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分享》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4 分鐘

作者 : 弗蘭克 Viktor E. Frankl

譯者 : 趙可式、沈錦惠

內容 :

這是本講述意義治療的書籍,作者弗蘭克,是納粹集中營中的倖存者,本書分為兩部分,第一步即是講述作者在集中營當中的「參與觀察」,述說了作者在成為俘虜時,所看到、觀察到、體會到的總總,第二部就著重在介紹在如此殘酷的集中營經歷中,作者所發展出的意義治療法的內涵。

尼采曾說過 : 「正是因為知道『為何』,所以才能忍受『任何』」

這句尼采曾說過的話,可說是貫穿整本書,作者先是描述自己在集中營的經驗,沒有任何我們所倚賴的外在事物、成就可以成為活命的保證,每個人無時無刻都面對著死亡的威脅,許多人在如此折磨下選擇了自殺,或是身體承受不住,而作者認為能持續支撐的關鍵便在於 : 理解苦難的意義,或說相信苦難之中必有意義。

所謂意義治療法

所謂意義治療法,其焦點放在「人存在的意義」以及「人對此存在意義的追尋」上,然而作者提到,我們許多人會認為人生的意義在於自身潛能的發展,或自我實現,並總認為生命意義在於叩問自己最深層的內在...

但作者卻提出不同的論點,作者認為,生命的意義並不在我們的內在,而是在世界之中,我們不是去創造我們的意義,而是去探尋與發覺我們生命中的意義。且我們不應該去詢問 : 生命的意義是什麼 ? 而是應該認知到,「我們」自己才是那被生命詢問的人,而我們也只有用自己的生命才能回答此類問題 : 只有藉著「負責」來答覆生命。因此,意義治療認為「能夠負責」是人類存在最重要的本質。

生命的真諦,是要在世界中找尋,而不是在自己的精神或內在世界中。人不能把世界看成光為了表現自己,也不該將它視為只是一種自我實現的工具或途徑。這兩種態度,都會使所謂的世界觀變成世界評價,因而瞧不起世界。

而所謂終極的意義,或稱超越的意義,並無法透過理性、言語、邏輯來掌握,作者認為並非如其他存在主義哲學家說的我們必須忍受生命是無意義的,而是必須忍受,生命的意義是無法依靠理性去加以掌握的,意義比我們所仰仗的邏輯更加深幽。

心得

我們存在的短暫性決不會是沒有意義的,反而構成了我們的責任感。因為每樣事物的關鍵點就在於我們知道它是短暫的,所以人必須不斷的抉擇,那些要做,那些不要做,何種抉擇可成為一種不朽的生命痕跡 ? 在任何時刻,人都議決定(不管因而變得更好,或是更壞)什麼樣的事物,而成為他存在的里程碑。

這本小書,沒有什麼艱澀華麗的語詞,但卻份量十足,作者所講的話,是自己的深刻體驗,在所有一切都被剝除的艱難處境下,支撐著生命的,是那對愛人的思念;是那仍對他人所抱持的善念,是對自己生命的責任。

生命意義不再自身,而在世界,我們不該在被詢問:你想成為什麼樣的人 ? 而是更應該詢問 : 你認為能為世界做些什麼 ? 書中一段提到:「精神官能症者的自我關心,無論是自憐或自我輕視,都將使情況更壞,而其治療的生機卻是『自我獻身』」

自我獻身,在這時代說出這句話,我想只會被人當成傻子吧...

