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看現代戰爭的樣貌(1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6 分鐘
台灣則是受滲透最嚴重,我們都知道理由,筆者就不多說。這篇要講的是,國內輿論對戰略準備的影響,在台灣就會形成「準備了也沒用,或是準備了也不知道有沒有用。」真正的危機是享樂主義,它會找尋民眾覺得沒用的部分,將之破壞後吸取資源消耗。也不以為享樂主義針對年輕人,各位知道年改的對象,中老年的軍公教,本身就是廣義的享樂主義者嗎?享樂主義的核心可不是快樂,而是「我死之後管它洪水滔天」。

戰略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輕舉妄動,導致民眾認為浪費錢,在美國一直發生。

冷戰時期,美國內部一直有蘇聯的滲透,對左傾者宣傳蘇維埃的強大,美國打不贏,對右翼者傳播軍工業貪汙圖利又沒用,兩邊都滲入破壞,效果不一。故而美國在二戰後,戰略準備的強度隨著內外環境,一直有在變化。

是戰略準備,不是武器準備喔。

從放任到圍堵:二戰後美國對紅軍的戰略變革

二戰後美國開始圍堵共產勢力,立刻就遇到鐵幕拉下,以及西歐百廢待舉,急需資源重建的困境。接著東亞國共內戰,國民黨失敗來台,讓東亞防線一次撤退到海路邊線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戰結束,民眾對和平的渴望太大了,復員壓力也大,在軍備上必須收縮。

  • 編:1949年米國發布中美關係白皮書,已經放棄國民黨aka中華民國這個腐敗政權了,韓戰開打後才扭轉整個國際戰略。

各位可以想像下列的場景嗎?當時能預知未來的杜魯門總統,下令「日本佔領軍西進,協助中國政府駐守東北清剿共產黨,並與日本留守中國的軍隊合作,將紅軍擋在蒙古之外。同時駐留歐洲的美軍全面壓上東歐,迫使蘇聯占領區不能進行清洗,必須舉行正規選舉……」

別鬧了,直接被趕下台,才剛打完大戰,總統就要增兵擴軍,跟原本的盟友開打?

這個停戰趨勢到了韓戰,美國人才發覺共產勢力的滲透好像不是原本想的那樣,如果我們回到以前,看看二戰後的樂觀言論。你會發現,東歐的各種政治變化,都是人民自發性的推翻貪汙政權,只是剛好都共產黨接手;東亞的國民黨腐敗不堪(是事實),打不贏武裝薄弱但有人民支持的毛澤東(不是事實)…… 

總之,就是各國天怒人怨,搞到共產黨合理接手,那美國人有必要去接爛攤子?而等到韓戰爆發,美國才開始翻轉輿論,發現不圍堵不行,原本的讓步都讓自己看起來比張伯倫還張伯倫。

憂患備戰帶來和平,和平豢養反戰裁軍

韓戰後的戰略準備,包含第一島鏈的穩固,還記得北約1949年成立,用來應付蘇聯嗎?在1950年韓戰後,就北約開始擴張了,納入了土耳其,後來連西德都加入。也就是美國人總是在發覺狀況不對後才加緊動作,直到下一場戰爭,也就是越戰後才停止。

對美國人來說,出現一套新論述,就是擴張太快才會造成越戰失敗,而忽略了這是戰略準備上的不足。共黨對東南亞的滲透是遲早的,而東南亞有更複雜的民族意識,在20世紀中的獨立浪潮下,本地的黃種人民族,對西方白種人的支援很有戒心。這也不難懂,前殖民地主人跑來跟你說「嘿,我看狀況不對,要來幫你忙」,換你是前殖民地奴隸,會怎麼想?更別提法國、荷蘭都經過流血才放棄殖民地的,看到美國人急忙跑來,下意識的想法多半是「又來一個」。

反正,美國在經歷韓戰、越戰、第一次波灣戰爭,都有戰略準備的起伏,覺得蘇聯擴張太大,就急忙成立各種組織,擴大駐軍。當蘇聯看來好像乖一點,立刻有人質疑軍隊浪費錢,應該要注重國內民生。

不要笑,台灣不是有很多人,天天把社會福利民生口號掛嘴上,覺得那個不該花這個不要花,優先把錢發到自己口袋?跟這些人說擴大軍事準備,立刻跳起來。不要懷疑,台灣的軍事謠言之所以會擴散的那麼嚴重,這種只想著自己的享樂主義與和平癡呆症,要負絕大責任。光憑統派軍事阿宅那種薄弱的社交能力,飛彈洗地這種論述可以散播?

這兩篇談這個,是因為烏克蘭戰前就這樣,內部有各種享樂意識的人,而且面對全球第二的軍事大國,恐懼揮之不去。

共產手段竭澤而漁,兩岸一家親能信?

