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漫讀(103):中庸之道—剪除個性以符合禮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電子書:《論語漫讀》


子曰:『中庸之為德也,其至矣乎!民鮮久矣』(雍也第六)

raw-image


 孔子說:『中庸這種德道品質,到達了極致。但人們缺乏這種品德很久了。』   

 

『中』是適中的意思,『庸』是平常的意思,就是說話做事要恰到好處,按慣常的方式來。

 

中庸是儒家一個很重要的概念。《論語》中倒沒有多少涉及。《論語》中,只此一處使用了中庸這個詞語。可能還有些話體現了中庸思想,如『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八佾第三)。

但儒家後來極為重視和推崇中庸。專門有篇名為《中庸》的文章,據說是孔子的孫子子思所寫,收錄在儒家經典《禮記》中。《中庸》對孔子的中庸思想大肆鋪陳和演繹。到了宋朝,朱熹又對《中庸》作了詳盡注解,他極為推崇中庸思想,把《中庸》和《大學》、《論語》、《孟子》並列稱為『四書』,相當於『老四篇』了。以至於後來,包括《中庸》的四書成為科舉考試的指定教材,對鞏固儒家思想的主導地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子思《中庸》在開頭總攬全篇,對中庸思想進行提綱挈領的闡述。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懼乎其所不聞。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

 

子思認識到人的性情是各不相同的,而且是天生的。有的內向,有的外向;有的勇敢,有的膽怯;有的莽撞,有的謹慎。所以說『天命謂之性』。今天通過遺傳學和人格心理學,我們知道人的性情確實主要取決於遺傳,其次取決於幼年的成長經歷。

 

『率性之謂道』。朱熹將『率』注解為依循,理解為依著自己的天性去做人做事,後人也都沿用他的說法。但與下文邏輯上不通,也違反儒家的一貫主張。儒家肯定不會主張人們由著自己的性子來。我以為,這裡『率』理解為其本義通順些。率的本義是捕鳥的絲網,『率,捕鳥畢也』(《說文解字》)。子思將人的天性喻為鳥,鳥當然想自由飛翔。但不能由著它,而要給它一個限制,用道來限制天性。所以『率性謂之道』。那麼道由誰來制定呢?不言而喻,子思認為應該由聖人來制定,由聖人來『修道』進而教化天下。『聖人以神道設教,而天下服矣』《易經·觀》,所以『修道謂之教』。

 

下面吧拉吧拉,總的意思是說,聖人之道片刻也不能偏離,君子即使獨處,也要遵守,不可得意忘形。子思的思路是,如果獨處的時候,你不遵守中庸之道,比如說一個人的時候就大吼大叫,大哭大笑,那在與他人相處的時候就可能失控。如果你獨處時也能守道,那就萬無一失了。就是說要讓守道成為自覺自願的事,『內化於心,外化於形』。

 

子思這裡的『中』是『內』的意思。『喜怒哀樂之未發』,就是將情緒和意見藏在心裡面,不表露出來。這種情況,儒家是許可的;但並不是最好的情境,『和』才是更高的層次。儒家還是主張要表露出來,但必須得符合儒家的道,『發而皆中節』;而強烈反對激烈地表達自己真實的情緒和意見,或做出極端的舉動。因為這往往會冒犯儒家禮的規範。『中』是天下的大本,如果人人都做到『中』,那天下就太平了;『和』是天下的大道,如果人人都做到了『和』,那天下就是和諧盛世。『中』只能求穩定,『和』才能即穩定又發展。不中又不和就不能求穩定。致中和,天地,引伸為君臣父子兄弟夫妻才能各得其位各司其職,萬物才得生生不息。

 

子思先扯出一個『中和』的概念,下面就直接跳到中庸。沒有解釋『中和』和『中庸』是什麼關係。朱熹解釋到,『文雖不屬,而意實相承也。變和言庸者,遊氏曰:「以性情言之,則曰中和,以德行言之,則曰中庸是也。」然中庸之中,實兼中和之義』。 他說中庸的『中』,包括了子思所說的『中和』。這個似乎解釋得通。中庸等於在『中和』之上再加上個庸。庸強調『中和』實際上是一種平常的狀態,是大多數人大多數時候的表現,通常和慣常就是如此。但總有少數人由於天性比較張狂,或者打小沒受到教化,比較野,就會口出狂言,目無師長。儒家強調中庸,主要是針對這些桀驁不馴之徒而言的。

 

