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俄烏戰爭看現代戰爭的樣貌(7)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現代戰爭的高科技特性,促使戰場樣貌改變,並不是戰爭已經不殘酷,而是對於敵後方的城市進行大規模破壞,意義已然消失。

這些觀念其實並不新穎,如果長期追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等知名智庫的分析,可以知道從第二次波灣戰爭(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就已經開始在談這類問題。

簡單說,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動用軍隊侵略他國,是希望獲得什麼?人口、資源、地理因素,很多因素都可以是擴張的理由,但進入現代後,利益變得非常難以定義。

傳統資源不再是開戰主因,晶片躍升為重要戰略資源

首先,綠色革命讓獲取土地增產糧食的意義不再那麼重大,跟美國、澳洲、巴西、阿根廷關係打好,直接買還比較省。其次,對現代國家來說,越先進的技術需要越多加工,取得煤、鐵、銅、石油等傳統礦藏也沒用,更麻煩的是加工技術如果不佳,損耗率上升,成本還不如外購。

也就是說,戰略資源的涵義大幅改變,才會讓晶片變成這些年的重大戰略需求,換一個角度說,很像是熱兵器時代剛開始,怎樣透過工業城鎮大量製造火槍,相對來說很重要。這比喻不大好,因為火槍門檻相對低太多,靠著煤與鐵資源便可打造,晶片要一個極完整的跨國產業鏈,以及高素質的人力支撐。

這可慘了,別說中國,美國上層智庫都還搞不大清楚,到底這有多嚴重。這不是資金的問題,是戰略上最需要的「時間」,美軍已經搞清楚了,如果現代的先進光電零件生產線消失,瞬間就會回到20世紀的戰爭,俄烏戰場就是例證,一旦高階晶片、光學鏡片、熱學儀器無法取得,使用的等級下降,其效能幾乎是開根號。

這不是開玩笑,你以為少了個零件,坦克砲一樣可以開啊。這是沒錯,但戰力的計算就不是如此,因為現代戰場打的是系統戰,不是A+B+C=100這種算法,是A×B×C = 100,也就是如果某個光學零件缺乏,ABC三者都少了10%,那實際上的作戰搭配效能會變成73%。

軍方早知晶片是聯合電戰命脈,美政府慢半拍才理解

美軍之所以很強,不是個別武器超強,而是武器之間都連結成一套完整的系統,從第一次波灣戰爭後的檢討開始,美軍一直在提升兵種之間的聯合作戰能力。舉一個例子,前方觀測到敵軍陣地,呼叫空中火力支援,等到我軍戰機投擲炸彈,這段時間要多少?美軍已經可以做到十幾分鐘內完成,並持續縮短,而俄軍在俄烏開戰後的表現,要數個小時,甚至還有半天以上的紀錄。

對系統有概念的人就會曉得,這不是武器有沒有連線的問題,要整套管理機制,軍士官兵素質的提升,全部都要做。不僅是表面數字,作戰思維整個都要修正,等於是要將整批軍隊的腦袋換代升級。

簡單說,美軍知道軍隊的強大,來自系統整合的成功,而失去當中任何一個要素,都會讓戰力打折扣。而顯然美國政府高層對此的理解很慢,半導體業對東亞戰爭的擔憂,在俄烏戰爭爆發後過了快一年,才變成戰略重點呈交華盛頓。不是沒人提,是當代政客習慣用的工具,都是傳統的外交手段、妥協、協商,尤其是冷戰後多出一整代覺得戰爭消失的世代,這些人現在都位處要職,對戰爭的敏感度極低,仰賴模型做決策。

和平時期的能臣,不見得是亂世的奸雄。

現況是對戰略資源的需求,工業國家與後進國的需要不一致,而隨著技術提升,關鍵資源不斷更新。為何半導體業的晶片戰略,突然受到華府的重視?還不是經濟上估算一下,發現東亞戰爭的損失可能上看數兆美金,夭壽喔。

戰爭中斷全球產業鏈,各國方覺海權仍是戰略根本

先進光電半導體技術,對尖端軍事技術的影響,要講是講不完的,專家學者非常容易被騙。理由很簡單,你要了解光學薄膜的效能很容易,但要確定人家沒有騙人很難,進入奈米的世界,要逆向複製幾乎不可能,所以中國才拚命地竊取美國技術,因為逆不了。

