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看現代戰爭的樣貌(6)

更新 發佈閱讀 6 分鐘
我們都知道很多人看到這就直覺反應,認為過度貶低中國,事實是過去台灣過度吹捧中國,吹到離譜的地步。 現在烏克蘭戰場已經驗證了俄製武器的數據,就算中國與德國合作取得西方武器技術,也驗證了武器效果在大型戰場的侷限。 結論就是,沒有小看解放軍,是台灣過往太過抬高,導致現在出現實戰案例,要修正既定印象會痛苦萬分。

現代戰爭的高科技特性,促使戰場樣貌改變,並不是戰爭已經不殘酷,而是對於敵後方的城市進行大規模破壞,意義已然消失。

現代化都市的維持是一個龐大系統,要讓都市喪失功能,根本不需要摧毀整座都市。 想要讓生活機能降低,供水系統摧毀掉就好; 讓都市無法運作,供電系統破壞即可,以台北市的例子來說,供水供電都不用打,把聯外橋樑炸斷,就足夠癱瘓台北市一半以上的功能。

現代戰爭仍是古老問題:民生物資與兵員缺口

雖然說摧毀橋梁沒麼簡單就是,看看烏克蘭用暴風影打充加橋只有一個洞。

換句話說,台灣人對戰爭的想像太過單一,總往漫天火雨的燃燒都市去想,這受到媒體影響太大了。 依照現實情況發展,台灣把民防做好,維持警消系統在戰時的運作,大部分的城市損害,都可以快速有效的解決。

這樣說好了,大地震都能撐過去的都市,戰火也能撐下去。 單純使用遠程飛彈攻擊,對都市的破壞,已經沒有那麼大了。 就增強國民抗災意識來說,多一點的戰爭物資準備,培養面對戰爭的心防,效果遠勝買一百組愛國者。

真要說烏克蘭受到戰爭最大的影響,應該有兩個。 第一個就是物資,戰爭抽調國家太多人力,導致民生系統運作不順暢。 第二個是徵兵,烏克蘭的人力資源少於俄羅斯,前線越吃緊,後方人力越短缺。

這也不是只有烏克蘭,俄羅斯狀況一樣糟糕,只是人力資源是烏克蘭的好幾倍,在調度上餘裕很多。 即便如此,也可以看到俄國的民生運作逐漸出現問題,我們看不到,是因為俄國徵兵也是優先徵調經濟狀況糟糕的偏遠地區,用徵兵換取資源補助。 這看來好像很不錯,其實就是一種血稅,原本應該要用於國家發展的經費,轉變成出人頭去換取。

烏俄各有難處只能維持現狀,東西歐則各有盤算

也就是說,短期來看,偏鄉地區對徵兵不排斥,城市居民不需要被強迫徵兵,簡直雙贏。 長期而言,還是抽取了用作經濟民生的資源,拿去當消費卷發了,偏鄉的基礎建設一樣沒有發展,類似中樂透的概念。

對俄國來說的國力損耗,短期可以接受,影響在長期。 烏克蘭則是已經長期受損,人力資源的差距必須靠戰場上的勝利去獲得,這導致烏克蘭輸不起。 所以筆者在之前提過,烏克蘭其實快撐不下去,東歐諸國一副要下場的態勢,說穿了就是很清楚烏克蘭已經打到山窮水盡。

所以要加碼,不然烏克蘭崩潰後,俄國是無力繼續擴張,但難民衝擊就夠東歐受了。 與其等到那時候再動手,不如維持烏克蘭的戰線,而這又跟民主機制下怎樣說服人民有關,所以西歐還是老神在在,源自於反正先連任再講的選舉心態。

因此台灣要擔心的不是戰爭輸贏,純軍事上要輸很難,該擔心的是能不能維持幾個月到幾年的戰爭生活。 因為海峽隔絕,解放軍要進行登陸作戰的難度很高,要打到壕溝戰絞肉的可能性趨近零,而中國也不具備隔海大規模殺傷民眾的武力(核生化武器例外),想要透過人力消耗達成癱瘓台灣社會運作,屬於不可能的任務。

