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書評:《成功的條件》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很多人渴望成功,因為成功代表著可以被人崇拜的的成就感。成功可能被定義成「財富增加了」,可能代表「很出名了」,當然也連帶著對社會產生一定的影響力。

經驗中談成功,幾乎都是以「個人傳記呈現」來推論成功的關鍵。而坊間談成功的書籍很多,討論成功的方式很多元,方法也很廣泛,例如張忠謀、王永慶、郭台銘等個人成功後反推他們成功的因素,也許再引述出成功的關鍵。所以呢,似乎大部份書籍描述成功的方式,幾乎採田野式調查,也就是憑著作者們的經驗去歸納成功要素。但這本書並非如此,作者說因為他是科學家(網路數據分析者),所以他採用大數據方式歸納成功要素。


*********************************************

書名:成功的條件,AI時代的5個大數據必然法則

(The Formula: 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

作者: Albert-Laszlo Barabasi

出版社:天下文化 遠見 2023/05/08

*********************************************

raw-image


以往傳統的成功故事中非常強調這個人的努力歷程,是的,努力的確是很成功路上的重大因素,但不是必然因素,亦即努力不一定成功,再者好表現不等於成功。


「何謂成功」?

當我讀本書時,我覺得它很特別,作者特別強調,他身為學者,使用大數據的科學分析方式來定義成功公式(The Formjula, The Universal Laws of Success)。若以科學邏輯研究現象必需要先定義變數,研究方法,以及保證推論的一致性。在這本書中,作者定義什麼是「成功」?做為一個科學家,最再乎的實驗的變數需要嚴格的定義可操控性,定義是可以被衡量且唯一的標準。所以,在這本書中作者必須要先定義「何謂成功」?


所謂成功的定義就是:「我們從所屬社群中得到獎賞」。那麼什麼是「獎賞」呢?對科學家而言是「名聲」、對品牌而言就是「能見度」、如果是音樂家,那就是「門票銷售量」、對商業人士而言,就是「收入」、對學者而言,就是論文被「引用的次數」、對運動員而言,可以是「代言廣告金額」。另外,還需要一個嚴格規定,就是這些評定必需來自於外部而非內部,來自集體觀點,故會有社群回應性,不討論個人,不是自己認為自己已經很成功的自我感覺。


這本書洋洋灑灑的花了很多篇幅去說明成功與否的很多論述,作者歸納了五項成功要素。以下我歸納這本書的重點:


成功第一定律:你的表現能為你帶來成功。但如果表現的優劣難以判斷,則是人際網路能為你帶來成功。

例如陳述的邏輯像是這句話:「不是只要上了好的學校就能成功,反而是當我們成功之後,學校變得有名」。所以作者想要表達的是:「成功與否,關鍵在於人際網路的回應」。如果這推論為正確,想要成功的人一定要找適宜的集體環境,才容易被人看到個人的優秀,透過人群的傳播(網路)力量,將資訊擴散出去,透過網路結點愈多達到愈多人知道的效果。

例如作者引用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有二位戰機飛行員(甲與乙),明明乙在戰爭中打落的戰機數量明顯優於甲,可以歷史上大家只記得甲,說他是民族英雄,喔,原來甲的行為被一直報導轉傳歌頌著。

所以呢,成名不一定等同成功,成功不一定名就。關鍵就在於有沒有很多人認識這個人。


成功第二定律:表現有上限,但成功無上限。有冪次定律

這本書中提到專家們,在他們的場域裡都是頂尖的佼佼者,專家到一定程度以上,彼此間實力幾乎沒有什麼差距了,這就是作者想要描繪的表現有上限。例如有些隱藏性因素影響了我們的選擇,讓我們知道連紅酒專家都挑不出最佳的紅酒,連音樂專家也挑不出挑得出最佳的小提琴手(鋼琴家),聽音樂會演奏,還是看音樂會演奏?


於是,我們很好奇到底誰來決定藝術品的價值呢?原來有主觀的價值判斷性,如果看的人覺的美就是美,藝術品價值因情境而不同。所以還是那個觀點:


如果被多數人認同,再平庸也不凡。所以,到底「佳德鳳梨酥」真的是冠絕群雄嗎? 「鼎泰豐小籠包」完勝所有競爭者嗎? ~ 如果大家都同意,你我也非得同意。


作者提出一個觀點,表現有上限,但成功無上限。像高爾夫選手老虎伍茲:為什麼只要老虎伍茲一上場,其他高爾夫選手就表現不佳?這定律揭櫫殘酷的事實,優秀第一名光芒會遙遙領先同領域的其他人,這個人似乎有黑洞般的力量吸住了絕大多數的目光,超級巨星與冪次定律, 比別人只要再多好一點點,報酬就會多很多很多。這世界上就是集中於少數人的高度被注目。例如物理界的愛因思坦,棒球界的大谷翔平。