raw-image


avatar-img
1會員
50內容數
我的沙龍內多是我的閱讀心得,以及日常對話、景色反思,希望能將我的體悟分享給更多的人
留言0
查看全部
avatar-img
發表第一個留言支持創作者!
洪瑋均的沙龍 的其他內容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人類所引以為傲的智能,所自詡為萬物之靈的總總認知成就,是否真的很獨特,以及是否真的使我們比萬物更加優越,以至於真的可以理所當然承接統管萬物的責任,並將世界帶往更加美妙的地方。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 : 顯然不能。 在書中不同篇章的論述,主要在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 我們所擁有的看似
作者 :  羅洛.梅 譯者 : 朱侃如 內容 : 本偏要來分享,在權力與無知一書中,提到有關語言與權力、與暴力的關係。 暴力與溝通彼此互相對立 語言腐化時,人們對所聽到的會失去信心,這就會導致暴力...暴力和溝通是彼此互次的。 作者認為,溝通跟暴力彼此互相對立,當你與另一個人有了溝通的
作者 : 齊格蒙.包曼 翻譯 : 陳雅馨 液態與固態     這本書的作著包曼,寫下了21世紀的社會形貌,包曼使用了「液態」現代性這個詞取代了「後現代」,包曼形容對於現代社會,以「固態」為意象,追求的目標是沉重、龐大,所以時代的特徵是不斷擴張的工廠、不斷累積的資財、不斷聘用的人員等等,但到了以
作者 : 羅洛.梅 譯者 : 朱侃如 內容 : 權力的意義 這是一本討論「權力」的書籍,不同於一般共識中可能對權力有的負面印象,例如:「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的說詞,作者則認為權力是生命基本的運作過程的展現,甚至可以說是一切生物的根本,特別對人類來說。 作者提到,權力是自尊的根本,是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
這本書主要是在探討,人類所引以為傲的智能,所自詡為萬物之靈的總總認知成就,是否真的很獨特,以及是否真的使我們比萬物更加優越,以至於真的可以理所當然承接統管萬物的責任,並將世界帶往更加美妙的地方。 作者給出的答案是 : 顯然不能。 在書中不同篇章的論述,主要在表達的核心觀點是 : 我們所擁有的看似
作者 :  羅洛.梅 譯者 : 朱侃如 內容 : 本偏要來分享,在權力與無知一書中,提到有關語言與權力、與暴力的關係。 暴力與溝通彼此互相對立 語言腐化時,人們對所聽到的會失去信心,這就會導致暴力...暴力和溝通是彼此互次的。 作者認為,溝通跟暴力彼此互相對立,當你與另一個人有了溝通的
作者 : 齊格蒙.包曼 翻譯 : 陳雅馨 液態與固態     這本書的作著包曼,寫下了21世紀的社會形貌,包曼使用了「液態」現代性這個詞取代了「後現代」,包曼形容對於現代社會,以「固態」為意象,追求的目標是沉重、龐大,所以時代的特徵是不斷擴張的工廠、不斷累積的資財、不斷聘用的人員等等,但到了以
作者 : 羅洛.梅 譯者 : 朱侃如 內容 : 權力的意義 這是一本討論「權力」的書籍,不同於一般共識中可能對權力有的負面印象,例如:「絕對的權力帶來絕對的腐敗」的說詞,作者則認為權力是生命基本的運作過程的展現,甚至可以說是一切生物的根本,特別對人類來說。 作者提到,權力是自尊的根本,是
接續上偏,這篇要來談談學校以及家庭可以做什麼 ? 學校可以做什麼 ? 玻里尼西亞人有句諺語「站在鯨魚被上釣小魚。」許多學校大費周章地聘請心理師,研擬情緒課程、購買相關教具等等方式,為了解決孩子焦慮、憂鬱等心理狀況上升的層出不窮,但其實有兩件事情,學校可以馬上實施,幾乎不需要額外的資金,且效果
本文章,來談談《失控焦慮世代》一書中,提到對於在如此智慧型手機侵蝕孩童、青少年以及我們的時代,我們能做什麼事情,並從政府、學校、家庭等面向來描述可以做的事情。 作者的四項革命主張 一、高中之前不使用智慧型手機 二、16歲以前不使用社群媒體 三、校園禁用手機 四、大幅增加自由自在玩耍(無大人
你可能也想看
Google News 追蹤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葛蘭西本人是我大學時期的偶想,台灣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所有我發篇文章說給大家聽。請聽敝人分享故事,敝人是在廢墟裡被生母遺棄,居然被一位修道院祭司扶養長大。所以我才會願意免費公開這個事情。 有興趣了解的人的參考博客來網站買他的書來看,他是在義大利監獄裡面偷偷把所有腦中的思想寫在監獄獄卒的人給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是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文學為主,但人們談論存在主義哲學時也經常提到他。《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是他的代表作,這三部作品都有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其中,《城堡》為前兩部作品提出的問題提供了部分的解答,但其難解的程度經常讓人不得其門而入。這篇文章試著要找出那扇門。