  • 編:且聽作者分析為何不可能用核武

從俄國嘗試封鎖烏克蘭,看中國封鎖台灣是否可能

從各種角度去看,然後延伸分析,才能了解現代戰爭對台灣的影響。

而台灣是否會走到戰爭封鎖,全島都沒資源可活下去,機率也是極低。 烏克蘭戰場曾經有朝向這個趨勢前進,接著就被西方國家施壓,俄國主動放棄封鎖,且軍事上要封鎖也很耗資源。

理由很單純,要餓死烏克蘭人做不到。 烏克蘭在最黑暗的頭兩個月,鐵公路運作都降低的情況下,各地物資短缺,類似台灣之前COVID-19疫情時,去超商買乾糧都買不到。 但也沒有嚴重至吃不到東西的狀況,在政府還有運作下,窮到沒糧食吃的還是能獲得援助,都市居民的生活品質下降倒是真的。

在這種情況下,俄羅斯不會想要進行封鎖,道理再明白不過。 身為侵略方,本身在國際間就缺乏道德正當性,加上不想引發西方全面介入,故不可以讓烏克蘭民眾失去民生物資的獲取。

這是很清楚的案例,放到台海戰爭中,我們可以想像一下,中國即使可以進行海上經濟封鎖,能夠什麼都不給進嗎? 每天進出台灣的船隻很多,具有封鎖合理性的只有軍需物資,而這其實算脫褲子放屁。 開戰後,台灣本就在短期內無法獲得軍事物資的補充,聯勤工廠基於安全不會運作,也可能被飛彈攻擊到停擺,此時要援助台灣軍事物資,鐵定是直接機艦援助。

別一直線的聽信戰爭謠言,略做思考即能察覺矛盾

這變成國際政治問題,不是軍事問題,試想美軍就是派了運輸機送飛彈下松山機場,解放軍要先打再說?

認為這很合理的,幾乎也都認為,台海開打時,中國把美軍駐日基地打光,美國還不能反擊很有道理。

簡稱莫名其妙。

但這狀況很難出現,因為台海戰爭初期幾乎可以肯定是飛彈互丟,空軍不大可能任意進出雙方的獵殺區,這會導致在一個月內,逐漸進入一種平穩期。 更重要的是,要讓台灣收不到援助,找理由把港口摧毀還比較快,用不上派大批軍艦封鎖,只是這也等於斷了中國日後登陸成功的可能性。

筆者想說的是,現代戰爭展現出來的特性,變成戰爭劇本怎麼寫。 你不能假定解放軍要打爛全島,卻又不會引發國際介入,若要做這種設定,還需要軍事侵略嗎? 看看烏克蘭,如果直接政變成功,那還要侵略幹嘛,就是做不到才要直接打。

