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的內容會幫助你解答以下疑惑:
1. 為什麼我總是覺得事情很多,時間不夠用?
2. 為什麼我的時間總是在不知不覺之間就流逝了,該如何規劃時間,提高效率?
3. 一整天下來,重要的事都沒做完,卻忙於處理一些雜事或瑣事,感覺自己每天都在瞎忙,怎麼辦?
有時候,感覺自己做事沒效率很沮喪嗎? 你嘗試過什麼樣的時間分配法來增進效率呢?今天的內容將以有效改變工作時間為重點,介紹提升表現的四種「時間用法」給你,讓你自動創造專注力。
書中提到,有相關研究證實:配合這項生理法則,順應超晝夜節律將時間分段,來訓練自己,能獲得較好的結果。超晝夜節律意指內化成生理時鐘的「90分鐘、20分鐘」的做事節奏。
盡可能在90分鐘內只專注於一個目標,之後休息20分鐘。在這休息的20分鐘內,可以安排靜坐、有效午睡等活動,建議進行一些輕量運動,如散步,給予大腦刺激更能消除疲勞。
對於那些無法長時間專注的人而言,這個方法非常容易執行,其理論也很簡單明瞭:重複30分鐘的循環,專注25分鐘,休息5分鐘。並且持續進行這個循環。
心理學上有「期限效果」之說,當時間分割得越短,就越容易掌控工作進度。在25分鐘的時間段內,專注力也會增加,讓你一心一意專注在一件事情上,認真地活在當下,沒有心思對過去沮喪,也沒有心思去擔憂未來。
艾維里工作法的運用原則是「在完成一項作業前,絕不做下一件事!」利用這個法則讓我們透過篩選,確認在當前的時間裡,我們要做哪件事。適合代辦事項很多的狀況,依照事情重要性,列出優先順序,讓我們避免分心去注意到那些「還沒做完」的事項。
在前一天或一天開始之前,先列出當日要做的6個實行重點事項,並依照優先順位排序編號;在第一項工作尚未完成前,絕不做其他事,也不去想第二項。這個工作法有個好處,即使一天結束了沒有做完所有事項也不必在意,至少今天最重要的任務已經完成了。
刻意空出行程表,以週為單位,每週至少空出兩天的留白日,提前空下什麼都不做的時間,作為緩衝時間,讓自己適當休息也更從容。此作法可以避免自己因為未達成的事項而感到遺憾或沮喪,有效讓我們脫離不必要的焦慮情緒和挫折感。
說實話,我自己是個沒辦法長時間保持專注的人,特別容易分心,也很常在這項事情尚未完成前,又在思考其他事情。超晝夜節律的90分鐘對注意力分散的我而言實在有點太長;嘗試過後,我發現番茄鐘工作法的30分鐘更適合我。在我運用番茄鐘工作法之後,對於時間分配更明確,節省下許多不必要的時間花費,也更能專注在當下。
希望今天分享的自然培養出專注力的四種方法能有效幫助到你。嘗試看看,一起找到最適合你的方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