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極度專注力
你有紀錄過你一天真正專注時間有多少呢?
根據研究指出人一天當中大腦 47 % 時間四處遊蕩,若思緒被中斷,平均需約 22 分鐘重回工作狀態。在這個資訊爆炸的世界中,專注力成了稀缺資源。這本書揭示了增強專注力的秘訣,讓你在工作和生活中取得卓越成果。
作者介紹
Chris Bailey 克里斯‧貝利
是一位加拿大作家和生產力顧問。 做過為期一年的生產力計畫,在那一年內密集研究注意力,被 TED 封為「史上最有生產力的人」;也曾為了找出提高生產力的方法,親身做過數十種實驗,著有《最有生產力的一年》(The Productivity Project)。
一句話總結作者想傳達的重點和觀念
提高生產力的方法就是做出適當的選擇,把專注力花在刻意工作上。
整合兩種方式可以發揮最大生產力
分散注意創意發想 + 極度專注生產效率
三個從這本書學到的核心知識點
極度生產力:注意力稀缺、刻意工作、分散注意力
- 注意力是稀缺的:人的注意力空間和專注力是有限的,所以要好好管理自己的專注力
- 專注在刻意工作:我們應該把時間精力花在最重要最緊急的事情,專注在刻意工作上
- 善用分散注意力:人在注意力放鬆的情況更能發揮創意,所以要適度的放鬆和休息
注意力空間:當下處理事情的心智空間。注意力是稀缺的,注意力空間會隨著人的狀態變大變小。
什麼是極度專注(Hyperfocus)?對工作全神貫注進入到心流狀態(flow)變得極有生產力(aka. 廢寢忘食)。而例行性日常工作則是日復一日,例行性日常工作。不用太多專注力即可完成的慣性行為。

刻意工作
提高生產力的方式:把專注力花在刻意工作上
- 刻意工作:生產力聖杯,各領域最希望達成的成果。ex. 產出影片企劃、程式碼、投資報告
- 必要工作:沒有吸引力但有生產力的工作任務。ex. 例行團隊會議、上級交辦事項
- 非必要工作:沒有吸引力且沒有生產力的工作任務。ex. 整理桌面、刪除不需要文件
- 分心工作:有吸引力但沒有生產力的工作任務。ex. 茶水間八卦、滑手機上社群網站、網拍
如何進入極度專注?
- 選擇有生產力任務:有意義和生產力的工作可以刺激自己更投入其中
- 排除分心因素:事前先排除分心因子可以更容易進入專注
- 設計儀式感:設計屬於自己的開工儀式感,暗示大腦開始工作
- 持續將注意力拉回:透過後設覺察理解,注意力是有限的,需要刻意管理
如何持續保持極度專注?
- 練習正念冥想:每天花 5-10 分鐘進行冥想,培養內心寧靜和專注
- 簡化工作環境:定期整理工作環境,讓分心的事情減少
- 擴大注意力空間:保持身心靈的平衡,讓身心處於健康狀態
- 變成習慣:不斷刻意練習,將極度專注轉化成習慣
分散注意力是一種大腦放鬆狀態,讓心智有時間和空間進行創意發想
當我們心不在焉時...
24% 想著過去
28% 思考現在挑戰
48% 想著未來規劃
分散注意力的好處
- 有助規劃未來
- 有助於大腦休息
- 有助發想創意
如何進入分散注意力的方法?
- 暫時放下工作:休息一下,離開工作,轉換環境,或是小睡、盥洗片刻
- 嘗試將點連線:嘗試將過去的片段想法用不同的方式串連在一起
- 用心吸收各種資訊:透過不同管道接觸不同的新知識,嘗試進行歸納分類
- 養成定時放鬆習慣:定時讓腦袋休息放空,逛書店、運動踏青,聽 Podcast
三個可以用在工作和生活上的應用點
生產力再造:盤點優先順序、了解自己、適度放鬆休息
- 盤點優先順序:選擇重要的事情專注其中,是提升專注力最重要的一環。注意力空間是稀缺資源,要事第一
- 了解自己的狀態:理解自己何時和什麼樣的環境較容易進入極度專注力。可以讓自己更容易提高生產效率
- 適度放鬆休息:冥想、散步、洗澡等方式可以讓我們暫時抽離思緒,進到放鬆狀態,更能發揮創造力
善用數位工具/實體筆記本紀錄專注力日誌 log
三個行動待辦清單
1. 寫下你平常忙碌的事情屬於四個象限中哪一類型的工作?(ex. 刻意工作、必要工作、非必要工作、分心工作)
2. 練習善用數位工具/實體筆記本紀錄專注力日誌,紀錄每天可以專注的時間長度(一週紀錄)
3. 寫下讓自己可以極度專注力和放鬆專注力的方法
閱讀心得結論
提高生產力的方法就是做出適當的選擇。把專注力花在刻意工作上,將有限的注意力空間資源創造最大生產力。
注意力分為兩種,分散注意於創意發想和極度專注於生產效率,整合兩種方式可以發揮高效生產力。
三個問題反思和延伸討論
1. 你都是用什麼儀式開始工作/讀書呢?或是有其他提高生產力秘訣方法?
2. 你有極度專注的經驗嗎?你如何進入極度注意力的狀態呢?
3. 你有分散注意力的經驗嗎?你如何進入分散注意力的狀態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