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傷的隱秘與理解:探索割腕行為背後的心理機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在這個表面上看似平靜的社會中,許多人其實都在悄悄地承受著內心的痛苦。割腕作為自傷行為的一種,常常隱藏在袖口之下,成為一個深埋於心的秘密。即使在炎熱的夏季,這些傷痕也被薄薄的外套遮掩,因為自傷者感到羞愧,不願將自己的傷口暴露在他人面前。

自傷者的外表往往給人一種錯覺:他們看起來自信、受歡迎,甚至總是面帶微笑。但事實上,他們的內心常常充滿孤獨感,覺得自己無法融入這個世界,對生活充滿懷疑。他們常感到無能,覺得自己不如他人,生活也似乎失去了意義。在情緒上,他們在私下的崩潰和公開的快樂之間經歷著巨大的反差。


自傷與疼痛:一種矛盾的防衛機制

在自傷的過程中,疼痛其實是身體的一種防衛機制,通常會阻止人們進一步傷害自己。然而,當這種疼痛無法阻止自傷行為時,那麼可能有更強烈的心理驅力在背後作祟,使得自傷者能忽視或忍受疼痛。對這些人來說,割開皮膚、感受疼痛、看到血液流出,竟然能帶來一種難以言喻的情感撫慰。

這聽起來或許令人難以理解,因為減輕痛苦的方式通常是通過鎮靜或麻醉來達到,而非增加疼痛。然而,對於那些無法從其他方式中獲得解脫的人來說,製造身體上的疼痛反而成為他們調節情緒的唯一方式。當內心的創傷與痛苦無法被言語表達時,身體的疼痛讓這些感受變得具體,給人一種能掌控的感覺。


自傷並非自殺:疼痛與情感的轉移

與自殺不同,自傷並非旨在毀滅自己,而是通過疼痛來轉移注意力或發洩情緒。當人受傷時,體內會釋放出一種叫做腦啡的荷爾蒙,它能對抗焦慮、煩躁和憂鬱。自傷者往往結合了抑鬱、焦慮以及過去的創傷經歷,將自傷視為一種應對內心痛苦的機制。

對於某些人來說,自傷甚至可能發展為一種上癮的行為。他們強迫自己受傷,以刺激大腦釋放更多的腦啡,從而獲得短暫的快感和解脫。每一次割開皮膚的痛苦,都是他們存在感的證明,讓他們從原本的麻木狀態中清醒過來。

然而,這種疼痛並不是真正的解脫,而是一種通過身體疼痛來掩蓋心理痛苦的方式。身體的疼痛成為緩解心靈痛楚的來源,讓人覺得自己終於能掌控一些東西,而非任由虛無的絕望吞噬。


如何理解與幫助自傷者?

我們如何看待自傷行為,直接影響著我們如何理解精神疾病與人之間的關係。正如專家所指出的,自傷行為不應該被過度簡化為一種壞習慣,也不應該被過度悲觀地視為無法治癒的精神疾病。自傷是一種複雜的心理防衛機制,對身體的自我傷害只是外在的表現,內在則是深層次的情緒問題和心靈創傷。

在幫助自傷者時,我們需要創造一個「聆聽的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我們不僅僅是扮演一個醫者或治療者的角色,更需要以一個朋友、一個理解者的身份,去傾聽他們內心的痛苦。自傷行為的出現,常常是因為他們無法找到其他的方式來表達內心的創傷和痛苦。我們必須讓他們明白,自傷行為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並不代表全部。


改變觀點,建立有意義的關係

創造「聆聽的空間」並不意味著放棄專業的治療,而是要調整我們看待「人」與「病」之間關係的方式。當我們過度依賴藥物或標籤化的治療方式時,往往會忽視了當事人的感受和經歷,讓他們覺得自己只是「病人」,而不是一個完整的人。

在面對自傷行為時,我們需要展現更多的理解、同理和陪伴。這種陪伴不僅僅依賴於專業的心理醫療或藥物,更多地是涉及到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和支持。提供一個安全的空間讓他們自由表達情緒、分享心理壓力,並且提供實質的幫助,這些都是不可或缺的。

最終,我們需要給予自傷者希望和信心,讓他們知道,他們並不孤單,並且有人願意幫助他們走出困境。這種支持和理解不僅能幫助自傷者恢復健康,還能為他們建立起穩固的心理健康基礎,使他們更好地應對生活中的挑戰。


後記

面對自傷行為,我們應該以更寬容和理解的態度去看待每一個個體。每個人都有其獨特的背景和經歷,我們應該尊重這些差異,並努力理解當事人所面臨的困境。通過建立有意義的關係,我們能夠幫助他們找到更好的解決途徑,走出自傷的陰影,擁抱一個更光明的未來。