成功第三定律:過去的成功X適存度=未來的成功

作者有發覺要一直維持成功,就是要在過往成功的基礎上,還要維持一定強度的適應能力,所謂有足夠的適存度,歷久不拽,如果再搭上「優先連結」的社交影響力,則成功無上限。成功帶來成功~優先連結(referential attachment) 優先連結引發連鎖效應,知識帶來更多知識,技能帶來更多技能。網路的連結性,有無限連結的擴張,當名氣養起來後,撒出一張大網,不斷向外探索,想得到高額報酬,商品需容易複製,網網相連也給了適存度上保護,就更鞏固了未來成功機會。。


成功第四定律:雖然團隊的成功需要多元性與平衡,但功勞讚譽只會歸於於特定個人。

想想看,如果一個團體中有很多強者,這團體可能達不到最佳績效,這個定律也表現出一個團體要有一個最佳的領導者,而非多頭馬車,若團隊成員愈多元,愈容易成功。舉例,棒球隊講求團隊合作,如果一個球隊找來市場上最佳的選手組成,不一定能夠水乳交融拿到總冠軍。


成功第五定律:堅持下去,成功隨時都可以到來。


本書作者提出一個成功的公式。

S=Qr


S: 成功

Q : 轉化成功的催化能力,天生的才華,對個人而言是固定的

r : 創意點子的產量


當一個有創意的人,不斷地想出點子r,若r值愈多,當然成功機會較高,再加上Q 係數(這個轉化成功的催化能力),兩者結合就會成功,點子多,創新多,就能與眾不同有了新應用,因為成功可能來自於一時,可能會像雪花般融化,但創造力卻永遠不會過期。有創意也要有執行力,兩者缺一不可。


簡要彙整本書之架構

A:【成功的定義】+【持續維繫】 ->這只是必要條件

B:【A】+【2/8理論】+【領袖特質】

C:【B】+【網路傳播廣為人知(不管是天意或人為)】 -> 被作者定義為成功

關鍵問題是你會同意【C】嗎?


討論:

這本書的結論是否符合您我刻板印象呢?恐怕有很大的解讀性,也會再引起不同的論點,會再被探討。但至少對我而言,也是一類呈現的邏輯,且有一定的道理存在。


套具時代的話,現代人活在網路中,網路充滿結點,一個訊息很快就如病毒式的傳播出去。本書讀後感覺到作者非常強調人際網路的功能。成功被建築在有沒有被很多人認識的基礎上。


就算作者提出這五個要素構成功能的定義,我還是覺得有很大的討論空間

舉一個例子,百萬訂閱數的Youtuber,靠的是另類的形象,語不驚人死不休的操弄模式,被很多人認識,話題性很高,廣告收入也很高,這樣的人算成功嗎?

又例如陳樹菊女士,她的默默善行,被報導後,很多人開始認識她,那她算成功嗎?


