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職管筆記#42|家長主張拒絕服務時怎麼辦?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最近小職管都在跟家長奮戰,雖然職重服務的主體是身障求職者本人,但有時家屬扮演了很重要的角色,有些會是服務的推手,在職管服務中多數的家長都希望孩子可以得到協助,不乏有家長帶著閒置在家的身障者到服務窗口,希望孩子接受服務,讓就業更為順利,當中也有家長一路從不同的服務窗口被拒絕,在陪伴孩子的過程中充滿挫折,到職管窗口被接住,願意積極地配合服務;但其實也會有家長主張拒絕服務,成為服務巨大的干擾。


家長拒絕服務的原因

實務上,有些家長以站出來為孩子發聲的角色拒絕服務,有些則在孩子身後下指導棋,影響孩子在就業準備與求職行動中的配合度與積極度,不管是哪一種表現方式,職管員為了有效協助服務對象,必須意識到需將家長納入一起工作的對象。

曾經遇過家長因為以下的原因主張拒絕服務。

ㄧ、服務期待落差

#期待特殊管道安排直接獲得工作

曾有家長認為職重服務應該可以直接安排工作,覺得身障者應該有特殊管道可以安排在大企業中有一個穩定的工作,不能接受求職需要經過應徵、面試的過程,而主張結束服務。即便在開啟服務前已明白說明過就業服務的方式與需要經歷的歷程,仍有家長覺得一定有特殊管道可作安排。

#期待不提升能力即進入一般職場

職重服務是一組促進身障者靠近或進入職場的服務,有些服務對象因爲工作速度品質或是工作態度表現,過於影響其在一般職場勝任與適應的可能性,需要較長時間的訓練,經訓練提升相關能力表現後再銜接就業服務,較可增進就業可能性。但總不乏有家長認為職場應該要以愛心雇用特殊族群,友善包容明顯落差甚大的工作速度表現給予工作機會,讓孩子在工作中訓練。

二、支持需求認知的落差

#不清楚孩子能力限制

照理說與孩子生活了十幾二十年的家長,應比職重人員更清楚孩子的能力狀態,所以往往家長也是職重服務重要的資訊搜集來源,但實務上也有遇到工作忙碌、性急節奏快,沒有時間與孩子相處的家長,過去多將孩子問題交託予學校老師,而不甚清楚孩子的能力限制。曾經有家長認為不一定要使用職重服務,要求服務對象自己上網找工作,不要與職管合作,卻不知其因為不清楚自己適合什麼工作而無所適從。

三、難以接受障礙身份

#排斥有身障者同在的服務資源

接受障礙限制與落差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一直以來總有一些服務對象在障礙身份的認同與自我接納的議題中辛苦糾結,有些在意他人眼光不想被視為異類,有些自幼成長過程被惡意對待,更有些從家庭教養以及傳承的價值觀中就感受到濃濃地不被接受。曾經遇過家長一路以來努力將孩子hold在一般教育環境中,認爲進入特殊教育中學不到什麼,致力於將孩子當一般人教養與要求,導致服務對象一路以來的學習充滿挫折,家長也是萬般辛苦,而因為沒能在教育階段有特教資源儲備就業相關技能與準備度,進到職重服務中被評估需要庇護就業服務,家長一聽職場的同儕都是身障者,便不願意了。

四、過於保護而限制可能性

#選擇安逸保護的資源選項

偶而還是會遇到這樣的家長,家庭經濟環境尚佳,捨不得孩子需要付出勞力從事辛苦的工作,捨不得孩子需要為了邁向就業,訓練交通獨立性、訓練體耐力,從而拒絕服務選擇社區作業設施服務。


如何促進家長的合作意願

近期我開啟了一位在前一次的職重服務中,因家長不願意配合職管員建議的資源而結束服務的個案,因為前人的服務經驗,這次開啟服務特別確認家長關於服務的的想法,家長表示均可以配合,在後續的服務合作中,也成為給力的合作夥伴。因此督導交代我要回答一題「為什麼前人服務時,他們不願意配合,到你服務時,卻願意配合?」。從家長的回饋中,不管是哪一位職管員服務,他們自始至終的態度都是配合的,但我做了兩件令他覺得很不一樣的事情。

