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國中孩子該參加籃球校隊?爸爸的心聲與見解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孩子參加籃球校隊的選拔後,家教老師即不斷地明示暗示說國中生沒這麼有空,應該以功課為重,籃球就下課去打興趣就好,千萬不要參加籃球隊,彷彿在他的眼中,我是個不諳教育的父親,正做出把孩子推入萬丈深淵的決定...

想當年,爸爸我也是一路打校隊,得到高雄市錦標賽的第三名,還以全校第二名的成績進入台南後火車站大學,也從來沒有覺得不打球的同學比我還優秀阿...一邊忍住心理的嘀咕,一邊對著老師陪笑臉:我們就是先打打看,萬一成績受影響,我們會調整的,課程的時間,還是就請老師多費心,拜託了~~

的確,現今台灣教育體制下,大家嘴上嚷嚷著要孩子多元發展,但身體卻誠實的限制孩子參加各種課外活動,尤其球類運動,在父母成長的年代,都是課業不佳的孩子在熱衷的活動,家長們莫不對球類競技類的校隊敬而遠之,孩子國小中十幾個校隊成員,升國中繼續打校隊的,竟然只剩下四個,視校隊為洪水猛獸的態度可見一班。

而雖然爸爸表面十分支持孩子的決定,尤其Andy Jr.內向、打安全牌的個性,願意向辛苦的校隊生活發起挑戰,爸爸無論如何都必須支持到底,然而嘴上激勵講得好聽,心裡也不免惴惴,萬一我錯了呢,萬一國中真的不適合浪費時間在籃球上,萬一我沒有及時把孩子從錯誤的道路拉回來,浪費三年怎麼辦?

幸好,經過蒐羅許多意見資料,以及專業的校長及學校幹部的解說完,至今仍是慶幸做出鼓勵的決定,也對於孩子的成長,有更多的期待,也整理出幾個支持孩子國中繼續參加體育社團的理由。

國一加足馬力的效率很差,應提供孩子自我探索空間

細數爸媽午夜夢還中最大的噩夢,非"輸在起跑點"莫屬,是故孩子的班級裡,縱使是在升學氛圍相對悠閒的南部,國一即補習全科的同學仍大約佔1/3,其他的也大概都有1~2科的補習,完全沒有補習規畫的全班只有2位,而補習全科意味著孩子的時間基本上是完全被塞滿,每天就是在學校、補習班、睡覺的無盡輪迴中渡過。
試想,連續三年維持這樣的生活,正常的大人有幾個人受的了,何況身心都在成長中的學生,因此為了求生,孩子一定會發展出自我保護機制,有的是降低專心的時間,有的則是在維持高檔一段時間後熄火,依據學校老師的說法,國一就補習全科的生活方式,往往不會比國三再閉關念書的效果來的好。

國中生面臨身心轉變期,大量的精力需要一個出口

這也是體育性社團對於國中生們最大的意義,尤其對於男生而言,精力需要一個出口,否則在精力無從發洩的情況下,可能會在課堂上躁動不安,在深夜的房間裡面浪費衛生紙,最糟的是產生破壞體制規則的傾向,據爸爸我觀察,由於多半教育的責任在家中落在媽媽身上,因此媽媽很難體會青春期加上睪酮素對於國中男生的破壞力,還記得有位媽媽憂心四處搗蛋的兒子,我建議讓他加入嚮往的排球校隊發洩精力以及學習紀律,該媽媽卻回應我:可是這不是我想要的...

打球有助於頭腦發展

可別以為打球只會變成四肢發達頭腦簡單的壯漢,國內外已經有大量文獻指出,運動其實有助於孩子腦部發展有正面的影響,更別說對於認知、順眠、專注力都有顯著的好處,就以孩子所在的學校來說,他們的羽球校隊人人都是學霸、也是時間管理大師,能同時兼顧羽球、科學研究社、課業,籃球隊裡面也有1/3能順利考上前三志願。

打球的小孩成績比你想像的好

承前所述,打球對於念書其實有正面的幫助,而對於打球的孩子會變壞這件事,其實主要還是整體學生素質的影響,就以筆者孩子就讀的明星學區來說,由於從學生到家長、學校對於球隊的經營策略仍以學生為本,學生們彼此並不會互拉後腿,反而競技會從球類競賽到課業,對於前三志願的錄取率,甚至還高於全校平均。

團隊及社交能力開發

大家都知道出社會後,不能只會念書,但多數人還是只教孩子把書念好,這是一件很弔詭的事情,台灣的教育不重分組討論,與人的互動比起國外的教育原本就弱很多,社團跟球隊正好可以有效補強這個缺憾,孩子也跟我表示希望能在球隊認識更多別的班級的朋友,擴大生活圈。

競技球隊能提前體驗人生

這是學校提供一個全新的思考角度,球隊生活是一個小社會、小組織的縮影,在對於勝敗的追求、接受裡面,就是提前體驗人生,因此據師長們觀察,參加球隊的孩子,心態上多半會較成熟,或許將來進入社會,能夠有更好的適應能力。

學習時間管理能力

家長們都知道,現實的生活是複雜的,沒有像學生目標這麼單純簡單,我們都已經學會如何在事業、家庭、自我中求得平衡,因此"唸書就好"這樣的單純目標並不符合實際人生,學習如何兼顧球隊、課業、追上錯失的課堂內容,想辦法解決問題,這些都是很好的訓練,也是補習班所無法提供的部分。

增加學習履歷

多元入學的趨勢下,孩子要脫穎而出,更需要各種履歷的加分,單純的念書,有時候競爭反而更大,更何況若有出國的打算,國外的大學對於競技類球類團體經歷可謂是非常重視,在運動風氣不盛的台灣,取得這樣的經歷,相對國外容易許多,為何不投資?

