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每個在社會上工作的人,除了少數頂尖大學、家庭背景雄厚的那些,大部份開始就職的人,都會面臨到所謂“低薪“的問題。而在講這個題目之前,其實我們要定義一下所謂的低薪是有多低薪?我查了一下我二專畢業後,開始進入花蓮的服務業工作時,大約是民國89年左右,那時的基本工資是15840元。
♦民國86年10月16日發布,自10月16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5,840元,每日528元,每小時66元。
♦民國96年6月22日發布,自7月1日起實施,調整基本工資為每月17,280元,每小時95元。
可以看到直到民國96年,這十年間的基本工資也才調整到17280元,而我那時民國89年左右在花蓮服務業就業時,底薪也就真的差不多是15840元,這還沒扣掉勞建保後的實領薪水,所以我畢業後在花蓮工作了大約五年多,做了幾次轉換薪水大約是成長到了2萬5~2萬7左右,而這還是我已經在電腦賣場做銷售服務人員,有加上額外的銷售獎金才達到的,若是在沒有獎金的狀況下,根本是領不到2萬的程度。
而我當年在花蓮工作雖然是住家裏,但是這樣的薪水根本讓人存不到錢,或許只養活自己是可以的,但是在服務業工作期間,也發生了許多事情和意外事件,時常都會有突如其來的支出,有時甚至需要負債去解決那些事情。
所以可以想見,若是只賺到基本工資的情況,或是稍微多一些的時候,實際上是非常不足的,也可以說政府定訂的基本工資,就我當年的消費和個人支出是絕對不夠用的,也就是說基本工資幾乎可說是“低薪“的代表了。
時至今日,目前2024的基本工資,已經調整到了27470元了。
♦民國112年9月14日發布,自113年1月1日起實施,每月基本工資調整為27,470元,每小時基本工資調整為183元。
這也只比當年多了約1萬多元而已,所以若是目前在上班的各位只有賺到27470元時,應該也可說是和我當年一樣處於低薪狀態。
而我當年認清現實,在花蓮薪水要高的工作,無外乎就是軍、公、教、國營事業、做生意…這種有門檻的工作,而我唸機械又是模具專業的部份,在花蓮基本上找不到公司可以待,所以就業時往往就只能找到門檻相對低的服務業,雖然我本身也滿喜歡在第一線接觸人群的,但長期處於低薪的我對於這樣的未來是感到相當不安的。
所以後來我就在人力銀行登記履歷,開始參考外地的工作面試,而找工作的過程當然也是一波三折,最後我在新竹的老牌機車大廠工作,月薪終於在人生第一次超出3萬元,也才開始享受到所謂的周休二日、三節獎金…等,年薪也開始成長到了正常一點的薪資“中位數“,雖然現在領這種中位數的薪水,已經被很多人看不起了,但說實在的,對於從東部北上工作的我來說,這種薪水的成長幅度,對當年的我已經很滿足了。
所以回到題目“該如何擺脫低薪?“我們就有了明顯的目標,首先就是必須先脫離基本工資的水準,往更高薪的工作前進!
在這個社會上會只給基本工資的工作,基本上也就只要是一個正常人就能做的事,而且是偏向勞力活的工作,內容也是比較單調、重複性高、面對的人事物相對固定變動不大的那種,也就是門檻低,外國人語言不太通的那種也可以做的那種。
所以近年我在外面外食的經驗來說,那種一般小吃麵店、便當店、平價中價位餐廳,那些基層的工作人員,已經很多都被越南、印尼的勞工所取代,對他們來說,台灣的基本工資已經是他們國家的高薪工作了,難怪這些人會不斷地申請來台工作。
身為台灣人的我們,其實就算是要領低薪的工作,現在還得和這些外國朋友們競爭,否則也不是那麼容易地就可以找到,所以對於剛出社會的年輕人來說,這種就業環境的轉變,也是馬上就得面對的問題。
我的經驗是,若出社會做了幾年工作,仍舊在低薪工作打轉時,必須得要思考自己未來到底要的是什麼?
我當年想到的是,若我十年後還是領著不到三萬元的工作,那麼根本就不可能交女朋友,也無法組成自己的家庭,而父母也陸續退休,面對人生的生老病死,領著低薪就不可能應付那些人生中必然發生的意外,錢不夠就只能向親友借、向銀行借。
借貸可以應一時之急,但在那之後還清借款的過程,可以支配的金錢其實變得更少,生活也就會更困難。
當一個人沒錢的時候,最先是沒辦法做額外的消費、娛樂,再來就是飲食也只能選擇便宜大碗的,短期間還能忍受得住,但長期這樣的話,也就會開始透支自己的健康,隨之而來的病痛也就開始把人生再打進下一個谷底,當年二十多歲的我想到這裏,有時淚水也會不禁地流下來,面對低薪的生活如此感不安,也讓我不得不做出工作轉換的選擇。
要擺脫低薪,就是得朝相對高薪的工作前進!