但你說中國或許技術提升了,我們應該要重視,難道不對?當然對,但是必須建立在正確的基礎上,中國的光電半導體業,可以說有快一半是台灣去建立起來的,完全歸功於「兩岸都是中國人」的意識型態。但這些技術是最前端的?並沒有,確實在「部分」製程上,像是雷射技術,中國的技術非常好,處於世界頂尖,但要製作成一個可以用的軍工零件,不是同一回事。也就是中國在個別子系統上可以很成功的模仿,有些項目已經獨立研發到世界一流水準,但往上到更大的系統就不行,這問題同樣出現在俄羅斯,只俄國透過戰爭暴露的自身短處,中國還沒有。

講下去沒完沒了,這包含中國人的人力素質太差,素質包含品性,進入高科技製程的世界,職業道德非常重要,而中國人對此的理解幾近為零。其實美國人也受不了,光是博士要值班並整天待命,就夠改寫人生觀了。

在產業上,冷戰後的高速發展,全球化整合各國資源,創造出了一種戰略假象,讓大家以為自己擁有這些關鍵資源。

俄烏戰爭,各國驚醒後,發現一切回到原點,資源的取得或許重要,但全球產業鏈整合的高科技現況,海權才是根本。

因為,錯綜複雜的產業鏈,也代表關鍵節點很多,多到你無法跑到某個國家去封鎖產區,而要阻止第三國家的走私行為,都要使用海空軍。

取歐美而代之?海權與晶片如「大國崛起」之緊箍咒

這結果變成了,侵略的意義回歸地緣政治,而且是全球大戰略形式的地緣,沒有取得海權,或是成功完成對世界島的控制,不然就無法「大國崛起」。

這蠻狠的,想要在當今的世界成為大國,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條是遵守美國為首的西方全球化秩序,另一條是擊敗美國來制定新秩序,沒有別的。但這僅僅是成為區域性的大國,在世界霸權存在的今日,想成為霸權的唯一道路就是擊敗既有霸權,或是以戰爭外的形式讓霸權衰落。

(編按:World-Island指歐亞非大陸,來自英國地緣政治學者Mackinder的理論,他提出控制東歐門戶等大陸樞紐地區以及世界島心臟地帶的陸地強權國家,能夠成為超級強權;現實是沒有這樣的陸權國家,俄羅斯和二戰時的德國可能想做但沒有成功,且實質上是海權在控制世界島)

慘了,現代文明需要的科技,也需要強力的海權守護,並維持全球貿易的暢通,已經不是單純的制定規則就有用了。

科技度越高的產品,市場就越狹窄,要不就是促使新興國家富裕,不然就是擴大現有的市場。前者會面臨新興國家想要和平取代霸權的挑戰,後者則考驗科技的極限。兩者前提都需要穩定的世界秩序以及貿易,而挑戰既有霸權就是破壞穩定,如果產生新霸權,人類將不會擁有現在的科技水準,文明會倒退。