相關書籍:《割腕的誘惑:停止自我傷害》

avatar-img
0會員
3內容數
心理學系|閱讀 x 觀影 x 生活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尹湘的IG然後他就是我剛上船影片的自殺者她已經走了,IG還是很多人留言很想她,自殺並不會去宗教所說的任何一個地方。他們會到另一個時空過上幸福的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xistory.tw/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一次在聖愛海洋🌊的點化中,fumi老師發現同學緊抓在手上不肯釋放的黑色能量,仔細看看發現這是同學目前所經歷的生命課題📖📖📖 🧘‍♀️🧘‍♀️🧘‍♀️人們常常被自己建構的框架所限制,無法看清內在的真相,這些框架可能源自文化、價值觀
Thumbnail
文章前警語: 小火車的投資筆記主要為透過基本面、財報做策略篩選並回測勝率後,(策略為部位-20%即停損,同時持有約240-300日)再加上個人研究公司的知識心得分享,並不帶有任何推薦意味、內容也並非投資意見。不會有任何目標價。希望您看完文章後,養成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謹慎考慮,審慎投資。
Thumbnail
我喜歡喝茶就跟我喜歡喝咖啡一樣,政策、歷史、人文以及氣候造就茶多采多姿的面貌,先前我的部落格有介紹過不少的台灣茶,不過這次我要介紹的雖然不是台灣茶,但是卻在台灣有不少擁護者的雲南普洱茶。
Thumbnail
到了一定的歲數,失去變成了注定的常態,行過每一場告別,就像是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生命進行數場行前通知,在現實中練習著自己來日也將面對的一切。 從前姑婆為了家傾心的付出,如今姑婆終於不再忙碌,此刻她的生活只需要好好打點自己,不再像過去一樣充滿瑣事、雜亂喧鬧,但這份平靜卻無情的將她掏空。 ❄ -待續-
Thumbnail
今年4月的春季新番《隱瞞之事》,原作為創作過《絕望先生》的日本漫畫家久米田康治。劇中一位名叫「戒潟魁吏」的角色。他在劇情中被設定為一位「日本畫(膠彩)的大家」。實際上這位戒潟魁吏(Kairi Imashigata),其原型為日本畫家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這是尹湘的IG然後他就是我剛上船影片的自殺者她已經走了,IG還是很多人留言很想她,自殺並不會去宗教所說的任何一個地方。他們會到另一個時空過上幸福的生活 https://www.instagram.com/xistory.tw/
Thumbnail
作者 Only 系列文章,【一天一千字,進化每一次】在現實職場中,成功不僅僅依賴個人的努力,也需要建立良好的人際網路。在不同年齡階段,人際關係在職場中扮演的角色不盡相同,但都是成功的關鍵。這篇文章重點闡述了不同階段的經驗和教訓,來分享在職場中所得到的心得。
Thumbnail
🍀🍀🍀fumi老師:❤️❤️❤️ 🥰🥰🥰這一次在聖愛海洋🌊的點化中,fumi老師發現同學緊抓在手上不肯釋放的黑色能量,仔細看看發現這是同學目前所經歷的生命課題📖📖📖 🧘‍♀️🧘‍♀️🧘‍♀️人們常常被自己建構的框架所限制,無法看清內在的真相,這些框架可能源自文化、價值觀
Thumbnail
文章前警語: 小火車的投資筆記主要為透過基本面、財報做策略篩選並回測勝率後,(策略為部位-20%即停損,同時持有約240-300日)再加上個人研究公司的知識心得分享,並不帶有任何推薦意味、內容也並非投資意見。不會有任何目標價。希望您看完文章後,養成自我獨立思考的習慣。謹慎考慮,審慎投資。
Thumbnail
我喜歡喝茶就跟我喜歡喝咖啡一樣,政策、歷史、人文以及氣候造就茶多采多姿的面貌,先前我的部落格有介紹過不少的台灣茶,不過這次我要介紹的雖然不是台灣茶,但是卻在台灣有不少擁護者的雲南普洱茶。
Thumbnail
到了一定的歲數,失去變成了注定的常態,行過每一場告別,就像是一次又一次,對自己的生命進行數場行前通知,在現實中練習著自己來日也將面對的一切。 從前姑婆為了家傾心的付出,如今姑婆終於不再忙碌,此刻她的生活只需要好好打點自己,不再像過去一樣充滿瑣事、雜亂喧鬧,但這份平靜卻無情的將她掏空。 ❄ -待續-
Thumbnail
今年4月的春季新番《隱瞞之事》,原作為創作過《絕望先生》的日本漫畫家久米田康治。劇中一位名叫「戒潟魁吏」的角色。他在劇情中被設定為一位「日本畫(膠彩)的大家」。實際上這位戒潟魁吏(Kairi Imashigata),其原型為日本畫家東山魁夷(Kaii Higashiya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