一、清楚的服務資訊介紹

家長覺得在一開始要開啟服務前,我便清楚地說明職重服務的流程與所有的服務資源,讓他們有足夠的資訊,思考孩子可能需要哪些資源的協助,以及進入職職重服務中可能會經歷的歷程。

二、詢問傾聽理解他們的想法

另外是家長覺得我在下一個處遇判斷或是連結服務資源時會清楚地說明原因與目的,並詢問他們的想法與意願,有充分討論的機會與被理解。

就是這麼簡單的兩件事情,這是一對很用心的家長,而我們是職業重建的專家,我相信提供家長充足資訊,他們會協助孩子做出適切的選擇。


遇到家長拒絕服務時怎麼辦?

說實話,但凡服務使用者與他的主要支持者在服務中主張拒絕服務,就這麼結束服務,對職管員來說是最簡單的一件事,卻不是一個最容易的選擇,往往職管員會卡在「如果就這樣放掉,個案就閒置在家裡了,好可惜!」,要怎麼再努力一下?

當家長主張拒絕服務時,我近期嘗試的作法是

一、尊重他們的決定

當服務一段時間,家長另有主張介入服務處遇導致服務難以順利推展,可能他們另有資源,或是想闖闖不同的機會,了解家長想要的選項,尊重他們的決定。

二、追蹤關懷增進理解

持續追蹤個案的後續發展,如果未如家長預期,仍有服務需求,詢問傾聽理解家長當下的想法,包含對孩子的期望、家庭當下可以支持的面向與能量、使用職重服務遭遇的困境與擔心。

三、增進認識澄清疑慮

針對那些因為對孩子所需支持需求的認知有落差的家長,約單獨面談,討論我們發現孩子遭遇的困難,增進家長對支持需求的認知;因為對服務資源誤解而拒絕服務的家長,則再次清楚說明服務,澄清疑慮。

四、求助其他資源人員

此外我曾經求助其他與案家有連結的專業人員(如:學校老師、社工)或有力人士(如:教會教友、慈濟師姐、民代服務處主任)居中協調協助促進家長的支持度。

五、凝聚期待強調重要性

往往要說動家長仍是要讓他們知道他們最終的期待,和我們努力的方向與目的是一致的,我們希望服務對象有機會邁向自立生活。讓家長知道在我們眼中,他們極其重要,在孩子此刻生涯發展階段需要他們如何地支持。


曾經有一位服務到後來強力拒絕服務的家長告訴我「我很滿意你的服務,但我很不滿意你們的制度」,因為不能接受庇護工場無法提供一個禮拜的職前訓練再進行庇護入場評估,我們都深知這位服務對象需要長期且大量的訓練,她希望職場買單這樣的訓練,後來她決定用自己的資源讓服務對象走在所期望的路上。這不是拒絕接受服務,而是拒絕接受這個現實世界,索性自己創造另一個世界,面對如此有資源的家長,我只能獻上祝福。

結語

最後我想說的是,在職重服務中我們會遇到各式各樣的家庭,每一個家庭都有各自的故事,理解家長與服務對象在其中的處境,以及一路走來的經歷讓他們成為現在的樣子,清楚哪些是我們無法改變的,哪些是我們可以使力的。

能將家長的力跟我們可以提供的協助擰在一起成為一股強大的助力,對服務對象當然是最好的;但這本來就不是一個「通人好」的世界,只能在當下盡力而為,過程與結果好壞,沒有人能說準,一切都是緣分。

