父親。

raw-image


那些在社會上沒那麼成功的父親,有的在家庭角色扮演上更是失敗,可能貢獻很少甚至缺席。他們有時候還是會想表達愛,但方式顯得侷促尷尬,你可以察覺他們真的有努力,甚至是費勁地做這件事,雖極力掩飾,不小心還是會洩漏出腳步的蹣跚。以國片來說,《陽光普照》裡的駕訓班教練阿文,以及帥氣水電工《范保德》,都是這副德性。

或許基於內心的罪疚感,他們會想對孩子做些彌補,通常採用的方式是某種行動,例如一趟旅行。觀眾並不確定自己是認同父親,亦或是認同孩子,但電影的旅程就這麼展開了,在美國德州,或者在土耳其。

而路途總是很遙遠,也總是會留下一些不解之謎。

 

 

(底下微劇透,讀者請斟酌............)



父親到底該像什麼樣子?

在《巴黎,德州》中,不知陷入失憶、漫遊又失語的狀況已有多久,崔維斯在德州沙漠被弟弟沃特尋獲,回洛杉磯後,見到自己的親生兒子杭特,兩人之間疏遠陌生。有天他提議兒子放學時要去校門口接他,一同走回家,結果兒子看到他卻不理他,逕自跟同學搭車走了。對快要八歲的杭特來說,崔維斯是個「不在」的生父,甚至是拋棄他的人,平常擔負起父親角色的是沃特。


有天崔維斯急著翻閱報章雜誌,女傭問他在找什麼,他說要找「父親的樣子」,任何一個都好。他從弟弟衣櫃裡挑揀衣服,要裝扮自己,利用外型讓兒子接受自己。他和女傭討論著「父親看起來應該要像什麼樣子」,女傭說應該抬高下巴,要有自信跟尊嚴。崔維斯在鏡子前面反覆練習,他穿上弟弟的白西裝,戴上帽子,抬起下巴,像個紳士,這下子杭特放學時果真被他吸引與他同行。 

這個片段相當逗趣,卻顯示出「父親看起來應該像什麼樣子」是糾纏所有爸爸內心的一個問題。我們都不確定,自己當個父親夠不夠格。我認為這個片段是某種卡通化的呈現,因為外型絕對不是最重要的因素啊!陪小孩時間不夠,不曾跟小孩討論功課,不曾帶小孩去露營、去滑雪、去游泳,我這個父親會不會做得不夠好?類似這樣的自我叩問才是真的。

崔維斯擬出尋找妻子珍的計畫,他原本想獨自前往休士頓,但杭特抗議,大意是「你說現在要去找媽媽,但你也才剛剛找到我,就要離開?」杭特決定跟隨,他們的公路之旅就此開展,崔維斯得像個父親,握好方向盤。兩人藉由旅程中的遊戲、合作與共患難,一點一滴培養父子的情誼。透過旅行這個行動,崔維斯想要對杭特做些彌補,他耐心聽著杭特解說宇宙形成的理論,也和他開心地玩對講機。父親或許比較能夠跟內在童稚的自我做連結,和孩子玩得起來,也享受玩的過程,學習重新當個父親。

 

宇宙的初始,生命的起源

在車上杭特認真說著他了解的關於宇宙形成的新知,主題其實跟初始有關,那也是崔維斯想去德州的巴黎的緣故。崔維斯曾聽母親說過,德州的巴黎是他父母初次做愛之地,他便認為母親在該處受孕懷了自己,那是他生命的源頭,因此他就極荒謬地郵購買下一塊不毛之地,就在德州的巴黎。

許多評論者提及巴黎德州這個地名象徵一種理想,但初始這層意義讓我更有感觸。那是無數精子競逐卵子之前,自身尚未誕生的一片「空無」,如同宇宙形成之前的混沌,也象徵著過去四年,崔維斯踽踽獨行人生路的荒蕪。佛洛伊德可能會用「死之本能」來形容崔維斯這種想要回歸原點、朝向涅槃的驅力。