對現今科技世界的全貌不理解,輕易地用模板套用,認為取代是很輕易的事情,把人類當成可消耗資源的思維,促成了俄烏戰爭的爆發。

如果各國政經專家都能早點意識到這種思維的問題,俄國連打都不會想打。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王立第二戰研所
31.5K會員
1.4K內容數
王立第二戰研所在方格子的主要基地
王立第二戰研所的其他內容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7
學生迷惘什麼?「不知道」大部分的學生到國三,再怎樣不想面對,也知道人生在轉折點。但其中多數人是不會過於焦慮的,因為成績好的考高中,差的選技職,而今天的技職體系,除了最前面的知名學校,其他間的差異對學生來說沒那麼大。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2
如果更誇張,不停的改革,更多樣的身份認同,沒有顯著的最終目標,只有浮動的臨時棲所,那就跟沒有終點一樣。想要取得身份認同者沒有辦法休息,永遠在跑馬拉松,每一次的改革成果,都只是為了下一次的改革積蓄能量,當事者無比疲累。 投機政客目的就是這個能量,將之化作一張張選票,你想像的終點並非他的目標,這就是永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2025/04/20
不是說父母影響不大,怎麼還要談這個? 不是不大,是父母如果本身的社會階級,會造成子女不想、不願意聽,也不信父母說的。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欸!這是在哪裡買的?求連結 🥺」 誰叫你太有品味,一發就讓大家跟著剁手手? 讓你回購再回購的生活好物,是時候該介紹出場了吧! 「開箱你的美好生活」現正召喚各路好物的開箱使者 🤩
Thumbnail
俄烏戰爭的現實,是從克里米亞之前就開打的,要從這去理解,你才會明白整個現代戰爭全貌。戰爭一定有個目的,對普京這些俄羅斯高層來說,他們想像的俄國樣貌,是沒有到恢復蘇聯帝國光榮,但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為主的鐵三角,形成完美的農工商業循環圈,可以抗衡邪惡的西方帝國勢力,仍為其基礎論點。
Thumbnail
俄烏戰爭的現實,是從克里米亞之前就開打的,要從這去理解,你才會明白整個現代戰爭全貌。戰爭一定有個目的,對普京這些俄羅斯高層來說,他們想像的俄國樣貌,是沒有到恢復蘇聯帝國光榮,但以俄羅斯、白俄羅斯、烏克蘭為主的鐵三角,形成完美的農工商業循環圈,可以抗衡邪惡的西方帝國勢力,仍為其基礎論點。
Thumbnail
戰略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輕舉妄動,導致民眾認為浪費錢,在美國一直發生。冷戰時期,美國內部一直有蘇聯的滲透,對左傾者宣傳蘇維埃的強大,美國打不贏,對右翼者傳播軍工業貪汙圖利又沒用,兩邊都滲入破壞,效果不一。故而美國在二戰後,戰略準備的強度隨著內外環境,一直有在變化。是戰略準備,不是軍武準備喔。
Thumbnail
戰略準備越充分,敵人越不敢輕舉妄動,導致民眾認為浪費錢,在美國一直發生。冷戰時期,美國內部一直有蘇聯的滲透,對左傾者宣傳蘇維埃的強大,美國打不贏,對右翼者傳播軍工業貪汙圖利又沒用,兩邊都滲入破壞,效果不一。故而美國在二戰後,戰略準備的強度隨著內外環境,一直有在變化。是戰略準備,不是軍武準備喔。
Thumbnail
美國的外交政策一向強調國家利益,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烏俄戰爭,都顯示出民主價值並非其真正的核心。烏克蘭的未來將取決於和談的結果,但這場戰爭暴露出美國在全球大國博弈中的角色。戰後的重建和台海局勢將成為新一輪國際政治的焦點。本文深入探討美國如何通過外交策略維護其全球霸權,並揭示未來國際秩序的可能走向。
Thumbnail
美國的外交政策一向強調國家利益,無論是海灣戰爭還是烏俄戰爭,都顯示出民主價值並非其真正的核心。烏克蘭的未來將取決於和談的結果,但這場戰爭暴露出美國在全球大國博弈中的角色。戰後的重建和台海局勢將成為新一輪國際政治的焦點。本文深入探討美國如何通過外交策略維護其全球霸權,並揭示未來國際秩序的可能走向。
Thumbnail
這些觀念其實並不新穎,有長期追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等知名智庫的分析,從第二次波灣戰爭(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就已經開始在談這類問題。簡單說,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動用軍隊侵略他國,是希望獲得什麼?人口、資源、地理,很多因素都可以是擴張的理由,但進入現代後,利益變得非常難以定義。
Thumbnail
這些觀念其實並不新穎,有長期追CSIS(戰略與國際研究中心)等知名智庫的分析,從第二次波灣戰爭(美國入侵伊拉克)後,就已經開始在談這類問題。簡單說,軍事是政治的延伸,所以動用軍隊侵略他國,是希望獲得什麼?人口、資源、地理,很多因素都可以是擴張的理由,但進入現代後,利益變得非常難以定義。
Thumbnail
別說台灣這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頭幾天,筆者見到不少的海外評論,俄軍皆有兩次波灣戰爭美軍的影子,好像烏克蘭三兩下就會被當伊拉克收拾,中國的農場文還更扯,快當成阿富汗了。這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西方國家普遍有此迷思,嫁接各場戰爭影片,揉合成現代戰場的想像。
Thumbnail
別說台灣這樣,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頭幾天,筆者見到不少的海外評論,俄軍皆有兩次波灣戰爭美軍的影子,好像烏克蘭三兩下就會被當伊拉克收拾,中國的農場文還更扯,快當成阿富汗了。這不是台灣特有的現象,西方國家普遍有此迷思,嫁接各場戰爭影片,揉合成現代戰場的想像。
Thumbnail
人類文明史充斥著戰火,慾望以及征服。無論我們如何解釋辯駁,一個更大的國家領土形式,依賴於對外發動頻繁的軍事行動,或是以各種名義進行領土上的擴張是文明發展的常態。
Thumbnail
人類文明史充斥著戰火,慾望以及征服。無論我們如何解釋辯駁,一個更大的國家領土形式,依賴於對外發動頻繁的軍事行動,或是以各種名義進行領土上的擴張是文明發展的常態。
Thumbnail
軍需產業從中獲益,拜登政權會複製「烏克蘭作法」嗎? 在不遠的未來,現在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恐將會發展成中國對台灣的台海之戰.......
Thumbnail
軍需產業從中獲益,拜登政權會複製「烏克蘭作法」嗎? 在不遠的未來,現在正在進行的俄烏戰爭,恐將會發展成中國對台灣的台海之戰.......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