多采多姿的求學人生

筆者是個熱愛學生生涯的人,縱使是苦悶的國高中生活亦是如此,很大的一理由就是參與球隊,為我留下許多美好而熱血的回憶,球隊的朋友也是離開學生身分後,唯一有持續聯絡的族群,孩子的青春十分短暫,國高中這精華六年,如果甚麼色彩都沒留下,應該是非常可惜

所以,最後孩子在爸爸成為專屬訓練員,特訓了兩個多月後,順利加入籃球隊,開啟了青春的序章,接下來就是持續的關注孩子的時間管理,目標是國一維持一定的課業水準下,持續的鍛鍊球季,期望國二能夠足以擔任先發球員的身手,至於爸爸的訓練日記,有空再分享囉!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ANDY不當上班族的沙龍
53會員
82內容數
從事公務員10年後的Andy,好不容易累積了一小筆錢,兩個小事業,毅然選擇不再為五斗米折腰,離職後在自由市場森林中闖蕩,繼續尋覓財富自由的密碼,一點點興奮、一點點心酸,盡在此處跟你分享。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2025 vocus 推出最受矚目的活動之一——《開箱你的美好生活》,我們跟著創作者一起「開箱」各種故事、景點、餐廳、超值好物⋯⋯甚至那些讓人會心一笑的生活小廢物;這次活動不僅送出了許多獎勵,也反映了「內容有價」——創作不只是分享、紀錄,也能用各種不同形式變現、帶來實際收入。
Thumbnail
教養孩子是家長最大的課題之一。文章探討了適當的教養方式,強調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無論是閱讀還是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主張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Thumbnail
教養孩子是家長最大的課題之一。文章探討了適當的教養方式,強調讓孩子在正確的時間、正確的條件下做正確的事。無論是閱讀還是運動,都是很好的方式,主張讓閱讀跟運動習慣成為家庭的核心價值觀,並且讓孩子們擁有選擇自己喜歡的書和有興趣的體能活動。
Thumbnail
暑假已過1/3,期間燁參加了兩個營隊 一個是為期3天的「創意作文」 這是媽媽屬意的課程 在與孩子溝通(說服?)後,孩子也願意去的 另一個是為期5天的籃球營 因為知道孩子喜歡籃球媽媽特地去找的 討論了一下孩子很快就表示想要參加。 今天是籃球營的最後一天 簽退時教練抬頭跟我說:「媽媽,燁
Thumbnail
暑假已過1/3,期間燁參加了兩個營隊 一個是為期3天的「創意作文」 這是媽媽屬意的課程 在與孩子溝通(說服?)後,孩子也願意去的 另一個是為期5天的籃球營 因為知道孩子喜歡籃球媽媽特地去找的 討論了一下孩子很快就表示想要參加。 今天是籃球營的最後一天 簽退時教練抬頭跟我說:「媽媽,燁
Thumbnail
我鼓勵兒子參加比賽,但兒子卻拒絕,他透過比喻,讓我充分理解了他的心情。文章內容溫馨感人,讓人回味。
Thumbnail
我鼓勵兒子參加比賽,但兒子卻拒絕,他透過比喻,讓我充分理解了他的心情。文章內容溫馨感人,讓人回味。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競爭帶來的問題 孩子們喜歡競爭,但家長們更喜歡競爭!為了滿足自己對競爭的渴望,家長和教練可能會讓孩子接觸過於激烈或過於高階的運動項目。即使孩子在體能上尚可負荷,他們也難以在心理上應對訓練和比賽中的情緒壓力。教練和家長常因下列兩種安排帶給青少年運動員壓力,一是太早讓兒童接受高壓的訓練和比賽日程,二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對兒童而言,有良性競爭,或有機會和同伴一起玩耍、感受自己為團隊的一份子非常重要。因為這有助於培養兒童的性格,如毅力、團隊合作精神、運動家精神和生理成熟度等,讓兒童在體育方面有更好的發展。良性的競賽不但能幫助兒童的全面發展,也有益於培養兒童與社會的關係。比賽讓兒童有機會可以應用在練習中學到的技能和戰術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這篇文章討論了家長在面對青少年孩子遲遲不願意上學時的困惑與壓力,並提出瞭解決問題的策略。作者透過對家長與青少年間關係的分析,提出了照顧自己與明確界線的重要性,並強調父母親需要先照顧好自己的情緒才能更好地照顧孩子。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Thumbnail
7歲大小兒,那天回家,抱著媽媽大哭,說再也不要去籃球隊練習了。 一把鼻涕一把淚的,霸總才把事情説清楚: 小兒習慣與好友甲一起玩,但是好友甲執意要和某群男同學玩在一起,這群男孩裏,有2個馬丁,不知爲何,不願意小兒跟他們一起玩,於是開始各種“抗拒”行爲,從威脅,偷打,推人害小兒跌倒,從休息時間,到籃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