如果回到這個原點,就彷彿時空倒轉,所有後來的傷痛都不會發生。


raw-image


掛斷電話的心理意涵

電影有一幕是崔維斯叫杭特打公用電話給沃特夫妻報平安,因為杭特的旅程並未向他們報備。電話中叔叔嬸嬸的擔心非常殷切,要他們車子掉頭回洛杉磯,綿長瑣碎的關切話語難以中斷,杭特不知如何應付,崔維斯示意直接掛電話。

「掛電話」這個動作讓我覺得和父親的特質有關,小孩必須藉由父親,來遠離對母親「融合式的依賴[2],此處由崔維斯的弟媳安來代表母性,自從崔維斯出現後,她就一直擔心杭特會被帶走、離開他們,這樣的依賴關係帶著吞沒的威脅感,不容許任何分離。父親的存在讓我們知道,有時候「斷聯」是必要的。

電影最後我們會看到,崔維斯對著窺視秀小房間裡單面鏡另一側、看不到自己的妻子珍,用第三人稱視角,娓娓講述他倆的故事,在那之後,他又沉甸甸地掛上電話。

珍在情色場所工作,單面鏡後顧客的視覺帶有色慾,有某種控制、擁有的特權,崔維斯不忍如此,他要放棄這個特權和不公平。他轉過椅子,背對單面鏡,放棄視覺,這才能好好說話。有趣的是,片中崔維斯和珍先後「轉身背對」另一方再說話這個動作,竟讓言語往返的交會氣氛接近精神分析[3]

其實這是他第二次來這邊見珍,第一次來的時候,他並未透漏自己的身分,看到身穿桃紅毛衣、充滿魅惑之美的珍,他四年不見的妻子,他竟動怒了,質問珍私下會不會跟男人見面、賺更多錢。這個怒氣來自於本能的妒意,他無法忍受其他男人貪婪凝視珍的美貌,他帶著忿恨與悔意離開。

raw-image


這次回來,崔維斯想要真心回顧他們的關係,並且和珍相認。他緩緩地說出本片最長的一段口白:「 我認識兩個人,他們互相愛著對方,女生很年輕,男生老很多……」聽到後面,我們這才知道倆人之間發生什麼事。崔維斯愛珍愛到無法須臾分離,無法持續工作,他喝很多酒,出現病態嫉妒,想像珍要跟別的男人跑了。後來得知珍懷孕,有段時間崔維斯振作起來好好工作,但產後珍變得易怒、情緒不穩,崔維斯努力兩年深感挫折,又開始飲酒、嫉妒,兩人爭吵不休,珍自覺像個囚徒、嚮往自由,崔維斯怕她逃離,竟在她的腳踝繫上一動就響的牛鈴……

雖然他們之間令人心痛的故事我還沒講完,但我們已經發現,崔維斯對珍也曾經有「融合式的依賴」,令人窒息的愛帶著控制慾,不允許分離,卻造成關係傷痕累累。

崔維斯說:「我害怕可能要面對的事實,但我更怕無法面對事實的恐懼。」有段時間他像是行屍走肉,無法想起過往事實,或許是因為不願記起自己曾犯下殘忍的過錯。他失去語言、失去身份,放棄與人溝通,因為他已經失去家。此刻,他不再害怕想起來,他要克服恐懼、負起責任。

然而崔維斯毫無保握,如果又和珍及杭特一同生活,他會不會故態復萌?雖然連結的需求相當強烈,他必須選擇掛上珍的電話,默默再次離開。

在此我並不想對崔維斯太過理想化,他千里迢迢把幼子帶去給太太,接著拍拍屁股走人,沒去想珍目前的狀態是否勝任母職,沒考量珍的意願,不也是自私且不負責任嗎?崔維斯是個有缺陷的父親,他現在努力促成母子重逢,但他的決定亦非圓滿,這才是人生的實相。


raw-image


父子之間的男性情誼

崔維斯對珍曾有「融合式的依賴」,或許他心中也缺少父性的部分。崔維斯記憶中的父親有一種執迷,逢人便戲稱他的母親來自巴黎,別人會誤以為她是法國人,但說久了他自己也相信了……聽起來有點妄想的味道,或許他父親無法如實看見他母親的真正面貌,不是來自法國巴黎的時髦女性(fancy woman),也無法覺察她的需求與願望;就像當年珍因家庭生活受苦而想要自由,絕望而酗酒的崔維斯,竟以暴力來回應,否認對方的需求,逕自睡大頭覺。這樣的父親自然也很難看到孩子的需求,孩子所內化的父親形象就會變得空虛薄弱。

實際上,我們對崔維斯父親的瞭解非常有限,但父子之間有某種類似性,這點似乎無庸置疑,連名字都相同。珍和安都不是美國人,或許也是崔維斯和沃特兩兄弟都認同了父親某種「巴黎」情結所致?