而這些言論可不是憑空出現,俄羅斯花了很大力氣在做傳播,在這裡筆者也得說一下,有人以為俄羅斯共黨倒台,所以已經不是共產主義。共產思想難道會瞬間從俄羅斯中老年人的腦中消失?更別提列寧創造的馬列主義,早就是一套具有破壞性的政治思想,其手段也被納入研究。

所謂的共產主義滲透,本質上就是摧毀對象一切的既有習慣、階級、利益,好讓共產黨可以全部吸收的手段。這套非常惡劣,完全反人類,不惜消滅文明,這很像是說,發現賣廢鋼鐵很賺,所以解放軍佔領台北後,開啟台北都更計畫,拆掉所有房子拿去賣廢鐵,至於台北市的其他商業利益,管它去死。

而操作賣廢鐵的共黨官員,拿錢拍屁股走人。

你很難在歷史上,找到哪個殖民地官員是這樣做事的,你以為迫害奴工夠惡劣了,共產黨是乾脆把奴隸全部提煉成材料一次出售。

  • 編:真的生活在這樣的地方才能發明出「人礦」這種自嘲又悲劇的詞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想像沒有那麼嚴重,畢竟烏克蘭的資源跟人口,對俄國來說是傳統利益,沒有全部拆解的理由。但對中國來講,台灣可不見得是如此,至少就現階段來看,中國在海外的操作多為表面工夫,殺雞取卵先騙再說不計其數。

沒看到反彈,理由跟北韓相反,中國現在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你總能在該國找到還沒賺到錢的來搶當買辦。

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何中國這幾年經濟不好,開啟無差別的市場搶占計畫,連原本關係交好的礦物出產國都要搶。因為一旦沒錢,這套閉鎖循環式的宣傳就會崩掉。

