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再見》

更新於 發佈於 閱讀時間約 7 分鐘

當決定要離開現職之前,我的職涯教練Terence給我出了一項作業。和伯樂老闆留給我的assignment截然不同,Terence叮囑我,把對新職的焦慮與不安,暫且放在一邊,「之後的事情之後再來煩惱,現在,請妳練習好好跟目前的公司Say Goodbye。」


透過視訊,我一連點了好幾個頭,會的、會的。

Terence又跟我強調了一次,「要把妳的Goodbye list寫下來呦,用妳覺得合適、而且喜歡的方式,跟清單上的人,好好道別。」


這,一開始的確讓我有點卻步。我是不折不扣的內向型人格,光想到在職這些年,合作與交手的同事和廠商何其多,很懷疑自己真有這麼多精力與之互道珍重嗎?


再者,我的自卑人格又嚴重發作,感覺自己這些年也沒做甚麼了不起的建樹,何必大費周折、拿離職來詔告天下呢?


Terence果然很瞭解我,「Say Goodbye,不只是為了妳自己喔!想想這些跟妳共事了一段時間的同事,有些甚至跟妳成為朋友,他們值得一個慎重的告別。妳越真誠地處理這個離別,大家越能盡快從離別的情緒中穿越,及早move on、開始新旅程。」


歐,我從來沒有從這個觀點思考過。我覺得,離職是很個人的選擇,尤其我所身處的職場,高壓與緊繃已成常慣,走得安靜且低調一點,起碼可以降低對團隊的心理衝擊,也算是一種知所進退的禮節吧。


不過,現在我得承認,每一次讓我走得安靜且低調的工作,其中所遭逢的委屈和憤怒,在我心裡,一點也稱不上安靜低調。與其說,我想表達進退有據的大人態度,其實只是想藉由一反常態的淡漠及不在乎,暗自希望有人能看出心裡受傷的小孩在哭。


可誰也沒看到,就算看到了,誰也不會真的在乎。如今我總算明白,回應與照顧內在小孩,是自己的責任,向外乞討,無異緣木求魚、天真過度。


Terence的作業,深深牽引出我在職涯上的未竟之課:告別,真的是個人的選擇,自己要完全清楚做出選擇的真因是甚麼,並學會對這個選擇負責。而不要將之視為對人事或環境的報復與遷怒。

這層覺察,成為近二十年來,我面對離職的最大心理轉折。坦白說,離開一份工作的原因,一定有很多,當中不參雜任何負面情緒,著實不易,特別越到職涯後期,不滿和不平,越容易呈等比級數累積。


過去,我任由負面情緒淹沒了告別的真因,自然也沒有太多心思好好告別。嘴巴上說好聚好散,用的卻是一刀兩斷的決絕身段。如此心態,以至於我遇上再難得的好手奇才、菩薩心腸,總難江湖再見;於是這數十年來,我老覺得自己在同樣萬劫不復的江湖中打轉。


既然四十歲以後才圓夢的外商職場,是我真心所愛的情義武林,無論比試、闖蕩的過程中發生過甚麼,都不改其在我心中的光環與意義,我決定遵從Terence的建議,從擬定告別名單開始,展開為期一個多月的告別計畫。


當時並不知道,這個告別計畫,執行起來耗時、費力,是我人生自減肥成功以來,每天吃最多餐數的一段時期。就連說過的話、流過的淚,好像都比自己結婚典禮、孩子請滿月酒那幾天還要來得飽滿和澎派。


我自然也沒有料到,告別計畫最大的受益者,不是老闆、同事、戰友,而是我自己。


因為,告別的基礎,是發自內心的感恩,我在每一個告別名單的旁邊,都記錄下自己最想要感謝對方的事蹟。有些對方視為舉手之勞、易如反掌的小忙,於我都有山高海深、起死回生的恩情。


