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則是受滲透最嚴重,我們都知道理由,筆者就不多說。這篇要講的是,國內輿論對戰略準備的影響,在台灣就會形成「準備了也沒用,或是準備了也不知道有沒有用。」真正的危機是享樂主義,它會找尋民眾覺得沒用的部分,將之破壞後吸取資源消耗。也不以為享樂主義針對年輕人,各位知道年改的對象,中老年的軍公教,本身就是廣義的享樂主義者嗎?享樂主義的核心可不是快樂,而是「我死之後管它洪水滔天」。
戰略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輕舉妄動,導致民眾認為浪費錢,在美國一直發生。
冷戰時期,美國內部一直有蘇聯的滲透,對左傾者宣傳蘇維埃的強大,美國打不贏,對右翼者傳播軍工業貪汙圖利又沒用,兩邊都滲入破壞,效果不一。故而美國在二戰後,戰略準備的強度隨著內外環境,一直有在變化。
是戰略準備,不是武器準備喔。
二戰後美國開始圍堵共產勢力,立刻就遇到鐵幕拉下,以及西歐百廢待舉,急需資源重建的困境。接著東亞國共內戰,國民黨失敗來台,讓東亞防線一次撤退到海路邊線上。之所以會這樣,是因為大戰結束,民眾對和平的渴望太大了,復員壓力也大,在軍備上必須收縮。
各位可以想像下列的場景嗎?當時能預知未來的杜魯門總統,下令「日本佔領軍西進,協助中國政府駐守東北清剿共產黨,並與日本留守中國的軍隊合作,將紅軍擋在蒙古之外。同時駐留歐洲的美軍全面壓上東歐,迫使蘇聯占領區不能進行清洗,必須舉行正規選舉……」
別鬧了,直接被趕下台,才剛打完大戰,總統就要增兵擴軍,跟原本的盟友開打?
這個停戰趨勢到了韓戰,美國人才發覺共產勢力的滲透好像不是原本想的那樣,如果我們回到以前,看看二戰後的樂觀言論。你會發現,東歐的各種政治變化,都是人民自發性的推翻貪汙政權,只是剛好都共產黨接手;東亞的國民黨腐敗不堪(是事實),打不贏武裝薄弱但有人民支持的毛澤東(不是事實)……
總之,就是各國天怒人怨,搞到共產黨合理接手,那美國人有必要去接爛攤子?而等到韓戰爆發,美國才開始翻轉輿論,發現不圍堵不行,原本的讓步都讓自己看起來比張伯倫還張伯倫。
韓戰後的戰略準備,包含第一島鏈的穩固,還記得北約1949年成立,用來應付蘇聯嗎?在1950年韓戰後,就北約開始擴張了,納入了土耳其,後來連西德都加入。也就是美國人總是在發覺狀況不對後才加緊動作,直到下一場戰爭,也就是越戰後才停止。
對美國人來說,出現一套新論述,就是擴張太快才會造成越戰失敗,而忽略了這是戰略準備上的不足。共黨對東南亞的滲透是遲早的,而東南亞有更複雜的民族意識,在20世紀中的獨立浪潮下,本地的黃種人民族,對西方白種人的支援很有戒心。這也不難懂,前殖民地主人跑來跟你說「嘿,我看狀況不對,要來幫你忙」,換你是前殖民地奴隸,會怎麼想?更別提法國、荷蘭都經過流血才放棄殖民地的,看到美國人急忙跑來,下意識的想法多半是「又來一個」。
反正,美國在經歷韓戰、越戰、第一次波灣戰爭,都有戰略準備的起伏,覺得蘇聯擴張太大,就急忙成立各種組織,擴大駐軍。當蘇聯看來好像乖一點,立刻有人質疑軍隊浪費錢,應該要注重國內民生。
不要笑,台灣不是有很多人,天天把社會福利民生口號掛嘴上,覺得那個不該花這個不要花,優先把錢發到自己口袋?跟這些人說擴大軍事準備,立刻跳起來。不要懷疑,台灣的軍事謠言之所以會擴散的那麼嚴重,這種只想著自己的享樂主義與和平癡呆症,要負絕大責任。光憑統派軍事阿宅那種薄弱的社交能力,飛彈洗地這種論述可以散播?
這兩篇談這個,是因為烏克蘭戰前就這樣,內部有各種享樂意識的人,而且面對全球第二的軍事大國,恐懼揮之不去。
而這些言論可不是憑空出現,俄羅斯花了很大力氣在做傳播,在這裡筆者也得說一下,有人以為俄羅斯共黨倒台,所以已經不是共產主義。共產思想難道會瞬間從俄羅斯中老年人的腦中消失?更別提列寧創造的馬列主義,早就是一套具有破壞性的政治思想,其手段也被納入研究。
所謂的共產主義滲透,本質上就是摧毀對象一切的既有習慣、階級、利益,好讓共產黨可以全部吸收的手段。這套非常惡劣,完全反人類,不惜消滅文明,這很像是說,發現賣廢鋼鐵很賺,所以解放軍佔領台北後,開啟台北都更計畫,拆掉所有房子拿去賣廢鐵,至於台北市的其他商業利益,管它去死。
而操作賣廢鐵的共黨官員,拿錢拍屁股走人。
你很難在歷史上,找到哪個殖民地官員是這樣做事的,你以為迫害奴工夠惡劣了,共產黨是乾脆把奴隸全部提煉成材料一次出售。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想像沒有那麼嚴重,畢竟烏克蘭的資源跟人口,對俄國來說是傳統利益,沒有全部拆解的理由。但對中國來講,台灣可不見得是如此,至少就現階段來看,中國在海外的操作多為表面工夫,殺雞取卵先騙再說不計其數。
沒看到反彈,理由跟北韓相反,中國現在有錢,有錢能使鬼推磨,你總能在該國找到還沒賺到錢的來搶當買辦。
所以你可以明白,為何中國這幾年經濟不好,開啟無差別的市場搶占計畫,連原本關係交好的礦物出產國都要搶。因為一旦沒錢,這套閉鎖循環式的宣傳就會崩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