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趟旅程的發生,往往得要許多條件的配合,當過程中有了限制與阻礙,就得嘗試去調整與改變。那著實考驗著內心,倘若過於執著,往往容易付出更大的代價。換個角度來看,情緒起伏的當口,不也是一個機會可以回過頭省視自己。為何如此在乎,是否在心中儲放著關於旅行的樣版,是否關於旅行總牽動著許多的應該。果真如此,那麼或許反倒能夠藉由原以為的失落與修正,進而拉開關於旅行的想像,讓心中的執念放下。
暑假想要再次規劃一次國外旅行,這樣的念頭雖然早已決定,可目的地與時間卻一直停留在未定之數,更遑論是旅行內容的實質規劃。再加上兩年前的德國之行帶來許多的收穫,總不免興起複製的念頭,可是思考的過程中卻又處處受限。首先,由於現實因素,旅行的日期比想像中來得更短,再加上其他的考量,幾經討論之後,決定改為較為近程的日本北海道。原以為地點確定之後,一切就可以迅速上軌道,不料緊接而來的遲疑,卻又發生在進行查找機票、房價、租車等事宜時,發現那價位與想像中有所落差。這又再次讓人感到退卻,可是另一方面內心倒很清楚,若時間繼續往後拖延,這旅程將更難實踐。
參考與比較原是人之常情,然則若陷於框架,往往容易動彈不得。在那反覆琢磨的過程中,總不免連結到德國之旅的花費,然則若以此設限,終將磨損旅行的興致。於是乎,試著告訴自己這是個新的旅程,而不是一個複製的樣版。念頭的轉換,終於啟動旅程的種種規劃與前置作業。不過延遲所造成的時間壓力,倒是犧牲掉不少原所期許的細節,那又是另一個調整的功課。出發前,蓁蓁腳指頭罹患甲溝炎,雖然立刻就醫服藥,發炎的狀況卻仍讓人擔憂。果不其然,旅程的第一天那疼痛感再次復發,雖然帶了藥物,但仍得不斷評估傷勢的變化,就怕一個不小心傷口惡化。
再則抵達北海道之後,隨之而來的颱風以及鋒面不僅帶來大雨,還造成日本各地的嚴重災情。雖然主要發生地點並不在北海道,但是陰雨多雲的天氣,卻不曾間斷。旅行時我總是試著告訴自己:「對一個短程的旅人來說,老天給你什麼天氣,那就去領受,因為天氣不也反應著旅行地點的某個特性。」盼不到晴天,對一個酷愛攝影的人,是一種折磨,然則卻也是一種學習。因為所謂的失,在心境轉換下,卻可能是另一種得。雖然因為天氣因素而得要不斷調整行程,失落難免,卻仍然努力地去釋懷。
可是除了天氣之外,旅程中的挑戰卻不斷發生,先是蓁蓁的眼鏡突然壞掉、然後相機摔落,接著又換成我摔傷,所幸都無大礙。但是那小小的波折,卻不免讓人對於旅行感到些許的不安。順逆之間的想像,悄悄地在心頭遊走。進入旅程的中段,在富良野的第二天,一大早突然被窗外的太陽所驚醒。那硬是鑽過窗簾縫隙而來的光芒,像是趕忙報佳音的天使。雨過天青,總讓人雀躍不已。洗滌過的大地,在陽光的照射下越發璀璨與精彩。卻沒想到隔天立即轉成大雨的變化,倒是讓人更加難熬。那天是旅程中唯一的一天晴天,接續的日子,依舊是陰雨多雲。
心裡頭,不知該哭還是該笑,因為在旅程的初期,彷彿漸漸地能夠說服自己接受天氣的變化,在那陰雨的天氣裡,仍然當個稱職的旅人。殊不知一個晴天,就讓人欣喜若狂,也不禁暗自竊笑著自以為是的看透與不在乎。尤有甚者,那被挑起的欲望,反倒在面對接續的陰雨,產生更大的困頓與失落。幸好,還有家人的陪伴,幸好在這過程中,笑聲依舊不斷。於是很多時候,索性收起相機與家人一同學習著享受不一樣的旅程。
在道東充滿自然景觀的路上,車上播放的是從台灣特地準備的蔣勳「美的沈思」的課程,突然聽到關於蘇東坡的介紹,腦海裡想起了最愛的詞「定風波」。「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句子,就這麼輕輕地敲著心頭。剎時恍然大悟,這趟旅程有晴天、有風雨,可是這趟旅程也許從一開始,最重要的就是學習放下種種的執念,讓旅行可以有更多的可能。直到那一刻,才幡然醒悟,旅程中的種種也許無可避免的會有所期待,包括天氣、包括許多的渴望。期待未必是件壞事,但如果期待變成了執著,變成了非如此不可的心魔,那反倒失去了旅行的意義。
與期待的落差,甚至旅程中的波折,那所挑起的順逆之感,無非是當下的感受,接受、釋放,才是功課。接受是為了撫慰當下的情緒,釋放則是為了重新去看見與領受更多的精彩。晴天也罷,風雨也好,那都是一道風景,關於自然、也關於心靈。想通了這一點,頓時體會到關於放下的輕盈與自在,更在同一時間許許多多旅程中的畫面閃現在腦海。心裡更清楚,那一切種種,無關於晴天、無關於風雨,而是心的靠近與情感的流淌。也在那一剎那,悄悄地定下了這趟旅程的書寫,就名為「也無風雨也無晴」。
而這次的書寫,想挑戰自己一下,不同於過往的書寫模式,這次想以「人」、「事」、「時」、「地」、「物」為題,嘗試紀錄著旅程的點滴與反思。
關於此一系列文章的總覽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