就像,我初來乍到,財務系統一竅不通,沒有財務同事手把手的教學,幼稚園數學等級的我,是不可能熬過博士班的數字煉獄。


也像,組織轉換後,我感覺舉目無親,在首次海外差旅會議上,差點溺斃在臉盲症加上社交恐懼的心靈海嘯裡,是泰國同事擠眉弄眼、向我現學現賣剛學沒多久的國語,化解我羞於破冰的恐懼。


還有,無數次我陷入自我懷疑的低潮,花了比別人更長的時間,盡做些我以為芝麻綠豆的蠅頭小事,總有熟悉的、甚或陌生的同事私下來告訴我,You’re the best, we really enjoy it。


我以在職身分出書,公司無條件支持,一點也不疑心我吃裡扒外;同事來我的簽書會,忙裡忙外地招呼,最早來、最晚走。又四處替我巡店,看見哪裡疑似庫存多了,便自掏腰包去下訂。

這些那些,太多太多的情份與扶持,如果不是因為好好告別,恐怕就這麼被我安靜且低調地記著,然後再次與他們失散於江湖。


人生難得,人情更難得,我不想再輕易錯失曾經胼手拚搏的肩頭,飯足耳酣以後,我不只說,我們保持聯絡。而拿出包包裡手機,直接建立最方便聯繫的社群網絡。


以及,最最珍貴的,莫過於在告別過程裡,我聽到了最動人的肯定與回饋,一點一滴讓我記起,自己本是一個無畏於初始艱困,深諳苦裡回甘的人。


當初和伯樂老闆一起面試我的人資大主管,說起第一次和我共事的經驗。其實那只是一樁微不足道的小事,我替她順手調整了總部文稿的中譯,她一直記在心裡:「看到以後,我的手都在發抖,立刻跑去跟CEO說,這簡直就是藝術收藏品啊,Landy翻得真好,既優美,又通順,沒有一個字是贅字。」


我笑了。想起那篇文稿,也想起當年那個熱情、無懼、對任何事都認真到有點雞婆、犯了投射者大忌的自己。那也是我最喜歡、最懷念的自己。沒想到透過告別,竟然能再栩栩如生地與之重逢。


臨別之際,人資大主管拍拍我的手,就像叮嚀我出門要記得帶傘那般輕鬆:「出去闖闖,好人才都是時常流動、身經百戰的,我相信,妳一定做得到。」


是啊,我一定做得到。六年前,我在職涯自信心全失的時候,來到這裡,度過許多當時打落牙齒和血吞,現下卻已覺得區區小事、何足掛齒的磨難,我該停止對未來的憂心和焦慮,相信自己能善用這裡習得的智慧與技巧,重新投入進階升級的戰役。


