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我們愛自己,又渴望與人連結?

更新 發佈閱讀 2 分鐘
raw-image



前陣子我有個疑問:為什麼心理學都告訴我們要接納自己、愛自己,但我們卻又如此重視與人連結、渴望被愛,以至於我們過於在乎他人看法、無法完全做自己(當然,這並不代表我不想與人建立連結)



我搜尋資料後,發現有兩種解釋,讓我漸漸釋懷對被愛的需求:


1.演化論:在人類演化的歷程中,與人合作提高生存機率,所以這種基因被遺傳,並深植在我們的本能中

2.依附理論:我們從出生開始便依賴他人照顧,與人連結的記憶從小形成,影響我們長大後對關係的需求


-

我很幸運,有愛我的家人(雖然偶爾悲觀),讓我內在有很好的支持系統,有勇氣去探索外面的世界


雖然在人際關係上,似乎沒有發展出穩定的歸屬感,但在接觸諮商心裡學後,我自學的過程算是順利,可能也是過往良好的經驗作為基礎,知道不論發生什麼事,家人永遠都會是我最強的後盾


即使如此,我仍然在努力靠自己的力量,想達到:不論是否有愛我的人,或即使全世界都不愛我,我也依然愛著我自己


我知道這條路披荊斬棘,沒有結束的一天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心球引力
2會員
46內容數
來到星球的我們,與不同的心相遇;這些相遇有好有壞,大家都在尋找生命的意義;而生命的存在與相遇,就是意義
心球引力的其他內容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4/19
每個人都有自由的靈魂,卻也生存在集體中,無法完全脫離外界的影響。因此,如何在外界與自我之間找到平衡,是我們這生都在抉擇的課題,這包括了: 1.如何在集體與自我之間取得平衡 2.如何與不同人合作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21
最近,我在閱讀關於心智化的理論。簡單來說,心智化是指:能夠了解自己,再進一步理解每個人心智的差異。這個看似簡單的道理,卻很少人能做到(包含我理智斷線的時候)。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2025/03/16
回顧我跟老公的這段感情,我發現我會被他吸引,是因為他身上擁有我所缺乏的特質,像他的自我認同、男子氣概、果斷與直接、疼愛與對我好,這些特質都是我內心所嚮往的,也就是我的需求。當我開始學習自我覺察時,我了解到,原來我需要回頭想清楚自己的需求,並滿足它們。
Thumbnail
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