那為什麼孔子又說,『中庸之為德也,民鮮久矣』呢?這跟孔子所處的時代有關。春秋之際,諸國為了富國強兵,法家當道,打破了原有的一些禮義規範,民眾也就不那麼安分,偏離了常態。而在儒家教化普遍施行的時代,中庸就是常態,少數個性張揚不服管教的就屬於『系統偏差』。

 

歸根結底,儒家推崇中庸,稱之為『至德』,把中庸看成是一勞永逸的法寶,是為了將性情張揚又倔強的人納入到禮的規範。儒家在推行禮的過程中,發現這種人最難搞。比如說,子路其實對儒家的禮有一種天然的排斥。個性比較散漫的人對儒家的禮也很反感,但不像個性張揚的人那樣公然對抗。個性比較內向又拘謹的人,就比較容易接受與服從儒家的禮。為了讓所有人都遵循禮,就得從人的性情入手,讓他們從小就養成『懂禮貌守規矩』的習慣。大家都要一樣的規規矩矩,不得搞特殊化,壓制個性的發展。就像園丁打理苗圃,要將長得快的灌木,修剪得與其它灌木一樣整齊。當然,這不利於個人的成長和發展,中庸的結果就是所有人都變得平庸,不能讓個人發揮出他的潛力和創造力,發展就陷入停滯。上千年的『中庸之道』,通過教化、篩選和傳承,遺傳上和文化上,就讓中國人越來越安分和守舊,在思想上和科技上缺乏創新。

 

但也不能說中庸就一無是處。拋棄上尊下卑的等級意識,在人格平等基礎之上,人與人的交往也要有一定的規範。現代個人修養也要求人能控制和調節自己的情緒,這與中庸之道有相通之處。

 

2020年2月24日

 

