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對話:自我陪伴與療癒(一)

閱讀時間約 2 分鐘

身體的覺與知


最近,在一個舞蹈治療專訓的小組中,帶領的老師回饋一位夥伴的工作歷程時,說了一句話觸動了我:「剛才當我聽到你說……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身體縮了一下……」

事實上,那個當下我的身體裡面也有反應,感到緊繃、震盪了一下。意識到這個反應時,因為期待自己更融入活動,我內在似乎經歷了一個過程是:先花一點力氣向內去安頓自己,然後再次「打開」自己,回到活動的軌道上。


經歷這個探討分享體驗的歷程,我意識到自己能夠察覺到這種細微的身體反應,是來自常常提醒自己對感受保持好奇、允許和接納的學習。回想起來,這一路走來,我從老師、同儕和夥伴們身上,學到了許多珍貴的態度和方法。


透過覺察與接納,為自己撐起內在的空間


上述的體驗讓我反思了自己與身體的關係。

我選擇了薩提爾模式的家族治療作為我的諮商專業取向。從十二年前開始學習薩提爾模式,到現在,我發現自己與身體的關係發生了很多變化,特別是傾聽身體的方式,以及詮釋身體訊息的眼光。


例如,很自然地在互動中覺察自己的身心狀態(我的「冰山」),並觀察這個狀態如何影響我對外在訊息(他人或情境)的解讀。

像是有一次在工作中遇到挑戰,我感覺喉嚨有種緊繃的感覺。我在心裡停下來問自己:「這種緊繃想跟我說什麼?」透過這樣短短的自我對話,我發現自己其實感到有些焦慮不安,懷疑自己無法勝任這項工作。

覺察後,我有機會分辨出那個懷疑不安,有許多是來自我從過去打包來的「失敗很糟」的自動化反應。當我能夠區分過去的自己和當下的自己,我就更能與當下的自己同在。那感覺就像魂魄歸位,雖然這比喻有點怪異,但確實是我的真實感受。彷彿失散的自我再次合而為一,讓我感覺更踏實,也能更安穩地承接當下的發生。


因此,那些因外在而來的壓力感受或情緒,有了更多空間和彈性可以被消化。就像為自己撐起了一個緩衝空間,轉化了我以為的外在威脅,也讓內在莫名被觸發的防衛,有了一個被自己理解與安撫的地方。


你的感受


那些可能一閃而過的身體感受,或許正是在述說或是提醒我們什麼。你是否也曾注意到自己身體的細微反應?你會怎麼和它對話呢?