然後,帶著這裡賜予我的善意與美好,試圖讓更多人相信,即使是江湖,仍存有善意與美好。


謝謝Terence的作業,我不能說我寫得很好,但這次我不再繳白卷了。逐漸成為一個知道為何告別、又懂得如何告別的大人。



留言
avatar-img
留言分享你的想法!
avatar-img
職場裡的人類圖的沙龍
182會員
282內容數
2025/05/02
以員工的身分來講,我一直很「享受」績效面談的時光。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越慘烈的工作場域,越能激發我的鬥志昂揚。無論是為期多短或多長的績效評估區間,幾乎每一次,都把最佳評等收割入囊。
Thumbnail
2025/05/02
以員工的身分來講,我一直很「享受」績效面談的時光。因為,我是個不折不扣的工作狂,越慘烈的工作場域,越能激發我的鬥志昂揚。無論是為期多短或多長的績效評估區間,幾乎每一次,都把最佳評等收割入囊。
Thumbnail
2025/04/19
這一陣子,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全拜最新閱讀的〈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所賜。 因為上班的時間比較彈性,早上,等先生孩子出門之後,我會利用清洗早餐杯盤的零碎時間,來替自己準備午餐和晚餐的便當。
2025/04/19
這一陣子,養成了一個新的習慣,全拜最新閱讀的〈我得了不想上班的病〉一書所賜。 因為上班的時間比較彈性,早上,等先生孩子出門之後,我會利用清洗早餐杯盤的零碎時間,來替自己準備午餐和晚餐的便當。
2025/04/11
「今天,成為自己」,是我籌備多時的podcast節目,也是歷經去年震盪起伏之後,我認真想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開始時,我對這個節目抱持許多期待,就像是寫書一樣,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助到類似處境的朋友,更渴盼第一本書大賣特賣。
Thumbnail
2025/04/11
「今天,成為自己」,是我籌備多時的podcast節目,也是歷經去年震盪起伏之後,我認真想為自己做的一件事。 開始時,我對這個節目抱持許多期待,就像是寫書一樣,希望自己的經歷能夠幫助到類似處境的朋友,更渴盼第一本書大賣特賣。
Thumbnail
看更多
你可能也想看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每年4月、5月都是最多稅要繳的月份,當然大部份的人都是有機會繳到「綜合所得稅」,只是相當相當多人還不知道,原來繳給政府的稅!可以透過一些有活動的銀行信用卡或電子支付來繳,從繳費中賺一點點小確幸!就是賺個1%~2%大家也是很開心的,因為你們把沒回饋變成有回饋,就是用卡的最高境界 所得稅線上申報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全球科技產業的焦點,AKA 全村的希望 NVIDIA,於五月底正式發布了他們在今年 2025 第一季的財報 (輝達內部財務年度為 2026 Q1,實際日曆期間為今年二到四月),交出了打敗了市場預期的成績單。然而,在銷售持續高速成長的同時,川普政府加大對於中國的晶片管制......
Thumbnail
職場上的分手信 即將25歲,在314白色情人節提了第一次離職!🥹(同事在我最後一天上班日還拿給我手寫小卡片,好感動🥹) 在學生時期以及任何面試準備期,會特別聚焦的好像總只有面試跟應答技巧,幾乎沒有教學是「如何說再見」,要怎麼好好的寫分手信。 一場好的再見,對雙方來說無疑都是重要的功課,
Thumbnail
職場上的分手信 即將25歲,在314白色情人節提了第一次離職!🥹(同事在我最後一天上班日還拿給我手寫小卡片,好感動🥹) 在學生時期以及任何面試準備期,會特別聚焦的好像總只有面試跟應答技巧,幾乎沒有教學是「如何說再見」,要怎麼好好的寫分手信。 一場好的再見,對雙方來說無疑都是重要的功課,
Thumbnail
昨天早上,是我離職後的第一個one on one coach。職涯教練Terence請我把職涯經歷,想像成一本書的各個章節,並邀請我用三個關鍵字,總結我在前一份工作的經歷或感受,好讓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能很快抓到前情提要的重點。
Thumbnail
