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社群媒體的告別:年輕人的心聲與反思

閱讀時間約 5 分鐘

大家晚上好,我怕你們看不完這篇文章,所以直接整理了一個懶人包:

「因為社群媒體傷害了我,所以我停止使用FB和IG,如果想要找到我,可以用LINE,如果還想要看我分享我的生活,請到方格子,我會在上面分享我的日常、創作和攝影作品。」

身為一個 GenZ的孩子,從國小三、四年級就對社群媒體(FB、IG、Dcard)很感興趣,因為上面有好多新奇的內容、有趣的文章,對於一個喜歡讀文字的人那是一大座圖書館。國中喜歡發限時動態和貼文(當時的貼文不忍直視),去哪裡、做什麼恨不得全世界都知道,就是想要跟朋友們一起互動,把我自己的想法和日常分享給他們,讓他們可以喜歡我、認同我。上了高中,身邊的同學經過了一次大轉換,就開始默默把自己藏了起來,除了那些可以放進去人生大事紀以外的事情,我都想要把生活隱匿起來,但我還是有跟朋友分享的需求,因此我創建了一個「小帳」,在裡面分享我真正的日常,偶有快樂,偶有脆弱,也有很多負面的想法和對自己人生的規劃,高中時我用社群已經不再是獲得認同了,只是為了看摯友們的近況,好讓我可以不費力地去覺察Significant others的身心狀態,進而關心他們,希望可以讓溫暖陪伴他們度過低潮期。上了大學,我躲得更深,藏得更好,除了社團或是系上的行銷需求,我基本上不太會在大帳分享我自己的生活,可能是我因為IG上有太多可怕的東西,明明是只見過一次的點頭之交就足以帶給我焦慮,看著誰誰誰又去某大公司實習、某某某去了歐洲兩個月等等,我記得在暑假的某一個晚上,突然感覺到害怕,原來這麼不熟的人卻對我的生活有如此巨大的影響,我開始焦慮、不想點限動、不想要回訊息。我知道我對社群厭倦、害怕了,雖然也不是第一次想逃跑,但這次我不想要再逃去小帳,因為那是個無底洞,有小帳就會有小小帳,我只是在四處流竄,永遠無法治癒自己受的傷


社群媒體就像是一位會家暴的男友,而我是那個會不斷接納他的女友,總是在傷治好以後,又笑臉迎人,聽起來有些悲戚,但事實就是如此。


昨天晚上看到我很喜歡的Youtuber 張修修的不正常人生(我實在是很喜歡他,也很推薦他的書⟪1082萬次的轉動⟫)發布了一部新影片,內容是在講社群媒體到底如何毀掉青少年的人生,尤其是指控了Meta的惡行,刻意要讓青少年對社群媒體上癮,幫助公司賺進大把大把的金錢。上集的影片也有提到社群對我們的傷害,這邊就分享除了比較焦慮以外,三個我自己也身陷其中的缺點:


一、佔用了我們許多時間

現在請你做一件事,打開設定,找到螢幕使用時間,看一下自己手一的使用狀況。我發現我自己一週會花約十個小時在IG、三個小時在FB上,平均一天花接近兩個小時在社群媒體上,依照我自己的觀察,我大抵上會花那麼多時間是因為我會滑IG Reels,這是一個很危險的功能,演算法會無止境地推薦你喜歡看的東西給你,所以若你不是有意識地在瀏覽,你只是行屍走肉地尋找的刺激。


二、吸收沒有營養、瑣碎的內容

前面提到IG Reels,就不得不提到它裡面的內容就真的是for娛樂,只能娛樂,你期待在一個三十秒鐘到一分鐘的短影片裡面學到什麼很有意義的事?所以短影音就是很瑣碎的內容,沒有架構、沒有系統性的知識,甚至很都多時候,看了那些以為很實用的小知識就學會了,但其實根本就沒有學起來,只是在看影片的當下告訴自己「原來是這樣啊」,轉眼就是手指下滑另外一個短影片。這幾天我自己一個人去了一趟台灣文學館,在文學力的常設覽,裡面說到了「人每天都沉浸在大量的文字裡」,不禁讓我反思那有多少文字是「雜訊」?是那些沒有營養的文字?而我又能做什麼去改變?其實就是挑選,我最喜歡講「人生就是一連串的選擇乘上時間」,在你自己可控的部分,好好地挑選進到你生活中的所有一切,你讀什麼科系是在挑選你腦袋中的知識、你讀什麼學校是在挑選你身邊的朋友、你看誰的書是在挑選進入你腦中的文字,所以你的選擇會大幅度影響著你,以及你是誰。


三、打斷專注的時刻

已經想不起有多少次我正在專注地讀書或是上課,但因為眼角瞥到亮起的螢幕,而讓我想要放下手邊的工作,去查看通知,看到通知中心的縮圖,會發現就只是某個廣告或是根本不太認識的人的生日通知,看似微小的事情,卻打斷了我的專注,要重新專注又需要花很大的心力,更不用提,看完訊息以後就順手打開社群媒體或是其他廣告。


綜合以上,謝謝修修給我這個契機,讓我決定跟社群分手,我相信人生會有新的改變,也可以拿回我自己的時間,至於我的朋友,很遺憾無法繼續關注你們的生活,但如果你們願意可以LINE我跟我分享你的日常,或是也歡迎你加入方格子(笑)。