avatar-img
90會員
329內容數
從歷史文化、政治經濟等多維度對中國社會透視研判。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江上小堂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井,不能狹義地僅理解為井,而是比喻危險的境地。逝,去;罔,迷惑。   宰我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懷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從權威。這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第六)。  《論語》中,共記載樊遲兩次向孔子問知,三次問仁。  樊遲向孔子問智,孔子說:『以道義為準則來處理民事;同時敬重老百姓迷信的鬼神而遠離之,可以說是智了。』樊
子見南子,子路不說。夫子矢之曰:『予所否者,天厭之!天厭之!』(雍也第六)。  矢,發誓。厭,憎惡。孔子去見了衛靈公的夫人南子。子路很不高興,大概事後當面指責了孔子。孔子則發誓否認子路的指責,否則讓老天爺譴責我。   這個記述很蹊蹺,語焉不詳。具體是啥情況,後人就只
子曰:『君子博學于文,約之以禮,亦可以弗畔矣夫!』(雍也第六)。  畔通『叛』,背離的意思。  孔子把學習擺在第一重要的位置,而且特別重視博學。博學包括學文和學藝。其中,又特別重視博學于文。博學于文是對君子的一項要求。文指前人撰述的人文典籍,如《周禮》,《樂經》,《尚書》,《詩經》和《易
宰我問曰:『仁者,雖告之曰:「井有仁焉。」其從之也?』子曰:『何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雍也第六)。  井,不能狹義地僅理解為井,而是比喻危險的境地。逝,去;罔,迷惑。   宰我有很強的獨立思考能力,有懷疑精神,不人云亦云,不盲從權威。這
子曰:『齊一變,至於魯;魯一變,至於道』(雍也第六)。  孔子的『變』,是變回去,變到他推崇的先王之道時代;正好與法家的『變法』相反。  孔子之時,『禮樂崩壞』。但相對而言,魯國沿襲下來的禮制多些。而齊國相對于魯國,有管仲廢舊立新、富國強兵的變法,於是離先王
子曰:『知者樂水,仁者樂山;知者動,仁者靜;知者樂,仁者壽』(雍也第六)。  孔子多次將智與仁並論,如『擇不處仁,焉得知?』(裡仁第四)。這裡講智者和仁者的一些不同特質。  三句話,三個層次。首先是表像,智者喜愛如水一樣,仁者喜愛如山一樣。樂水樂山,並不是說智
樊遲問知。子曰:『務民之義,敬鬼神而遠之,可謂知矣。』問仁。曰:『仁者先難而後獲,可謂仁矣』(雍也第六)。  《論語》中,共記載樊遲兩次向孔子問知,三次問仁。  樊遲向孔子問智,孔子說:『以道義為準則來處理民事;同時敬重老百姓迷信的鬼神而遠離之,可以說是智了。』樊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其實「吾日三省吾身」,並非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是保持自身的主動積極,隨時身處於-大腦高速運轉保持良善好心地的狀態。  只要在狀態裡,再貪心也是精進;不在狀態裡,再精進也是貪心。 最後才發現,「吾日三省吾身」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是為把最精華的凝聚力、注意力留給自己。 卻沒想到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很多人都應該只看過《琴之森》電影版,頂多還有聽說有出動畫,不過其實原作《琴之森》是內容更加豐富並且已經完結的長篇漫畫作品。
Thumbnail
《人氣條漫這樣畫》一書提及了條漫的普遍特色,但我認為分析得不夠深入,顯得泛泛而談。結合書本的引文,接下來我會以華語女性讀者的角度來闡述韓國條漫的特色。
Thumbnail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漫威史上第一部以華人為超人角色的電影。起初,我很直覺地認為這部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商業片,實則讓我意外。
Thumbnail
此篇《論語.泰伯》是從「泰伯」這位可能擔任過「伯爵」官職的人士之品格談起,所以通篇《論語.泰伯》可能主要都是在談一個「人品」(人格特質) 的問題。此外,由於孔子是「仁道主義者」而不是「神道主義者」,他當然可能會以「仁道思想」的大框架來討論人品及衡量人品,……
Thumbnail
看似輕鬆的奇幻世界之旅外皮,卻包裝著非常硬實力的生物學…..呃其實是語言學的討論,看著主角煞有其事的遇見各種常見的奇幻種族之餘,同時研究各種生物的語言表達,非常輕鬆又非常嚴謹的有趣作品。
Thumbnail
舊稿重貼。 把之前投稿給U-ACG的文章統整放在一起,對編輯改過的版本在這裡: (當初投稿的時間是2017年,所以內文中沒有特別標註提到年份的時間都是指2017年,請見諒。) 以下正文。
Thumbnail
其實「吾日三省吾身」,並非是要「嚴以律己,寬以待人。」,而是保持自身的主動積極,隨時身處於-大腦高速運轉保持良善好心地的狀態。  只要在狀態裡,再貪心也是精進;不在狀態裡,再精進也是貪心。 最後才發現,「吾日三省吾身」的「嚴以律己,寬以待人。」,只是為把最精華的凝聚力、注意力留給自己。 卻沒想到
Thumbnail
面對後現代以科學為名,以術語推論「論述絕對至上」,主張人文主義皆為意識形態,法國美學思想家迪迪–裕柏曼重回西方文學源頭-荷馬史詩,所描繪的「痛苦與慾望的迷霧」,試以生命激情的內涵,超越人類語言的形式,平反人文主義於文學與影像上,數千年的激情試煉。
Thumbnail
很多人都應該只看過《琴之森》電影版,頂多還有聽說有出動畫,不過其實原作《琴之森》是內容更加豐富並且已經完結的長篇漫畫作品。
Thumbnail
《人氣條漫這樣畫》一書提及了條漫的普遍特色,但我認為分析得不夠深入,顯得泛泛而談。結合書本的引文,接下來我會以華語女性讀者的角度來闡述韓國條漫的特色。
Thumbnail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觀後感 《尚氣與十環幫傳奇》—漫威史上第一部以華人為超人角色的電影。起初,我很直覺地認為這部是為了打入中國市場而設計的商業片,實則讓我意外。
Thumbnail
此篇《論語.泰伯》是從「泰伯」這位可能擔任過「伯爵」官職的人士之品格談起,所以通篇《論語.泰伯》可能主要都是在談一個「人品」(人格特質) 的問題。此外,由於孔子是「仁道主義者」而不是「神道主義者」,他當然可能會以「仁道思想」的大框架來討論人品及衡量人品,……
Thumbnail
看似輕鬆的奇幻世界之旅外皮,卻包裝著非常硬實力的生物學…..呃其實是語言學的討論,看著主角煞有其事的遇見各種常見的奇幻種族之餘,同時研究各種生物的語言表達,非常輕鬆又非常嚴謹的有趣作品。
Thumbnail
舊稿重貼。 把之前投稿給U-ACG的文章統整放在一起,對編輯改過的版本在這裡: (當初投稿的時間是2017年,所以內文中沒有特別標註提到年份的時間都是指2017年,請見諒。) 以下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