我傾向認同陳樹菊是成功人士,她的故事會一直被流傳;而百萬網紅Youtuber只是某位賺錢人士而已,社會地位不同,過了若干年會被遺忘。


於是,我在想,不刻意的營造名聲流量,不虛偽的人設形象,自然而然地被很多人主動傳播的故事,符合主流社會價值,有著崇高地位者,是不是比較符合成功的定美呢?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三峽的貓-avatar-img
2024/09/21
喜歡你最後一段的論述,的確怎樣是「成功」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甚至同一個人在人生不同階段認為的「成功」也很不一樣。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2
三峽的貓 就科學的角度先用找出一個最大公約數且嚴謹的成功定義,這恐怕就有很多不同的討論爭議了。再者,人的生命周期不同,又要再討論是否產生不同人生階段的成功定義是否需要修正或轉換。是故,成功應該也是個哲學問題,就跟什麼是「公平」一樣,很有不同見解吧。
在網路時代裡,成功與眾人的集體認知被刻意強調。有時需要想想的是「那些靠流量與話題性成功的網紅是否真正符合成功的定義?」「還是像陳樹菊這樣默默行善,但被社會廣泛認同的人更符合成功的本質?」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10/02
夏青青說文解字 這也沒辦理,看主流價值的演變啊!
我也蠻支持滴掉的結論,有時候會覺得探討這些問題不一定是只有成功或者不成功,有些問題沒那麼絕對;也有人從成功後來跌落神壇的。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2
Clear Day 亮亮 的確,如你觀察的「也有人從成功後來跌落神壇的」。 企圖去用科學方式去定義成功就是一件非常困難的工程,或許只能去推論幾種比較符合成功的特質或類型。
黃玫籽-avatar-img
2024/09/28
我覺得你的觀點非常有意思!成功的定義確的定義確實是相當主觀的,尤其是在當今這個多元化的社會裡... 像許多百萬訂閱的Youtuber,他的成功可能更多是建立在流量和品牌效應上,雖然有時候他的內容可能引發爭議,但他卻能吸引大量的觀眾,我覺得這種成功有時候與傳統意義上的「價值」不太掛鉤..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9
黃玫籽 我比較傾向成功的關鍵是被多數人「約定成俗的道德上」認同,這樣比較有被一代又一代的推崇效應。
Claydee-avatar-img
2024/09/24
不是很贊同作者的觀點,但很喜歡滴掉的討論和反思❤️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avatar-img
發文者
2024/09/24
Claydee 有獨立思考的能力真的蠻好的。我個人覺得這本書只是提供一個思考的方向而已。
avatar-img
曹滴掉~ 寬廣vs渺小的沙龍
13.1K會員
196內容數
大量閱讀讓我可以滿足探索未知。這裡大多數是我閱讀後的心得。我是認真讀後再分享,記錄於此,私心為己。可能有些內容比較硬澀,若您真有興趣,讀它可能需要耐心及用心,或許燒腦。我相信弱水三千,獨取一飄飲,自有共鳴之夥伴長相左右。
2025/03/20
超連結是網路世界運行的基本原理。為什麼能夠連結呢?因為有「價值」,在超連結的世界裡,會令人神迷,忘記從哪裡來?不知不覺到另一個地方! 當單一網路極大化之後,藉由結構洞穿越更多重網路,用更大的網路,吃掉單一網路,也就是如此,在商業世界裡,尚握結構洞填補商機,誰就是贏家!
Thumbnail
2025/03/20
超連結是網路世界運行的基本原理。為什麼能夠連結呢?因為有「價值」,在超連結的世界裡,會令人神迷,忘記從哪裡來?不知不覺到另一個地方! 當單一網路極大化之後,藉由結構洞穿越更多重網路,用更大的網路,吃掉單一網路,也就是如此,在商業世界裡,尚握結構洞填補商機,誰就是贏家!
Thumbnail
2025/03/08
童子賢先生一直是令我景仰的對象,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關懷人文的文青。例如(《一把青》絕處逢生的資金戰役)(註一)。我常看他的發言有智慧,是具有弘觀史及大策略,就拿最近台積電被狂人川普逼著去美國投資1600美元之事,發表者眾,正反不一,各有各個有看法,但我看童子賢先生的論調,更有策略觀及大格局
Thumbnail
2025/03/08
童子賢先生一直是令我景仰的對象,是成功的企業家,也是一位關懷人文的文青。例如(《一把青》絕處逢生的資金戰役)(註一)。我常看他的發言有智慧,是具有弘觀史及大策略,就拿最近台積電被狂人川普逼著去美國投資1600美元之事,發表者眾,正反不一,各有各個有看法,但我看童子賢先生的論調,更有策略觀及大格局
Thumbnail
2025/03/02
髮絲微沓,散於頸上,從背面看著女人的頸子,白白粉粉的。那細緻且白皙的頸部曲線,位於肩膀上,位於衣裳上;多一點太露,少一點就乏味,特美的,那是我最愛女人身子上的一部份。我忍不住靠近了它,鼻子聞到淡淡體香,引誘我的身軀更靠近一些。鼻子幾乎碰到了、嘴巴也快碰到了那滑膩的粉頸。閉著眼,就那它們彼此接觸吧。
Thumbnail
2025/03/02