而杭特遇上崔維斯後,隱微推演出男性情誼的底蘊。崔維斯第一次見到珍之後走出來,杭特問了一句「看到她了嗎?」崔維斯點頭不語,杭特有所覺察不再追問。後來崔維斯去酒吧狂喝,杭特表達不悅,直言酒的味道很臭。這個情緒或許來自他的嬰孩記憶,只是嬰孩的他不會表達生氣。崔維斯喝醉,杭特攙扶他到洗衣店休息區沙發,聆聽他的酒話,整個過程守護著父親,承擔父親的脆弱,不再怪罪。這樣的男性旅伴,話少而令人放心,可以讓做父親的覺得驕傲而安慰。


raw-image


結語

溫德斯的《巴黎,德州》從來不只是一部偉大的公路電影,更是一部細膩描繪父子親情及家庭創傷的作品。主角經歷迷亂、失語又回歸,短暫承擔父親這個角色,在真相大白後又默默離開,其心理轉折加上詩意的影像及配樂,給觀眾留下永恆的惆悵喟嘆。

本片側寫父性的曖昧多樣,所有平凡的父親都曾是夢想家,而現代的核心家庭生活,對他們來說總有太多艱難之處,當然對母親及孩子也是。昔日的心理創傷縱使無法全面修復,回過神來的世間男子還是該啟程去尋找你想找的對象,勇敢說出你想說的話,並期待理解的歷程帶給雙方一絲撫慰,也藉由尋找的行動與旅途,稍稍平息內心的悔恨自責,然後,再一次一個人駛入天大地大、死生契闊的無情荒原之中。


raw-image


 


[1] 《巴黎,德州》(Paris, Texas):導演溫德斯(Wim Wenders),由Harry Dean Stanton與Nastassja Kinski主演,1984年。榮獲同年第37屆坎城影展金棕櫚獎。2024年推出四十周年4K修復版,趕快去看!

[2] Diamond, M. J. (2017) Recovering the Father in Mind and Flesh: History, Triadic Functioning, and Developmental Implications. Psychoanalytic Quarterly 86:297-334.

