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
寒露初過重陽節至,而二十四節氣中以雨水量多寡為表徵可分為穀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此時即從初秋之白露轉至深秋寒露,由初秋之徵「白」,水氣之朝露,轉至深秋,朝露為霜。故詩經云:「白露為霜」。
而露水在印度教《四部醫典》中
謂「甘露是諸神用的水。有三種特色:使病人無藥而癒、延壽長生、使人消除執著離苦得樂。」
而在南朝吳均的《續齊諧記》中謂「九月九日,瘟魔至」,有以飲菊酒插茱萸,登高避禍ㄧ說。
秋之「露」,怯病避禍以延命壽長,表徵在秋天雖然是落葉凋零景物蕭瑟,但仍蟄潛生機,壽元無量的意象,所以「變」中有「不變」的至理,即《道德經》所謂「反者道之動也」,變動、行動的規律最後都會「回來最初之處」。就好比人生於天地之間,最終也將回歸於天地。
這也就是說把自己的生命融於宇宙中,與天地同生,與萬物共享。如此當然是壽量無窮了。
故蘇東坡也說:「自其變者而觀之,則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
如此,在秋天蕭索的景色裡,賞析詩經「佳人在水ㄧ方」的詩情時,也因有「重陽」意蘊,讓秋日向陽,使萬物生生不息。
在濃濃詩意的秋天,賦詩不再愁傷而是生氣盎然,富有新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