我是小職管,我還在陪伴就業的路上,如果你有促進與家長合作的好方法,歡迎留言與我分享。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佩雯姐-avatar-img
2024/09/12
促進跟家長合作的方法之一,晤談桌上提供小點心,讓談話的氛圍輕鬆自然
小職管-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12
佩雯姐 好主意欸!謝謝提供!
avatar-img
小職管@職重宇宙
14會員
51內容數
小職管的實務工作反思與隨筆,這個充滿挑戰的世界,願我們能溫柔以對。
2025/04/23
本文探討職管員在職重服務中的角色與成就感,說明職管員透過建立良好關係,驅動服務對象積極參與就業服務,並與就服員等其他服務人員合作,協助服務對象順利就業。職管員雖然鮮少被服務對象銘記,但其對服務對象的職業重建具有關鍵作用,帶給職管員獨特的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4/23
本文探討職管員在職重服務中的角色與成就感,說明職管員透過建立良好關係,驅動服務對象積極參與就業服務,並與就服員等其他服務人員合作,協助服務對象順利就業。職管員雖然鮮少被服務對象銘記,但其對服務對象的職業重建具有關鍵作用,帶給職管員獨特的成就感。
Thumbnail
2025/04/14
本文探討職管員在資源連結時,如何考量個案需求、KPI、CP值與效率等面向,並以職評資源為例,說明職管員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最大化效益,滿足個案需求。文章也點出職管員與其他專業人員在CP值認知上的差異,強調職管員需清楚自身考量,以保障個案權益。
Thumbnail
2025/04/14
本文探討職管員在資源連結時,如何考量個案需求、KPI、CP值與效率等面向,並以職評資源為例,說明職管員如何在有限資源下,最大化效益,滿足個案需求。文章也點出職管員與其他專業人員在CP值認知上的差異,強調職管員需清楚自身考量,以保障個案權益。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如何避免急於回應個案問題,並引導個案做出符合期待的決定。作者提出「慢回應、先連結」的策略,強調透過提問、給予回饋,建立與個案的連結,而非直接給予建議或答案。文章以職管員的經驗出發,說明如何在服務過程中調整服務節奏,以個案為中心,並分享如何創造連結的技巧。
Thumbnail
2025/02/02
本文探討如何避免急於回應個案問題,並引導個案做出符合期待的決定。作者提出「慢回應、先連結」的策略,強調透過提問、給予回饋,建立與個案的連結,而非直接給予建議或答案。文章以職管員的經驗出發,說明如何在服務過程中調整服務節奏,以個案為中心,並分享如何創造連結的技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一名眼科醫師,也是一位孩子的媽 身為眼科醫師的我,我知道視力發展對孩子來說有多關鍵。 每到開學季時,診間便充斥著許多憂心忡忡的家屬。近年來看診中,兒童提早近視、眼睛疲勞的案例明顯增加,除了3C使用過度,最常被忽略的,就是照明品質。 然而作為一位媽媽,孩子能在安全、舒適的環境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提供一條簡單公式、一套盤點思路,幫助你快速算出去日本自助旅遊需要準備多少日幣現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身障者職業服務中可能拒絕合作的原因,包括期待落差、支持需求認知不清、對障礙身份的接受度以及過度保護等問題。透過實務案例,提供了促進家長合作的策略。文章最終呼籲瞭解家長和服務對象的困境,以更好地協助他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家長在身障者職業服務中可能拒絕合作的原因,包括期待落差、支持需求認知不清、對障礙身份的接受度以及過度保護等問題。透過實務案例,提供了促進家長合作的策略。文章最終呼籲瞭解家長和服務對象的困境,以更好地協助他們。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學習障礙相關團體在募款與服務推廣上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建議與解決方案。強調了提供會員的直接服務對於維持會員忠誠度的重要性,並提出善用大學特殊教育系的建議。
Thumbnail
本文探討了學習障礙相關團體在募款與服務推廣上所遇到的問題,提出了建議與解決方案。強調了提供會員的直接服務對於維持會員忠誠度的重要性,並提出善用大學特殊教育系的建議。
Thumbnail
人生跌宕起伏,誰也沒想到當初不被家人期待就業的身障者,如今會變成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如果可以,真希望客人在年華適當的時候,即早遇見職重。