昨天早上,是我離職後的第一個one on one coach。職涯教練Terence請我把職涯經歷,想像成一本書的各個章節,並邀請我用三個關鍵字,總結我在前一份工作的經歷或感受,好讓第一次閱讀這本書的人,能很快抓到前情提要的重點。
Thumbnail
當決定要離開現職之前,我的職涯教練Terence給我出了一項作業。和伯樂老闆留給我的assignment截然不同,Terence叮囑我,把對新職的焦慮與不安,暫且放在一邊,「之後的事情之後再來煩惱,現在,請妳練習好好跟目前的公司Say Goodbye。」
Thumbnail
當決定要離開現職之前,我的職涯教練Terence給我出了一項作業。和伯樂老闆留給我的assignment截然不同,Terence叮囑我,把對新職的焦慮與不安,暫且放在一邊,「之後的事情之後再來煩惱,現在,請妳練習好好跟目前的公司Say Goodbye。」
Thumbnail
怎麼好好的分手,關於跟公司的分手,也就是離職,可以怎麼做,做些什麼,也算意外地近期兩份工作都比自己預期做得更短,所以就當個紀錄跟經驗。   #離職的心情 多數人應該不是一開始進公司就想著離職,假如是,那也是因為想要完成某一段的經歷或是專案再離職。具備這樣的認知,之於公司如果是個人才,就
Thumbnail
怎麼好好的分手,關於跟公司的分手,也就是離職,可以怎麼做,做些什麼,也算意外地近期兩份工作都比自己預期做得更短,所以就當個紀錄跟經驗。   #離職的心情 多數人應該不是一開始進公司就想著離職,假如是,那也是因為想要完成某一段的經歷或是專案再離職。具備這樣的認知,之於公司如果是個人才,就
Thumbnail
一直記得,2022年10月我向補習機構的人力提辭職時,她說:「實話告訴你,你現在放下補習機構的教師職位不做,跑去學校做助教,就是在往後退。」 我記得當時向公司提辭職的理由是,我想去學校的環境中感受教學生活,即使是做一名助教。 聽到人力這句話,我無言以對,會是她說的退步、原地踏步、還是進步,我也不
Thumbnail
一直記得,2022年10月我向補習機構的人力提辭職時,她說:「實話告訴你,你現在放下補習機構的教師職位不做,跑去學校做助教,就是在往後退。」 我記得當時向公司提辭職的理由是,我想去學校的環境中感受教學生活,即使是做一名助教。 聽到人力這句話,我無言以對,會是她說的退步、原地踏步、還是進步,我也不
Thumbnail
第一次離職算是印象深刻,原本恨不得趕快離開,結果到最後竟然開始捨不得了……
Thumbnail
第一次離職算是印象深刻,原本恨不得趕快離開,結果到最後竟然開始捨不得了……
Thumbnail
人生旅途中會有許多短暫的緣分,如何說再見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當我們在面對親人別離時,放不下這個詞一定更有感觸! 帶領了多年的同事要離職就不單是難受,還有被背叛的感受,如何做到放下就是學習課題了。 啟動後續處遇 個別深談: 同理並感謝 第二位因較不急迫,動知以情希望他能留到新人報到並完成交接。
Thumbnail
人生旅途中會有許多短暫的緣分,如何說再見是一門深奧的學問。當我們在面對親人別離時,放不下這個詞一定更有感觸! 帶領了多年的同事要離職就不單是難受,還有被背叛的感受,如何做到放下就是學習課題了。 啟動後續處遇 個別深談: 同理並感謝 第二位因較不急迫,動知以情希望他能留到新人報到並完成交接。
Thumbnail
昨日我與很愛的人說聲道別。
Thumbnail
昨日我與很愛的人說聲道別。
Thumbnail
要知道,職場如同情場一樣,想「分手」,都需要手段。 當然如果雙方早已「相看兩厭」,提出辭職當然是一拍兩散;但如果你對這個公司有貢獻、有價值,如何不傷感情的離職?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折衝。 。
Thumbnail
要知道,職場如同情場一樣,想「分手」,都需要手段。 當然如果雙方早已「相看兩厭」,提出辭職當然是一拍兩散;但如果你對這個公司有貢獻、有價值,如何不傷感情的離職?確實需要一些技巧與折衝。 。
Thumbnail
很多人敲碗離職這一篇,我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寫的,這一篇有我離職的過程紀錄,這個過程讓我收穫很多,但如今回頭看,還是有不少可以更好、更圓融的方式。 還記得第一次正職要提離職之前,心裡其實想了好
Thumbnail
很多人敲碗離職這一篇,我是抱著戰戰兢兢的心情來寫的,這一篇有我離職的過程紀錄,這個過程讓我收穫很多,但如今回頭看,還是有不少可以更好、更圓融的方式。 還記得第一次正職要提離職之前,心裡其實想了好
追蹤感興趣的內容從 Google News 追蹤更多 vocus 的最新精選內容追蹤 Google News