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費限定資遣費算錯少給 至少罰30萬!
付費限定

資遣費算錯少給 至少罰30萬!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資遣費算錯少給會怎麼樣?

雇主在解僱員工時,在應該發給資遣費的前提下,卻不給或少給資遣費,或是沒有在終止勞動契約三十日內發給資遣費。

以行動支持創作者!付費即可解鎖
本篇內容共 1655 字、0 則留言,僅發佈於從情境學管理你目前無法檢視以下內容,可能因為尚未登入,或沒有該房間的查看權限。
avatar-img
鄒靜修的沙龍
176會員
498內容數
別人總是晴空萬里,為什麼您卻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一切從情境式管理開始吧。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鄒靜修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請公傷病假固然是勞工的權利,惟權利之行使,依民法第148條規定,應合乎誠信原則。 公傷病假期間長短,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勞工申請公傷病假時,雇主仍可視實際需要而定。 若勞工已能從事工作,只須定期前往醫療診所門診、手術、復健,而須請假,則應依相關請假規則辦理。 勞工醫療終止,如已堪任原有工作,或已
~資遣情境對話~ 主管:資遣費、特休假、補休結算,我都會向公司替你爭取喔。 員工:這不都是依法該給的嗎?於是拿出所有的定義跟計算式與金額。 主管:哇!我怎麼都不知道是這樣算,可以給我参考嗎? 員工:可以啊!ㄧ份5千喔。 每項金額該給的少ㄧ塊,都會請政府幫我要! 真是8+9有爆點! 一
自願離職申請書用離職生效日周嚴嗎?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5年10月30日勞職業字第0950506599號令 核釋就業服務法第33條第1項規定,雇主資遣員工應列冊通報期間日數之計算,以員工離職生效日為始日,並包含星期例假日,末日為星期日、國定假日或其他休息日者,以該日之次日為期間之末日。 顯然的
天然災害發生時,除了依勞動部「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及其他解釋令辦理外,如何訂定一份周嚴的辦法,讓員工安心、放心也是一門管理學問。 本範包括: 停班依據公布前,已向公司完成請假手續者,處理方式? 工資給付與津貼(圖卡式),四種情境非常清楚好用。 一、目的 參
現在的人的確是不想加班,就算公司在不超時也給加班費的法律規定之下,勞工還是不願意。 本文要討論的是如果公司確有經濟上的利益,該怎麼處理呢? 就法論法 《勞基法第42條》 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 本條文反面解釋 員工只有基於「健康
事業單位因任務需求,勞工也接受雇主相關職業訓練,如符合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公告之職業訓練職類,應為勞動基準法之「技術生」。 勞動基準法第64條 (第2項) 稱技術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技術生訓練職類中以學習技能為目的,依本章之規定而接受雇主訓練之人。 (第3項) 本章規定,於事業單位之養成
請公傷病假固然是勞工的權利,惟權利之行使,依民法第148條規定,應合乎誠信原則。 公傷病假期間長短,沒有明確規定,但是勞工申請公傷病假時,雇主仍可視實際需要而定。 若勞工已能從事工作,只須定期前往醫療診所門診、手術、復健,而須請假,則應依相關請假規則辦理。 勞工醫療終止,如已堪任原有工作,或已
~資遣情境對話~ 主管:資遣費、特休假、補休結算,我都會向公司替你爭取喔。 員工:這不都是依法該給的嗎?於是拿出所有的定義跟計算式與金額。 主管:哇!我怎麼都不知道是這樣算,可以給我参考嗎? 員工:可以啊!ㄧ份5千喔。 每項金額該給的少ㄧ塊,都會請政府幫我要! 真是8+9有爆點! 一
自願離職申請書用離職生效日周嚴嗎? 前行政院勞工委員會95年10月30日勞職業字第0950506599號令 核釋就業服務法第33條第1項規定,雇主資遣員工應列冊通報期間日數之計算,以員工離職生效日為始日,並包含星期例假日,末日為星期日、國定假日或其他休息日者,以該日之次日為期間之末日。 顯然的
天然災害發生時,除了依勞動部「天然災害發生事業單位勞工出勤管理及工資給付要點」及其他解釋令辦理外,如何訂定一份周嚴的辦法,讓員工安心、放心也是一門管理學問。 本範包括: 停班依據公布前,已向公司完成請假手續者,處理方式? 工資給付與津貼(圖卡式),四種情境非常清楚好用。 一、目的 參
現在的人的確是不想加班,就算公司在不超時也給加班費的法律規定之下,勞工還是不願意。 本文要討論的是如果公司確有經濟上的利益,該怎麼處理呢? 就法論法 《勞基法第42條》 勞工因健康或其他正當理由,不能接受正常工作時間以外之工作者,雇主不得強制其工作。 本條文反面解釋 員工只有基於「健康
事業單位因任務需求,勞工也接受雇主相關職業訓練,如符合中央勞動主管機關公告之職業訓練職類,應為勞動基準法之「技術生」。 勞動基準法第64條 (第2項) 稱技術生者,指依中央主管機關規定之技術生訓練職類中以學習技能為目的,依本章之規定而接受雇主訓練之人。 (第3項) 本章規定,於事業單位之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