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過高雄的青年,你文學獎了嗎?(含圖文類)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高雄中央公園為準,向中看齊!

我們與文學的距離,大概是到岡山;

我們與文學獎的距離,大概是到桃源;

我們與高雄文學獎的距離,大概是到臺中;

我們與高雄青年文學獎的距離,大概是到基隆。

突然覺得,世界上最遙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而是如何讓更多分布在世界各地符合以下資格、喜愛寫作圖文創作者知道這個獎項而來報名了。

  • 目前(或曾經)設籍就讀就業於高雄市者(須具中華民國國籍)。
  • 年齡:12 - 30 歲(民國 101 - 83 年生)。

20 多年前,我在報名校內文學獎時便發現投稿不踴躍的現象,所以深知老師要推動此事的不易。

暑假最後一天得知徵件狀況後,開學的第一週,腦中的小宇宙不外乎是這些狀態(不論是騎腳踏車上下班、沐浴、運動…等時刻):

盤點朋友名單中,孩子有符合年齡資格的;

還能聯繫到的教師管道;

還可以放簡章的場所;

能做都做了之後的休假日,也就是此刻,想說不然來寫一篇宣傳文,雖然不是一個自帶流量的作者,但還是抱持著以前在電臺工作的心態:

即便只有一位聽眾因為我排的歌、做的單元等等,獲得了感動或拾起笑容,那便值得了~

所以即便只有一位讀者因為我這篇而報名高雄青年文學獎,那就夠了。

也是警覺到手機世代對孩子在寫作、閱讀上所帶來的負向影響,於是更期望他們能透過參賽的過程,激發一點創作慾也好,累積人生經驗也罷,至少在學生時代不會只剩考試、補習的樣貌。

其實雄青獎除了有獎金、得獎作品集,獲獎者也有專訪機會噢〜

而教師推薦(指導)學生參加徵文,亦有獎勵辦法與專訪機會〜

而且這並非國文科、美術科老師的專利,對文學獎感興趣的老師都可以鼓勵學生投稿!

這篇專訪便是很好的例子:《數學老師教創作?旗津國中老師吳岱砡:我們每一首詩完成之前都有大量對話》

所有文類中,「圖像文學」比較容易被忽略,所以徵件狀況總是不佳。

透過高中美術班粉專私訊徵件訊息,也因為對方的這句:「美術老師看到文學獎訊息都會直接略過。」給我一個很好的提醒,表示他們都認為是文字類,沒想到裡頭有圖像文學,而或許不僅美術老師會這樣,美術生或圖文創作者亦然。

同時想強調的是,「圖像文學」不是單指繪畫,只要你能將攝影拼貼平面設計等多元形式,呈現出一個連續性的好故事就可以投稿噢!

夏弩在 2021 年獲得三獎的〈夜遊〉就是一個結合繪畫與攝影、融合拼貼手法的作品。

關於圖像文學
夏弩〈夜遊〉作品之一

夏弩〈夜遊〉作品之一

身為 I 人 + 微社恐,這一週可謂是無所不用其極,光是要跟明明很少聯絡的朋友邀請他們的孩子投稿,還有跟住家的管理員詢問能否張貼簡章,都需要一番勇氣,上週一本來打算直接殺去附近的國中,但我走一步退三步,最後以倒退嚕的方式縮回家裡去了〜

陌生人真的比陌生狗還可怕!

不論是面對面還是打電話,都會讓我的大腦發出國家級警報!

高雄青年文學獎明年即將迎接 20 週年,不論正在閱讀此文的你有沒有符合投稿資格、是不是教師,有任何想法或建議,都歡迎提供給我,今年我來不及做的,都可以成為明年執行的參考。

或者幫忙宣傳給更多人知道有高雄青年文學獎,趁接下來的中秋佳節,快來投一波吧!

前文提到 20 多年前有報名校內文學獎,最後就放上害羞的得獎名單。

raw-image


就讀左營高中時,由於同學 F 在校刊社而向我邀稿,當年她曾說有一位評審老師覺得新詩應該給我第三名,那時我知道學校的國文老師彭瑞金是位作家,難免有「如果能被作家肯定,代表真的不差吧!」的想法。

後來到美濃接案,得知彭老師是鍾理和文教基金會董事,但我始終無法去開口詢問老師是否為當年的伯樂?