Thumbnail
人生跌宕起伏,誰也沒想到當初不被家人期待就業的身障者,如今會變成家中唯一的經濟支柱。如果可以,真希望客人在年華適當的時候,即早遇見職重。
Thumbnail
合理調整(Reasonable Accommodation)一直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照顧者專線的政策小組所研究之精神障礙者權益的一部分。雖然在我國少數法規中可見「合理調整」(註一),然而若仔細研讀各該規定便可發現諸多內容未盡周全。
Thumbnail
合理調整(Reasonable Accommodation)一直是伊甸基金會活泉之家照顧者專線的政策小組所研究之精神障礙者權益的一部分。雖然在我國少數法規中可見「合理調整」(註一),然而若仔細研讀各該規定便可發現諸多內容未盡周全。
Thumbnail
本集三個主要的議題探討 一、那些重複就業,又一直失敗的個案:是個案自己的問題 V.S. 還是專業人員的問題? 二、求職者自身要有工作動機很重要 V.S. 還是動機有賴於專業人員引導他促發? 三、顧客導向式的服務精神 V.S. 還是無愧於心、公私分明的服務關係?
Thumbnail
本集三個主要的議題探討 一、那些重複就業,又一直失敗的個案:是個案自己的問題 V.S. 還是專業人員的問題? 二、求職者自身要有工作動機很重要 V.S. 還是動機有賴於專業人員引導他促發? 三、顧客導向式的服務精神 V.S. 還是無愧於心、公私分明的服務關係?
Thumbnail
議題二、三:如何確認個案的工作意願、能力? 這邊關於讀者關於工作能力和工作意願的提問拆解成兩個議題,分別討論關於職管的服務本質及是否開案的角度:【職管服務的本質是甚麼】開案並非服務的起點、服務的本質是解決問題;【是否開案的角度】人有往好的方向改變的動機、能力的門檻相對較低、一些我在服務時使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議題二、三:如何確認個案的工作意願、能力? 這邊關於讀者關於工作能力和工作意願的提問拆解成兩個議題,分別討論關於職管的服務本質及是否開案的角度:【職管服務的本質是甚麼】開案並非服務的起點、服務的本質是解決問題;【是否開案的角度】人有往好的方向改變的動機、能力的門檻相對較低、一些我在服務時使用的小技巧
Thumbnail
身為一位職管員,我的職責是協助有求職需求的身心障礙者,提供他們合適的資源以幫助他們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也許是訓練他們能具備交通能力,才有辦法自己上班;也許是請就業服務員陪同面試、開發工作;又或者是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持儀容整潔、生活作息規律等,而能增加求職或工作久留的機率。
Thumbnail
身為一位職管員,我的職責是協助有求職需求的身心障礙者,提供他們合適的資源以幫助他們去到他們想去的地方。也許是訓練他們能具備交通能力,才有辦法自己上班;也許是請就業服務員陪同面試、開發工作;又或者是協助他們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如保持儀容整潔、生活作息規律等,而能增加求職或工作久留的機率。
Thumbnail
  疫情前曾參觀特教班的學期中親子座談,對於特教生來說,特別重視親師之間的交流,是否提供相關服務,但是家長與老師的溝通過程卻常常遇到阻礙,例如親師之間的不信任、家長放棄學生的心態,又該如何解決?
Thumbnail
  疫情前曾參觀特教班的學期中親子座談,對於特教生來說,特別重視親師之間的交流,是否提供相關服務,但是家長與老師的溝通過程卻常常遇到阻礙,例如親師之間的不信任、家長放棄學生的心態,又該如何解決?
Thumbnail
在這心力交瘁的情況下,剛好遇到好幾個在家待業很久,由家長帶出來「求職」的個案,偏偏許多這類型的個案要花很多時間跟家長就「服務內容」做觀念的澄清。再加上我最近的狀況不太好,感覺到在這幾次溝通的過程中,常常被對方的一些言論挑起我的情緒,以下就幾個我常聽到的句子做簡單討論
Thumbnail
在這心力交瘁的情況下,剛好遇到好幾個在家待業很久,由家長帶出來「求職」的個案,偏偏許多這類型的個案要花很多時間跟家長就「服務內容」做觀念的澄清。再加上我最近的狀況不太好,感覺到在這幾次溝通的過程中,常常被對方的一些言論挑起我的情緒,以下就幾個我常聽到的句子做簡單討論
Thumbnail
        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參考~
Thumbnail
        最讓各位老師和助人工作者頭痛的不一定是孩子狀況,反而可能是「不曉得如何回應家長」。以下結合過去自身和家長合作的經驗和EFT取向的的人本觀點,簡述一下與家長工作的步驟與原則,提供各位學校工作的老師與助人工作者參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