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筆記 | 打造自己的使用說明書

更新 發佈閱讀 7 分鐘

關於管理職

「我們都是當上主管,才開始學當主管的」

多數的工程師主管,都是因為在技術能力表現好而被「升」為主管,但在我擔任團隊主管後的幾年,我才慢慢理解到這條路其實並不是升遷,而是轉職。

技術問題往往有一個標準答案,而管理管的是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經歷,因此對同一件事情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一句話由不同的人口中說出,效果可能完全不同。同一句話傳入不同的耳朵,也會被賦予不同的含義。這些差異是誤解的來源,也是每一位主管會面臨的挑戰。

於是,我想透過一份自己的「使用說明書」,來幫助自己解決這個問題。

這份說明書是我對團隊的一個邀請,透過一場分享會,讓夥伴們了解我是什麼樣的人、我擅長的能力、我的工作風格、思考方式,以及我在溝通中的期待。這不只是為了解決誤解,也是為了建立一個更加透明、高效協作的工作環境。

使用說明書的內容

1. 我的經歷&技能

這部分我簡單介紹我的背景、過往經歷,以及我熟悉的技能。由於團隊成員的組成比較多元,每個人擅長的領域也不同(例如我是 BSP 出身,但團隊裡有人專注於 App 開發),藉由這個分享,讓大家知道我在哪些領域有經驗,遇到相關問題時可以來找我(有些成員可能還不知道我擅長這些)。同時,我也分享一些我在技術以外的能力,例如 Coaching,這也是我一直在學習並運用在團隊管理中的一項重要技能。

2. 我的工作習慣

這部分說明我的日常工作習慣,讓大家知道我平時如何安排工作、如何處理訊息,以及什麼時候效率最高。

例如:

  • 我通常偏好進公司工作,因為我覺得這樣的溝通成本比較低。
  • 每天早上,我會先在家工作一段時間,之後才進公司。在這段時間,如果有事情可以直接聯絡我,如果有需要面對面討論的問題我們可以在到公司後再深入討論。

我希望藉由這個分享,讓大家知道如何最好地與我協作。

3. 工作風格:風險趨避者

Photo from the film “Let the Bullets Fly” directed by Jiang Wen (2010)

Photo from the film “Let the Bullets Fly” directed by Jiang Wen (2010)



我用了這張圖片簡單的解釋了我的工作風格「風險趨避者」。

讓團隊成員了解我的決策風格偏向保守,會優先考慮風險,並儘量把事情做對,避免留下技術債。我討厭意外,喜歡可預期的結果,所以無論在寫 code 或做決策時,我都希望我們能夠理解可能會遇到的風險,並準備好備案。這並不意味著我們不能冒險,而是希望我們每次冒險都是經過思考、可控的。我希望大家了解這一點,這樣我們在討論方案時可以更快速地達成共識。

4. 工作目標: 這個團隊即使沒有我,也可以過得很好。

這意味著,我希望每位成員都能自主決策、解決問題,並彼此支援,而不需要依賴我來做每一個決定。當團隊能夠自主運作時,我就能有更多時間專注於規劃團隊的未來、找尋團隊盲點,以及幫助成員成長,這是讓團隊持續進步的關鍵。

為了讓團隊在這個過程中更順利,成員理解我的決策邏輯至關重要。當大家清楚我每個決策背後的原因,以及我在意的核心要點時,他們在面對挑戰時能做出符合團隊價值觀的選擇,進而不斷推動我們的工作向前。(這也是我要寫自己的使用說明書的原因)

如果能夠實現這個目標,那就代表我做對了某些事情。可能是我找到了比我更厲害的人,或是我有能力培養出一群比我更強的團隊,又或許是我找到了合適的方式帶領這個團隊,使每個人都能在各自的領域發揮最大潛力。

5. 工作原則:我在意的事

在我帶領的團隊中,有幾件事我非常在意:團隊的心理安全感資訊透明,以及專注做最重要的事

  • 心理安全感
    心理安全感是我認為建立高效團隊的基礎。每個成員都應該感受到,在這個團隊中,他們可以放心提出問題、表達不同的意見,而不必擔心受到批評或懲罰。好的樣貌有很多種,不一樣不代表是錯的。當大家能夠自由討論不同的想法,才能激發出更多創意和解決方案。我告訴團隊成員,我不介意他們不認同我的觀點,只要告訴我為什麼這麼想就好。也許我有我的盲點,也請他們允許我能跟他們一起成長。
  • 資訊透明
    資訊透明是維持團隊信任和高效合作的關鍵。我相信越是公開的資訊,越能促進溝通並減少誤解。Better to Over-Communicate Than Under,在我看來,與其讓資訊缺失,不如多說一些,這樣才能確保每個人都在同一個頻率上運作。團隊的討論應該盡量在公開平台進行,這樣每個人都能參與進來,彼此了解進度和挑戰。
  • 專注於做最重要的事
    資源總是有限的,因此我們必須將精力放在能帶來最大影響的任務上。這樣我們才能避免被次要的細節牽絆住,保持專注,推動團隊和專案前進。