F 已不記得是哪位老師,往事不可追,但不得不說雄青獎有評審會議紀錄真好,這樣我就不會連自己為何被選上?優缺點是什麼?至今不明了~

也是因為高中、大學每投必中的經驗,讓我畢業後幾次投稿報紙副刊未果而生出「人外有人」的自知之明,覺得再參加各大文學獎不可能還有那種幸運,加上從來都只有佳作成績,於是未再投稿任何文學獎了。

直到 2021 年非自願離職,以及疫情哪兒也不能去,想說不然來試試打狗鳳邑文學獎,然後我就挑戰從未嘗試過的小說,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所以我非常明瞭那種想投又怕落選的矛盾心情,可是回頭看,如果當時我能像現在學習不計得失的過每一天來看待投稿這件事,我也就不會錯過還可以報名高雄青年文學獎的那幾年機會了。

書寫於我而言,最初的因緣還是始於這件事能為不擅言語表達的我,找到一個情緒的出口。

得文學獎、出書成為作家什麼的,那都是後來的自我期許罷了。

眼看著升學主義並未從我這一代消失,而是一代傳過一代,所謂「孩子的教育不能等」,那個「教育」依然囿限於學科成績。

如果還有什麼是我這個決定不生的女性可以做的,或許就是希望那些未來的主人翁,能透過畫畫寫寫築出人生旅途中一條抒發壓力的管道

尤其是那些和我一樣,不是被這個社會所鼓勵與看見的內向者,也能因為投稿獲獎,安住於自己的寧靜小屋,不被喧囂的世界吵鬧得一再自我懷疑存在的價值。

第二屆真的很經典,讓三個人包辦了😆

第二屆真的很經典,讓三個人包辦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我有五個房間:

給電影人的情書
給音樂人的情歌
給戲劇人的情話
給文字人的情詩
給旅行人的情夢

《好好》:至少 30 篇的療癒練習
《陪我織情網》:五個房間的長文
《讀到飽》:好好 + 陪我織情網,百篇以上
avatar-img
9.4K會員
200內容數
影劇、音樂、創作、旅行、自我療癒、心靈成長、語錄金句,如果這些讓你感到怦然心動,那就別和我萍水相逢。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影 音 文學 夢 的其他內容
本來不是這樣 何是本來模樣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勿忘我」,請你,不要忘了我。 曾經我們是那麼的形影不離,為何如今卻變得形同陌路?許多的文章、書籍,談論的都是愛情裡的分手該如何去面對,卻很少有人會去著墨於友情關係斷裂所帶來的失落經驗該如何去排解。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無殼蝸牛、住高雄、鏟屎官。 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具備以上身份,請你務必睜大眼睛、張開手臂,好好迎接這個美好的租屋訊息! 因為「suki na room no.6 貓宅」已經完工啦! (貓奴們如果想做寵物溝通、需要寵物褓姆也歡迎找我~)
35 歲以後,開始想在母難日做一些覺得有意義的事。 於是,簽了器官捐贈、放棄急救同意書。 寫了我的告別式歌單。 到戶政事務所尋根,調出自己的出生證明、以及族譜。 拍單人婚紗照,跟自己結婚。 立好遺囑,不設告別式、不瞻仰遺容,只要記得生前模樣就好。 今年的生日禮物便是簽下大體捐贈志願書。
本來不是這樣 何是本來模樣
某日和心理諮詢師談,聽到對方說:「妳現在所經歷的是人生很重大的事件和轉折:中年失業和中年轉職。何況妳是一次面臨兩個,那是非常不容易的事。」 啊,原來我步入中年了啊,一直以為中年失業、中年轉職這種事情不會發生在我身上呢!而且我會做廣播做到退休呢!殊不知正遭逢著所謂的中年危機。
「勿忘我」,請你,不要忘了我。 曾經我們是那麼的形影不離,為何如今卻變得形同陌路?許多的文章、書籍,談論的都是愛情裡的分手該如何去面對,卻很少有人會去著墨於友情關係斷裂所帶來的失落經驗該如何去排解。
這次《逆流:鍾理和與鍾肇政書信錄》的發行,我好奇的將已經絕版的《臺灣文學兩鍾書》找來閱讀,過程中彷彿閉上雙眼就能穿越時空看見他們伏在案上寫信給對方的模樣,好幾度,那些或是隔空打氣、或是訴說頹喪的情感,一再如力透紙背般的渲染上我眼眶裡,令淚濕衣襟。
無殼蝸牛、住高雄、鏟屎官。 如果你或身邊的親友具備以上身份,請你務必睜大眼睛、張開手臂,好好迎接這個美好的租屋訊息! 因為「suki na room no.6 貓宅」已經完工啦! (貓奴們如果想做寵物溝通、需要寵物褓姆也歡迎找我~)
35 歲以後,開始想在母難日做一些覺得有意義的事。 於是,簽了器官捐贈、放棄急救同意書。 寫了我的告別式歌單。 到戶政事務所尋根,調出自己的出生證明、以及族譜。 拍單人婚紗照,跟自己結婚。 立好遺囑,不設告別式、不瞻仰遺容,只要記得生前模樣就好。 今年的生日禮物便是簽下大體捐贈志願書。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雄出差的日子裡,開始了二地居的生活體驗,發現工作與生活可以無縫連接。不論是參加六年石斑童趣營,享受地方美食,還是透過與朋友聚會,這些生活片段都為我帶來了不同感受。高雄不僅是一個工作地點,更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重拾與朋友的情感連結,享受在地生活多樣性。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能激勵更多人探索生活的美好。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四處旅居台灣這二年,每次到新的地方旅居,事前要做的功課就是先到各縣政府了解當地歷史地理,因這會使自己能快速和當地背景有基本的連結,然後就是要加入當地大小事社團,因這可以獲得當地最新消息及八卦,也可最快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也因這兩件事情讓我旅居不再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基本上夏天不太安排國內旅遊,尤其是七八月,除了天氣炎熱,無法在戶外待太久之外,加上適逢暑假期間,即使平日,觀光景點也有不少的人潮,但最近有個機會剛好去了一趟高雄,而其中有一天半還安排了自己一個人的自由行。 距離上次到高雄也好幾年了,高鐵、高捷加輕軌的共構,安排一日遊的景點其實也不少。因為有心理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回去之時,我們沒有明顯的鄉音、也不留鬢毛。不知該喜還是該悲的事情是,村口沒有兒童在那裡笑問。兒童在補習、兒童被教育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不用惶恐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要找杜康的話,沒人會告訴你他在都更過後的杏花村。
「靠北白癡哦,我們要交的試卷地點在台南啦。」 一群吵鬧的年輕人,拿著考卷在台中的繳交點瞎搞。 「笑死,白跑一趟了,來都來了台中逛一逛吧。」 我選擇跟一行人分開,就自己待在台中公園坐到晚上。可能是在思考坎坷的人生吧,或是純粹享受片刻的寧靜。 一陣
今天是遠距離的第80天。 台灣與日本的距離不遠,80天在許多人眼裡也或許不長。但是,80天卻佔了我們在一起的時間的1/5。 而今天是遠距離的第80天。我們吵架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在臺東尋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現了對於人生選擇的堅定和遺憾,以及對於不同地方溫暖的感受。文中描述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於臺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高雄出差的日子裡,開始了二地居的生活體驗,發現工作與生活可以無縫連接。不論是參加六年石斑童趣營,享受地方美食,還是透過與朋友聚會,這些生活片段都為我帶來了不同感受。高雄不僅是一個工作地點,更是我的第二故鄉。在這裡,重拾與朋友的情感連結,享受在地生活多樣性。希望透過我的分享能激勵更多人探索生活的美好。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四處旅居台灣這二年,每次到新的地方旅居,事前要做的功課就是先到各縣政府了解當地歷史地理,因這會使自己能快速和當地背景有基本的連結,然後就是要加入當地大小事社團,因這可以獲得當地最新消息及八卦,也可最快了解當地的民俗風情,也因這兩件事情讓我旅居不再
Thumbnail
在現今可以慢慢大方討論起自己的性向的台灣社會中,那樣壓抑與被排擠而漂泊的人生或許是年輕一輩不容易想像的事,但卻是至今還未能被接納的人,繼續的人生!
Thumbnail
基本上夏天不太安排國內旅遊,尤其是七八月,除了天氣炎熱,無法在戶外待太久之外,加上適逢暑假期間,即使平日,觀光景點也有不少的人潮,但最近有個機會剛好去了一趟高雄,而其中有一天半還安排了自己一個人的自由行。 距離上次到高雄也好幾年了,高鐵、高捷加輕軌的共構,安排一日遊的景點其實也不少。因為有心理
Thumbnail
#生活旅行seeingtheworld 想想這兩年的旅行,可以說是全年無休的到處跑,真是比打卡上班還認真,而到了高雄,因計畫這次旅居半年,所以相對行程也較散漫,也可以好好看看高雄的生活。 這裡,沒有聽不懂的原住民和客家人說話,出現在耳邊的,是熟悉到不行的閩南語,因出生在台南,或許在
  回去之時,我們沒有明顯的鄉音、也不留鬢毛。不知該喜還是該悲的事情是,村口沒有兒童在那裡笑問。兒童在補習、兒童被教育不能和陌生人說話。於是不用惶恐地說:不要問我從哪裡來。要找杜康的話,沒人會告訴你他在都更過後的杏花村。
「靠北白癡哦,我們要交的試卷地點在台南啦。」 一群吵鬧的年輕人,拿著考卷在台中的繳交點瞎搞。 「笑死,白跑一趟了,來都來了台中逛一逛吧。」 我選擇跟一行人分開,就自己待在台中公園坐到晚上。可能是在思考坎坷的人生吧,或是純粹享受片刻的寧靜。 一陣
今天是遠距離的第80天。 台灣與日本的距離不遠,80天在許多人眼裡也或許不長。但是,80天卻佔了我們在一起的時間的1/5。 而今天是遠距離的第80天。我們吵架了。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一位在臺東尋找自己生活方式的故事,展現了對於人生選擇的堅定和遺憾,以及對於不同地方溫暖的感受。文中描述了對於工作和生活的掙扎,以及對於臺東的懷念和感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