[3] 傳統精神分析實作中,個案在躺椅上說話,而分析師坐在後方,個案看不見之處。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子穎-avatar-img
2024/08/20
感謝分享!
3P夢拓野-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0
子穎 感謝你撥冗閱讀。
Rong-avatar-img
2024/08/28
寫得真好,令人感動,可惜太慢看到這篇,來不及去電影院看!
3P夢拓野-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8/28
Rong 隨緣,不用強求啦!!有緣你在MOD或其他管道都可能會再見到。
avatar-img
3P夢拓野的沙龍
126會員
44內容數
日暮途遠,步履向前。影像、戲劇、搖滾、精神分析,永恆的糾纏。
3P夢拓野的沙龍的其他內容
2025/02/08
《祕密與謊言》是一部探討家庭祕密與謊言、人際關係及情感創傷的英國電影,透過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線交織,展現社會議題、階級差異與種族隔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此影評除劇情概要外,亦深入分析角色心理,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祕密的本質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並點出嫉妒與想像的缺憾皆為內心祕密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5/02/08
《祕密與謊言》是一部探討家庭祕密與謊言、人際關係及情感創傷的英國電影,透過三個主要角色的故事線交織,展現社會議題、階級差異與種族隔閡對個人及家庭的影響。此影評除劇情概要外,亦深入分析角色心理,結合精神分析理論探討祕密的本質及其在人際關係中的作用,並點出嫉妒與想像的缺憾皆為內心祕密的一部分。
Thumbnail
2024/12/30
本文描述作者追蹤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出現的東京公廁景點的經歷,並分享在東京步行探訪景點的心得,以及作者對電影與人生的感悟。
Thumbnail
2024/12/30
本文描述作者追蹤電影《我的完美日常》中出現的東京公廁景點的經歷,並分享在東京步行探訪景點的心得,以及作者對電影與人生的感悟。
Thumbnail
2024/12/08
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不僅僅是一部純愛電影,更深刻探討死亡、悼念和記憶的主題。透過主角的情感回憶,觀眾能體悟到伴侶間隱藏的過去,以及如何重新理解青春歲月。在這部經典影片中,死亡的現實交織著內心的悼念,使得每一次的回顧都富有新的訴說。中山美穗分飾兩角演技出色,讓我們深深懷念並哀痛。
Thumbnail
2024/12/08
岩井俊二導演的《情書》不僅僅是一部純愛電影,更深刻探討死亡、悼念和記憶的主題。透過主角的情感回憶,觀眾能體悟到伴侶間隱藏的過去,以及如何重新理解青春歲月。在這部經典影片中,死亡的現實交織著內心的悼念,使得每一次的回顧都富有新的訴說。中山美穗分飾兩角演技出色,讓我們深深懷念並哀痛。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我的「媽」呀! 母親節即將到來,vocus 邀請你寫下屬於你的「媽」故事——不管是紀錄爆笑的日常,或是一直想對她表達的感謝,又或者,是你這輩子最想聽她說出的一句話。 也歡迎你曬出合照,分享照片背後的點點滴滴 ♥️ 透過創作,將這份情感表達出來吧!🥹
Thumbnail
孩子與父母的戰爭永遠都在上演 只是在演出的時候我們深陷角色, 也許我們需要跳出來做一個觀眾   愛其實很奇怪。它存不存在,總是很主觀。明明有愛,卻如盲人無法看見,孩子之於父母尤為如此。 小時候父親是我的偶像。他高大挺拔,書卷氣的帥,戴著那個時代流行的黑色圓形塑膠框的眼鏡。樸素的白色襯衫,
Thumbnail
孩子與父母的戰爭永遠都在上演 只是在演出的時候我們深陷角色, 也許我們需要跳出來做一個觀眾   愛其實很奇怪。它存不存在,總是很主觀。明明有愛,卻如盲人無法看見,孩子之於父母尤為如此。 小時候父親是我的偶像。他高大挺拔,書卷氣的帥,戴著那個時代流行的黑色圓形塑膠框的眼鏡。樸素的白色襯衫,
Thumbnail
Self-evident love is not love. Distance produces beauty, but it also produces flaws 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充滿著不同,但卻有著共同的感受與需要,我們要學習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並且深入地傾聽對方話語背後的秘密
Thumbnail
Self-evident love is not love. Distance produces beauty, but it also produces flaws 每個人的價值觀和生活方式充滿著不同,但卻有著共同的感受與需要,我們要學習真誠地表達自己的心情感受,並且深入地傾聽對方話語背後的秘密