6.期待團隊成員能做的練習

這部分是我根據日常觀察到的大家的工作習慣,分享一些我認為對團隊有幫助的實踐方式和練習。我也會分享一些對大家有幫助的資源,例如書籍和 Podcast,這些內容涵蓋如何提升工作效率、增強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更好地應對挑戰。我想透過這些練習和資源,來幫助團隊更快速的成長,並取得更好的成果。

7. Q&A

這是整個過程中最最最重要的事。如果沒有保留足夠的時間讓團隊夥伴提出問題,那麼前面所做的一切努力就會失去意義。Q&A 不僅是回答問題的機會,更是創造團隊安全感的最佳時刻。它能讓大家感受到他們的疑問被重視,並且有機會得到解答。這同時也是避免誤會的重要機會,確保每個人都對我們討論的內容有一致的理解,也是個創造信任感的時間。

在分享之後

坦白說,這並不會讓大家的想法瞬間與我完全一致。但這是一個開始,是一次嘗試。我希望能在團隊夥伴的心裡種下一顆種子,讓它有機會在未來發芽,隨著時間的推移成長,最終達到我們共同努力的目標。


----


身為管理者,我也漸漸理解到主管賦予我的責任。雖然我依然喜歡寫 Code,但它已經不再是我最主要的任務。我的產出不再只是個人的成果,而是整個團隊的共同努力。因此,與夥伴們一起打造一個強大的團隊,遠比我自己成為一個優秀的工程師來得重要。