期待半年後在方格子和大家分享戒斷社群媒體的心得,帳號我不會刪掉,畢竟也是承載著我從國小到現在的經歷,我希望我未來有黑歷史可以拿出來笑,所以會繼續留著帳號。

這裡是我分享生活和創作的所在,我會分享我有興趣的內容,文學、旅行、攝影等等。
留言0
查看全部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失戀後的自我療癒心路歷程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離開感情關係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以及從失望和恐慌中尋找方法來自我療癒的過程。
曾經為了放下那個人,當他又刻意消失不與我聯絡之時,我便上UT聊天室約一個網友陪伴。說好彼此不發生關係,只是純陪伴。後來他突然帶感了,決定還是來一下,我對他其實也不排斥,我也決定接受了,沒想到他一下子就退縮了。 「抱歉我有答應你不要做的。」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在充滿掙扎與矛盾的成人世界裡,我們都歷經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選擇與放下。每個人生轉換的必經階段,或許是被迫變化的環境,亦或者是沒有親緣的約束,青春與友誼,總是最容易被遺忘在時間之流裡。所以那些有幸能夠持續一生的友誼、那些偶爾一通電話,還能訴諸心中多年惦念的好友們,更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第一部分:孤獨 之中的 #霸凌與自找霸凌的孤獨 -2   第二篇讀後感終於來了,中間經歷了好多事,特別重要的是孩子出生了,忙到天昏地暗,所以現在才來。雖然跟作者沒有實體見過面,但是在網路上給的承諾,我也還是想遵守。所以,繼續寫下去!
Thumbnail
脫離校園進入社會多年,深深體會身處“社會”這個大染缸的複雜人際關系有多麽困難。 關於為人處世、社交關系、自我成長,都是比較精煉的洞察,希望對你我有所啟發。
Thumbnail
這個秋,Chill 嗨嗨!穿搭美美去賞楓,裝備款款去露營⋯⋯你的秋天怎麼過?秋日 To Do List 等你分享! 秋季全站徵文,我們準備了五個創作主題,參賽還有機會獲得「火烤兩用鍋」,一起來看看如何參加吧~
Thumbnail
近來IG以及微信加了不少網友,想說來認識新朋友拓展一下各種機會,找愛還是討拍我也還在思考我這行為背後的需求,總之,近來跟很多網友有相當多的互動,這一來一往之間許多的對話,都千篇一律的讓我感受是非常煩,但是我的情緒又讓我不死心的一直加新的好友,思考這件事我的反應像是一直想要跟外界有連結,但是之後發現那
Thumbnail
這是一篇關於失戀後的自我療癒心路歷程的文章。作者分享了她離開感情關係後所經歷的負面情緒,以及從失望和恐慌中尋找方法來自我療癒的過程。
曾經為了放下那個人,當他又刻意消失不與我聯絡之時,我便上UT聊天室約一個網友陪伴。說好彼此不發生關係,只是純陪伴。後來他突然帶感了,決定還是來一下,我對他其實也不排斥,我也決定接受了,沒想到他一下子就退縮了。 「抱歉我有答應你不要做的。」
Thumbnail
最近重新融入社會,需要適應與他人相處的距離,以及如何處理與父母的關係。在這個過程中,我發現自己暫時無法與人建立深入關係,因此需要尋求方法來保護自己並緩和與父母的關係。
Thumbnail
🌹從年輕時,有經歷各種感情 有發覺到,面對不一樣的人 會讓自己也會有不同的性格跟情緒反應 有時,也會因有不同的心理劇場 做出一些也可能是自己格外沒想到的結果 但有時,可能也會有因一些創傷 使得自己變得比較容易沒安全感 #但其實這也都不算是壞事 🍁以前,還沒好好學習感情這個
Thumbnail
這篇文章是送給我自己和其他邊緣人的,先抱歉內容有些雜亂。 我沒有要把這文章寫得完美,今次我只想寫下我的心情。 再見了,我的孤獨青春期。
Thumbnail
和自己在一起的感覺是怎樣的呢?原來,並不舒服。因為這種不舒服的感覺,我直覺的選擇忽視與逃避 - 忽視內在小孩的感受,對她施以冷對待。而這種模式,跟小時候我媽媽對待我的模式,竟然如出一轍。
Thumbnail
在充滿掙扎與矛盾的成人世界裡,我們都歷經過許多大大小小的選擇與放下。每個人生轉換的必經階段,或許是被迫變化的環境,亦或者是沒有親緣的約束,青春與友誼,總是最容易被遺忘在時間之流裡。所以那些有幸能夠持續一生的友誼、那些偶爾一通電話,還能訴諸心中多年惦念的好友們,更顯得格外珍貴。
Thumbnail
第一部分:孤獨 之中的 #霸凌與自找霸凌的孤獨 -2   第二篇讀後感終於來了,中間經歷了好多事,特別重要的是孩子出生了,忙到天昏地暗,所以現在才來。雖然跟作者沒有實體見過面,但是在網路上給的承諾,我也還是想遵守。所以,繼續寫下去!
Thumbnail
脫離校園進入社會多年,深深體會身處“社會”這個大染缸的複雜人際關系有多麽困難。 關於為人處世、社交關系、自我成長,都是比較精煉的洞察,希望對你我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