Thumbnail
永遠只滿足別人,即為真愛;永遠只滿足自己,即是偽愛...
Thumbnail
永遠只滿足別人,即為真愛;永遠只滿足自己,即是偽愛...
Thumbnail
現在的你,已經可以好好修護過往關係了 帶著全新的勇氣,創造新的生命風景 這兩天港星梁朝偉持續宣傳著漫威電影「尚氣與十環傳奇」 這位性格內斂、演技深層的影帝難得提到自己童年的經歷 他說 任職夜場經理的父親在他7歲時3度離家出走後再也沒回家 在60年代末期的保守香港社會中,像他這樣破碎的家庭不多 他變得
Thumbnail
現在的你,已經可以好好修護過往關係了 帶著全新的勇氣,創造新的生命風景 這兩天港星梁朝偉持續宣傳著漫威電影「尚氣與十環傳奇」 這位性格內斂、演技深層的影帝難得提到自己童年的經歷 他說 任職夜場經理的父親在他7歲時3度離家出走後再也沒回家 在60年代末期的保守香港社會中,像他這樣破碎的家庭不多 他變得
Thumbnail
各項影展中獲得肯定的《范保德》,探討東方人談起父愛所表現出的隱諱,在看似不夠大方的對白裡,卻又可以從角色互動中看見每個家庭的影子,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導演與編劇想闡明的情感故事。
Thumbnail
各項影展中獲得肯定的《范保德》,探討東方人談起父愛所表現出的隱諱,在看似不夠大方的對白裡,卻又可以從角色互動中看見每個家庭的影子,讓各個年齡層的觀眾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導演與編劇想闡明的情感故事。
Thumbnail
一切之所以懸宕虛無,在於內部的人已無法準確地向周遭提取意義,環繞的傢俱佈置和人為行跡,終究屬於過去紊亂的空景。公寓可以置換為某種困境,象徵著一個人的神智。寓所內發生的種種,其不可解或唯一解,是只能等待下個困境將其推翻。導演在人的失智狀態中窺見了一輪旋渦,旋渦底有無止無盡、生命之於自身建構的能耐與徒勞
Thumbnail
一切之所以懸宕虛無,在於內部的人已無法準確地向周遭提取意義,環繞的傢俱佈置和人為行跡,終究屬於過去紊亂的空景。公寓可以置換為某種困境,象徵著一個人的神智。寓所內發生的種種,其不可解或唯一解,是只能等待下個困境將其推翻。導演在人的失智狀態中窺見了一輪旋渦,旋渦底有無止無盡、生命之於自身建構的能耐與徒勞
Thumbnail
愛,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玩家可以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多人入局。遊戲呢也很有趣,比的不是絕對力量,而是誰的心理足夠堅強又玩得巧妙。它的結局詭譎多變,還可能會有滾動式修正,或許皆大歡喜幸福圓滿,或許零和遊戲你死我活,也或許沒有結局也沒有贏家
Thumbnail
愛,是一場貓捉老鼠的遊戲,玩家可以只有自己一個人,也可以多人入局。遊戲呢也很有趣,比的不是絕對力量,而是誰的心理足夠堅強又玩得巧妙。它的結局詭譎多變,還可能會有滾動式修正,或許皆大歡喜幸福圓滿,或許零和遊戲你死我活,也或許沒有結局也沒有贏家
Thumbnail
年輕時在家橫行霸道,總不發覺特權來自父愛。長大後見到親朋才知道父親不是奉旨,不是每一個人都與生俱來就有父親疼有爸爸寵,也非每一個男人都懂得做個稱心滿意的父親。老公都當爸後,更不其然拿老爸這把尺來量他。「我爸爸才不會這樣說!/我爸爸都由得我這樣的!/我爸可不會用這語氣來教訓我……」
Thumbnail
年輕時在家橫行霸道,總不發覺特權來自父愛。長大後見到親朋才知道父親不是奉旨,不是每一個人都與生俱來就有父親疼有爸爸寵,也非每一個男人都懂得做個稱心滿意的父親。老公都當爸後,更不其然拿老爸這把尺來量他。「我爸爸才不會這樣說!/我爸爸都由得我這樣的!/我爸可不會用這語氣來教訓我……」
Thumbnail
每個人可能一輩子都在成為父母心中那個「完美」的孩子,那永遠缺口,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父母也曾經是別人的孩子,或許每一個成年人,內心都還存在那個孩子,在某個陰暗處,等待著陽光普照。
Thumbnail
每個人可能一輩子都在成為父母心中那個「完美」的孩子,那永遠缺口,是人生最重要的功課之一。父母也曾經是別人的孩子,或許每一個成年人,內心都還存在那個孩子,在某個陰暗處,等待著陽光普照。
Thumbnail
男性對同性的冷漠:別成為缺乏感性的屁孩 「其實,女性主義也在解放男性。為什麼男性 (通常指異男)都不懂?」 因為,社會結構跟家庭教育不允許他們理解。試問,若一個與女性相處尷尬的男性,對自己的同性傾吐心事都會尷尬,又要怎麼理解女性主義的解放?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不符合男子氣概 (manhood) 。
Thumbnail
男性對同性的冷漠:別成為缺乏感性的屁孩 「其實,女性主義也在解放男性。為什麼男性 (通常指異男)都不懂?」 因為,社會結構跟家庭教育不允許他們理解。試問,若一個與女性相處尷尬的男性,對自己的同性傾吐心事都會尷尬,又要怎麼理解女性主義的解放?他們甚至認為這是不符合男子氣概 (manhood) 。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