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永續的新巧克力:巧「殼」力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如果沒有認真去了解巧克力怎麼做,大概很難知道巧克力是一種很「奢侈」的食物。


巧克力來自可可豆,但是它只取用了極小一部分的可可果實。外面的外殼(husk)通通都丟掉,只剩下種子以及部分的果肉(pulp,屬於中果皮mesocarp)去進行5-7天的發酵,然後乾燥、烘焙、研磨,再去製作巧克力。



果肉會影響巧克力的風味,所以發酵過程中會留下一部分的果肉。但是外殼以及部分的果肉,都被丟棄。


所以,到底用了多少果實呢?可可的果實中,可可豆只佔了10%,而可可的外殼佔了整個果實重量的75%。要製作一公斤的巧克力,需要300-600顆可可豆。


隨著全球暖化,可可樹面臨了非常多威脅:包括氣候、蟲害。聽說最近國際巧克力價格大漲,未來巧克力可能會回復到最早科爾特斯發現時的狀態:只有有錢人吃得起。


不過,最近瑞士的科學家發現如何讓巧克力更永續的方法。


研究團隊發現,用巧克力的果肉拿去榨汁,取得的果汁(含有14%的糖)再濃縮,然後加入從以外殼內層物質製作的粉末,做成一種凝膠(gel)。


接著,他們再將這個凝膠與可可塊混合,用來製作新的巧克力。據說,這個新巧克力有鳳梨味。


至於說這個新巧克力是否會降低巧克力製作的成本呢?雖然論文沒有提到,但是從原本只用了10%,到把佔果實重量75%的外殼給納入一部分,預估應該還是能大為降低巧克力的成本的。另外,由於果肉有14%是糖,所以使用了果肉做的果汁,不需要額外加糖就很甜,所以也省掉了糖的成本。


當然,能夠使用更少的果實來製作出更多的巧克力,這也能降低為了生產巧克力所帶來的森林砍伐。不過,巧克力的問題並不止於此,為了生產巧克力,許多非洲的孩童被迫放棄學業,這是一直被詬病的大問題。


不過,如果未來所有的巧克力都有鳳梨味,討厭鳳梨的人不知道要怎麼自處呢?這大概也是科學家們需要解決的問題吧。


最後,這個新巧克力既然用了可可果實的外殼,或許可以考慮叫做巧「殼」力,哈!


參考文獻:


Mishra, K., Green, A., Burkard, J. et al. Valorization of cocoa pod side streams improves nutritional and sustainability aspects of chocolate. Nat Food 5, 423–432 (2024). https://doi.org/10.1038/s43016-024-00967-2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老葉報報
296會員
1.0K內容數
主要介紹關於植物的新資訊,但是也會介紹一些其他的。 版主在大學教植物生理學,也教過生物化學。 如有推薦書籍需求,請e-mail:susanyeh816@gmail.com
老葉報報的其他內容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大麥曾經是人類重要的糧食之一,雖然現在食用的人並不多,但依然是重要的動物飼料原料與釀造作物之一。因此,大麥的產量當然重要。 大麥的產量由它的花序,也就是我們熟悉的麥穗來決定。有趣的是,科學家發現大麥花序的形態,其實是由一套名叫CLAVATA訊息傳遞系統負責的喔!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9
提到歷史上的群眾狂熱,大家很難不去想到發生在十七世紀的「鬱金香熱」。當時不知道為何,鬱金香的球莖忽然身價百倍,大家瘋了似地搶購,但是除了少數真正的園藝愛好者之外,絕大部分的民眾都只是把它當作投資。 當時最熱門的,是這種有條紋的鬱金香;後來知道,這種鬱金香是被病毒感染。 但是,為何病毒感染會製造圖案?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2025/04/28
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時,主要使用可見光。傳統上,科學家認為超過700奈米的長波光(也就是所謂的「紅外光」)能量太低,無法推動植物光合作用中的關鍵氧化還原反應。因此,「700奈米」被視為光合作用的紅色極限(red limit)。 不過,最近科學家們在藍綠菌中找到了突破點!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還在煩惱平凡日常該如何增添一點小驚喜嗎?全家便利商店這次聯手超萌的馬來貘,推出黑白配色的馬來貘雪糕,不僅外觀吸睛,層次豐富的雙層口味更是讓人一口接一口!本文將帶你探索馬來貘雪糕的多種創意吃法,從簡單的豆漿燕麥碗、藍莓果昔,到大人系的奇亞籽布丁下午茶,讓可愛的馬來貘陪你度過每一餐,增添生活中的小確幸!
Thumbnail
可可樹的馴化史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可可豆
Thumbnail
可可樹的馴化史 可可樹的學名叫做Theobroma cacao,是原生於中南美洲的常綠植物。在很早之前,就被人類馴化為作物。至於在哪裡馴化,目前還是一個有爭論的學術議題。從現況來說,在中美洲幾乎看不到野生的可可樹,以至於有些早期的植物學家認為可可樹應該是在南美洲馴化,才逐漸傳播到中美洲。 可可豆
Thumbnail
次級品水果,通常指的是賣相不佳的水果,可是他們的營養價值不打折。如果我們只是因為賣相不好就丟棄它們,是不是相當可惜?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他們提高價值、並不造成浪費? 格外農品即是如此因運而生,既然它們擁有相同的營養價值,那只要將它們的外表做二次處理,就能夠讓顧客享受到同樣的營養與風味,而
Thumbnail
次級品水果,通常指的是賣相不佳的水果,可是他們的營養價值不打折。如果我們只是因為賣相不好就丟棄它們,是不是相當可惜? 有沒有什麼方法,能夠讓他們提高價值、並不造成浪費? 格外農品即是如此因運而生,既然它們擁有相同的營養價值,那只要將它們的外表做二次處理,就能夠讓顧客享受到同樣的營養與風味,而
Thumbnail
距離七夕情人節已經不到一個月,你想好要送另一半什麼來表達愛意了嗎?如果還沒有也不要太慌張,只要在家裡動動手,就可以做出一份心意滿滿的香草生巧克力,來象徵自己濃得化不開的情意喔! 在開始動手做生巧克力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生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生巧克力,吃起來如
Thumbnail
距離七夕情人節已經不到一個月,你想好要送另一半什麼來表達愛意了嗎?如果還沒有也不要太慌張,只要在家裡動動手,就可以做出一份心意滿滿的香草生巧克力,來象徵自己濃得化不開的情意喔! 在開始動手做生巧克力之前,我們先來認識一下什麼是生巧克力。入口即化的生巧克力,吃起來如
Thumbnail
首次刊載於閱讀最前線 出版時間:2018/6 (二版) 上述的這些事件,​乍看之下不過是日常一景。然而其中卻藏有六種植物,它們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文化形態達百年之久。這些植物分別是:可可豆、辣椒、橡膠、菸草、玉米,以及馬鈴薯。 從嫌棄到不可或缺 讓人類飛天遁地的橡膠 療癒人類的良伴
Thumbnail
首次刊載於閱讀最前線 出版時間:2018/6 (二版) 上述的這些事件,​乍看之下不過是日常一景。然而其中卻藏有六種植物,它們已經影響了我們的生活甚至文化形態達百年之久。這些植物分別是:可可豆、辣椒、橡膠、菸草、玉米,以及馬鈴薯。 從嫌棄到不可或缺 讓人類飛天遁地的橡膠 療癒人類的良伴
Thumbnail
你也是巧克力的愛好者嗎? 你是否和我一樣,想做出不失敗的甘納許? 好奇巧克力為什麼要調溫?該怎麼調? 巧克力有哪些風味,又該怎麼應用? 最近因為上了學籽的《從零開始的巧克力必修課》線上課程, 上述的那些疑惑全都得到了解答!
Thumbnail
你也是巧克力的愛好者嗎? 你是否和我一樣,想做出不失敗的甘納許? 好奇巧克力為什麼要調溫?該怎麼調? 巧克力有哪些風味,又該怎麼應用? 最近因為上了學籽的《從零開始的巧克力必修課》線上課程, 上述的那些疑惑全都得到了解答!
Thumbnail
7月7日是「國際巧克力日」,是為紀念在西元1550年7月7日,可可豆被引進歐洲,自此為歐洲的飲食習慣文化上帶來炫風式的改變-- 不過在此之前,中南美洲擁有古老歷史的馬雅文明、托爾特克文明、 伊薩帕文明與阿茲特克文明,都已出現過使用可可的文化與習俗紀錄。
Thumbnail
7月7日是「國際巧克力日」,是為紀念在西元1550年7月7日,可可豆被引進歐洲,自此為歐洲的飲食習慣文化上帶來炫風式的改變-- 不過在此之前,中南美洲擁有古老歷史的馬雅文明、托爾特克文明、 伊薩帕文明與阿茲特克文明,都已出現過使用可可的文化與習俗紀錄。
Thumbnail
穀研所為期十週的課程我最愛接下來的幾週,尤其這一週是巧克力週,各種巧克力的應用和產品是支撐我前兩週的上課動力啊!(我真的對裝飾蛋糕無感 XD) Day 36. 巧克力概論 (一)&模造 / 切塊巧克力練習 在講解調溫巧克力之前,來先了解可可的小知識吧! 首先,巧克力跟可可有什麼不一樣呢?
Thumbnail
穀研所為期十週的課程我最愛接下來的幾週,尤其這一週是巧克力週,各種巧克力的應用和產品是支撐我前兩週的上課動力啊!(我真的對裝飾蛋糕無感 XD) Day 36. 巧克力概論 (一)&模造 / 切塊巧克力練習 在講解調溫巧克力之前,來先了解可可的小知識吧! 首先,巧克力跟可可有什麼不一樣呢?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