但在台灣很神奇的是,討論這些狀態的人,往往會讓矛盾的劇本同時成立,只為了得到他想要的特定作戰成功。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7.1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3/30
結論來說,現代戰爭只要發生在工業國家,就不會出現二戰場景。不是因為戰爭不殘酷,而是武器更先進,效能更高,導致沒必要殘酷。想要摧毀城市,來硬的只能丟核彈,不然以烏克蘭為例子,相當於台灣彰化市的城鎮,俄軍發射了數十萬發以上的砲彈,數百門火砲打個不停,幾周後才做到,而且城市也沒被夷平。
Thumbnail
2025/03/30
結論來說,現代戰爭只要發生在工業國家,就不會出現二戰場景。不是因為戰爭不殘酷,而是武器更先進,效能更高,導致沒必要殘酷。想要摧毀城市,來硬的只能丟核彈,不然以烏克蘭為例子,相當於台灣彰化市的城鎮,俄軍發射了數十萬發以上的砲彈,數百門火砲打個不停,幾周後才做到,而且城市也沒被夷平。
Thumbnail
2025/03/23
筆者花兩周解釋官僚的問題,不是要大家指責,在和平年代,每個國家都是任用相關科系出來的學生,並依此培養到大,形成一個個派系。這很合理,如果是亂世,狀況反而更糟,這其實是一種資源調度的政治分配,只是沒辦法面對亂局。
Thumbnail
2025/03/23
筆者花兩周解釋官僚的問題,不是要大家指責,在和平年代,每個國家都是任用相關科系出來的學生,並依此培養到大,形成一個個派系。這很合理,如果是亂世,狀況反而更糟,這其實是一種資源調度的政治分配,只是沒辦法面對亂局。
Thumbnail
2025/03/16
原本以為,面對戰爭危機,各國總會動作加快些吧?的確有,加快替自己單位謀取資源的速度,美國還有左派議員威脅要更多預算去推包裹法案哩,看有多少左翼媒體願意報導,要不是戰況危急,民主黨也知道不能這樣搞,天曉得烏克蘭頭一個月會發生什麼慘況。
Thumbnail
2025/03/16
原本以為,面對戰爭危機,各國總會動作加快些吧?的確有,加快替自己單位謀取資源的速度,美國還有左派議員威脅要更多預算去推包裹法案哩,看有多少左翼媒體願意報導,要不是戰況危急,民主黨也知道不能這樣搞,天曉得烏克蘭頭一個月會發生什麼慘況。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搬家不只添購必需品,更能透過蝦皮分潤計畫賺取零用金!本文分享近期搬家時添購的各種實用好物,包含多功能工作桌、電競椅、氣炸烤箱、收納神器等,並詳述如何透過蝦皮雙 11 活動聰明購物、善用優惠,同時利用分潤機制將敗家行為轉化為被動收入,推薦給想聰明消費又想賺額外收入的你!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貓奴每月進貢的時間又來啦! 身為專業貢品官,我從蝦皮搜尋各種零食,只為取悅家中三位貓主子!結果究竟會是龍心大悅,亦或是冷眼相待,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Thumbnail
結論來說,現代戰爭只要發生在工業國家,就不會出現二戰場景。不是因為戰爭不殘酷,而是武器更先進,效能更高,導致沒必要殘酷。想要摧毀城市,來硬的只能丟核彈,不然以烏克蘭為例子,相當於台灣彰化市的城鎮,俄軍發射了數十萬發以上的砲彈,數百門火砲打個不停,幾周後才做到,而且城市也沒被夷平。
Thumbnail
結論來說,現代戰爭只要發生在工業國家,就不會出現二戰場景。不是因為戰爭不殘酷,而是武器更先進,效能更高,導致沒必要殘酷。想要摧毀城市,來硬的只能丟核彈,不然以烏克蘭為例子,相當於台灣彰化市的城鎮,俄軍發射了數十萬發以上的砲彈,數百門火砲打個不停,幾周後才做到,而且城市也沒被夷平。
Thumbnail
武器謠言類的被打爆太多,多到不知從何開始,所以筆者先來談,偏向戰爭的大圖像,烏克蘭在這兩年內,究竟慘到哪種地步?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慘,原因很多,台灣人要理解的話,可以用這個問題思考:「台北市跟雲林縣被100枚飛彈炸,哪一個地方的生存韌性比較高?」
Thumbnail