avatar-img
27.2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王立第二戰研所 的其他內容
所以到底奴役還是自由?兩者皆有,勞力密集產業的工作現場並不友善,但透過高於其他地方的工資,讓婦女獲得獨立地位也是事實。當事人覺得過著奴役的生活,但也同時獲得人生的自由,一點都沒有衝突。
講了16篇,沒提到多少戰爭場景,似乎讓人失望了,但筆者要再次強調,戰略的重點是戰前,不是戰後。在戰略上有一個核心理念,與現代民主機制是相反的,哪一個?「戰略上準備的越充分,越不會引起戰爭」
這說來也很妙,原本解放追求的是特異性,但為了避免脫節跟不上流行的焦慮,讓一小圈小圈的人,在小群體中產生了一致性。總之,藉由收集資料的方式,能將個體差異切割到最大,投放適合的文化商品,好讓獲利能夠最大,也讓資本家可以控制流行。
筆者知道,很多人看這標題,想知道的是戰場怎麼打,但說真的並沒有那麼重要,舉一個例子,要打造無人機產業鏈,很難嗎?其實不難,你願意砸錢的話,要自製堪用、好用的絕無問題,就算你要全部去中國化都可以,成本較高罷了。
失敗怎麼辦?怪別人就好。遊戲銷售慘敗敗,怪玩家歧視最簡單,自己就沒錯了。有沒有人分析過失敗的原因?多了。像是遊戲主角改成女性,但整個骨架還是男性,看起來就像是個假人;硬要把不符合現實力量的女性角色加進去,以符合男性能力的模板,簡直莫名其妙。
接續上週的話題,西方走到這步,都不會擔心出問題嗎?不會的,各位記得一段話「和平的時代創造弱者,弱者製造艱困的時代」?以前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夠透徹,隨著年齡與經驗的成長,已經可以抓到歷史循環論的特點。答案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所以到底奴役還是自由?兩者皆有,勞力密集產業的工作現場並不友善,但透過高於其他地方的工資,讓婦女獲得獨立地位也是事實。當事人覺得過著奴役的生活,但也同時獲得人生的自由,一點都沒有衝突。
講了16篇,沒提到多少戰爭場景,似乎讓人失望了,但筆者要再次強調,戰略的重點是戰前,不是戰後。在戰略上有一個核心理念,與現代民主機制是相反的,哪一個?「戰略上準備的越充分,越不會引起戰爭」
這說來也很妙,原本解放追求的是特異性,但為了避免脫節跟不上流行的焦慮,讓一小圈小圈的人,在小群體中產生了一致性。總之,藉由收集資料的方式,能將個體差異切割到最大,投放適合的文化商品,好讓獲利能夠最大,也讓資本家可以控制流行。
筆者知道,很多人看這標題,想知道的是戰場怎麼打,但說真的並沒有那麼重要,舉一個例子,要打造無人機產業鏈,很難嗎?其實不難,你願意砸錢的話,要自製堪用、好用的絕無問題,就算你要全部去中國化都可以,成本較高罷了。
失敗怎麼辦?怪別人就好。遊戲銷售慘敗敗,怪玩家歧視最簡單,自己就沒錯了。有沒有人分析過失敗的原因?多了。像是遊戲主角改成女性,但整個骨架還是男性,看起來就像是個假人;硬要把不符合現實力量的女性角色加進去,以符合男性能力的模板,簡直莫名其妙。
接續上週的話題,西方走到這步,都不會擔心出問題嗎?不會的,各位記得一段話「和平的時代創造弱者,弱者製造艱困的時代」?以前對這句話的理解不夠透徹,隨著年齡與經驗的成長,已經可以抓到歷史循環論的特點。答案在「生於憂患、死於安樂」。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親愛的鄉親們,我喜歡的幹話時間又來了❤ ❤ ❤  這一次要幹話,台灣跟歐美先進強大國家買軍備,就是交保護費,你是否同意? 不論鄉親你現在,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 都容我先繼續說,這段話,肯定沒有錯:買軍備,就是交保護費 只不過,少了一小句非常重要的文字 這一小段文字就是:台灣跟歐美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我無聊來論,為何美國出兵武力保衛台灣非常重要 這算是基本認知了 不過因為現在無聊,所以我還是想說些幹話,打發時間 台灣,會受到誰的武力攻擊? 當然就是中國共殘黨的軍隊 中國共殘黨,會在什麼情況動用軍隊攻打台灣? 1 真的瘋了,真的瘋了,真的瘋了 2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
提問的內容越是清晰,強者、聰明人越能在短時間內做判斷、給出精準的建議,他們會對你產生「好印象」,認定你是「積極」的人,有機會、好人脈會不自覺地想引薦給你
Thumbnail
親愛的鄉親們,我喜歡的幹話時間又來了❤ ❤ ❤  這一次要幹話,台灣跟歐美先進強大國家買軍備,就是交保護費,你是否同意? 不論鄉親你現在,是否同意這樣的說法 都容我先繼續說,這段話,肯定沒有錯:買軍備,就是交保護費 只不過,少了一小句非常重要的文字 這一小段文字就是:台灣跟歐美
訴諸戰爭的話,就是「征服」。不訴諸戰爭,是「接管」?這報告表明了一種關切中共的「灰色侵擾」達成控制台灣的目標。有一種公民防禦的現象,那是奠基在對於民主的真心信仰與喜歡。 有美國說過,美國政府要給台灣政府與人民更多的信心,當然包括國際參與。可惜
Thumbnail
我無聊來論,為何美國出兵武力保衛台灣非常重要 這算是基本認知了 不過因為現在無聊,所以我還是想說些幹話,打發時間 台灣,會受到誰的武力攻擊? 當然就是中國共殘黨的軍隊 中國共殘黨,會在什麼情況動用軍隊攻打台灣? 1 真的瘋了,真的瘋了,真的瘋了 2 
Thumbnail
中國不需要入侵來實現台灣的統一 這也可能是美國害怕的-時間緊迫-最好在兩岸沒有統一之前迫使中國攻擊台灣,戰爭才能拖住或延遲中國的發展。 這是美國面臨二戰結束以來最具挑戰性的國際安全環境。 儘管中東戰爭仍在持續並有擴大的危險,烏克蘭戰爭卻仍在激烈進行中。同時,中華人民共和國持續騷擾和恐嚇鄰國...
Thumbnail
看見新聞又開始報導軍事演習,總讓我不自覺認為,如果我們要的世界和平是這樣,那麼為何每一年都要軍演?國防預算年年增加,就是為了「可能」的世界衝突作準備?說來真的很好笑,又如此矛盾。現在野火燒不停,我們除了要維護自然景觀,還要防止可能的戰爭,為什麼?說來說去都是因為國家之間的角力不斷,台灣與中國的
Thumbnail
認識問題為何非常重要,建立軍事常識的功能應該當作第一優先,上周已經講過了,如果處在一種搞不清狀況的環境中,會誤判也是很合理。如果台灣人全部都能了解,登陸戰非常困難,小股部隊上岸又怎樣,只要國軍組織還在,或是民眾的民防能力夠強,上岸幾百上千名解放軍.....
Thumbnail
近年,有朋友問筆者,怎麼不大講政治跟軍事的實務問題了?因為不想講,好好去把事情做好即可。既然有個確認要做的大方向,剩下的就是把中程目標訂出,短程計畫擬好,然後一步步執行即可,網路的名聲很重要嗎?
Thumbnail
如果我們從歐洲的戰略角度來看,很多都是混雜在一起,軍事手段往往是一把尖刀,決定插在哪裡,能對敵人造成多大威攝力,才能從這評估其他經濟跟社會問題。說穿了理由沒什麼,美國有兩大洋保護,要把軍事抽離變成獨立項目,難度比較低。
Thumbnail
這篇要繞回軍事,算是把經濟跟社會的架構,重新架到戰略的基本,擁有一支武裝力量,足以對抗外敵入侵上。戰略的觀點,究竟怎樣從經濟跟社會,去看到軍事乃至於戰爭這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