試著記錄自己在管理職上,一路走來跌跌撞撞的挑戰與心得。從技術專業轉型到管理,這條路並不容易。這過程跳脫了我的舒適圈,也經歷了許多挫折和挑戰,但我學到的遠超過原先的預期。因此,我想把這些經歷記錄下來,希望有一天回頭看時,能夠輕鬆地笑著面對這些年來的崩潰和成長。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Michael Wu
1會員
5內容數
我身上的標籤:#工程師 #主管 #外商 #科技業 我寫程式,也紀錄自己的故事。 在程式中找 Bug,也在生活中尋找平衡。 這裡,記錄著我這些年的探索與反思。
Michael Wu的其他內容
2025/04/06
不是什麼成功轉變的故事,只是某一天,我放下筆記,開始專心陪一個人說話。 註:PCC 全名是 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是由國際教練聯盟(ICF, 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所頒發的專業教練認證。
2025/04/06
不是什麼成功轉變的故事,只是某一天,我放下筆記,開始專心陪一個人說話。 註:PCC 全名是 Professional Certified Coach,是由國際教練聯盟(ICF, International Coaching Federation)所頒發的專業教練認證。
2024/11/25
不一樣又怎樣? 經驗是我們的資產,而不該成為枷鎖。當我們學會與過去共處,卻不被過去束縛,才能真正迎接未來的更多可能。
2024/11/25
不一樣又怎樣? 經驗是我們的資產,而不該成為枷鎖。當我們學會與過去共處,卻不被過去束縛,才能真正迎接未來的更多可能。
2024/10/04
理解與應對職場上的差異 — 「My priority is not your priority?」 每個人的地圖上,重點不一樣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當你忙著處理一個重要的任務時,發現其他一起參與的團隊似乎沒有那麼用心,拖拖拉拉,讓你覺得他們在扯後腿?
Thumbnail
2024/10/04
理解與應對職場上的差異 — 「My priority is not your priority?」 每個人的地圖上,重點不一樣 你是否曾經遇過這樣的情況?當你忙著處理一個重要的任務時,發現其他一起參與的團隊似乎沒有那麼用心,拖拖拉拉,讓你覺得他們在扯後腿?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在小小的租屋房間裡,透過蝦皮購物平臺採購各種黏土、模型、美甲材料等創作素材,打造專屬黏土小宇宙的療癒過程。文中分享多個蝦皮挖寶地圖,並推薦蝦皮分潤計畫。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小蝸和小豬因購物習慣不同常起衝突,直到發現蝦皮分潤計畫,讓小豬的購物愛好產生價值,也讓小蝸開始欣賞另一半的興趣。想增加收入或改善伴侶間的購物觀念差異?讓蝦皮分潤計畫成為你們的神隊友吧!
Thumbnail
關於管理職 「我們都是當上主管,才開始學當主管的」 多數的工程師主管,都是因為在技術能力表現好而被「升」為主管,但在我擔任團隊主管後的幾年,我才慢慢理解到這條路其實並不是升遷,而是轉職。 技術問題往往有一個標準答案,而管理管的是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經歷,因此對同一件事情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Thumbnail
關於管理職 「我們都是當上主管,才開始學當主管的」 多數的工程師主管,都是因為在技術能力表現好而被「升」為主管,但在我擔任團隊主管後的幾年,我才慢慢理解到這條路其實並不是升遷,而是轉職。 技術問題往往有一個標準答案,而管理管的是人,每個人都有不同的背景和經歷,因此對同一件事情會有完全不同的解讀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基層主管是一個薪水還在線性成長,責任卻在指數成長的位置。從原本承接上級指示,變成同時承擔來自上層與基層的「期許/需求」,還要面對自己角色轉換的挑戰。硬著頭皮做,碰的是一鼻子灰。看管理書學,多半離實務操作有距離。 這堂開給主管的工作坊,讓學員帶著經驗來演練,恰恰彌補了學習與實務的落差。
Thumbnail
很多人好奇為何高學歷,高知識卻總在底層,明明主管能力比你差、專業知識沒你厲害卻職位比你高領的薪水比你多! 首先心態的轉變很重要,任何一個有資格當主管的人,不一定在技術上比你厲害,專業能力比你強,而是他用對了做事情的方法! 現在的社會要從底層變成主管,大多數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有關係的人,一
Thumbnail
很多人好奇為何高學歷,高知識卻總在底層,明明主管能力比你差、專業知識沒你厲害卻職位比你高領的薪水比你多! 首先心態的轉變很重要,任何一個有資格當主管的人,不一定在技術上比你厲害,專業能力比你強,而是他用對了做事情的方法! 現在的社會要從底層變成主管,大多數只有兩種人,一種是有關係的人,一
Thumbnail
在當了一小段時間的主管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術上反而沒有那麼關鍵,個人的修練才是重點。如果個人的心態有點偏頗,就會很難帶領一個團隊繼續前進。 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一進公司就要帶領好幾個人,所以他們之間是互相認識的,而我對他們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必須要快點知道
Thumbnail
在當了一小段時間的主管之後,我發現這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技術上反而沒有那麼關鍵,個人的修練才是重點。如果個人的心態有點偏頗,就會很難帶領一個團隊繼續前進。 不能有先入為主的觀念 因為我是一個空降主管,一進公司就要帶領好幾個人,所以他們之間是互相認識的,而我對他們是不熟悉的,所以我必須要快點知道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知道,最近我經歷了身分的轉變。我從員工變成了主管,其實衝擊真的非常大,因為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 當層級提升之後,想法也會一起改變,不能再只有顧好自己就好,需要顧及整個團隊的發展,所以要考慮的事情會增加好幾倍,就要考驗你的學習能力了,學不夠快的話一定會被事情給淹沒。 做雜事才是常態 以前當
Thumbnail
大家應該都知道,最近我經歷了身分的轉變。我從員工變成了主管,其實衝擊真的非常大,因為要學的東西實在是太多。 當層級提升之後,想法也會一起改變,不能再只有顧好自己就好,需要顧及整個團隊的發展,所以要考慮的事情會增加好幾倍,就要考驗你的學習能力了,學不夠快的話一定會被事情給淹沒。 做雜事才是常態 以前當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就在去年,剛好碰到組織異動 陰錯陽差被升為PM科的科長,管理公司大大小小改版、系統專案 就這樣當了半年多的基層主管 也算是來覆盤一下自己的心得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位有任命主管權力的上級,你的選才標準是甚麼?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職場爬坡的上班族,你認為成為主管需要甚麼條件?
Thumbnail
如果你是一位有任命主管權力的上級,你的選才標準是甚麼? 如果你是一位正在職場爬坡的上班族,你認為成為主管需要甚麼條件?
Thumbnail
中階主管是企業運作承上啟下的重要轉折關鍵,團隊績效的好壞,大部分的結果都來自於這裡。 中階主管的專案領導能力,就等於團隊的執行效率,也是所有基層員工的工作標準,所有工作行為規範會遵循擬定的方向去落實,而這個層級的管理者,就成了企業中最重要的樞紐。
Thumbnail
中階主管是企業運作承上啟下的重要轉折關鍵,團隊績效的好壞,大部分的結果都來自於這裡。 中階主管的專案領導能力,就等於團隊的執行效率,也是所有基層員工的工作標準,所有工作行為規範會遵循擬定的方向去落實,而這個層級的管理者,就成了企業中最重要的樞紐。
Thumbnail
本文敘述主管與部屬工作性質差異處,並提點讀者透過向上管理促進主管與部屬間關係。
Thumbnail
本文敘述主管與部屬工作性質差異處,並提點讀者透過向上管理促進主管與部屬間關係。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公司老板/ 高階主管聊管理團隊,他們很羨慕有聰明(聽的懂他們說的話)、可以去立馬執行,而且不必擔心會出包的好部屬;如果能自己管理好團隊並主動帶領他們達成目標是最完美的主管!事實上,在以往顧問諮詢經驗,CEO往下佈達目標後,執行上如果出現走樣,多半是出在中階主管。
Thumbnail
最近和一些公司老板/ 高階主管聊管理團隊,他們很羨慕有聰明(聽的懂他們說的話)、可以去立馬執行,而且不必擔心會出包的好部屬;如果能自己管理好團隊並主動帶領他們達成目標是最完美的主管!事實上,在以往顧問諮詢經驗,CEO往下佈達目標後,執行上如果出現走樣,多半是出在中階主管。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