武器謠言類的被打爆太多,多到不知從何開始,所以筆者先來談,偏向戰爭的大圖像,烏克蘭在這兩年內,究竟慘到哪種地步?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慘,原因很多,台灣人要理解的話,可以用這個問題思考:「台北市跟雲林縣被100枚飛彈炸,哪一個地方的生存韌性比較高?」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Thumbnail
有用的啟示,就是在軍事戰略上,傳統思維完全沒錯,一點都沒過時。舉凡注重軍事管理,保持後勤完整,確保補給線暢通,並依此制定各種攻防策略。攻防比的計算並沒有過時,進攻依舊要比防禦方多很多人,3:1的基礎在各地都成立,幾乎沒有進攻案例是以寡擊眾,就算烏軍反攻,也得集結更多兵力才能打穿陣線。
Thumbnail
這場保台是否要先打贏俄烏戰爭的針鋒相對辯論的下半段 雙方第二次發言分別針對對方的論點與攻擊點進行反擊 並舉出更多實例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最後的結辯中雙方都搬出雷根來反駁對方 本文最後是對雙方意見分歧最大的三個關鍵點做出簡短但關鍵的評論
Thumbnail
這場保台是否要先打贏俄烏戰爭的針鋒相對辯論的下半段 雙方第二次發言分別針對對方的論點與攻擊點進行反擊 並舉出更多實例來支持自己的論點 最後的結辯中雙方都搬出雷根來反駁對方 本文最後是對雙方意見分歧最大的三個關鍵點做出簡短但關鍵的評論
Thumbnail
假設只有這兩方,又加速開啟總體戰,那必定是資源多的壓垮另一方,烏克蘭可沒有海峽,後備軍人潛力差了好幾倍,軍工業根本的礦藏、加工也差距不小。長期而言這是絕對正確,只要俄國沒有犯下致命錯誤,烏克蘭也沒得到神助。可是以中短期角度而言就開始不對,因為資源轉換成軍事資源,並不是打遊戲按一顆鈕就可以。
Thumbnail
假設只有這兩方,又加速開啟總體戰,那必定是資源多的壓垮另一方,烏克蘭可沒有海峽,後備軍人潛力差了好幾倍,軍工業根本的礦藏、加工也差距不小。長期而言這是絕對正確,只要俄國沒有犯下致命錯誤,烏克蘭也沒得到神助。可是以中短期角度而言就開始不對,因為資源轉換成軍事資源,並不是打遊戲按一顆鈕就可以。
Thumbnail
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的軍事衝突從2014年以來一直在兩國邊境斷斷續續的上演,但直到2022年2月24日俄軍直攻烏克蘭首都基輔(Kiev)後才演變成我們目前所知的烏俄戰爭。
Thumbnail
雖然烏克蘭和俄羅斯兩國的軍事衝突從2014年以來一直在兩國邊境斷斷續續的上演,但直到2022年2月24日俄軍直攻烏克蘭首都基輔(Kiev)後才演變成我們目前所知的烏俄戰爭。
Thumbnail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Thumbnail
烏克蘭被攻擊不過兩個月,第一階段戰事結束後,大家來盤整用量,就知道犯下一戰的錯誤:彈藥準備太少。這不是軍事準備錯誤,同樣是政治問題,因為多數歐陸政治家都不認為烏克蘭可以撐,戰爭不到幾周就會解決。
Thumbnail
許多人被不對稱戰力給迷惑了,以為靠不對稱戰力與全民皆兵可以贏得戰爭,但這是違反戰爭基本原則的想法。 對稱戰力是指一個國家依照其量體與國力,所建立的軍事強度,也就是常規兵力。戰力對稱於國家的國力,國力越強,自然可以輾壓其他弱小的國家。
Thumbnail
許多人被不對稱戰力給迷惑了,以為靠不對稱戰力與全民皆兵可以贏得戰爭,但這是違反戰爭基本原則的想法。 對稱戰力是指一個國家依照其量體與國力,所建立的軍事強度,也就是常規兵力。戰力對稱於國家的國力,國力越強,自然可以輾壓其他弱小的國家。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不希望突然發生戰爭的措手不及,發生在我們身上。 做最壞的打算,及最好的準備 自己的國家自己救 選邊站是最好的策略嗎?
Thumbnail
防禦戰跟侵略戰爭很不一樣,而且台灣是一個高度城鎮化的國家,你不能用烏克蘭或是敘利亞的狀況,直接套過來。這篇一次講完剩下的狀況,因為前面有提到一些想定,所以就不用反覆提醒。
Thumbnail
防禦戰跟侵略戰爭很不一樣,而且台灣是一個高度城鎮化的國家,你不能用烏克蘭或是敘利亞的狀況,直接套過來。這篇一次講完剩下的狀況,因為前面有提到一些想定,所以就不用反覆提醒。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