而社會上相對高薪的工作,就必然是民生必需品、或是人們會想消費的東西,像是食衣住行育樂相關的產業,近年走向高齡化的社會,健康醫療相關的產業也不斷成長,也因此在這些產業之中,因為會有大眾持續地消費,裏面就會有相對高薪的工作。
我那時選擇進入汽機車製造業的公司,其實也是想累積專業的工作經驗,讓自己有本錢可以做到退休年齡,但是我在汽機車產業待了十幾年,運氣說實在也沒有很好,薪水就是在中位數上打轉,直到近年完成了在職碩的學位,才正式轉職到電子製造業。
而台灣的產業近年逐漸轉型,半導體、電子生產製造業,這些所謂的科技業公司,因為手機、平板、筆電、穿戴裝置…等,這些產品已經深入大眾的消費習慣,現在哪個人手上不是一部手機、平板?家中、公司也都至少會有一台桌機或筆電,所以這些電子產品也變成民生必須品,人人都要花錢消費的東西。
因為民眾會大量地消費電子產品,其中也不乏高價位的品牌,所以相對傳統的那些民生用品,利潤也比較好,公司有賺錢的情況下,也願意投資在研發單位,持續地開發新產品,在裏面的工作的人員也就比較能獲得高薪。
也就是說,想要領到較高的薪水,其實歸根究底還是得選擇有賺錢的產業,進入該產業的公司工作,才能領到比較理想的薪水!
這就是選擇比努力重要的原因,畢業若是待在一間產品都賣不出去、或是產品利潤很低,只能不斷節省內部成本的公司,那麼薪水基本上也很難有成長的空間。
雖然賺錢的公司不一定就是科技產業,傳統產業也有不少很賺錢的公司,但目前的局勢就是如此,某些專業的工作就是只有特定產業有需求,像是汽機車產業的引擎設計工作,若是一個專業的引擎設計工程師換工作到其他不同產業時,像是自行車公司,因為自行車並沒有搭載引擎,所以引擎設計工程師雖然可以轉換到自行車公司,但引擎設計的工作對於自行車產業來說沒有太大的需求,自然也就不會針對這樣的經驗給予特別的高薪,而這位引擎設計工程師,到了自行車公司後,對於公司的產品基本上也是要重新學習的。
所以引擎設計工程師的工作就必然要往同類型、一樣有設計、開發製造引擎的公司轉換,這樣過去的經歷和年資,就比較會受到認同,進而給予更佳的薪水待遇。
我的專業部份是模具,而且對於塑膠模、壓鑄模、重力鑄造模這三個大類別,我都有多年的經驗,而會使用到模具的產業,基本上已經橫跨了台灣大部份的生產製造業,只是針對不同的產品,對應到開模時會有相對應較佳的尺寸設計,也就是對於產品設計的部份也要掌握好,但不同產品在模具的設計、脫模機構上面,基本上原則都是相通的,所以當我從傳產進入電子業時,比較不會需要所有的東西都重新學習,可以快速地與新公司專案接軌、上手。
這裏也就是我要強調的最後一項,那就是絕對不要害怕改變!
很多人都會對於現況感到安逸,對換新工作總是感到相當不安,總認為下一份工作不見得會比較好,何必為了多那一些錢去換工作?
這一點在我剛出社會的時候也經歷過,但現實的問題是,若是五年、十年後,這份工作的薪水還是不高怎麼辦?只領接近基本工資有辦法面對未來的種種需求和突如其來的支出嗎?
但是也盡量不要為了換工作而換,下一份工作如果薪水相當、同質性若太高,其實就算換了新工作也變化不大,只是累積一樣的工作經驗,對於後續的轉換其實加分作用不高,尤其若是工作狀況不佳,時常不到一年就換工作,這樣在新工作面試時很大機率會被面試主管認為定性、穩定度、專業、不際關系不佳,影響錄取工作的機會。
人生幾十年說長不長,在職場的每一個階段,都得要有持續學習、成長的習慣,面對新事物要保持開放的心態,像我這個年紀又沒有背景的人,基本上到一份新工作時,發現都是我們新進人員在學新的軟、硬體,老一輩的工程師大多數都在等退休,所以在新工作的適應期要如何縮短、快速上手,就考驗了每個人對工作的責任感、熱情、專業熟練度…等,像是我先前提到的,就算我現在已經在電子業工作,但未來仍有許多新的挑戰,像是語言學習的部份,我也是列在近期需要提升的部份。
以前那個學幾年工夫,就可以吃到退休的時代已經結束了。
現在若是不時時保持自己的職場競爭力,沒幾年就會有新進的新人,他們比我們更聰明、更努力,而在職位上保持不變的舊人、老人,除非軍公教、國營、大型傳產…等這些產業,大部份的企業都是會因應產能、獲利降低、營收不佳的狀況,定期淘汱產值不高的員工,這也就是時常我們看到新聞那些裁員的消息,運氣好、有準備的人很快就能接到下一份工作,但很多打定要在公司做到退休的人,一旦面臨裁員這種事情,往往就要面臨接受更低薪的工作,或是長期的待業局面。
最後我想說的是,想要擺脫低薪,絕對是有可能的,但一定得要現在就開始行動!
今天付出或是浪費掉的時間,在五年、十年後就會反映在自己的收入、生活當中,與各位朋友共勉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