每一個細微的身體感知,都是重新認識自己的契機;每一段身心對話,都是自我療癒與成長的旅程。 在通往愛、認可、意義、自由的路上, 力氣不夠時,走一小步就好; 沒力氣時,接納停下來,也是力量的一步。 讓心靈在這些小小的步伐中,找到新的平衡與安定。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中醫/民俗(經絡)調理是為了使身體恢復平衡、啟動自癒力。文章提到了如何茁壯身體和練就心理的容量,強調了保養對身心順應變化的能力(自癒力)的重要性。若出現自癒力無法應付的情況,也提到了透過加強調理、不同的保健法、醫療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的自癒力,找回身體平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忙碌與壓力常讓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照顧與運動的正確方式。許多人即便有心健身,但往往因為缺乏正確的暖身知識和動作控制,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受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給初學、健身愛好者必學身體控制及暖身』線上課程,專為那些想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健身愛好者設計。
Thumbnail
透過呼吸運動進行自我療癒,讓身體與內心同步,相互調適。對自己好一點,走在自己的選擇裡,透過放鬆的體驗,練習持續著生活,讓放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不同的框架,本文藉著案例,提醒大家要回到自己,不要被框架侷限,即使暫時無法跳脫,還是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感謝身體,休息、養生,修復自己的身體。也呼籲人們要對內心的想法和願望坦誠相待,學會放寬標準,鍛煉心靈、放輕鬆,從積極的生活態度出發,去愛自己的身體和感謝身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透過一對一醫療皮拉提斯課程,調整身體結構、放鬆肌肉的心得,並且設定了透過皮拉提斯讓身體更健康的目標。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腳踏實地,找到中心線。總是要練習,建立內在平衡。採取舒服的坐姿,背部挺直。閉上眼睛。調息,讓自己漸漸地,徹底地放鬆。透過想像,感受流向不同的能量,並在身體中和諧地混合,增加幸福感和顯化力。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這篇文章探討了瑜伽作為一種身心靈療癒的活動,強調透過不斷的自我練習來達到全人健康。作者分享了在忙碌生活中如何藉由瑜伽來調節情緒和身體狀態,並推薦了一本名為《瑜伽療心室》的書籍,指出書中的方法能幫助讀者認識自我、設定界限及建立健康的生活習慣,以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質量。
中醫/民俗(經絡)調理是為了使身體恢復平衡、啟動自癒力。文章提到了如何茁壯身體和練就心理的容量,強調了保養對身心順應變化的能力(自癒力)的重要性。若出現自癒力無法應付的情況,也提到了透過加強調理、不同的保健法、醫療等方法來提高自身的自癒力,找回身體平衡。
Thumbnail
這篇文章介紹了身心學的由來與歷史、基本理念以及在臺灣的發展情況。內容包括身心學的核心理念、臺灣身心學的發展和身心學學派的介紹。此外,也介紹了身心平衡技法(Body-Mind Centering®, 簡稱BMC®)的創辦人與理念、課程內容等。
Thumbnail
現代生活的忙碌與壓力常讓我們忽略了對身體的照顧與運動的正確方式。許多人即便有心健身,但往往因為缺乏正確的暖身知識和動作控制,導致效果不佳甚至受傷。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我們特別推出『給初學、健身愛好者必學身體控制及暖身』線上課程,專為那些想提升自身運動能力卻不知從何入手的健身愛好者設計。
Thumbnail
透過呼吸運動進行自我療癒,讓身體與內心同步,相互調適。對自己好一點,走在自己的選擇裡,透過放鬆的體驗,練習持續著生活,讓放鬆成為生活的一部分,就像呼吸。
Thumbnail
需明白一點,幾乎所有動態的,靜態的運動,都是為了讓我們達到身心合一,而合一的首要前提就是破除腦對身心的限制。 武術也好,或是瑜伽,都是在動中尋靜、斂精納神,其目的都是為了養。而養的目的就是為了提升思想的覺知與減輕身體的痛苦,其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不能用腦。
Thumbnail
我們活在這個世界上有著各種不同的框架,本文藉著案例,提醒大家要回到自己,不要被框架侷限,即使暫時無法跳脫,還是可以先回到自己身上,感謝身體,休息、養生,修復自己的身體。也呼籲人們要對內心的想法和願望坦誠相待,學會放寬標準,鍛煉心靈、放輕鬆,從積極的生活態度出發,去愛自己的身體和感謝身體。
Thumbnail
這篇文章分享透過一對一醫療皮拉提斯課程,調整身體結構、放鬆肌肉的心得,並且設定了透過皮拉提斯讓身體更健康的目標。
Thumbnail
一提到瑜珈的體位法練習,多數人聯想到的可能是提升靈活度、肌肉力量……等身體方面的素質,不過體位法的效用並不僅於此。在瑜珈療癒 (Yoga Therapy) 的應用中,我們時常把體位法練習作為建立「內在資源」(Inner Resources) 的一種方式,以及提升心理認知層面的「自我效能」。
Thumbnail
腳踏實地,找到中心線。總是要練習,建立內在平衡。採取舒服的坐姿,背部挺直。閉上眼睛。調息,讓自己漸漸地,徹底地放鬆。透過想像,感受流向不同的能量,並在身體中和諧地混合,增加幸福感和顯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