髮絲微沓,散於頸上,從背面看著女人的頸子,白白粉粉的。那細緻且白皙的頸部曲線,位於肩膀上,位於衣裳上;多一點太露,少一點就乏味,特美的,那是我最愛女人身子上的一部份。我忍不住靠近了它,鼻子聞到淡淡體香,引誘我的身軀更靠近一些。鼻子幾乎碰到了、嘴巴也快碰到了那滑膩的粉頸。閉著眼,就那它們彼此接觸吧。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作者探討了成功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對比了客觀數據驅動的運動競賽和主觀評價主導的視覺藝術。書中舉例展示了人際關係在成功評價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大多數職業中,成功通常位於客觀表現與人際網絡之間的某個點上。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一書中,作者探討了成功的多維度評價標準,對比了客觀數據驅動的運動競賽和主觀評價主導的視覺藝術。書中舉例展示了人際關係在成功評價中的重要性,並指出在大多數職業中,成功通常位於客觀表現與人際網絡之間的某個點上。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讀後感2強調,成功不僅取決於個人能力,更在於人際關係網絡。書中以作者從政治難民到科學界成功人士的轉變為例,說明在封閉的羅馬尼亞無法實現的成功,透過國際人脈得以實現。此外,文章探討了客觀標準(如律師執照)與人際關係的平衡,並提出在特定領域中兩者的相對重要性。
Thumbnail
《成功竟然有公式》讀後感2強調,成功不僅取決於個人能力,更在於人際關係網絡。書中以作者從政治難民到科學界成功人士的轉變為例,說明在封閉的羅馬尼亞無法實現的成功,透過國際人脈得以實現。此外,文章探討了客觀標準(如律師執照)與人際關係的平衡,並提出在特定領域中兩者的相對重要性。
Thumbnail
這本《靠譜》,是作者侯小強分享132條的人生經驗與哲學。他是中國版權產業的風雲人物。擁有的智慧財產權IP有亮眼的市場表現,更是2次獲奧斯卡提名。向你們分享我精選的8點實用觀點。  靠譜的人總會被看見 如何成為靠譜的人呢?很簡單:「不問收穫,只管耕耘。」能看到自己目標的,也一定會被更多的人看見。你
Thumbnail
這本《靠譜》,是作者侯小強分享132條的人生經驗與哲學。他是中國版權產業的風雲人物。擁有的智慧財產權IP有亮眼的市場表現,更是2次獲奧斯卡提名。向你們分享我精選的8點實用觀點。  靠譜的人總會被看見 如何成為靠譜的人呢?很簡單:「不問收穫,只管耕耘。」能看到自己目標的,也一定會被更多的人看見。你
Thumbnail
「一家新創公司怎樣才會成功?」這是本書作者Ash Ali和Hasan Kubba的核心提問。他們依自身經歷及豐富的創業經驗,經過多年觀察,認為每個人事實上都有獨一無二的「不平等優勢」,應善加發揮,使你在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一家新創公司怎樣才會成功?」這是本書作者Ash Ali和Hasan Kubba的核心提問。他們依自身經歷及豐富的創業經驗,經過多年觀察,認為每個人事實上都有獨一無二的「不平等優勢」,應善加發揮,使你在競爭中能脫穎而出。
Thumbnail
「成功絕對不是賺很多的錢,而應該是全方位立體式的成功,不僅要賺很多的錢而且要有社會地位、健康的身體、良好的人際關係還要有智慧,這些都有才叫成功的人生,缺一不可。」
Thumbnail
「成功絕對不是賺很多的錢,而應該是全方位立體式的成功,不僅要賺很多的錢而且要有社會地位、健康的身體、良好的人際關係還要有智慧,這些都有才叫成功的人生,缺一不可。」
Thumbnail
我們總是羨慕成功的企業家,擁有龐大的資產;又或者經營有成的網紅,擁有龐大流量,帶來很高的收入。這成功的背後,一定是掌握了一套核心公式,才有辦法達成目前的成就。   而我認為這與很多書籍提過的「以終為始」有關,「與成功有約」、「內在原力」這二本書也都提出相同的概念。
Thumbnail
我們總是羨慕成功的企業家,擁有龐大的資產;又或者經營有成的網紅,擁有龐大流量,帶來很高的收入。這成功的背後,一定是掌握了一套核心公式,才有辦法達成目前的成就。   而我認為這與很多書籍提過的「以終為始」有關,「與成功有約」、「內在原力」這二本書也都提出相同的概念。
Thumbnail
你覺得成功靠的是運氣,還是能力? ​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和理由,可能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看法也可能不同。 ​我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積累,對這道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也有不小的變化。我將它分為四層:
Thumbnail
你覺得成功靠的是運氣,還是能力? ​這個問題,如果拿去問不同的人,得到的答案和理由,可能都不一樣;即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年紀,看法也可能不同。 ​我自己在人生的不同階段,隨著年紀增長、閱歷積累,對這道問題的思考與感悟,也有不小的變化。我將它分為四層:
Thumbnail
在標準化的世代中:知道目標、不屈不撓,如同最可靠的成功方法。無庸置疑,近期甚有許多書說這套方法是永恆的人類智慧。 於是我們奮力上爬。我們相信,努力成為佼佼者後,就會得到自我實現與滿足。 但是,真是如此嗎?先努力攀上高峰,就得以對生活充滿熱情? 這本書的作者可不這麼認為。
Thumbnail
在標準化的世代中:知道目標、不屈不撓,如同最可靠的成功方法。無庸置疑,近期甚有許多書說這套方法是永恆的人類智慧。 於是我們奮力上爬。我們相信,努力成為佼佼者後,就會得到自我實現與滿足。 但是,真是如此嗎?先努力攀上高峰,就得以對生活充滿熱情? 這本書的作者可不這麼認為。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