Thumbnail
  剛好這學期修了雅嫺老師開的「傅柯《詞與物》」、剛好上週確診待在家、剛好手邊有這本去年出版厚達五百多頁的《傅柯》自傳。以結構主義來說,便是剛好有了「空格」,讓筆者有機會滑動(閱讀、行動)與該自傳相遇。   關於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十個冷知識: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枷鎖捆綁久了,成了印記。這印記會成為未來的勳章,或終其一生視為抹滅不掉的傷疤? 《人性枷鎖》是一本以半自傳體的形式寫成的小說,於1915年出版,為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書中情感描繪的細膩、深刻,共122章,每章篇幅不大,很好閱讀,但需要細細品讀。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從主角菲利普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我很喜歡英國女作家伍爾夫,對於俄羅斯文學要義的精闢歸納:你彷彿走進煙霧瀰漫的空間,聽到有人在爭辯著。慢慢的,你聽懂了。你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靈魂的重量!
Thumbnail
大家好,我是woody,是一名料理創作者,非常努力地在嘗試將複雜的料理簡單化,讓大家也可以體驗到料理的樂趣而我也非常享受料理的過程,今天想跟大家聊聊,除了料理本身,料理創作背後的成本。
Thumbnail
哈囉~很久沒跟各位自我介紹一下了~ 大家好~我是爺恩 我是一名圖文插畫家,有追蹤我一段時間的應該有發現爺恩這個品牌經營了好像.....快五年了(汗)時間過得真快!隨著時間過去,創作這件事好像變得更忙碌了,也很開心跟很多厲害的創作者以及廠商互相合作幫忙,還有最重要的是大家的支持與陪伴🥹。  
Thumbnail
嘿,大家新年快樂~ 新年大家都在做什麼呢? 跨年夜的我趕工製作某個外包設計案,在工作告一段落時趕上倒數。 然後和兩個小孩過了一個忙亂的元旦。在深夜時刻,看到朋友傳來的解籤網站,興致勃勃熬夜體驗了一下,覺得非常好玩,或許有人玩過了,但還是想寫上來分享紀錄一下~
Thumbnail
作者:亨德里克-房龍 譯者: 丁偉 出版社:好讀 出版日期:2005/06/15
Thumbnail
《一九八四》描寫了極權統治下的社會,充斥著監視、洗腦和歷史改寫,讓人不斷懷疑現實。本書描繪的極權統治,如同現實某些極權國家的生活寫照,被視作預言未來。透過思想監控、歷史的改寫、雙重思想等手段,探討極權統治對個人和社會帶來的影響。
Thumbnail
這本書主要介紹了基因科學的歷史發展以及基因倫理所涉及的議題,有趣的敘述方式引人入勝。
Thumbnail
可能包含敏感內容
葛蘭西本人是我大學時期的偶想,台灣人完全不知道他是誰,所有我發篇文章說給大家聽。請聽敝人分享故事,敝人是在廢墟裡被生母遺棄,居然被一位修道院祭司扶養長大。所以我才會願意免費公開這個事情。 有興趣了解的人的參考博客來網站買他的書來看,他是在義大利監獄裡面偷偷把所有腦中的思想寫在監獄獄卒的人給
Thumbnail
法蘭茲卡夫卡是極具個人特色的作家。他的作品以文學為主,但人們談論存在主義哲學時也經常提到他。《變形記》、《審判》和《城堡》是他的代表作,這三部作品都有濃厚的存在主義色彩。其中,《城堡》為前兩部作品提出的問題提供了部分的解答,但其難解的程度經常讓人不得其門而入。這篇文章試著要找出那扇門。
Thumbnail
  剛好這學期修了雅嫺老師開的「傅柯《詞與物》」、剛好上週確診待在家、剛好手邊有這本去年出版厚達五百多頁的《傅柯》自傳。以結構主義來說,便是剛好有了「空格」,讓筆者有機會滑動(閱讀、行動)與該自傳相遇。   關於傅柯(Michel Foucault, 1926-1984)的十個冷知識:
Thumbnail
#原著對於人生的質疑、自由之身心靈的追求,以及未來生活的憧憬,具有永恆的藝術價值,於21世紀的今日,依然令苦心探尋人生意義的讀者有所啟發而讚嘆、省思不已。 (一)存在主義盛行的年代 20世紀爆發兩次世界大戰,在無情摧殘破壞之下,傳統社會及價值為之解體,造成人際關係冷漠、疏離,人們對生命的意義不斷
Thumbnail
枷鎖捆綁久了,成了印記。這印記會成為未來的勳章,或終其一生視為抹滅不掉的傷疤? 《人性枷鎖》是一本以半自傳體的形式寫成的小說,於1915年出版,為英國作家威廉.薩默塞特.毛姆所著,書中情感描繪的細膩、深刻,共122章,每章篇幅不大,很好閱讀,但需要細細品讀。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書寫,從主角菲利普
370/370!西方社會學理論下 2024.0210.1908 2024.0225.1244 全文分為2部分,1記錄、2心得 1記錄 聽說這是一套書,共有3本,中卷我沒借到。 本書介紹的有柯爾曼、哈貝瑪斯、紀登斯、烏爾里希.貝克、布赫迪厄、諾伯特.埃利亞斯、福柯、布希
Thumbnail
我很喜歡英國女作家伍爾夫,對於俄羅斯文學要義的精闢歸納:你彷彿走進煙霧瀰漫的空間,聽到有人在爭辯著。慢慢的,你聽懂了。你發現,他們在討論的是,靈魂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